「薇兒!」
景年想跟上,被寧老爺一把扯住。
「鬧什麽,又不是生死離別,不像話!」
景年也覺得自己太過緊張,可就是放心不下。殊不知在馬車上的程躍聽得這句話,內心一緊,揭開簾子,靜靜看著站在車下的景年。
真的是生死離別啊……
這一眼,真的就是最後一眼了。
「薇兒……」
「回去吧。」
對著萬分不舍的景年說道,想了想,又露出一抹笑,似乎,景年喜歡看他笑。
然而程躍永遠都不知道,他的這抹微笑,在景年心底留下多麽重的傷。
乍見時,這抹笑如清泉,緩緩流過滌盪心靈,也讓原本有些憂慮不安的景年最終漸漸安定,可在知道,這是他的妻子杜薇最後留下的一抹笑後,爾後每日想起,都如一把刀割裂心口,痛不堪言。
馬車開始前進,景年情不自禁地跟隨,要不是爹叫人把他拉回來,馬車到哪,或許他會跟到哪。
應該隻是暫別,為何他總會有些不安,當馬車眼看就要消失在街頭,他不由大聲喊一聲,薇兒!
應該是離太遠了,馬車裏的人沒有動靜,就這麽消失在景年眼前。
這一聲呼喚,程躍聽到了,卻沒了再看一眼的勇氣,當看到寧老爺叫人放在馬車裏的他的那把劍,恍然如夢。
扮演另一個人太久,差點沒了程躍的感覺,手撫上木製的劍匣,不甚精美的圖案透露它的平庸,右手突然緊緊握住,就像要用盡全身的力氣去宣洩,程躍,出了安陽城,便不再有杜薇,隻有程躍。
不知何時閉上的眼睛再睜開,眼角隱約看見一點晶瑩。
馬車漸行漸遠,程躍木然地摘下頭上的所有首飾,解下身上的女裝,然後換上他包袱裏的男裝,用一根布繩把散亂的發束在腦後,做完這一切,鬆了一口氣卻緊了一顆心。
換下的東西,被他認真地一點一點收拾好,放進包袱裏。
馬車在轆轆聲中前進,車夫一聲安陽河到了,程躍才揭開簾子看著車外的景致。
安陽城便因此河而得名,安陽城也因這條河而繁榮,這條大河遠近聞名,大小船隻幾乎排滿整個港口,一日復一日的忙忙碌碌,迎接運送各地的貨物和遊人,其中,最大的幾艘貨船上,寧家標誌的旗幟迎風招展。
程躍第一次看見這條寬廣的大河,也第一次這樣親眼目睹寧家的繁榮。
身處其中時不自知,站在外麵看見,才深刻發覺,待了兩個多月的那座華府,曾經就是他們這些芸芸眾生隻能仰望羨慕的富賈人家。
如今這般隔著遠遠去看,才真實察覺他與景年的天淵之別。
是了,是了,不該在一起,不該有任何癡心妄想,今日之後,不會再相見。
放下車簾收手回來,腦海浮現昨日寧老爺的一番話。
明日少俠出行到安陽河與汾陽大運河的交界處,再乘船北上,這一去,便不用再回來。老朽已安排好人手,會有人在黃昏時分趕回裝成悲慟模樣,說你乘船去往對岸寺廟祭拜的中途,船底滲水搶救不及,你隨船上眾人一同沉江,找人趕去搜救時,你早溺水不見蹤影。再然後,過個幾日,老朽會安排人找一具和你身形相貌差不多的女屍,換上你的衣裳,弄花麵目丟進河裏,證明杜薇確實死亡。
程躍疑問一開始寧老爺不是打算他去探親途中被盜匪搶劫,逃走時不幸掉崖身亡嗎?寧老爺長嘆之後答道,老朽了解景年那孩子脾氣,他現在這麽在意你,你若要遠行,他不跟去,是萬萬不可能的,因此這一計策隻能放棄。
今日分別之時,程躍才深知寧老爺對自己孩子的了解,明知道不是遠行,景年都一副千萬般不舍,恨不能一同前去的模樣,若真是遠行,怕是無論如何也要跟著的。
想到此,不由苦笑一聲,心底湧上千愁萬緒。
馬車漸漸離港口遠了,向前方繼續駛去,還要幾百丈就到運河與安陽河交界處的時候,程躍突然聽聞外頭傳來嘈雜嘶厲的呼救聲。
明明安排好的是黃昏,可是人才出去不到兩個時辰,就有人急切地回來通報消息,那時景年也在屋裏,雖然陪著父母,卻一臉的悵然若失,問什麽都回答得敷衍,明顯心思不知道飛哪一邊去了。
現在聽到消息傳回,眼見時辰不對,寧老爺才和夫人交換一個困惑的眼睛,景年以為是妻子回來,早樂不可支地奔出去了。
待寧老爺走出外頭時,隻見景年一臉煞白,通報的下人哭喪的臉,真實得讓寧老爺心中閃過疑慮。
下人一見他出來,幾乎是哭著跪到了麵前,斷斷續續地說:「老爺……少、少夫人,溺水了。」書香門第「這、這是……」明明是早安排好的發展,可寧老爺心中卻抖然覺得不安。
「老爺,這是真的,是真的!少夫人為了救人,跳進河裏,最後卻被一個大浪沖走,找不著了!」景年還在那呆呆地站著,寧老爺腿軟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其他下人趕緊上來把他扶住。
◇
誰也說不通,為何向來風平浪靜的安陽河那天會突然暴漲,坐在幾條小船上遊玩的人避之不及,大浪襲來,船翻人倒,大人小孩子,會水的救不會水的,但將近百人,怎麽救得及。
路過的程躍撲通一聲躍進大河之中,熟練地在水裏浮沉,幾個來回,便把幾個人救回岸上,當最後一次朝河中遊去時,大浪再次襲來,那個在冰冷的河裏泡了許久疲憊不堪的人,不見了。
那日場麵混亂,死了不少人,誰也沒注意,就算注意了也不清楚誰是寧家少夫人,畢竟誰也沒見過她,當知道她也溺水不見時,不由得議論紛紛。
那幾日,好幾具被水泡脹的屍體一一在不同河段被打撈上來,唯獨不見那個人。
有人說,寧家打撈屍首的人沒止歇過,寧少爺瘋了一般天天坐船搜尋,時不時,聽他在河麵上嘶聲的呼叫,薇兒——有人說,寧家少夫人來得蹊蹺,身分神秘,去得離奇,或許她並不是凡人,她是寧老爺請仙人送來的神女,完成她讓寧少爺身體安康的使命後,就走了。
有人說,屍首在第十天終於找到了,唉,死得真慘,麵容叫魚啃得辨認不出來,若不是那身衣物,肯定不知道是誰。
還有人說,自那以後,寧少爺整個人變了,變成什麽樣了?變成了不會笑的冰雕……還有人說,還有人說……一番一番的言論,是真是假?但還沒有真正分辨出來,時間就漸漸把一切洗刷淡忘了。再過一段時日,也許是數月也許是一兩年也許是更長的時間,就不會再有人說了。
第十章
自前朝起,就有了海上航行,安陽城雖然地處內陸,但一條西起甘塔雪山橫亙廣袤的土地直奔入海的大河讓安陽城的商人們仍然暢通無阻的運出國內各種貨物,再運回國外的奇珍異寶。
前期的海上航行隻是開闢海路,而真正讓海上運輸發展起來的人,就是安陽城裏的商人。
初期不過是澇災嚴重,人口不到百人的小村莊,在六百年前,為解決臨懷、永靖等地區長年嚴重幹旱的問題,魏朝開國皇帝一聲令下,汾陽大運河開工,歷經五十餘年,連通安陽河和汾江,長達數千裏的人工河流終於完成,而汾陽大運河的完成,也讓原本沒沒無聞的小村莊因為河道的運輸,逐漸發展成如今氣壓皇都的大城市。
全國數一數二的城市,占地無數,氣勢恢宏,自城樓往下看,民居樓房鱗次櫛比,一條寬約九丈的主幹道直通南北,無數小道呈株狀分布散開,路上人流車馬日夜不息。這裏商人遊客雲集,商業與文化共同發展,造就無數名人,也成就無數美談佳話,更讓各地人馬嚮往集結。
是商人讓安陽城有了如今的地位,而安陽城更讓安陽商人的名號傳遍四海。
而安陽商人之中名氣最大的當數三大家族,他們分別為城北華家,城西司徒家和城東寧家,這三大家族皆以經商發家,發展至今,三大家族的財產加起來已非人想像,一句富可敵國就能看出三大家族的富足與輝煌。
隻是,三大家族不分上下鼎立安陽城的美名,在三年前就已經被逐漸換下。家族傳承越久,就難免故步自守,如今國泰民安,各項發展已是盛極,人們都在滿足現狀的時候,城東的寧家現任家主,卻開始把國內的各種貨物由河道運到海上,去往當時鮮少會有人涉及的異國高價賣出商品,再運回大家都從未見過的珍奇異寶,香料食物。僅僅此項,寧家所得盈利就是所有產業盈利的一倍,不過兩年餘,安陽三大家族之名,就變成了寧家富甲天下。
等到其他家族也開始效仿搞起海上運輸時,寧家已經在此占上一席之地,不論他們如何發展打壓,寧家都有辦法保持相當的盈利,隻要出海就絕不會虧損。
可以說,讓海上運輸發展起來的是安陽商人,而第一個真正開始海上運輸的人,是寧家家主,寧景年。
景年想跟上,被寧老爺一把扯住。
「鬧什麽,又不是生死離別,不像話!」
景年也覺得自己太過緊張,可就是放心不下。殊不知在馬車上的程躍聽得這句話,內心一緊,揭開簾子,靜靜看著站在車下的景年。
真的是生死離別啊……
這一眼,真的就是最後一眼了。
「薇兒……」
「回去吧。」
對著萬分不舍的景年說道,想了想,又露出一抹笑,似乎,景年喜歡看他笑。
然而程躍永遠都不知道,他的這抹微笑,在景年心底留下多麽重的傷。
乍見時,這抹笑如清泉,緩緩流過滌盪心靈,也讓原本有些憂慮不安的景年最終漸漸安定,可在知道,這是他的妻子杜薇最後留下的一抹笑後,爾後每日想起,都如一把刀割裂心口,痛不堪言。
馬車開始前進,景年情不自禁地跟隨,要不是爹叫人把他拉回來,馬車到哪,或許他會跟到哪。
應該隻是暫別,為何他總會有些不安,當馬車眼看就要消失在街頭,他不由大聲喊一聲,薇兒!
應該是離太遠了,馬車裏的人沒有動靜,就這麽消失在景年眼前。
這一聲呼喚,程躍聽到了,卻沒了再看一眼的勇氣,當看到寧老爺叫人放在馬車裏的他的那把劍,恍然如夢。
扮演另一個人太久,差點沒了程躍的感覺,手撫上木製的劍匣,不甚精美的圖案透露它的平庸,右手突然緊緊握住,就像要用盡全身的力氣去宣洩,程躍,出了安陽城,便不再有杜薇,隻有程躍。
不知何時閉上的眼睛再睜開,眼角隱約看見一點晶瑩。
馬車漸行漸遠,程躍木然地摘下頭上的所有首飾,解下身上的女裝,然後換上他包袱裏的男裝,用一根布繩把散亂的發束在腦後,做完這一切,鬆了一口氣卻緊了一顆心。
換下的東西,被他認真地一點一點收拾好,放進包袱裏。
馬車在轆轆聲中前進,車夫一聲安陽河到了,程躍才揭開簾子看著車外的景致。
安陽城便因此河而得名,安陽城也因這條河而繁榮,這條大河遠近聞名,大小船隻幾乎排滿整個港口,一日復一日的忙忙碌碌,迎接運送各地的貨物和遊人,其中,最大的幾艘貨船上,寧家標誌的旗幟迎風招展。
程躍第一次看見這條寬廣的大河,也第一次這樣親眼目睹寧家的繁榮。
身處其中時不自知,站在外麵看見,才深刻發覺,待了兩個多月的那座華府,曾經就是他們這些芸芸眾生隻能仰望羨慕的富賈人家。
如今這般隔著遠遠去看,才真實察覺他與景年的天淵之別。
是了,是了,不該在一起,不該有任何癡心妄想,今日之後,不會再相見。
放下車簾收手回來,腦海浮現昨日寧老爺的一番話。
明日少俠出行到安陽河與汾陽大運河的交界處,再乘船北上,這一去,便不用再回來。老朽已安排好人手,會有人在黃昏時分趕回裝成悲慟模樣,說你乘船去往對岸寺廟祭拜的中途,船底滲水搶救不及,你隨船上眾人一同沉江,找人趕去搜救時,你早溺水不見蹤影。再然後,過個幾日,老朽會安排人找一具和你身形相貌差不多的女屍,換上你的衣裳,弄花麵目丟進河裏,證明杜薇確實死亡。
程躍疑問一開始寧老爺不是打算他去探親途中被盜匪搶劫,逃走時不幸掉崖身亡嗎?寧老爺長嘆之後答道,老朽了解景年那孩子脾氣,他現在這麽在意你,你若要遠行,他不跟去,是萬萬不可能的,因此這一計策隻能放棄。
今日分別之時,程躍才深知寧老爺對自己孩子的了解,明知道不是遠行,景年都一副千萬般不舍,恨不能一同前去的模樣,若真是遠行,怕是無論如何也要跟著的。
想到此,不由苦笑一聲,心底湧上千愁萬緒。
馬車漸漸離港口遠了,向前方繼續駛去,還要幾百丈就到運河與安陽河交界處的時候,程躍突然聽聞外頭傳來嘈雜嘶厲的呼救聲。
明明安排好的是黃昏,可是人才出去不到兩個時辰,就有人急切地回來通報消息,那時景年也在屋裏,雖然陪著父母,卻一臉的悵然若失,問什麽都回答得敷衍,明顯心思不知道飛哪一邊去了。
現在聽到消息傳回,眼見時辰不對,寧老爺才和夫人交換一個困惑的眼睛,景年以為是妻子回來,早樂不可支地奔出去了。
待寧老爺走出外頭時,隻見景年一臉煞白,通報的下人哭喪的臉,真實得讓寧老爺心中閃過疑慮。
下人一見他出來,幾乎是哭著跪到了麵前,斷斷續續地說:「老爺……少、少夫人,溺水了。」書香門第「這、這是……」明明是早安排好的發展,可寧老爺心中卻抖然覺得不安。
「老爺,這是真的,是真的!少夫人為了救人,跳進河裏,最後卻被一個大浪沖走,找不著了!」景年還在那呆呆地站著,寧老爺腿軟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其他下人趕緊上來把他扶住。
◇
誰也說不通,為何向來風平浪靜的安陽河那天會突然暴漲,坐在幾條小船上遊玩的人避之不及,大浪襲來,船翻人倒,大人小孩子,會水的救不會水的,但將近百人,怎麽救得及。
路過的程躍撲通一聲躍進大河之中,熟練地在水裏浮沉,幾個來回,便把幾個人救回岸上,當最後一次朝河中遊去時,大浪再次襲來,那個在冰冷的河裏泡了許久疲憊不堪的人,不見了。
那日場麵混亂,死了不少人,誰也沒注意,就算注意了也不清楚誰是寧家少夫人,畢竟誰也沒見過她,當知道她也溺水不見時,不由得議論紛紛。
那幾日,好幾具被水泡脹的屍體一一在不同河段被打撈上來,唯獨不見那個人。
有人說,寧家打撈屍首的人沒止歇過,寧少爺瘋了一般天天坐船搜尋,時不時,聽他在河麵上嘶聲的呼叫,薇兒——有人說,寧家少夫人來得蹊蹺,身分神秘,去得離奇,或許她並不是凡人,她是寧老爺請仙人送來的神女,完成她讓寧少爺身體安康的使命後,就走了。
有人說,屍首在第十天終於找到了,唉,死得真慘,麵容叫魚啃得辨認不出來,若不是那身衣物,肯定不知道是誰。
還有人說,自那以後,寧少爺整個人變了,變成什麽樣了?變成了不會笑的冰雕……還有人說,還有人說……一番一番的言論,是真是假?但還沒有真正分辨出來,時間就漸漸把一切洗刷淡忘了。再過一段時日,也許是數月也許是一兩年也許是更長的時間,就不會再有人說了。
第十章
自前朝起,就有了海上航行,安陽城雖然地處內陸,但一條西起甘塔雪山橫亙廣袤的土地直奔入海的大河讓安陽城的商人們仍然暢通無阻的運出國內各種貨物,再運回國外的奇珍異寶。
前期的海上航行隻是開闢海路,而真正讓海上運輸發展起來的人,就是安陽城裏的商人。
初期不過是澇災嚴重,人口不到百人的小村莊,在六百年前,為解決臨懷、永靖等地區長年嚴重幹旱的問題,魏朝開國皇帝一聲令下,汾陽大運河開工,歷經五十餘年,連通安陽河和汾江,長達數千裏的人工河流終於完成,而汾陽大運河的完成,也讓原本沒沒無聞的小村莊因為河道的運輸,逐漸發展成如今氣壓皇都的大城市。
全國數一數二的城市,占地無數,氣勢恢宏,自城樓往下看,民居樓房鱗次櫛比,一條寬約九丈的主幹道直通南北,無數小道呈株狀分布散開,路上人流車馬日夜不息。這裏商人遊客雲集,商業與文化共同發展,造就無數名人,也成就無數美談佳話,更讓各地人馬嚮往集結。
是商人讓安陽城有了如今的地位,而安陽城更讓安陽商人的名號傳遍四海。
而安陽商人之中名氣最大的當數三大家族,他們分別為城北華家,城西司徒家和城東寧家,這三大家族皆以經商發家,發展至今,三大家族的財產加起來已非人想像,一句富可敵國就能看出三大家族的富足與輝煌。
隻是,三大家族不分上下鼎立安陽城的美名,在三年前就已經被逐漸換下。家族傳承越久,就難免故步自守,如今國泰民安,各項發展已是盛極,人們都在滿足現狀的時候,城東的寧家現任家主,卻開始把國內的各種貨物由河道運到海上,去往當時鮮少會有人涉及的異國高價賣出商品,再運回大家都從未見過的珍奇異寶,香料食物。僅僅此項,寧家所得盈利就是所有產業盈利的一倍,不過兩年餘,安陽三大家族之名,就變成了寧家富甲天下。
等到其他家族也開始效仿搞起海上運輸時,寧家已經在此占上一席之地,不論他們如何發展打壓,寧家都有辦法保持相當的盈利,隻要出海就絕不會虧損。
可以說,讓海上運輸發展起來的是安陽商人,而第一個真正開始海上運輸的人,是寧家家主,寧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