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景年把手中的香燭插進香爐中去找程躍時,看見他立於神像座下仔細凝望。
「在看什麽?」
程躍看一眼立於身邊的寧景年,說道:「山神和你長得完全不像呀。」寧景年忍不住笑出聲來:「你還真信啊?」
「你不信?」
寧景年含笑抬頭,認真看一會兒慈眉善目的神佛,才對身邊的人道:「若說是真的,可我來這什麽感覺也沒啊。」程躍微蹙眉想一會兒,半晌喃喃道:「真亦假來假亦真。」寧景年笑著拉他出去:「不論是真是假,你的出現是真的,我對你,也是真的。」腳才邁出門檻,聽他最後一句,程躍不禁抬頭看去,深深一眼,唇邊終是漾出一抹喜不自勝的笑。
「景年,我也是。」
寧景年緊緊握住他的手,自此以後,再不鬆開。
兩人肩並肩手牽手牽遠離,並不知離開時,神像後默默走出來一人,正是此地廟祝,他撥弄手中的法器,目送一人的背影,當他走離,才轉身走進寺廟深處。
那天,四人下山後找到當地一家極負盛名的餐館,舉杯相碰,把酒言歡,直至夜半。
第二天,趙大人和趙遜離開安陽,十天後,程躍結假回到江府縣,他回去的第二日清晨,寧府大當家趕至江府,一待便是半月,多數事宜皆在江府處理,再次回到安陽寧府時,同行的還有程躍。
寧景年丟不開家業,程躍捨不得辭去捕頭一職,從此,程大捕頭和寧當家便開始了安陽住幾日江府待幾天的生活,路途雖不算遙遠,但你來我往大半時間花在路上,仍是讓寧景年抱怨連連。
趙大人收了寧大當家不少好處,困擾他多年的問題解決了。造路的款項不愁了,修水渠的錢也有了,義學的學堂建起來了,窮人家的孩子能免費上學了,趙縣令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
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寧大當家的心思趙大人非常之清楚明白以及了解。
於是很快便讓程躍以勞苦功高,縣衙此時並無要事為由,一口氣給了他一年的假。
這條假令批下來的當天,縣衙大堂之內,眾目睽睽之下,一縣之長的趙大人笑得猥瑣活似拉客嫖娼見錢眼開的皮條客,安陽首富的寧大東家一臉痞相活似銷魂窟裏剛邁出來的嫖客,一個掏錢一個收錢,交流非常之愉快滿意,末了還相視嘿嘿jian笑。
看他們如此趣味相投,半斤八兩,一旁的趙遜看得嘴角抽搐,程躍看得額上青筋直冒。
惡人自有惡人治,趙大人且不說,回安陽一路上程躍臭著一張臉任寧景年如何哄如何勸都不肯與之說話,回到府裏還一腳把人踹出房外將近四天都不準他進屋睡覺。
程大捕頭髮威,寧大東家欲哭無淚,捶胸頓足,後悔萬分當初就不應該當麵和趙大人交易,怎麽著也該私底裏完成呀!
某日清晨程捕頭推門出來,院裏無人,門外放著一個檀香木製的小盒子,拿起來打開一看,一塊米黃通透的玉麒麟正靜靜躺在紅綢緞之中。
玉製特別,把玉麒麟提起對空端詳,才醒然這便是當初寧景年拿給自己看過的玉珊瑚雕磨而成,不經意翻過背麵,發現上頭刻有蠅頭小楷,仔細一看,竟是一句「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程躍不覺心中一動,指尖劃過上頭的每一個字,心中慢慢湧上微澀的暖流。這句詩詞,趙洛乘曾經念過,他聽聞之後便讓他寫了出來,當時不過是心有感觸,此時此刻,卻讓他了悟甚深。
世間最悲傷的莫過於別離,最快樂的莫過於新相知。
程躍,你的離開讓我感受到世間生死別離的莫大痛苦,而你的再次歸來則讓我體會到什麽是最快樂的事情。
此玉在前,如同那個眉清目秀的人含笑凝望,深情告白。
不知不覺,就把手中的玉緊緊握住,貼在胸口,閉上雙眼,背靠在牆上,任清風拂過含笑的臉。
那日,夜朗星稀,猜想屋中人應該已經睡下,寧景年偷偷摸到屋外,原以為門口必是緊閉無疑,試著一試去推,竟然應聲而開,反倒讓想溜進屋中的人嚇了一跳。
立於屋外,小心探頭一看,屋中桌旁,程躍的雙眼恰好對上他,昏黃的燭光中,似乎還著淺淺的暖意。
寧景年迅速縮回腦袋,用力揉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再把腦袋探出去一看,程躍此刻的表情,除了溫和的笑,還有一絲絲無奈。
「夜深了,快進來歇息吧?」
寂靜夜裏,屋裏傳出的聲音似投石入潭,脆朗綿遠,話裏的溫柔妥協讓屋外的人嘴越咧越大,忍不住歡呼一聲,竄進屋中把門關上,也把外麵的清風明月鎖在了外頭。
◇
經常出入寧府,偶爾也會遇上不想碰見的人,比如冷淡相對的寧老夫人,比如,郭薔。
前幾次兩人相遇皆是無語錯開,最近一次相見,郭薔主動迎上來,看他一眼,低頭說道:「你是杜薇吧?」不等回答,不等他回過神來,郭薔的身影已經遠離。
或許,已經根本不需要他的回答。
「有可能,是娘告訴她的。」知道這件事後,寧景年便這麽說道。
日子一天天過去,郭薔看他的目光不再總是滿滿的哀淒,從怨恨到淡然,慢慢地,終有一天會一切都看開吧。
寧景年告訴他,郭薔選擇留下,她說,她要看著靖安長大。
程躍無言以對,心中一陣苦澀。
程躍沒有特意去找靖安,靖安看見他仍同以往那般笑著喚他叔叔,手裏的木頭娃娃被他握得光滑。書香門第八月的一天,寧景年和程躍來到安蒼港口處,踏上裝滿貨物運往異國的船隻,隨著船長一聲令下,揚帆起航。
兩人相攜相伴站在船頭,遙望天海交接美麗的景致,時不時相視一笑,眼中無盡似水柔情。
前方遙遠而未知,也許美好也許艱辛,不經跋涉又如何得知,可若有你在身邊,一切皆欣然。
程躍掛在腰間的玉麒麟在陽光的點綴下,折she柔和動人的光芒,似在見證似在牽絆。
山海為盟,天地為證,此生此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完》
番外:君子遠庖廚
程躍那小子燒得一手好菜!
某日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富得流油帥得冒泡的寧大東家,千裏迢迢趕赴江府縣衙尋妻結果尋不著,就不失時機地把從安陽城運來的陳年美酒,送給雖不嗜酒卻對品酒極有興趣的泰山大人!
話說這位比程躍隻大三歲的趙泰山對寧大東家,那是王八看綠豆,怎麽看怎麽順眼,當然,這和寧大東家家纏萬貫出手大方有著絕對的關係。
這日衙門裏照常無所事事,趙大縣令正閑得發慌,一打開罈子聞得美酒氣味,人差點兒飄起來,當下拽著寧大東家往衙門深處走去,來到一處專供縣令老爺休息的地方,酒杯沒有就找了兩個茶杯代替,就這麽你一杯來我一杯喝得好不盡興!
兩人看似其樂融融,但各自內心裏的小九九那是心知肚明,趙縣令看上的是寧大東家出手大方,寧大東家看上的則是,趙縣令曾經救過程躍,手中握有他不知道的程躍的絕對檔案!
就比如酒過三巡時趙大縣令邊飲酒邊遺憾地說若是有下酒菜就好了,說到下酒菜就不免提到哪裏的菜最好吃,提到哪裏的菜最好吃,就不由提到誰的炒菜手藝最最令人回味難忘——一提到誰的炒菜手藝,趙縣令突然放下杯子重重拍案,感慨萬分地道出一開始的那句話。
寧景年大吃一驚。他和程躍認識十二年,在一起少說也有三年時間,居然不知道這位和自己幾乎是夜夜同床共枕的愛人還會燒菜!
「你是有所不知啊,程躍那小子看似溫和,心底大男人性格重得很,炒菜做飯那是姑娘家的事,他是輕易不出手啊。想當年……」一說想當年,趙縣令就會捋須,可惜沒有鬍鬚的他捋的都是空氣。
趙大人看似精明,行為處事實則毛手毛腳。
當年帶著程躍北上進京趕考,騎著小毛驢才趕了三天三夜路,裝著路費的錢袋子就怎麽都找不著了,後來雖把小毛驢賣掉換了些銀兩,但用作路費還是完全不夠。
程躍僅用一小部分銀兩買了一些幹糧和一包鹽一些調料,領著趙縣令換了官道走山路,夜間用布搭個篷子鑽進去休息,餓了進山林裏捉些野味出來清理幹淨,或烤或焐或焗,每天不重樣,吃得滿嘴流油。
趙縣令雙手舉至胸前,一臉嚮往一臉回味,邊說邊嘖嘖有聲:「最絕的一次,他上山逮了兩隻山雞,到河邊清理幹淨抹上調料,摘下幾片荷葉包好再裹上一層不厚不薄的紅泥,挖了個坑把雞放進去,在上頭燒火,一個多時辰後移開火堆把燒幹的泥疙瘩敲開再把荷葉剝開最後灑上鹽——那香味頓時撲鼻而來,咬一口,絕佳的滋味從嘴裏就這樣滿滿溢到心裏——」趙縣令抹口水,寧大東家咽口水。
「在看什麽?」
程躍看一眼立於身邊的寧景年,說道:「山神和你長得完全不像呀。」寧景年忍不住笑出聲來:「你還真信啊?」
「你不信?」
寧景年含笑抬頭,認真看一會兒慈眉善目的神佛,才對身邊的人道:「若說是真的,可我來這什麽感覺也沒啊。」程躍微蹙眉想一會兒,半晌喃喃道:「真亦假來假亦真。」寧景年笑著拉他出去:「不論是真是假,你的出現是真的,我對你,也是真的。」腳才邁出門檻,聽他最後一句,程躍不禁抬頭看去,深深一眼,唇邊終是漾出一抹喜不自勝的笑。
「景年,我也是。」
寧景年緊緊握住他的手,自此以後,再不鬆開。
兩人肩並肩手牽手牽遠離,並不知離開時,神像後默默走出來一人,正是此地廟祝,他撥弄手中的法器,目送一人的背影,當他走離,才轉身走進寺廟深處。
那天,四人下山後找到當地一家極負盛名的餐館,舉杯相碰,把酒言歡,直至夜半。
第二天,趙大人和趙遜離開安陽,十天後,程躍結假回到江府縣,他回去的第二日清晨,寧府大當家趕至江府,一待便是半月,多數事宜皆在江府處理,再次回到安陽寧府時,同行的還有程躍。
寧景年丟不開家業,程躍捨不得辭去捕頭一職,從此,程大捕頭和寧當家便開始了安陽住幾日江府待幾天的生活,路途雖不算遙遠,但你來我往大半時間花在路上,仍是讓寧景年抱怨連連。
趙大人收了寧大當家不少好處,困擾他多年的問題解決了。造路的款項不愁了,修水渠的錢也有了,義學的學堂建起來了,窮人家的孩子能免費上學了,趙縣令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
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寧大當家的心思趙大人非常之清楚明白以及了解。
於是很快便讓程躍以勞苦功高,縣衙此時並無要事為由,一口氣給了他一年的假。
這條假令批下來的當天,縣衙大堂之內,眾目睽睽之下,一縣之長的趙大人笑得猥瑣活似拉客嫖娼見錢眼開的皮條客,安陽首富的寧大東家一臉痞相活似銷魂窟裏剛邁出來的嫖客,一個掏錢一個收錢,交流非常之愉快滿意,末了還相視嘿嘿jian笑。
看他們如此趣味相投,半斤八兩,一旁的趙遜看得嘴角抽搐,程躍看得額上青筋直冒。
惡人自有惡人治,趙大人且不說,回安陽一路上程躍臭著一張臉任寧景年如何哄如何勸都不肯與之說話,回到府裏還一腳把人踹出房外將近四天都不準他進屋睡覺。
程大捕頭髮威,寧大東家欲哭無淚,捶胸頓足,後悔萬分當初就不應該當麵和趙大人交易,怎麽著也該私底裏完成呀!
某日清晨程捕頭推門出來,院裏無人,門外放著一個檀香木製的小盒子,拿起來打開一看,一塊米黃通透的玉麒麟正靜靜躺在紅綢緞之中。
玉製特別,把玉麒麟提起對空端詳,才醒然這便是當初寧景年拿給自己看過的玉珊瑚雕磨而成,不經意翻過背麵,發現上頭刻有蠅頭小楷,仔細一看,竟是一句「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程躍不覺心中一動,指尖劃過上頭的每一個字,心中慢慢湧上微澀的暖流。這句詩詞,趙洛乘曾經念過,他聽聞之後便讓他寫了出來,當時不過是心有感觸,此時此刻,卻讓他了悟甚深。
世間最悲傷的莫過於別離,最快樂的莫過於新相知。
程躍,你的離開讓我感受到世間生死別離的莫大痛苦,而你的再次歸來則讓我體會到什麽是最快樂的事情。
此玉在前,如同那個眉清目秀的人含笑凝望,深情告白。
不知不覺,就把手中的玉緊緊握住,貼在胸口,閉上雙眼,背靠在牆上,任清風拂過含笑的臉。
那日,夜朗星稀,猜想屋中人應該已經睡下,寧景年偷偷摸到屋外,原以為門口必是緊閉無疑,試著一試去推,竟然應聲而開,反倒讓想溜進屋中的人嚇了一跳。
立於屋外,小心探頭一看,屋中桌旁,程躍的雙眼恰好對上他,昏黃的燭光中,似乎還著淺淺的暖意。
寧景年迅速縮回腦袋,用力揉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再把腦袋探出去一看,程躍此刻的表情,除了溫和的笑,還有一絲絲無奈。
「夜深了,快進來歇息吧?」
寂靜夜裏,屋裏傳出的聲音似投石入潭,脆朗綿遠,話裏的溫柔妥協讓屋外的人嘴越咧越大,忍不住歡呼一聲,竄進屋中把門關上,也把外麵的清風明月鎖在了外頭。
◇
經常出入寧府,偶爾也會遇上不想碰見的人,比如冷淡相對的寧老夫人,比如,郭薔。
前幾次兩人相遇皆是無語錯開,最近一次相見,郭薔主動迎上來,看他一眼,低頭說道:「你是杜薇吧?」不等回答,不等他回過神來,郭薔的身影已經遠離。
或許,已經根本不需要他的回答。
「有可能,是娘告訴她的。」知道這件事後,寧景年便這麽說道。
日子一天天過去,郭薔看他的目光不再總是滿滿的哀淒,從怨恨到淡然,慢慢地,終有一天會一切都看開吧。
寧景年告訴他,郭薔選擇留下,她說,她要看著靖安長大。
程躍無言以對,心中一陣苦澀。
程躍沒有特意去找靖安,靖安看見他仍同以往那般笑著喚他叔叔,手裏的木頭娃娃被他握得光滑。書香門第八月的一天,寧景年和程躍來到安蒼港口處,踏上裝滿貨物運往異國的船隻,隨著船長一聲令下,揚帆起航。
兩人相攜相伴站在船頭,遙望天海交接美麗的景致,時不時相視一笑,眼中無盡似水柔情。
前方遙遠而未知,也許美好也許艱辛,不經跋涉又如何得知,可若有你在身邊,一切皆欣然。
程躍掛在腰間的玉麒麟在陽光的點綴下,折she柔和動人的光芒,似在見證似在牽絆。
山海為盟,天地為證,此生此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完》
番外:君子遠庖廚
程躍那小子燒得一手好菜!
某日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富得流油帥得冒泡的寧大東家,千裏迢迢趕赴江府縣衙尋妻結果尋不著,就不失時機地把從安陽城運來的陳年美酒,送給雖不嗜酒卻對品酒極有興趣的泰山大人!
話說這位比程躍隻大三歲的趙泰山對寧大東家,那是王八看綠豆,怎麽看怎麽順眼,當然,這和寧大東家家纏萬貫出手大方有著絕對的關係。
這日衙門裏照常無所事事,趙大縣令正閑得發慌,一打開罈子聞得美酒氣味,人差點兒飄起來,當下拽著寧大東家往衙門深處走去,來到一處專供縣令老爺休息的地方,酒杯沒有就找了兩個茶杯代替,就這麽你一杯來我一杯喝得好不盡興!
兩人看似其樂融融,但各自內心裏的小九九那是心知肚明,趙縣令看上的是寧大東家出手大方,寧大東家看上的則是,趙縣令曾經救過程躍,手中握有他不知道的程躍的絕對檔案!
就比如酒過三巡時趙大縣令邊飲酒邊遺憾地說若是有下酒菜就好了,說到下酒菜就不免提到哪裏的菜最好吃,提到哪裏的菜最好吃,就不由提到誰的炒菜手藝最最令人回味難忘——一提到誰的炒菜手藝,趙縣令突然放下杯子重重拍案,感慨萬分地道出一開始的那句話。
寧景年大吃一驚。他和程躍認識十二年,在一起少說也有三年時間,居然不知道這位和自己幾乎是夜夜同床共枕的愛人還會燒菜!
「你是有所不知啊,程躍那小子看似溫和,心底大男人性格重得很,炒菜做飯那是姑娘家的事,他是輕易不出手啊。想當年……」一說想當年,趙縣令就會捋須,可惜沒有鬍鬚的他捋的都是空氣。
趙大人看似精明,行為處事實則毛手毛腳。
當年帶著程躍北上進京趕考,騎著小毛驢才趕了三天三夜路,裝著路費的錢袋子就怎麽都找不著了,後來雖把小毛驢賣掉換了些銀兩,但用作路費還是完全不夠。
程躍僅用一小部分銀兩買了一些幹糧和一包鹽一些調料,領著趙縣令換了官道走山路,夜間用布搭個篷子鑽進去休息,餓了進山林裏捉些野味出來清理幹淨,或烤或焐或焗,每天不重樣,吃得滿嘴流油。
趙縣令雙手舉至胸前,一臉嚮往一臉回味,邊說邊嘖嘖有聲:「最絕的一次,他上山逮了兩隻山雞,到河邊清理幹淨抹上調料,摘下幾片荷葉包好再裹上一層不厚不薄的紅泥,挖了個坑把雞放進去,在上頭燒火,一個多時辰後移開火堆把燒幹的泥疙瘩敲開再把荷葉剝開最後灑上鹽——那香味頓時撲鼻而來,咬一口,絕佳的滋味從嘴裏就這樣滿滿溢到心裏——」趙縣令抹口水,寧大東家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