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錄筆抄,比一般人而言,也是用功的很!可是手腳在工作,心思卻不一定在這一處,如果閉上眼睛,把一個一個字一筆一劃的往自己腦海裏寫,這可就全憑精神功夫了。每一筆一劃都是在鍛煉精神,都是在用心觀覽。這或許就是司馬光說的精誦吧,怪不得鍛煉精神!”


    以精神誦讀,腦海裏出現一個字,嘴裏才會說出這個字。這就是古代經學家鍛煉精神的開始。董廣也是學生,身為社會主義未來的接班人,從幼兒園結束後,他就義無反顧的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並且毅然決然的踏上了高中之路,在刻苦的學習努力之下,考上了大專!


    是的,就是大專。雖然說出來有些不好意思,不過也沒有什麽值得害羞了,誰讓他一個擅長文科的人,被學校安排在了理科考場呢!


    多年的背誦,他有一個經驗,有的文章抄寫兩三遍,自己就能背會,而誦讀數十遍,卻不一定能背會。抄寫比朗讀要麻煩,也同樣會更加記憶深刻。那麽在自己心裏一筆一劃的抄寫呢?


    董廣現在還沒有這樣鍛煉過,這種方法對於精神鍛煉,究竟能起到多大的好處,他一時半會還說不出來,又想起了一些名人名言:“朱熹大家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倒覺得不如改成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這樣更貼切,也更有順序排列!”


    董廣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他的改動也不全是為了顯露自己的才能。便從小說來談,董廣在高中的時候,三四天就能將一本百萬字的小說看完,這是眼到。可是讓他說出詳細情節,他卻不一定能夠記住。


    他也相信,自己三四天絕對無法將一本百萬字的小說用嘴讀完。一兩周或許可能做到,就算讀完,自己喉嚨也有很大可能會啞。


    至於手抄紙錄,他高中追更小說的時候,一個專業作家,在網上一天最多也隻是兩萬字,這還是電腦打字的速度快。手寫的速度更慢,大專這幾年,自己打印論文之後,要手動抄寫,一萬字的論文他需要花上兩三天。推而論之,一百萬字的文章,他要抄寫完至少兩百天。


    眼到最省工夫,但是記憶最不深刻。口到記憶稍微深刻一些,能說出具體情節,但很多人或許無法說出一些細節。手到,或許能注意到某些細節,對於情節把握也會更加深刻,但很難做到原文複述。


    心到的功夫他第一次聽聞,或許比手到更加厲害吧,他心中這樣想。對於這份七步浮屠錄,也有了更多期盼,迫不及待的向下麵看去。


    記憶的四個層次,眼觀,口誦,紙錄,心明。就像我們對路上偶然碰見一次的美女,哪怕她長的再怎麽美麗漂亮,我們都很難記住她的全貌。甚至日後再次碰見,依舊是驚鴻一瞥,而不知曾經相遇。


    “第四步心中有經法,將經文在腦海中寫出來之後,擇取經文要義,寫入腦海,同時在腦海中寫入經文要義的時候應該做到,寫完第一個字寫第二個字的時候,第一個字依然保留在腦海,繼續到寫第二句話的時候,第一句話仍然完整的保留在腦海裏你所寫它的位置。最後達到閉眼如觀書一般,腦海中兵(佛道)法經文要義皆盡現於心。”


    目無全牛,心中有法。眼未觀物,胸有成竹。古人十年寒窗苦讀,經文七八卷。兩三萬字,這是怎麽樣的深度,這又是如何的境界。董廣看到這一步的時候真的有些震撼,他也覺得太難了。他真的佩服自家先人董秉乾先生,獨辟畦徑,竟然能花費一生整理這種修行意念的方法。它也不是誦持法,也不是觀想法。也沒有任何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內容,但是在精神鍛煉的效果上,來的真真切切。


    “陸遊寫過一首詩,六十餘年妄作詩,功夫深處獨心知。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這還真是功夫深處獨心知啊,我的記憶力有沒有增強,看我能在腦海中寫幾個字,比昨天多寫一個字,精神就多增強了一絲。比昨天少寫了一個字,或是精神沒有休息好,心氣略有些浮躁。少寫了很多字,那就是精神疲憊,需要暫時放下這種修行,去多做休息,勞逸結合!等神清氣爽,再做嚐試,自會有所裨益。”


    跟趙鳳亭誌同道合,兩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卻是真心相愛。趙鳳亭對書籍喜愛影響了董廣,而董廣在拳學上的造詣,又影響到趙鳳亭。如今董廣也算旁征博引之人,當他發現一些修行方法和古人詩詞想通的時候,心底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歡悅,這是讓他無法描述的。


    可是現在到了第四個境界,這種精神修煉的方法已經達到了這麽深的層次,董廣無法想象接下來的層次到底怎麽做,難不成真的有什麽凝聚元神之類的,或是靈魂出竅?他還是被外麵的不切實際精神修煉的方法影響到了,雖然明知不可能,但是心中忍不住有這種想法。


    “此四重境界為一大關,修者多困於第四重境界,不得寸進。若有所困,勤而修之,縱不能破關,也能助精神增長之功。這一句話老爸是沒有翻譯,圖一個省氣,抄錄的原文吧!半文言文,半白話文!”


    董秉乾先人應該是明朝人,明朝的時候,不論官方民間,白話文都開始盛行起來,比如有名的小說水滸傳,再比如朱元璋的詔書。


    董廣看著那些文字,這些意思他也都能理解,而在他父親看來,這些話語無關緊要,或許不需要做什麽翻譯。董廣繼續向下麵看去:“若爾勤而修之,功夫水到渠成,天道酬勤,弗有必然之勢!珍之!”


    接下來的話,就又變成了董照的翻譯:“我本以為第四層便是終點所在,以此修行一生,終於發現其弊病所在。若古代的經學家以此讀書,思想固然深刻,或許能成就過目不忘之本領,但是決不能達到一目十行的境界。思想深刻,精神力固然會逐步增強。可精神的靈敏度依舊沒有多少上升!我們所求無非是在最短時間內參悟更多功夫。”


    董廣似乎看出來了,這位先人已經不滿足於單純的研究經典,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他想要在這個基礎上,讓人思考的速度也變得更快。提高人的悟性,或許這樣才能從經典中領悟到自己的內容。


    “七步浮屠錄第五重境界一步一經文,精神功夫進入第四層,下一步不過水磨工夫,越練越簡單。可在閑散的時候,選一個安全的地方。如操場,或是鄉村平地,沒有車輛往來的地方,散步煉心。每走一步,則心有一字經文從筆畫開始,在腦海中完整成型,自己可以觀看自己在固定的時間走了多少步。此為過渡,等到功夫熟練,則可謂步步生蓮,每一步踏出,都是走在自己信仰的道路上。當四方遊曆!”


    董廣繼續看的時候,下麵配上了一首詩,是宋朝一位大師所作:“我佛蓮華隨步踏。黃金妙相青螺發。因地曾將洪誓發。四十八。眾生盡度成菩薩。宮殿紅香華影合。寶階三道琉璃闊。水鳥樹林皆念法。聲嘈囋。空中零亂天華撒。萬裏雲遊路,一步一經文。了解各地風土民情,融入經文要義,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直到行程圓滿,道心堅定。心中自然有經文要義流轉。可稱為羅漢,入菩薩關。”


    種種心生,則種種法生;種種心滅,則種種法滅。繁華世界,哪怕鮮衣怒馬,乘車坐轎,勵誌苦行,也必有各種困難,會有幫你的人,有貶你的人,有毀你的人,有讚頌你的人。而在這個過程中,記住幫我們的人,他們大可不用這樣去做,憐憫也是善念!在一步一步的磨練中,我思想變得更加廣闊,對於經書修行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韋提重禮請能仁,願說西方淨報因。十六觀兼三淨業,修之即得往生身。怪不得古代那麽多大德高僧修行到一定階段之後,就要雲遊各地化緣呢,難道跟這種境界有關?我記得儒家很多學者,也經常徒步雲遊各地,為了了解經文卷意。宋濂嚐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他難道真的看不透不能明白這個經書的字麵意思嗎?我想不是!”


    董廣自言自語道,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之中說過,他幼時家貧,假借與藏書之家,遍觀群書。之後成年了,才拿著經文去問前輩。如果宋濂真的不明白經書的字麵意思,他能夠做到遍觀群書嗎?董廣看不懂物理化學這些東西。uu看書.uukan 所以他知道,自己也看不進去那些資料。


    “如果不能沉入進去,他絕對做不到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而沉入進去的根本就是能理解這些東西。”


    這些話董廣不敢在中考高考卷子上寫,那樣會被批卷老師給一個歪門邪道的評價,然後給判一個零分。有時候為了成績,我們也需要違心的寫下去那個所謂的標準答案,現在誰還敢談自身的想法。“


    看到這種修行方法,董廣真是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來了自己高中初中小學的生活。這個修行方法真的很好,可是對於高中初中小學要參加應試,記住標準答案的人,或許並不適用!


    般若真微妙,無相為宗要。無住元為體,十方皆昭耀。研窮理趣長,堆卷積山岡。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方言稱智慧,真人本無位。出入麵門間,參方還了利。喻法比金剛,萬邪豈可當。不壞超今古,日久共行藏。彼岸波羅蜜,清光穿白日。鏡中不亂光,虛空無鳥跡。經文華貫行,破有作法王。連年心苦念,不悟枉時光。誰知遠煙浪,孤帆一片張。穿卻虛空鼻,不著更參詳。別有好思量,滿目足風光。


    還沒有開始修行經文,隻是按圖索驥一步步分析下來,董廣心裏已經產生了很多想法。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年武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儽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儽神並收藏少年武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