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首次提出‘華元元年’的概念,為之後萬世子孫創造了記錄史事按照‘華元紀年’的便捷方法。同時,‘華夏族’、‘華夏文明’、‘天選之民’、‘天子使命’、‘天朝臣民之使命’等概念的提出,解決了曆代諸夏之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為什麽活著’、‘該怎麽活著’的疑惑。”
“此書還解釋了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即天子不修仁德善政,違反天心民意,失去了天命,從而被新一王朝的天子取代。華夏族人乃天選之民,其族長即為上天之子,亦為天朝之唯一帝王。假如天子勤修仁德善政,一家一姓之王朝便可如夏、如商、如周般綿長悠久,甚至千年萬年。倘若天子違反天心民意,如秦始皇般橫征暴斂,其一家一姓之王朝將很快崩解。”
“此書不僅適合王公貴族閱讀,亦適合尋常百姓閱讀。掌權者讀之,可以理清治國之思路,以史為鑒,正心誠意。百姓讀之,可弄清生存之使命,生存之目的,積極配合服從天子之統治。”
“再者,此書主編是楚王劉曜本人,兩位副主編為郭泰、蔡邕,郭、蔡兩人都是當世有名的儒學泰鬥,其他參與編寫的人無不是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加上百姓集團的銷售網絡,與帝國時報的售報網點,別說三十萬冊,恐怕再印發三十萬冊,也同樣可以售空!”
正如駱俊所說的那樣,《天朝史概述》的問世,的確引起了全天下士人的轟動,更是刷新了人們對曆史的認識。
一時間,各地茶館、酒肆、亭裏皆是對此書的驚訝與議論。
國營總署下新開辦的文印署也趁機賺了一大筆錢。
一個月內進行了十七次印刷,每次發行了十萬冊,依然銷售殆盡。
之後,一直到第五十次印刷,市麵上的《天朝史概述》才逐漸飽和。
若不是有科研署大院子的印刷社,以及百姓集團名下的幾大印刷廠幫忙,劉曜這次利用天朝史所布的局也不可能進展的如此順利。
短短一個多月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天朝史概述》就傳遍了天下。
南鄭縣軍事學校的少年們與教導處的賈詡,還有負責情報組織的李儒,乃至地方上任職的王允、鍾繇、田豐、曹操、袁紹,軍方擔任要職的朱俊、皇甫嵩、王越、黃忠、程普等人,在讀了《天朝史概述》之後,皆感到了無比的震驚。
他們也是凡人,也曾想過“人從何處而來”、“活著的使命是什麽”、“一家一姓之王朝為何會有長壽與短命的區別”等諸如此類的困惑。
《天朝史概述》完美的解答了他們內心的困惑,讓他們的心更加明亮透徹。
“看來,楚王國的首屆官考,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亂子了!”
就在劉寵與駱俊研究問題的時候,魯王宮廷之中,魯王劉虞放下手中的《天朝史概述》之後,對麵前的幾位心腹謀臣感歎道。
笮融麵露陰寒之色,建言道:“大王,臣願親自率領一隊人馬混入長安,擾亂楚王國首屆官考的秩序!”
“大王仁德!君子當行光明正大之道,若被抓住,豈非留人以把柄?”
陶謙急忙反駁道。
停戰協議簽訂之後,三王履行承諾,楊賜、袁逢等人被劉曜派人從洛陽接到了長安,而被劉曜扣押的陶謙、臧霸也被魯王劉虞派的人從長安接到了魯王國。
陶謙是笮融的舊上司,既然說了話,笮融也不好明著頂撞,何況現在陶謙是魯王國的丞相。
劉虞幹咳一聲,看向笮融道:“愛卿乃寡人肱股之臣,楚王心思縝密,絕對會在官考之前做足準備,你若前去,定會被抓。以寡人之見,還是靜觀其變的好!”
“臣以為,若楚國首屆官考成效斐然,我魯國或可效仿。”
笮融趁機再次建言道。
“眾卿如何看?”劉虞環視眾臣問道。
其實他也有這個打算,畢竟魯國境內士人才子本就非常多,若用這種方式選拔官員,或許能夠征募到不少優秀的幹才。
與劉虞一樣,陳王劉寵同樣有如此想法,否則他也不會問駱俊那些問題。
“丞相,寡人想要效仿楚王,也在陳國舉行官考之製,如何?”
“萬萬不可啊!大王!”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uu看書 .uukanshu.co 駱俊與陶謙麵對各自效忠的君主,說出了相同的話。
“楚國之國情與我國有極大區別,其國地域廣闊,山區蠻族較多,所需地方官員亦多,官考可取大量基層官員,滿足這一需要。反觀我國,則無需太多基層官員,全憑太守或縣尊根據需求,就地征辟屬僚即可。”
考慮到場合,陶謙大致就說了上麵這麽多話,而駱俊卻又接著向自己效忠的大王說出了下麵這些話。
“自高祖開朝,舉薦製發展至今,世家大族近乎壟斷了舉薦官員之權,若大王行官考之法,等於從世家手中奪走了舉薦官員的部分權力,恐怕他們不會輕易妥協。而如今大王手中直轄的兵力才不到十萬,那些世家與地方豪強組建的私兵加在一起,絕對在十萬之上。屆時,若大王一意孤行,定會引發他們的不滿,暗中動手動腳,從而損耗我陳國國力。”
“官考取士,可以寒門出身的官員,稀釋世宦大家對各地的管理之權,從而穩固大王的統治。所以,若大王決心推行官考,或可先效仿楚王,成立國營、財政、銀行三大總署,在把國營總署下設的各署承包給大世家背景的商人,以此向世家示好,並與之建成利益上的同盟關係。如此一來,大王的政權越穩固,國營總署也就越牢靠,同盟者的利益也就越穩定。”
“到時候別說大王要執行官考,哪怕是效仿楚王推行編戶民授田,恐怕他們以後也會表示支持。當然,前提是大王要效仿楚王,執行軍功爵授田製度,給他們賜爵,讓他們也能享有世襲的法定的富貴。”
“此書還解釋了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即天子不修仁德善政,違反天心民意,失去了天命,從而被新一王朝的天子取代。華夏族人乃天選之民,其族長即為上天之子,亦為天朝之唯一帝王。假如天子勤修仁德善政,一家一姓之王朝便可如夏、如商、如周般綿長悠久,甚至千年萬年。倘若天子違反天心民意,如秦始皇般橫征暴斂,其一家一姓之王朝將很快崩解。”
“此書不僅適合王公貴族閱讀,亦適合尋常百姓閱讀。掌權者讀之,可以理清治國之思路,以史為鑒,正心誠意。百姓讀之,可弄清生存之使命,生存之目的,積極配合服從天子之統治。”
“再者,此書主編是楚王劉曜本人,兩位副主編為郭泰、蔡邕,郭、蔡兩人都是當世有名的儒學泰鬥,其他參與編寫的人無不是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加上百姓集團的銷售網絡,與帝國時報的售報網點,別說三十萬冊,恐怕再印發三十萬冊,也同樣可以售空!”
正如駱俊所說的那樣,《天朝史概述》的問世,的確引起了全天下士人的轟動,更是刷新了人們對曆史的認識。
一時間,各地茶館、酒肆、亭裏皆是對此書的驚訝與議論。
國營總署下新開辦的文印署也趁機賺了一大筆錢。
一個月內進行了十七次印刷,每次發行了十萬冊,依然銷售殆盡。
之後,一直到第五十次印刷,市麵上的《天朝史概述》才逐漸飽和。
若不是有科研署大院子的印刷社,以及百姓集團名下的幾大印刷廠幫忙,劉曜這次利用天朝史所布的局也不可能進展的如此順利。
短短一個多月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天朝史概述》就傳遍了天下。
南鄭縣軍事學校的少年們與教導處的賈詡,還有負責情報組織的李儒,乃至地方上任職的王允、鍾繇、田豐、曹操、袁紹,軍方擔任要職的朱俊、皇甫嵩、王越、黃忠、程普等人,在讀了《天朝史概述》之後,皆感到了無比的震驚。
他們也是凡人,也曾想過“人從何處而來”、“活著的使命是什麽”、“一家一姓之王朝為何會有長壽與短命的區別”等諸如此類的困惑。
《天朝史概述》完美的解答了他們內心的困惑,讓他們的心更加明亮透徹。
“看來,楚王國的首屆官考,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亂子了!”
就在劉寵與駱俊研究問題的時候,魯王宮廷之中,魯王劉虞放下手中的《天朝史概述》之後,對麵前的幾位心腹謀臣感歎道。
笮融麵露陰寒之色,建言道:“大王,臣願親自率領一隊人馬混入長安,擾亂楚王國首屆官考的秩序!”
“大王仁德!君子當行光明正大之道,若被抓住,豈非留人以把柄?”
陶謙急忙反駁道。
停戰協議簽訂之後,三王履行承諾,楊賜、袁逢等人被劉曜派人從洛陽接到了長安,而被劉曜扣押的陶謙、臧霸也被魯王劉虞派的人從長安接到了魯王國。
陶謙是笮融的舊上司,既然說了話,笮融也不好明著頂撞,何況現在陶謙是魯王國的丞相。
劉虞幹咳一聲,看向笮融道:“愛卿乃寡人肱股之臣,楚王心思縝密,絕對會在官考之前做足準備,你若前去,定會被抓。以寡人之見,還是靜觀其變的好!”
“臣以為,若楚國首屆官考成效斐然,我魯國或可效仿。”
笮融趁機再次建言道。
“眾卿如何看?”劉虞環視眾臣問道。
其實他也有這個打算,畢竟魯國境內士人才子本就非常多,若用這種方式選拔官員,或許能夠征募到不少優秀的幹才。
與劉虞一樣,陳王劉寵同樣有如此想法,否則他也不會問駱俊那些問題。
“丞相,寡人想要效仿楚王,也在陳國舉行官考之製,如何?”
“萬萬不可啊!大王!”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uu看書 .uukanshu.co 駱俊與陶謙麵對各自效忠的君主,說出了相同的話。
“楚國之國情與我國有極大區別,其國地域廣闊,山區蠻族較多,所需地方官員亦多,官考可取大量基層官員,滿足這一需要。反觀我國,則無需太多基層官員,全憑太守或縣尊根據需求,就地征辟屬僚即可。”
考慮到場合,陶謙大致就說了上麵這麽多話,而駱俊卻又接著向自己效忠的大王說出了下麵這些話。
“自高祖開朝,舉薦製發展至今,世家大族近乎壟斷了舉薦官員之權,若大王行官考之法,等於從世家手中奪走了舉薦官員的部分權力,恐怕他們不會輕易妥協。而如今大王手中直轄的兵力才不到十萬,那些世家與地方豪強組建的私兵加在一起,絕對在十萬之上。屆時,若大王一意孤行,定會引發他們的不滿,暗中動手動腳,從而損耗我陳國國力。”
“官考取士,可以寒門出身的官員,稀釋世宦大家對各地的管理之權,從而穩固大王的統治。所以,若大王決心推行官考,或可先效仿楚王,成立國營、財政、銀行三大總署,在把國營總署下設的各署承包給大世家背景的商人,以此向世家示好,並與之建成利益上的同盟關係。如此一來,大王的政權越穩固,國營總署也就越牢靠,同盟者的利益也就越穩定。”
“到時候別說大王要執行官考,哪怕是效仿楚王推行編戶民授田,恐怕他們以後也會表示支持。當然,前提是大王要效仿楚王,執行軍功爵授田製度,給他們賜爵,讓他們也能享有世襲的法定的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