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二年,十二月初八。
亥初兩刻,即晚上九點半。
文成殿。
禮部尚書陳耽烤著暖爐,坐在劉曜書房裏的藤椅上,靜靜等待著。
而劉曜此時卻在活動室內擺著架勢,正在站樁,他打算以這種方式恢複近幾日因祭祀之事而損耗的精氣神。
如今是臘月,而臘月裏最重要的日子便是十二月初八,古稱“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等神的祭祀儀式。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
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據《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即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祭祖敬神之後,人們還要逐疫——古時醫療方法之一就是驅鬼治疾。
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後世湖南等地區仍有。
雖然劉曜不喜歡繁雜的祭祀之亂,但他仍然堅持在禮官的主持下,完成了整套的祭祀流程。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指祭祀,也指祭典。
戎,兵戎,指兵器、軍隊,也指戰爭。
春秋時期,對於一個諸侯國來說,祭祀和戰事是國家最重要的大事。
《國語·周語上》說:“夫祀,國之大節也。”
祭祀,是國家主權的象征,主祭者,為一國之主。
所以,祭典都是非常隆重的。
劉曜雖然未稱帝,但楚王朝廷自成一國,該有的禮儀不能缺!
中國是個重視禮和禮製的國家,“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禮”具有“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的作用。
因此特別強調“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
祭典,是最重要的國之大禮。
春秋時期有“觀兵”(即閱兵)之禮,也是國家的大典。
古時候的祭祀,表麵上是反映人們對天地神明先祖的敬畏和崇拜,其實質乃是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
而戰爭,更是一個國家體現其軍事力量強大與否的形式。
劉曜心中非常清楚,不管是哪個朝代的君主,若是忽略了這兩個方麵,必將自食苦果!
正是考慮到這兩個方麵,他在組建百姓軍之初,幾乎是毫不猶豫照搬了後世新朝太祖等偉人領袖整出來的那套軍製。
除了兩漢與隋唐,許多朝代的軍事力量都是在建國後逐漸走下坡路。
反觀後世新朝,自建國開始,軍事力量那是與日俱增!
此便是得益於太祖等領袖定下的軍政分開,軍政並重的規矩!
劉曜借鑒新朝太祖等領袖定下的規矩,當然為了實現軍事強國的目標!
至於在國家的意識形態,與人們的信仰方麵,劉曜也有他的想法。
國家領導人用來祭祀的廟宇,如諸夏神廟與炎黃祖廟等已經正在修建當中!
而地方百姓個人層麵祭祀用的廟宇,早在三個月前就按政事堂頒布的政令,投入了建設。
政事堂頒布這條政令,自然是得到了劉曜的授權與首肯。
劉曜認為,每個鄉都必須修建一座廟宇,用來祭祀祖先、神靈!
他必須把諸夏“敬天法祖”的偉大傳統,發揚出去,融入每一個華夏人的骨子裏!
天就是自然規律,祖就是祖先神,敬是態度,法是學習。
敬天,即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違背天時,違背人之天性!
一切滅絕人性的,皆是逆天,不可能有好下場!
“存天理,滅人欲”害了多少人?
法祖,即學習祖先的優良傳統與積極向上的精神。
那些鼓吹擺脫習俗、傳統束縛的自由派,其中個別激進者甚至視婚姻與家庭製度為自由的對立麵。
但尊重習俗與傳統、遵循習慣法及捍衛婚姻與家庭製度,不僅不與自由相衝突,反而是自由的基本前提。
後世每年的清明,萬物複蘇,萬象更新,人們祭祀祖先,上香、上貢品。
這項傳統不曾因改朝換代而消失過。
以上種種,匯成一個詞,就是“敬天法祖”。
祭天、祭黃帝與祭祀祖先,就是敬天法祖的儀式化。
劉曜站樁結束後,感覺神清氣爽,便回到了書房。
陳耽等了有一刻多鍾的時間,倒不是很著急。
他見劉曜迎麵走來,連忙上前行禮道:“臣耽,恭問大王聖安!”
“寡人躬安!看茶!”劉曜回了一聲,示意侍女上熱茶。
待陳耽坐下之後,劉曜含笑道:“等急了罷?”
“臣不敢!”陳耽急道。
陳耽,字漢公,東海人。
曆史上,他以忠正著稱,敢檢舉當朝太尉與司空貪汙受賄。曆位三司,還當過司徒,被中常侍誣陷,下獄而死。
任何一位能走進朝堂,位列三公的人,絕對都有兩把刷子!
不是名望和本事超過常人,就是政治情商與手段高人一等。
原時空曹操之父曹嵩用錢登上太尉之公位,顯示了其因權導利,以利謀權的高超手腕。
至於陳耽,則屬於有名望有本事的人。
當時天下亂象叢生,奏章像雪花一樣飄向朝堂,結果被張讓等中常侍攔截,他們忽悠漢靈帝劉宏說天下太平。u看書.uukanshco
朝臣劉陶看不過去,上言漢靈帝,說明宦官蒙蔽聖聽的真相,結果卻被宦官反咬一口。
漢靈帝要殺劉陶,陳耽非常不滿,他當時擔任司徒,語氣比劉陶更加強硬,用鮮明的對比,直斥靈帝昏聵!
靈帝劉宏竟然又聽信讒言,辯稱宦官裏也有忠臣。陳耽知道再說隻能招禍,於是拚死磕頭,血濺台階。
漢靈帝氣的要死,命人將劉陶與陳耽一並下獄,兩人皆死於獄中。
史書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他們因何死在獄中,但八成跟張讓等奸宦脫不了幹係。
這樣一個類似唐太宗之魏征一樣的人物,竟會落得如此下場,隻能說漢靈帝有眼無珠,器量狹隘!
劉曜穿越而來,導致曆史改變,漢室宗親舉兵清君側,曹節、王甫、張讓等中常侍被誅殺,陳耽命運因此逆轉。
如此忠正敢於直言之人,劉曜當然要重用,讓其在合適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禮部尚書隻是暫時的,倘若“萬家祖廟工程”在陳耽手中完成,劉曜完全可以讓他接替年老的楊賜,登上那首相之位!
劉曜端起麵前的茶杯,輕輕喝了一口,同時示意陳耽用茶。
片刻後,他放下茶杯,緩緩開口道:“三個月前,政事堂頒布了一道要求各鄉裏修建‘萬家祖廟’的政令,寡人經曆臘日祭禮後心有所感。寡人深夜喚陳相來此,乃是為了解此事推進的詳情。”
陳耽激動不已,聲音瞬間高了一倍。
“回稟大王,萬家祖廟之工程進展順利,各地鄉裏反映強烈!待臣與大王細說!”
亥初兩刻,即晚上九點半。
文成殿。
禮部尚書陳耽烤著暖爐,坐在劉曜書房裏的藤椅上,靜靜等待著。
而劉曜此時卻在活動室內擺著架勢,正在站樁,他打算以這種方式恢複近幾日因祭祀之事而損耗的精氣神。
如今是臘月,而臘月裏最重要的日子便是十二月初八,古稱“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等神的祭祀儀式。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
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據《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即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祭祖敬神之後,人們還要逐疫——古時醫療方法之一就是驅鬼治疾。
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後世湖南等地區仍有。
雖然劉曜不喜歡繁雜的祭祀之亂,但他仍然堅持在禮官的主持下,完成了整套的祭祀流程。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指祭祀,也指祭典。
戎,兵戎,指兵器、軍隊,也指戰爭。
春秋時期,對於一個諸侯國來說,祭祀和戰事是國家最重要的大事。
《國語·周語上》說:“夫祀,國之大節也。”
祭祀,是國家主權的象征,主祭者,為一國之主。
所以,祭典都是非常隆重的。
劉曜雖然未稱帝,但楚王朝廷自成一國,該有的禮儀不能缺!
中國是個重視禮和禮製的國家,“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禮”具有“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的作用。
因此特別強調“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
祭典,是最重要的國之大禮。
春秋時期有“觀兵”(即閱兵)之禮,也是國家的大典。
古時候的祭祀,表麵上是反映人們對天地神明先祖的敬畏和崇拜,其實質乃是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
而戰爭,更是一個國家體現其軍事力量強大與否的形式。
劉曜心中非常清楚,不管是哪個朝代的君主,若是忽略了這兩個方麵,必將自食苦果!
正是考慮到這兩個方麵,他在組建百姓軍之初,幾乎是毫不猶豫照搬了後世新朝太祖等偉人領袖整出來的那套軍製。
除了兩漢與隋唐,許多朝代的軍事力量都是在建國後逐漸走下坡路。
反觀後世新朝,自建國開始,軍事力量那是與日俱增!
此便是得益於太祖等領袖定下的軍政分開,軍政並重的規矩!
劉曜借鑒新朝太祖等領袖定下的規矩,當然為了實現軍事強國的目標!
至於在國家的意識形態,與人們的信仰方麵,劉曜也有他的想法。
國家領導人用來祭祀的廟宇,如諸夏神廟與炎黃祖廟等已經正在修建當中!
而地方百姓個人層麵祭祀用的廟宇,早在三個月前就按政事堂頒布的政令,投入了建設。
政事堂頒布這條政令,自然是得到了劉曜的授權與首肯。
劉曜認為,每個鄉都必須修建一座廟宇,用來祭祀祖先、神靈!
他必須把諸夏“敬天法祖”的偉大傳統,發揚出去,融入每一個華夏人的骨子裏!
天就是自然規律,祖就是祖先神,敬是態度,法是學習。
敬天,即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違背天時,違背人之天性!
一切滅絕人性的,皆是逆天,不可能有好下場!
“存天理,滅人欲”害了多少人?
法祖,即學習祖先的優良傳統與積極向上的精神。
那些鼓吹擺脫習俗、傳統束縛的自由派,其中個別激進者甚至視婚姻與家庭製度為自由的對立麵。
但尊重習俗與傳統、遵循習慣法及捍衛婚姻與家庭製度,不僅不與自由相衝突,反而是自由的基本前提。
後世每年的清明,萬物複蘇,萬象更新,人們祭祀祖先,上香、上貢品。
這項傳統不曾因改朝換代而消失過。
以上種種,匯成一個詞,就是“敬天法祖”。
祭天、祭黃帝與祭祀祖先,就是敬天法祖的儀式化。
劉曜站樁結束後,感覺神清氣爽,便回到了書房。
陳耽等了有一刻多鍾的時間,倒不是很著急。
他見劉曜迎麵走來,連忙上前行禮道:“臣耽,恭問大王聖安!”
“寡人躬安!看茶!”劉曜回了一聲,示意侍女上熱茶。
待陳耽坐下之後,劉曜含笑道:“等急了罷?”
“臣不敢!”陳耽急道。
陳耽,字漢公,東海人。
曆史上,他以忠正著稱,敢檢舉當朝太尉與司空貪汙受賄。曆位三司,還當過司徒,被中常侍誣陷,下獄而死。
任何一位能走進朝堂,位列三公的人,絕對都有兩把刷子!
不是名望和本事超過常人,就是政治情商與手段高人一等。
原時空曹操之父曹嵩用錢登上太尉之公位,顯示了其因權導利,以利謀權的高超手腕。
至於陳耽,則屬於有名望有本事的人。
當時天下亂象叢生,奏章像雪花一樣飄向朝堂,結果被張讓等中常侍攔截,他們忽悠漢靈帝劉宏說天下太平。u看書.uukanshco
朝臣劉陶看不過去,上言漢靈帝,說明宦官蒙蔽聖聽的真相,結果卻被宦官反咬一口。
漢靈帝要殺劉陶,陳耽非常不滿,他當時擔任司徒,語氣比劉陶更加強硬,用鮮明的對比,直斥靈帝昏聵!
靈帝劉宏竟然又聽信讒言,辯稱宦官裏也有忠臣。陳耽知道再說隻能招禍,於是拚死磕頭,血濺台階。
漢靈帝氣的要死,命人將劉陶與陳耽一並下獄,兩人皆死於獄中。
史書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他們因何死在獄中,但八成跟張讓等奸宦脫不了幹係。
這樣一個類似唐太宗之魏征一樣的人物,竟會落得如此下場,隻能說漢靈帝有眼無珠,器量狹隘!
劉曜穿越而來,導致曆史改變,漢室宗親舉兵清君側,曹節、王甫、張讓等中常侍被誅殺,陳耽命運因此逆轉。
如此忠正敢於直言之人,劉曜當然要重用,讓其在合適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禮部尚書隻是暫時的,倘若“萬家祖廟工程”在陳耽手中完成,劉曜完全可以讓他接替年老的楊賜,登上那首相之位!
劉曜端起麵前的茶杯,輕輕喝了一口,同時示意陳耽用茶。
片刻後,他放下茶杯,緩緩開口道:“三個月前,政事堂頒布了一道要求各鄉裏修建‘萬家祖廟’的政令,寡人經曆臘日祭禮後心有所感。寡人深夜喚陳相來此,乃是為了解此事推進的詳情。”
陳耽激動不已,聲音瞬間高了一倍。
“回稟大王,萬家祖廟之工程進展順利,各地鄉裏反映強烈!待臣與大王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