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因為皇子處理不當,而引起國家動亂的例子,簡直不要太多!


    能被劉曜喊來文成殿的朝臣,除了虞辰才能相對弱一點之外,其他人沒有一個不是有大本事的。


    虞辰雖弱,那是相對來說。


    憑他的能耐,放到地方上做一郡守絕對綽綽有餘!


    “臣竊以為,或可分封之?”


    說話的是楊賜,剛才陳寔、荀爽、郭泰、龐德公等人提出來觀點,皆被劉曜采納,融入了培養儲君之法的構思之中。


    他身為七位台相之首,三公之一的丞相,哪裏還能坐得住,自然要發表一番見解,刷一刷存在感。


    劉曜疑道:“哦?丞相有何高見,寡人願聞其詳!”


    楊賜精神為之一振,立刻思如泉湧,道:“分封諸子,可起到拱衛中央之作用,更可震懾地方宵小之輩!周武王分封諸侯,而享國運八百年!以大王培養繼承人之法,未來諸子必能成才,若施行分封,可無慮也!”


    他的話音剛落,橋玄忍不住搶著說道:“丞相之言,雖有一番道理,可本朝建立之初,諸呂之亂、七王之亂亦是分封所帶來的弊端。故而,臣以為,可在分封的同時,執行推恩之策,方可避免諸侯勢大。”


    “禦史大夫所言極是,是老臣剛才疏忽了!”楊賜連忙朝橋玄拱了拱手,臉上微微有點尷尬。


    隨著橋玄與楊賜兩人的議論,其他人也忍不住加入了討論。


    劉曜隻是靜靜聽著。


    他當然明白分封的好處,但其弊端也正如橋玄說的那樣,不利於中央集權。


    分封其實是一種行政區劃製度,與郡縣製類似。


    是指將國家的土地分封給皇子或異姓功臣,交給君主下麵的人去治理,從而形成一個天子、多個諸侯、千萬百姓這樣一種金字塔造型的國家體製。


    在秦朝建立以前,夏商周皆施行的分封製度。


    秦朝建立郡縣製後,分封製隨之被廢除,盡管當時還有一個小小的衛國,但那屬於“一國兩製”的特例。


    劉邦建立西漢政權之後,吸取秦朝滅亡的經驗,推行的是郡國並行製,嚴格意義上也屬於“一國兩製”。


    郡指的是郡縣製,國指的是諸侯封國。


    當年漢高祖劉邦聯合眾諸侯擊敗項羽之後,迫於形勢上的壓力,不得不分封異姓功臣為王,比如韓信、彭越等人。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劉邦剿滅了各異姓王,並發出了“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樣的規定!


    事實證明,在強權麵前,一切規定都是屁話!


    劉邦死後,呂後掌權,又分封後族諸呂為王,隨有諸呂之亂。


    等諸呂之亂平定後,代王劉恒被推舉繼承帝位,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上台後,心想既然異姓王不能分封,那分封諸皇子做王,以來拱衛中央,豈不美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漢文帝死後,他長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


    漢景帝深知地方諸侯王會威脅中央的統治地位,采納了晁錯的“削藩”建議。


    然而,削藩引發了漢朝史上規模浩大的同姓諸侯王之亂!


    幸好漢景帝麾下有一位名叫周亞夫的蓋世英豪,協助漢景帝平定了諸王之亂。


    等漢武帝上位,此雄主意識到諸侯王權力太大,必須維持削藩的國策,繼續削弱地方諸侯的實力。


    主父偃看穿了武帝的心思,向其寫了一份建言。


    漢初,諸侯王的爵位是由嫡子繼承的,庶出的子孫沒有繼承資格。


    主父偃建議,讓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孫為列侯。


    這個建議,名義上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瓦解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武帝考慮了一段時間之後,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製詔禦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名號!”


    這便是威力巨大的“推恩令”!


    推恩令的實施,讓一些連城數十,地方千裏的大諸侯王國,瓦解成了許許多多的侯國。


    按照漢製,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


    隨著王國之中不斷分出侯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土地也隨之越來越多。


    到了最後,一個王國的管轄範圍便隻有數縣之地了。


    在劉曜看來,不管搞不搞分封,大一統的基本國策不能變。


    他決不會允許也不可能允許一個國家之中出現兩個政權!


    天下人隻能有一個國籍,那就是漢!


    天下隻能有一個元首,那就是天子!


    劉曜不排斥分封,但他絕對不會讓受封之人,執掌地方行政權、司法權,最多保留有限的軍權,適當的時候還能起到拱衛中央的作用。


    所謂的“適當”是指未來中央被某個權臣控製,導致天下大亂,uu看書w..om民不聊生。


    到那時,手裏多少有些軍權的劉姓王侯,起碼能拉攏民心,聯合其他諸侯,集結一支劉家軍,向權臣發起挑戰,收拾山河。


    為了防止後世子孫之中出現類似朱棣那樣的野心家,舉起清君側的旗子,行造反之事。


    劉曜若真的施行分封,必會嚴格控製受封皇子的軍權。


    這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在此不做展開。


    且說楊賜等人議論紛紛,一個個引據經典,口若懸河,說的是唾沫橫飛,鏗鏘有力。


    劉曜靜靜旁聽,受益良多。


    過了一陣子,他見眾人說的累了,便示意侍女給眾人換上熱茶,打算結束這次的會談。


    “有關分封之事,暫且擱置!至於卸任的太子,以及任期滿後年齡超限的準太子,暫時規定讓其入皇家學院擔任講席,或加入諫議台任職,不可執政或從軍!”


    劉曜覺得時候也不早了,開口對眾人議論的話題做了一個收尾。


    在場的人聽了劉曜的話,很快安靜了下來。


    劉曜接著道:“眾卿可有異議?”


    “臣等無異議!”


    劉曜說的也算是事實,分封這個事太大,眾人心裏有數,自然不會再多說。


    “既然眾卿以為可,那禦史台便照此構想去起草爵位繼承法罷!”


    劉曜邊說邊扭頭,把目光轉向鶴發童顏的橋玄。


    橋玄起身行禮道:“此乃禦史台職責之所在,臣定當率領諸禦史盡快出台繼承法案,以呈給大王過目!”


    “可!”劉曜點頭道。


    ps:有票子的記得投票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