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鄉靠近滇池縣城,其鄉合作社的推廣進度,每隔七八天就要上報一份報告。


    鑒於本鄉的進展不錯,陳鶴有心邀功,便把陳家鄉近期推廣合作社的章程匯總起來,寫成了一份內容非常全麵的推廣報告心得,派人上報給了滇池縣令。


    當年滇池縣令鄭成與陳鶴是同期上的掃盲班,兩人還算有些交情,後來鄭成報名滇池縣中學被錄取,成為了劉曜的學生。


    當時陳鶴自感年齡稍大,資質一般,便沒有去報名。


    鄭成看了陳鶴關於陳家鄉合作社推廣進度的近期報告後,非常重視,立即派人駕駛新式馬車去請陳鶴來縣裏議事。


    他一直緊緊地關注著全縣境內各鄉合作社的推廣,有關陳家鄉良好的進展他也有所耳聞。


    一個多月前他還特地去陳家鄉考察過,隻是並不仔細罷了。


    鄭成沒想到陳家鄉如今有關合作社的進展出乎意料的好!


    滇池縣治下各鄉的合作社推廣並不順利,他覺得陳家鄉開展合作社的進度若是真實的,那麽其推廣章程或許可以給其他的鄉借鑒,甚至全縣推廣。


    陳鶴到了縣政府後,與鄭成談了整整一天。


    劉曜治下實行的是郡縣兩級製,雖然有州的概念,但並沒有設置州刺史,州不是行政區劃,而是等於變成了一個籠統的地理概念。


    郡政府、縣政府、鄉政府是劉曜早年定下來的稱呼。


    對於各級政府的辦公樓,劉曜有規定。


    郡政府大樓最高不能超過六層,縣政府大樓最高不能超過五層,鄉政府大樓最高不能超過四層。


    各級地方官與中樞的京官一樣,不外乎分為政務、軍務、法務三個體係。


    地方政務體係內的官員及機構,必須全部集中在政府大樓之中辦公。


    政府可以有多棟辦公樓,但各機構必須在同一個地方,禁止在其他地方修建別的辦公樓!


    軍務體係的官員及機構與法務體係的官員及機構,也各有各的辦公地點,前者叫地方武署,後者叫地方法院。


    比如,益州郡的郡尉署長、郡武備署長、郡副武備長、郡警正、郡區警、警員皆在益州郡武署大樓內辦公,益州郡的郡通判及下屬官員皆在益州郡法院大樓內辦公!


    而且,在這些辦公大樓的附近,便是地方官墅。


    與劉曜在長安規劃的中央官墅類似,九郡一區境內的地方官墅基本上是按照後世別墅群所建造。


    雖然也分高中基三個品級,但至少做官的福利還是很豐厚的。


    鄭成與陳鶴談完話之後,次日一大早,他就跟陳鶴共乘一輛新式馬車,趕去了陳家鄉。


    這種新式馬車類似後世觀光旅遊用的那種人力自行車,前麵一個人騎行,後麵是能寬敞的座位。


    不過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後世的動力來自於人,現在的動力來自於馬。


    可以這麽說,所謂的新式馬車,等於是把木質車輪換成了自行車所使用的橡膠輪胎的升級版馬車。


    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


    身為滇池令,鄭成必須再對陳家鄉進行了一番詳細全麵的實地考察!


    考察的結果令他非常震驚,他認為很有必要把陳家鄉的合作社推廣章程普及到全縣!


    鄭成先是找到了益州郡郡守黃承彥。


    黃承彥的妻子來自於荊州蔡家,算是劉曜的連襟,也是劉曜留在大本營的心腹之一。


    他對於合作社的推廣也一直非常關注,對於陳家鄉的良好進展也有所耳聞,兩個月前他特地去過陳家鄉。


    如今又過了兩個月,沒想到陳家鄉的進展出乎意料的好。


    黃承彥聽了鄭成的報告後,甚是重視,他覺得在全縣普及陳家鄉推廣章程之前,必須先上報給楚王劉曜。


    滇池縣乃是劉曜起家的地方,不容有失,若未經劉曜允許,萬一出了紕漏,就不是誰為此擔責任的事,而是有可能會動搖劉曜大本營的根基!


    事關重大,黃承彥寫了一封信附在陳鶴的報告後麵,作為六百裏加急公文,派信使連夜動身北上!


    為了方便區分公文的輕重緩急,劉曜早年對其進行了定義,分為馬上飛遞、四百裏加急、六百裏加急,軍國大事用八百裏加急。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曆史長達三千多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所設置的“十裏一亭”,是鄉以下以維持治安為主體的行政架構,用於實現國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職能,而在交通幹線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時人稱為“郵亭”。


    這種“郵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遞送的通信機構。


    漢初“改郵為置”,即改人力步行遞送為騎馬快遞,並規定“三十裏一驛”,傳遞區間由春秋時五十裏擴大為三百裏。


    為了擴大功能,滿足國家管理的需要,漢代還逐步將單一置騎傳送公文軍情的“驛”,改造成為兼有迎送過往官員和專使職能的機構。


    劉曜參考後世明清時期的驛站係統,uu看書.uushu.om 把治下的驛站分為驛、站、鋪三部分。


    驛是地方政府接待賓客和安排朝廷物資的運輸組織。


    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為軍事係統所專用。


    鋪由地方郡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凡郡縣往來公文,都由遞鋪傳送。


    劉曜規定需要傳遞的公文上注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三百裏的速度傳遞。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注明四百裏加急即以每天四百裏的速度傳遞,六百裏、八百裏也是如此。


    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雖不是千裏馬,但每匹馬都拚命跑,也可以一日千裏。


    按照當時的條件,能日馳六百裏就算是相當快了。


    人與馬的體能是有極限的,一旦突破了這個極限,人與馬都會死。


    一般情況下,不到萬不得已,比如邊關告急、大規模聚眾造反,不會啟用八百裏加急送信。


    但如遇緊急情況,啟用“八百裏加急”,基本上是跑死馬的結果。


    甚至送信人體質若是差一些的話,往往在把消息送到目的地後,很可能會因為勞累過度而亡。


    劉曜穿越就是過勞死,他鑒於此點,所用的是既換人又換馬的方式。


    單靠一匹馬難以跑到目的地,必須要到下一個驛站換人換馬,連續傳遞下去。


    這樣才能確保送信人和馬不會過勞死,畢竟一個優秀的信使和馬匹都是需要花時間培養的。


    即便如此,當劉曜收到黃承彥的報告時,已是十天之後!


    ps:求票!求票!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