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二年,八月二十日。
滇池縣,陳家鄉。
暴雨初停,空氣之中彌漫著淡淡的土腥味。
陳鶴用力踩著自行車的腳踏板,沿著腳下這條直通陳家集的水泥主幹道,小心翼翼的快速前行。
十天前,滇池縣令回複了他的申請,陳家亭順利升級為陳家鄉。
原先亭裏商鋪、客棧集中的地方,被整改成了陳家鄉的行政治所,那裏從而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陳家集。
陳家鄉最初是一片坐落在半山腰的村落,因為距離滇池縣隻有幾十裏路,所以隨著滇池縣的發展,不斷有外來人口的遷入,村落的範圍也逐漸變大,以至於擴張到了山腳下。
劉曜當初要發展縣城周邊的經濟,就不得不普及水泥路,陳家村是當年最早修建水泥路的一個村落之一。
村子不斷變大,人口越來越多,自然就會產生各種商業行為。
最開始是有農人銷售自家的水果、家禽一類,後來有人開了雜貨鋪,接著餐館、裁縫店、家畜肉鋪子等等也慢慢出現。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陳家村修建了第二條水泥路,然後是第三條、第四條。
到目前,陳家鄉已經有八條水泥路,通往滇池縣城的主幹道已擴建到了六米寬。
陳鶴腳下的水泥路,是前年剛修的,屬於主幹道下麵的一條支路。
雖然隻有兩米五的寬度,但其卻是陳家集的主幹道。
幸好陳家集位於山腳下靠上的位置,陳鶴家在半山腰,騎自行車沒花多少時間,便來到了剛揭牌不久的鄉政府辦公樓跟前。
望著眼前這座兩層的辦公樓,陳鶴心中非常的得意。
他早就看出陳家亭發展成為陳家鄉乃是必然,故而當年在建造亭裏公署的時候,他鼓動那些裏長、保長們多掏點錢,建個兩層的。
若非他當初的高瞻遠矚,提議在二樓建一間巨大的會議廳。
恐怕在他召集治下十八個裏長、三十個保長代表開會,宣布陳家亭升格為陳家鄉的重大喜訊時,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適的場所。
陳鶴把自行車推入樓梯走道下的拐角裏麵,接著拍了拍上衣下裳表麵的灰塵,整了一下弁冠。
他走到車頭前,打開前車籃的蓋子,從籃子裏取出一個三寸厚的牛皮色文件袋——劉曜早年發明的公文包,然後踩著木質樓梯大步登上了二樓。
他徑直走到會議廳的門口,對守在門外向他行躬身禮的兩名保安點了點頭,接著推門而入。
“陳鄉長!”
陳鶴剛一進門,原來坐著的眾裏長、保長代表,急忙站了起來。
甚至有人因為反應太快,而不小心摔了一下。
他們屁股下麵坐著的乃是類似後世榻榻米一樣的“榻椅”,並不是劉曜發明的長腿靠椅。
根本原因是為了符合禮製!
類似這等正式場合的官方會議,劉曜也從沒有打破這種規矩,而是選擇入鄉隨俗。
劉曜在建章宮前殿召開朝議,大臣們屁股下坐著的也是這種榻椅。
雖說劉曜發明的靠椅等物件在他大本營九郡一區境內普及的很廣,但也隻有在書房、臥房、客棧包房等私人場所內,才能看見後世常見的座椅板凳。
陳鶴環視眾人,平淡淡道了一句:“都坐吧!”
待眾人落座之後,他拆開手中的公文包,從裏麵捏出厚厚一疊公文。
“諸君,請務必仔細研讀,此乃大王頒布的最新政令公文!”
陳鶴把那疊公文遞給旁邊的一個裏長,後者抽了一張,接著傳給了後麵一個人。
一張公文與報紙一樣,有四個麵,文字較小,裏麵的內容非常豐富。
而且,在公文首麵的右上角,有一個拇指大小的正方形黑框,裏麵寫著“內部”兩個字。
“內部”二字表示這公文屬於朝廷內部資料,嚴禁外傳!
公文很快分發完畢,現場眾人皆低頭認真的細細閱讀。
得益於夜校掃盲班及漢語拚音的功勞,如今劉曜大本營九郡一區境內的地方官員,基本上識字量都在千字以上。
為了確保治下基層的官員和百姓可以理解,劉曜在命程昱草擬政令內容的時候,要求使用了口語化的行文方式。
陳家鄉的眾裏長、保長代表理解起來,並不會有障礙,畢竟政令內容之中沒有生僻字。
“大王愛民如子,如今頒布這等善政,我等自當積極遵從!”保原亭長韓鵬率先表達了他的態度。
陳家亭升格為陳家鄉之後,下麵劃分出了兩個亭,即西李亭、保原亭。
陳鶴尋聲望去,發現是在場眾人之中年級最小的韓鵬,便沒有說話。
韓鵬是最早一批遷入陳家村的外來戶,他的大姐當年帶著他與他的弟弟和他的二姐,隨著其他的韓姓人一起遷入了陳家村。
當時陳鶴出於種種考慮,納了韓鵬大姐為妾。
目前,韓姓人占了陳家鄉總人數的一成多,僅次於陳姓人、李姓人。
陳鶴扭過頭,朝旁邊的一位老者瞅去,詢問道:“李老,你怎麽看?”
被陳鶴喚做“李老”的人,也是最早一批遷入陳家村的外來戶,是目前西李亭的亭長。
李姓是陳家鄉現在的第二大姓,李姓人占了陳家鄉總人數的二成,僅次於占陳家鄉總人數五成的陳姓人。
“政策雖好,但實施起來,恐怕有不少難度。建設‘公共養殖場’倒不難,老農我盡管識幾個字,可畢竟沒讀過書,真不知該如何施行這‘農村合作社’製度。”
李老的一番話,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聽著眾人的議論聲,陳鶴慢慢陷入了沉思。
劉曜頒布的政令,涵蓋的範圍較廣。
他把百姓集團負責辦理義客牘事務的部門,並入了地方政府機構,也對集團其他的部分職能部門進行了調整。
有的並入了政府,有的分給了其他部門。
比如,取消象征百姓集團義客身份的義客牘,新置象征劉曜治下公民身份的身份證。
最終的結果是,凡是他治下的公民,一律享有原百姓集團義客才能享有的生育福利及其他福利。
為了鼓勵生育,朝廷禦史台還新出了一個法律,凡楚王治下公民,皆有娶一位妻子,納兩房小妾,收三位通房婢女的權力!
也就是說,隻要你有錢,娶得起這些老婆,那麽以後生出來的孩子,朝廷也會幫你一起養到規定的年限!
妻子與小妾必須是楚王治下公民身份,婢女不限身份,哪怕不是楚王治下公民身份都行。
其他福利裏麵有一項,那就是百姓集團會收購山藥、芋頭以及農村土特產,這會讓老百姓得到一筆除穀物之外的收入。
雖然會增加劉曜的財政負擔,但可以穩定民心,增加人口,促進百姓生產。
在士人方麵。
公文告知各地讀書人,想要做官,請到各忠義學府或地方政府,找到當地的忠義學社,讓學社開具一個士人證明。
憑著士人證明方可參加接下來楚王朝庭舉辦的察舉、科考及競選,從而走入仕途。
對於那些沒讀過書,但是也想做官的人,請不要著急,朝廷馬上就會在每個縣開設太學分院。
屆時,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人,不分男女,隻要是想進入各縣太學分院讀書的非讀書人,都可以去招生辦報到。
各縣太學分院會對學員進行強化集中培訓,白天有五個時辰的課程,晚上有兩個時辰的課程。
食宿學員自理,學費三個月一萬錢,教授課程的講席朝廷會安排。
太學分院每三個月舉辦一次結業考試,凡考試合格者,朝廷會授予士人證明。
以上這些政策執行之後,對於他們這些地方官員的個人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說實話,他們當中的年輕人,應該會積極去實現“一妻兩妾三通房”的目標。
除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納妾和收通房丫鬟,享受美色之外。
像去太學分院讀書,或者去找忠義學社開具士人證明,這些事,他們倒不太在意。
因為他們已經算是朝廷的官員,雖說是基層官員,可他們習慣了現在的生活。
除非是家中有讀過書的人,會對士人相關的政策特別上心。
但陳鶴表示,他家中幾個孩子都在滇池縣中學讀過書,而他就不太在意這個。
隻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家孩子的水平,是真的不怎麽樣!
他與李老最在意的是,公文之中提到的農村合作社模式,究竟該如何施行,會遇到那些問題?
陳鶴曾通過帝國時報,見過《三王停戰協議》的內容,深知增加富裕百姓的數量,uu看書 .uukanhu是劉曜贏得三年之約的一個重要指標!
他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毛頭小子了,自然能看得出這些政策背後的目的。
劉曜頒布的生育獎勵和配套出台的允許“一妻兩妾三通房”法律規定,乃是為了提高人口數量。
在各縣成立太學分院,並高價招生,一是為了給地方上的富人(中、小地主)一個培養子弟入仕的機會,同時也可趁機大賺一筆,另一個目的就是在短期內培養大量士人(中、小地主出身的寒門士人)。
陳鶴未來能在官場上走到什麽樣高度,是靠政績說話。
他若能讓陳家鄉富裕百姓的數量在三年之內翻上幾倍,絕對是大大的政績!
韓鵬見自家姐夫一直沉默,忍不住插嘴道:“我等依公文所示,照做即可,此有何難?”
公文裏介紹了農村合作社模式,也舉了建造公共養殖場的例子。
保持各地軍民合作的方式,集中某一個生產隊的力量開建某類養殖場,即為公共養殖場。
以各生產小組,分組輪流養殖公共家禽家畜,將收獲的雞鴨鵝蛋,成年的豬、牛、羊等賣給百姓集團,從而獲利。
這樣一套鄉裏百姓分工合作,從而致富的製度,即為農村合作社製度。
具體如何計算工分,如何分配賣掉家禽家畜而獲得錢糧,公文裏都舉了例子。
對於合作社的介紹不可謂不詳細!
韓鵬不理解陳鶴與李老究竟在沉思什麽!
陳鶴無視了韓鵬的話,左右看了看在場的眾人,問道:“諸君以為,推廣合作社製度,該從何入手?”
滇池縣,陳家鄉。
暴雨初停,空氣之中彌漫著淡淡的土腥味。
陳鶴用力踩著自行車的腳踏板,沿著腳下這條直通陳家集的水泥主幹道,小心翼翼的快速前行。
十天前,滇池縣令回複了他的申請,陳家亭順利升級為陳家鄉。
原先亭裏商鋪、客棧集中的地方,被整改成了陳家鄉的行政治所,那裏從而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陳家集。
陳家鄉最初是一片坐落在半山腰的村落,因為距離滇池縣隻有幾十裏路,所以隨著滇池縣的發展,不斷有外來人口的遷入,村落的範圍也逐漸變大,以至於擴張到了山腳下。
劉曜當初要發展縣城周邊的經濟,就不得不普及水泥路,陳家村是當年最早修建水泥路的一個村落之一。
村子不斷變大,人口越來越多,自然就會產生各種商業行為。
最開始是有農人銷售自家的水果、家禽一類,後來有人開了雜貨鋪,接著餐館、裁縫店、家畜肉鋪子等等也慢慢出現。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陳家村修建了第二條水泥路,然後是第三條、第四條。
到目前,陳家鄉已經有八條水泥路,通往滇池縣城的主幹道已擴建到了六米寬。
陳鶴腳下的水泥路,是前年剛修的,屬於主幹道下麵的一條支路。
雖然隻有兩米五的寬度,但其卻是陳家集的主幹道。
幸好陳家集位於山腳下靠上的位置,陳鶴家在半山腰,騎自行車沒花多少時間,便來到了剛揭牌不久的鄉政府辦公樓跟前。
望著眼前這座兩層的辦公樓,陳鶴心中非常的得意。
他早就看出陳家亭發展成為陳家鄉乃是必然,故而當年在建造亭裏公署的時候,他鼓動那些裏長、保長們多掏點錢,建個兩層的。
若非他當初的高瞻遠矚,提議在二樓建一間巨大的會議廳。
恐怕在他召集治下十八個裏長、三十個保長代表開會,宣布陳家亭升格為陳家鄉的重大喜訊時,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適的場所。
陳鶴把自行車推入樓梯走道下的拐角裏麵,接著拍了拍上衣下裳表麵的灰塵,整了一下弁冠。
他走到車頭前,打開前車籃的蓋子,從籃子裏取出一個三寸厚的牛皮色文件袋——劉曜早年發明的公文包,然後踩著木質樓梯大步登上了二樓。
他徑直走到會議廳的門口,對守在門外向他行躬身禮的兩名保安點了點頭,接著推門而入。
“陳鄉長!”
陳鶴剛一進門,原來坐著的眾裏長、保長代表,急忙站了起來。
甚至有人因為反應太快,而不小心摔了一下。
他們屁股下麵坐著的乃是類似後世榻榻米一樣的“榻椅”,並不是劉曜發明的長腿靠椅。
根本原因是為了符合禮製!
類似這等正式場合的官方會議,劉曜也從沒有打破這種規矩,而是選擇入鄉隨俗。
劉曜在建章宮前殿召開朝議,大臣們屁股下坐著的也是這種榻椅。
雖說劉曜發明的靠椅等物件在他大本營九郡一區境內普及的很廣,但也隻有在書房、臥房、客棧包房等私人場所內,才能看見後世常見的座椅板凳。
陳鶴環視眾人,平淡淡道了一句:“都坐吧!”
待眾人落座之後,他拆開手中的公文包,從裏麵捏出厚厚一疊公文。
“諸君,請務必仔細研讀,此乃大王頒布的最新政令公文!”
陳鶴把那疊公文遞給旁邊的一個裏長,後者抽了一張,接著傳給了後麵一個人。
一張公文與報紙一樣,有四個麵,文字較小,裏麵的內容非常豐富。
而且,在公文首麵的右上角,有一個拇指大小的正方形黑框,裏麵寫著“內部”兩個字。
“內部”二字表示這公文屬於朝廷內部資料,嚴禁外傳!
公文很快分發完畢,現場眾人皆低頭認真的細細閱讀。
得益於夜校掃盲班及漢語拚音的功勞,如今劉曜大本營九郡一區境內的地方官員,基本上識字量都在千字以上。
為了確保治下基層的官員和百姓可以理解,劉曜在命程昱草擬政令內容的時候,要求使用了口語化的行文方式。
陳家鄉的眾裏長、保長代表理解起來,並不會有障礙,畢竟政令內容之中沒有生僻字。
“大王愛民如子,如今頒布這等善政,我等自當積極遵從!”保原亭長韓鵬率先表達了他的態度。
陳家亭升格為陳家鄉之後,下麵劃分出了兩個亭,即西李亭、保原亭。
陳鶴尋聲望去,發現是在場眾人之中年級最小的韓鵬,便沒有說話。
韓鵬是最早一批遷入陳家村的外來戶,他的大姐當年帶著他與他的弟弟和他的二姐,隨著其他的韓姓人一起遷入了陳家村。
當時陳鶴出於種種考慮,納了韓鵬大姐為妾。
目前,韓姓人占了陳家鄉總人數的一成多,僅次於陳姓人、李姓人。
陳鶴扭過頭,朝旁邊的一位老者瞅去,詢問道:“李老,你怎麽看?”
被陳鶴喚做“李老”的人,也是最早一批遷入陳家村的外來戶,是目前西李亭的亭長。
李姓是陳家鄉現在的第二大姓,李姓人占了陳家鄉總人數的二成,僅次於占陳家鄉總人數五成的陳姓人。
“政策雖好,但實施起來,恐怕有不少難度。建設‘公共養殖場’倒不難,老農我盡管識幾個字,可畢竟沒讀過書,真不知該如何施行這‘農村合作社’製度。”
李老的一番話,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聽著眾人的議論聲,陳鶴慢慢陷入了沉思。
劉曜頒布的政令,涵蓋的範圍較廣。
他把百姓集團負責辦理義客牘事務的部門,並入了地方政府機構,也對集團其他的部分職能部門進行了調整。
有的並入了政府,有的分給了其他部門。
比如,取消象征百姓集團義客身份的義客牘,新置象征劉曜治下公民身份的身份證。
最終的結果是,凡是他治下的公民,一律享有原百姓集團義客才能享有的生育福利及其他福利。
為了鼓勵生育,朝廷禦史台還新出了一個法律,凡楚王治下公民,皆有娶一位妻子,納兩房小妾,收三位通房婢女的權力!
也就是說,隻要你有錢,娶得起這些老婆,那麽以後生出來的孩子,朝廷也會幫你一起養到規定的年限!
妻子與小妾必須是楚王治下公民身份,婢女不限身份,哪怕不是楚王治下公民身份都行。
其他福利裏麵有一項,那就是百姓集團會收購山藥、芋頭以及農村土特產,這會讓老百姓得到一筆除穀物之外的收入。
雖然會增加劉曜的財政負擔,但可以穩定民心,增加人口,促進百姓生產。
在士人方麵。
公文告知各地讀書人,想要做官,請到各忠義學府或地方政府,找到當地的忠義學社,讓學社開具一個士人證明。
憑著士人證明方可參加接下來楚王朝庭舉辦的察舉、科考及競選,從而走入仕途。
對於那些沒讀過書,但是也想做官的人,請不要著急,朝廷馬上就會在每個縣開設太學分院。
屆時,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人,不分男女,隻要是想進入各縣太學分院讀書的非讀書人,都可以去招生辦報到。
各縣太學分院會對學員進行強化集中培訓,白天有五個時辰的課程,晚上有兩個時辰的課程。
食宿學員自理,學費三個月一萬錢,教授課程的講席朝廷會安排。
太學分院每三個月舉辦一次結業考試,凡考試合格者,朝廷會授予士人證明。
以上這些政策執行之後,對於他們這些地方官員的個人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說實話,他們當中的年輕人,應該會積極去實現“一妻兩妾三通房”的目標。
除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納妾和收通房丫鬟,享受美色之外。
像去太學分院讀書,或者去找忠義學社開具士人證明,這些事,他們倒不太在意。
因為他們已經算是朝廷的官員,雖說是基層官員,可他們習慣了現在的生活。
除非是家中有讀過書的人,會對士人相關的政策特別上心。
但陳鶴表示,他家中幾個孩子都在滇池縣中學讀過書,而他就不太在意這個。
隻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家孩子的水平,是真的不怎麽樣!
他與李老最在意的是,公文之中提到的農村合作社模式,究竟該如何施行,會遇到那些問題?
陳鶴曾通過帝國時報,見過《三王停戰協議》的內容,深知增加富裕百姓的數量,uu看書 .uukanhu是劉曜贏得三年之約的一個重要指標!
他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毛頭小子了,自然能看得出這些政策背後的目的。
劉曜頒布的生育獎勵和配套出台的允許“一妻兩妾三通房”法律規定,乃是為了提高人口數量。
在各縣成立太學分院,並高價招生,一是為了給地方上的富人(中、小地主)一個培養子弟入仕的機會,同時也可趁機大賺一筆,另一個目的就是在短期內培養大量士人(中、小地主出身的寒門士人)。
陳鶴未來能在官場上走到什麽樣高度,是靠政績說話。
他若能讓陳家鄉富裕百姓的數量在三年之內翻上幾倍,絕對是大大的政績!
韓鵬見自家姐夫一直沉默,忍不住插嘴道:“我等依公文所示,照做即可,此有何難?”
公文裏介紹了農村合作社模式,也舉了建造公共養殖場的例子。
保持各地軍民合作的方式,集中某一個生產隊的力量開建某類養殖場,即為公共養殖場。
以各生產小組,分組輪流養殖公共家禽家畜,將收獲的雞鴨鵝蛋,成年的豬、牛、羊等賣給百姓集團,從而獲利。
這樣一套鄉裏百姓分工合作,從而致富的製度,即為農村合作社製度。
具體如何計算工分,如何分配賣掉家禽家畜而獲得錢糧,公文裏都舉了例子。
對於合作社的介紹不可謂不詳細!
韓鵬不理解陳鶴與李老究竟在沉思什麽!
陳鶴無視了韓鵬的話,左右看了看在場的眾人,問道:“諸君以為,推廣合作社製度,該從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