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曜在舉義旗之初,留下程昱、陳群慶、劉彪等心腹家臣坐鎮大本營,其目的不言而喻。
陳群慶是旅館掌櫃出身,讀過書,但文化水平真的無法與程昱、劉彪等人相比。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努力做事,守好本分,協助劉彪給劉曜管理好百姓集團,確保劉曜不缺錢財。
程昱與陳群慶不同,他少年時期讀過書,跟著自己的父親、叔父等長輩販賣阿膠而走遍了大江南北。
他知道民生疾苦,也是吃過苦,受過罪的人。
盡管認劉曜為主,但他仍有自己的想法。
加上他在劉曜身邊做事十幾年,早已學會用劉曜的後世先進思維去思考問題。
更難能可貴的是,滇池縣圖書館裏麵的不少紙質書籍,皆出自於他之手。
當年,在獲得各種竹簡藏書後,劉曜安排人晝夜抄錄。
其中部分比較機密的書籍,往往是程昱親自抄錄。
前幾年,他更是養成了一個堅持每晚讀十頁書的習慣。
可以這麽說,劉曜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程昱的眼界及心胸,更潛移默化的助長了程昱的才能。
劉曜四月初舉兵,六月下旬與劉寵、劉虞簽訂停戰協議。
當程昱受到劉曜召喚,護送劉曜家眷離開滇池時,已經到了六月底。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他與劉傳喜、劉傳千統領的兩萬兵力,竟然在劉曜的大本營九郡一區境內幹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這件意料之外的事,直接引發了劉曜的深思,讓他對如何增加富裕百姓的數量有了非常清晰的規劃!
若仔細尋思此事,其實倒也沒什麽。
程昱隻不過是參考漢武帝時期國家在邊境執行的軍墾製度,在九郡一區試著推行了軍民合作,沒想到效果會那麽明顯而已!
他效仿軍墾,執行的卻不是軍墾!
劉曜的大本營九郡一區,皆在南方,水稻普遍是一年兩熟,安南地區及交州部分地區是一年三熟。
近年來,兩熟的地區,通常是三四月種植,六七月收割,七月種植,九十月收割。
三熟的地區,種植和收割時間與兩熟的差不多,有的可能提前到二月下旬就種植。
區別在於三熟的地區溫度高,水稻成長周期短。
劉曜舉兵時是四月初,正好是他治下九郡一區大部分地方開始種植水稻的時候。
許多青壯加入義軍,離開了家鄉,導致剩下的青壯數量有限。
但水稻的種植不能停,程昱與劉彪、陳群慶、劉傳喜、劉傳千等人商議後,決定把手頭上的兩萬士卒投入使用!
讓留守的士兵與地方百姓一起,搶種水稻!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想到幹這件事,那就得有一個行之有效的章程。
謀而後動,即是此理。
當時統兵的劉傳喜與劉傳千皆表示,隻要不解散士兵,程昱想怎麽使用都行。
這把程昱給難倒了!
九郡一區的地盤那麽大,不解散士兵的話,以軍隊的形式,一個鄉一個鄉的開過去,何時才能把全境的水稻種完?
苦思冥想之後,程昱想出了一個辦法。
既然不能解散士兵,那就把九郡一區當成十個單位,每個單位由兩個曲級軍事單位負責!
每個師有一萬人,每個曲有一千人。
程昱的辦法,等於把兩個師分成二十個曲,每兩個曲負責一個郡的水稻種植!
正好分派到郡之中,又可以鎮守一郡的治安。
而曲由屯組成,屯由隊組成,郡由縣組成,縣由鄉組成。
可以說,鄉是郡的基本單元,而隊是軍隊的基本單元。
就這樣一級負責一級,既能達到軍隊鎮守地方的目的,又能實現士兵協助百姓種植水稻的目的。
這個方法得到了劉傳喜、劉傳千的認同!
軍隊的編製仍在,士卒也沒有打散,一旦有事,同一個縣的士卒便可迅速集結成兩個屯,進而把全郡治下各縣裏的各屯集合起來,就是對應的兩個曲!
大家一致認為此法可行!
程昱便開始著手主持此事,劉傳喜、劉傳千命令麾下各軍事單位積極配合。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之中,他們發現隻靠士卒的努力,插秧的速度還是太慢了,不能讓百姓也閑著。
劉傳喜提議把百姓也編起來,變成各隊的附屬隊伍,統一服從軍令。
由分派到各鄉的隊長,統一指揮,士卒帶領各鄉百姓,共同種植。
程昱聽從了劉傳喜的建議,構思出了一套整編百姓的方法。
他把每個保的勞動力編為一個生產小組,每個裏的勞動力編為一個生產小隊,每個亭的勞動力合編為一個生產中隊,每個鄉的勞動力歸編為一個生產大隊。
生產大隊的隊長由鄉長擔任,生產中隊的隊長由亭長擔任,生產小隊的隊長由裏長擔任,生產小組的組長由保長擔任。
這樣,軍隊基本單元——隊下到鄉裏之後,由隊長分派麾下的什長、伍長帶領士兵,下去配合各級生產隊共同種植水稻。
而且,某個鄉的水稻種植結束後,該鄉的生產隊編製繼續保留,方便下次的軍民合作。
做這些事情,可以說是程昱職責所在。
若他隻做到這一步,最多體現他的才幹而已,並不能引發劉曜的深思。
人與人的差別便在於此!
陳群慶是恪守本分,用心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不會去考慮職責之外的事情。
劉彪雖然工作上充滿各種創意,但其行事仍在自己的職責之內,u看書 .ukashuom 對於別的事情,除非他認為有必要上報給劉曜,否則他是不管的。
程昱不同,他喜歡在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後,順著劉曜的思路去琢磨一些事情。
他與劉傳喜、劉傳千共同配合,以軍民合作的方式,僅僅用了二十九天的時間,便把九郡一區境內的首季水稻全部種植完畢。
當劉曜召喚他們趕往長安城的消息,傳到滇池縣的時候,軍民早已再次合作,收割掉了那些成熟的水稻。
到了長安之後,程昱夜深人靜的時候,便會下意識順著劉曜的思路去想問題。
他發現自己主持的軍民合作,可以提高鄉間百姓的耕種效率,對於維護劉曜的統治有著極大的好處。
假如在劉曜治下全境範圍內推廣軍民合作的模式,豈非是一件於民有利,對劉曜統治也有利的善政?
程昱是行動派,想明白之後,他很快理清思路,把軍民合作的構思寫成了一份詳細的文稿,上奏給了劉曜。
目前,劉曜治下境內各郡縣的地方官良莠不齊,他眼下又無大量牧民官可用。
雖說百姓集團的義客身份可以收攏民心,但百姓集團產業的拓展是需要時間的。
劉曜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麾下商業網絡才滲透了三、四十個郡而已。
如何快速的收攏民心,讓新領地境內的百姓願意接受他的政令,乃是最要進的事。
這一點若辦不到,讓治下百姓富起來就成了一句空話,其他政令若想推行,怕也會十分困難。
程昱提出的軍民合作,恰好解決了劉曜麵臨的難題!
陳群慶是旅館掌櫃出身,讀過書,但文化水平真的無法與程昱、劉彪等人相比。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努力做事,守好本分,協助劉彪給劉曜管理好百姓集團,確保劉曜不缺錢財。
程昱與陳群慶不同,他少年時期讀過書,跟著自己的父親、叔父等長輩販賣阿膠而走遍了大江南北。
他知道民生疾苦,也是吃過苦,受過罪的人。
盡管認劉曜為主,但他仍有自己的想法。
加上他在劉曜身邊做事十幾年,早已學會用劉曜的後世先進思維去思考問題。
更難能可貴的是,滇池縣圖書館裏麵的不少紙質書籍,皆出自於他之手。
當年,在獲得各種竹簡藏書後,劉曜安排人晝夜抄錄。
其中部分比較機密的書籍,往往是程昱親自抄錄。
前幾年,他更是養成了一個堅持每晚讀十頁書的習慣。
可以這麽說,劉曜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程昱的眼界及心胸,更潛移默化的助長了程昱的才能。
劉曜四月初舉兵,六月下旬與劉寵、劉虞簽訂停戰協議。
當程昱受到劉曜召喚,護送劉曜家眷離開滇池時,已經到了六月底。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他與劉傳喜、劉傳千統領的兩萬兵力,竟然在劉曜的大本營九郡一區境內幹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這件意料之外的事,直接引發了劉曜的深思,讓他對如何增加富裕百姓的數量有了非常清晰的規劃!
若仔細尋思此事,其實倒也沒什麽。
程昱隻不過是參考漢武帝時期國家在邊境執行的軍墾製度,在九郡一區試著推行了軍民合作,沒想到效果會那麽明顯而已!
他效仿軍墾,執行的卻不是軍墾!
劉曜的大本營九郡一區,皆在南方,水稻普遍是一年兩熟,安南地區及交州部分地區是一年三熟。
近年來,兩熟的地區,通常是三四月種植,六七月收割,七月種植,九十月收割。
三熟的地區,種植和收割時間與兩熟的差不多,有的可能提前到二月下旬就種植。
區別在於三熟的地區溫度高,水稻成長周期短。
劉曜舉兵時是四月初,正好是他治下九郡一區大部分地方開始種植水稻的時候。
許多青壯加入義軍,離開了家鄉,導致剩下的青壯數量有限。
但水稻的種植不能停,程昱與劉彪、陳群慶、劉傳喜、劉傳千等人商議後,決定把手頭上的兩萬士卒投入使用!
讓留守的士兵與地方百姓一起,搶種水稻!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想到幹這件事,那就得有一個行之有效的章程。
謀而後動,即是此理。
當時統兵的劉傳喜與劉傳千皆表示,隻要不解散士兵,程昱想怎麽使用都行。
這把程昱給難倒了!
九郡一區的地盤那麽大,不解散士兵的話,以軍隊的形式,一個鄉一個鄉的開過去,何時才能把全境的水稻種完?
苦思冥想之後,程昱想出了一個辦法。
既然不能解散士兵,那就把九郡一區當成十個單位,每個單位由兩個曲級軍事單位負責!
每個師有一萬人,每個曲有一千人。
程昱的辦法,等於把兩個師分成二十個曲,每兩個曲負責一個郡的水稻種植!
正好分派到郡之中,又可以鎮守一郡的治安。
而曲由屯組成,屯由隊組成,郡由縣組成,縣由鄉組成。
可以說,鄉是郡的基本單元,而隊是軍隊的基本單元。
就這樣一級負責一級,既能達到軍隊鎮守地方的目的,又能實現士兵協助百姓種植水稻的目的。
這個方法得到了劉傳喜、劉傳千的認同!
軍隊的編製仍在,士卒也沒有打散,一旦有事,同一個縣的士卒便可迅速集結成兩個屯,進而把全郡治下各縣裏的各屯集合起來,就是對應的兩個曲!
大家一致認為此法可行!
程昱便開始著手主持此事,劉傳喜、劉傳千命令麾下各軍事單位積極配合。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之中,他們發現隻靠士卒的努力,插秧的速度還是太慢了,不能讓百姓也閑著。
劉傳喜提議把百姓也編起來,變成各隊的附屬隊伍,統一服從軍令。
由分派到各鄉的隊長,統一指揮,士卒帶領各鄉百姓,共同種植。
程昱聽從了劉傳喜的建議,構思出了一套整編百姓的方法。
他把每個保的勞動力編為一個生產小組,每個裏的勞動力編為一個生產小隊,每個亭的勞動力合編為一個生產中隊,每個鄉的勞動力歸編為一個生產大隊。
生產大隊的隊長由鄉長擔任,生產中隊的隊長由亭長擔任,生產小隊的隊長由裏長擔任,生產小組的組長由保長擔任。
這樣,軍隊基本單元——隊下到鄉裏之後,由隊長分派麾下的什長、伍長帶領士兵,下去配合各級生產隊共同種植水稻。
而且,某個鄉的水稻種植結束後,該鄉的生產隊編製繼續保留,方便下次的軍民合作。
做這些事情,可以說是程昱職責所在。
若他隻做到這一步,最多體現他的才幹而已,並不能引發劉曜的深思。
人與人的差別便在於此!
陳群慶是恪守本分,用心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不會去考慮職責之外的事情。
劉彪雖然工作上充滿各種創意,但其行事仍在自己的職責之內,u看書 .ukashuom 對於別的事情,除非他認為有必要上報給劉曜,否則他是不管的。
程昱不同,他喜歡在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後,順著劉曜的思路去琢磨一些事情。
他與劉傳喜、劉傳千共同配合,以軍民合作的方式,僅僅用了二十九天的時間,便把九郡一區境內的首季水稻全部種植完畢。
當劉曜召喚他們趕往長安城的消息,傳到滇池縣的時候,軍民早已再次合作,收割掉了那些成熟的水稻。
到了長安之後,程昱夜深人靜的時候,便會下意識順著劉曜的思路去想問題。
他發現自己主持的軍民合作,可以提高鄉間百姓的耕種效率,對於維護劉曜的統治有著極大的好處。
假如在劉曜治下全境範圍內推廣軍民合作的模式,豈非是一件於民有利,對劉曜統治也有利的善政?
程昱是行動派,想明白之後,他很快理清思路,把軍民合作的構思寫成了一份詳細的文稿,上奏給了劉曜。
目前,劉曜治下境內各郡縣的地方官良莠不齊,他眼下又無大量牧民官可用。
雖說百姓集團的義客身份可以收攏民心,但百姓集團產業的拓展是需要時間的。
劉曜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麾下商業網絡才滲透了三、四十個郡而已。
如何快速的收攏民心,讓新領地境內的百姓願意接受他的政令,乃是最要進的事。
這一點若辦不到,讓治下百姓富起來就成了一句空話,其他政令若想推行,怕也會十分困難。
程昱提出的軍民合作,恰好解決了劉曜麵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