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轉眼間到了三天之後。


    劉曜如期收到了三份關於選官的條陳,與六份京官的備選名單,另外還得到了一份有關教育製度的條陳。


    對於惜時如金的他而言,選官的事情必須盡快落實下來。


    於是他就召集眾臣工在建章宮前殿議事,商議和確定選官製度。


    程昱所奏條陳,圍繞科考製旁征博引,重點強調了其公平公正性,並以忠義學府為例,建議朝廷重新把官學抓起來。


    他所奏的方案,等於是給近十年從忠義學府畢業的士人,尋了一個做官的途徑。


    大致的流程和後世的國考差不多,筆試與麵試必不可少,就連身體素質方麵也要達標,需要歸醫部體係管理的綜合醫館提供“體檢報告”。


    不論出身,凡年滿十四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人,隻要從當地的忠義學社委員會那裏開具一個證明,便可參加一年一度的科考。


    科考以策論為主,就像劉曜之前頒布招賢募將令選拔賢人一樣,具體形式與之類似。


    這樣可以在教育還未大麵積普及的情況下,給天下間有誌做官的士人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


    而且,劉曜可以通過心腹擔任考官的方式,多選拔像郭泰那樣寒門背景的士人,以此稀釋世家大族對臣權的控製。


    郭泰所奏方案,如劉曜料定的一樣,重點圍繞了基層的官員選拔,即類似競選製一樣的鄉三老推舉製度。


    所謂鄉三老,乃是鄉亭之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並不是說鄉裏的三個老頭。


    以往地方上雖有鄉長、亭長等基層官員,有朝廷授予的權力,可在有些事情上,真正影響力巨大的還是地方三老。


    郭泰建議,可由地方鄉三老從後生晚輩之中,推舉數位青年才俊給縣裏。


    縣裏需要對這些才俊進行考察,根據其能力大小,才能的側重方向,而任命為不同的鄉級官員。


    由於這些人是三老推舉的,能得到鄉間百姓的人心支持,且又經過朝廷地方政府的考核,賦予了他們手中權力的合法性。


    如此的話,鄉亭級別官員選拔問題便可得到解決。


    為了提高基層官員的素質,應由縣裏的吏部下屬機構,對三老推舉的才俊進行崗前培訓。


    而且每年至少保證一次培訓,政績優異者還可以推舉到郡府接受培訓。


    郭泰還建議應該加強教育,多多培養士人,方可保證朝廷有大量的人才可用。


    故而,他按照劉曜那份關於教育製度構思的文稿,結合他所了解的東漢地方民間社會情況,寫了一份關於建立義務教育的官學體係草案,以條陳形式上奏給了劉曜。


    劉曜翻閱郭泰所奏有關官學體係的條陳後,發現郭泰把大學堂剔除了義務教育的序列,從而將義務教育的時間縮短成了六年。


    不僅如此,郭泰還用“國民學堂”取代了鄉小學堂、縣中學堂,用“太學分院”眼取代了“縣大學堂”。


    即按照這個劃分來的話,他以滇池縣中學為例,便可與忠義學府一起改編為太學分院。


    他認為,國民學堂應該每個鄉成立一座,承擔朝廷義務教育的職責,專門對各地適齡兒童進行義務教育。


    按照入學年限,分成不同級別的學生,比如入學一年的叫一年級,兩年的叫二年級,以此類推,六年的叫六年級。


    不同年級的學生,所需要接受的義務教育內容也不一樣。


    他參考劉曜的文稿,對各年級學生所需要學的內容,進行了更加詳細的分類與介紹。


    郭泰還認為,六年義務教育的畢業者不算士人,必須通過太學分院的招生考試,考入戶籍所在縣的太學分院,並且順利通過太學分院的畢業考試者,方可授予良士證書。


    凡是接受朝廷良士證書的人,等同於自願加入忠義學社,願意遵守學社的紀律,接受學社委員會的管理。


    此外,針對那些民間拜師學藝的人,若不加入地方忠義學社,則以無籍士人論處,沒有資格做官。


    劉曜發現,郭泰的這個構思非常巧妙,幾乎把東漢朝廷固有的教育製度與後世的教育理念完美結合了。


    按照郭泰的這個思路,還是與東漢原有官方教育之前一樣,讀了太學的人,肯定算是士人。


    但那些沒有讀太學,僅僅是民間師承的人,則以做官之資格對其進行限製,迫使這類人不得不加入地方上的忠義學社。


    這樣的話,天下士人若想做官,就必須加入忠義學社,遵守學社的各種紀律。


    針對那些嚴重違反紀律的人,便可將其除名,開除士人行列,保證士人環境的清明。


    從思想上對以後的士大夫階層進行控製,防止這一階層墜落腐敗,預防以後出現大量說“水太涼”毫無節操的士人。


    拋開郭泰關於教育製度的條陳不談,陳寔所奏選官法條陳,乃是三人之中最完善,分析最全麵,介紹最詳細的。uu看書 .om


    如劉曜所料的那樣,陳寔是從察舉製入手,將察舉製進行變異,而弄出了這麽一套新的選官製度。


    為了形象的表現這套製度,下麵舉一個例子。


    某甲若想做官,第一步需要找到縣裏的中正官,先按填一份個人背景表,然後讓其給自己做一份品評報告。


    所謂中正官,即由地方官推舉,具有一定名望且看人精準之人。


    為了體現公平,這個中正官並非一人,而是至少三人。


    三人根據某甲的背景表,各出一份品評報告,取三者評級的平均等級或中間等級,定為某甲的評級。


    這份品評報告並非看表打分,而是要在得到某甲的背景表後,對其所填內容進行實地走訪,展開詳細的調查,了解某甲平日裏的表現,衡量其品行與才能。


    最終出具的品評報告上,有三項內容必不可少。


    一為家世,即哪一姓哪一宗哪一家的子弟,父輩、祖輩是幹啥的,祖上是否顯貴過?


    二為品行與才能的評語,比如“德優能少”或“德能雙優”等等。


    三為品級,即評定人才所屬檔次的結論,分一等、二等、三等一直到九等。


    假如三個中正官給某甲的評級分別是三等、六等、五等,則先取平均數,若平均數不是整數,那麽取中間等級,即為五等。


    某甲得到五等的品級後,就可以回家,靜靜等待地方官府的征辟了。


    地方官府根據中正官手裏的人才資料,根據實際需求,從而量才錄用。


    不得不說,這套製度真的相當厲害,劉曜看後都忍不住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