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個地方,你越住得久了越覺得它像縣城。盡管它的麵積比一般縣城大,大樓也比一般縣城多,還有好幾個公園什麽的,可那也是個大縣城。我這麽說,主要是指濟南人的觀念、意識、乃至風俗習慣、人情世故等等。


    首先濟南人在人情世故方麵與小縣城的人沒什麽區別。也熱衷於拉關係走後門請客送禮那一套,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將簡單的事情辦得非常麻煩乃至複雜化,我認為是濟南與小縣城共性的特點之一。


    濟南人喝酒特別好玩兒,他們喝醉了酒往往要在大街上就過去的某件事情哭著向哥們兒承認錯誤,有矛盾的雙方這麽一喝一哭也許就好了。當然也有越喝越糟的,我家附近有一家的主人請朋友喝酒,喝完了酒主人出來送客人來著,不知怎麽三說兩說打起來了,最後竟然動了拳頭。


    至於迎來送往親戚之間的走動情況,像給老丈人做生日了,小舅子結婚坐酒席了,小姨子出嫁送嫁妝什麽的了也都跟小縣城裏麵差不多。區別在於濟南的丈母娘們一般比小縣城的丈母娘毛病多,他們對閨女婿更加挑剔和嚴厲一些,也格外難侍候。


    從改革開放的角度看,濟南人的觀念也比沿海的小縣城先進不了哪裏去。他們依然十分看重級別、調資、國營、集體這些東西。名人效應在濟南還起點作用,他們特別對那些歌星影星笑星之類的名人感興趣。不管那些名人是走穴來的,還是義演來的,一律熱情。那些三星中的某一個在後台拿到了錢之後到得前台往往要來一句朋友們好?像這種情況在別的城市不會有誰理睬,但濟南人要理睬,他們會齊聲喊好,你也好?他若說我來是尋找朋友和友誼的,濟南人就忘了他們手中的票是怎麽來的了,就會把掌鼓得震天價響,喊道謝謝你,哥們兒!人家再一說濟南多麽美、濟南人多麽熱情,那就更是手舞足蹈。


    仔細想來,濟南其實是個外地人的城市,世世代代生長在濟南的土著不多,濟南的土著中那種名門望族或書香門第也不多,我所認識的人及我周圍的鄰居中竟沒有一個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全是些以濟南作第二故鄉的移民,充其量也不過在濟南住了一代或兩代。這地方的文化就更多地帶點農村或小城鎮的特點,個別從真正大城市來的,也被他們同化或淹沒了。你比方濟南的叫賣地方風味兒就差點兒,不如北京上海叫得那麽富有音樂感和地方特色。濟南一般這麽叫:粽子來——熱乎的;包子來——肉丸的,直接了當,聽上去不怎麽好聽,詞兒也不美。


    但濟南人的忍耐性不錯,你看著北京上海那些地方的人幾乎隔一段就咋呼一陣坐車難行路難什麽的,好像真有多難似的,其實並不比濟南難多少。而且他們的公共汽車乃至出租車的票價都比濟南便宜得多。但濟南人不咋呼,能忍。忍不住了的時候就自己跟自己較勁。你每天坐公共汽車上街,總會碰見幾起吵架的。全是因為你擠了我我擠了你的事情。


    濟南的售貨員以衣帽取人,但不怎麽歧視外地人。在這一點上就比上海北京好得多。上海的那些售貨員一聽你是外地口音特別是北方口音,你瞧她那個德性!臉馬上就變,令你有受辱之感,說不定還要坑你一家夥。上海人跟外地人較勁,濟南人折騰當地人。


    早來的與晚來的濟南人也還是有點區別,你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交往辦事兒甚至口音上也能看或聽得出來。那些來得早一點的當然要有點優越感,人家來的時候趵突泉的水柱一冒有多高,門前的石頭一掀開就有小魚在裏麵遊什麽的哩,你來的時候有嗎?人家還知道哪裏的牛百葉最好吃、哪裏的燒餅芝麻多哩,你知道嗎?老外去吧你。就讓你心理上不平衡,覺得城市的馬路太硬,踩不出自己的足跡。


    ……有一首京劇歌裏唱道,仔細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聽了直想笑,他需要仔細地想一想才愛北京。在大縣城似的濟南住久了,有點適應了,真想也唱上一口:不必去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泉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玉堂閑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玉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玉堂並收藏玉堂閑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