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逆襲力:把握生命的轉折點 作者:(英)弗雷德裏克·阿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生?命?的?哲?學
我們完全有可能構建一整套人生哲學。通過前麵幾章的陳述我們能得出人生哲學的真諦。事實上,人們可以要麽采納宗教理論要麽采納長期的人生哲學。人一旦采納某種哲理,就會逐漸變得老練,自如應對人生的各種細節問題。人要麽過得特別好;要麽過得特別糟;要麽把人生毀得慘不忍睹,提早結束。救世主指引人們走完人生,並引導靈魂走到上帝的麵前,可人生並沒有就此完結。任何這樣看待生命的宗教都是不完美的。事實上,生命才剛剛開始,目的地又變成了起跑線。用宗教的話來講就是信我主者後世必虔誠神聖。他將生活富裕、知識淵博,因為他此生的德行使他的靈魂更加神聖。我們都得相信這是事實。不過我們還要接受和解釋更多的事實。不這麽做,就會使我們思想狹隘、度量狹小。上帝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讓我們在愛中成長,在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成長,像他那樣了解他的偉大作品,了解人們,即他最偉大、最可愛的作品。
每一種知識研究都出自於某種宗教動機,知識研究是對神聖生活的補充。知識的兩個組成部分,一個與自然有關,一個與人類有關。研究自然,我們窺視到了上帝的神聖精神。自然界的每一件事實都是上帝的旨意。如果萬能的上帝在製造有機物的時候樂意展示他完美的技巧和智慧,我們或許可以說研究和重建有機體就是跟隨上帝的腳步。如果相信曆史和當代生活是道德法規的發展和上帝旨意監督的結果,觀察和研究曆史這種知識活動在宗教光輝的照耀下則更加神聖。獲得學術知識就成了一種宗教責任。
“人生的藍圖,”一位著名的法國作家說道,“就是事實,事實是最偉大的!”
“誰能完全理解生命的全部含義呢?誰能理解生命中出現的所有事情呢?生命就是你活也得活,不活也得活。生命是嚴肅的,它反複無常,但你不能隨意丟掉。”
“生命是漫長的,在漫長的歲月中,人要承擔無數的職責,因為承擔職責而擔負無數的責任。”
“人生多坎坷,它並不總是青春和快樂。有考驗、有鬥爭、有辛勞、有矛盾。這就是生活的基本構成,娛樂和快活不過是光鮮蒙人的表象。”
“年少無知時,生命像一段令人愉快的冒險經曆飛縱即逝。年輕人不必為現在憂慮、不必為將來犯愁,沒有什麽計劃。等年紀大了,我們才明白了,可明白得太晚了,又痛心。”
這方麵的論述沒有哪本書比得上奧爾良主教杜潘路普的書更有趣、更精彩。他的那本《女學士》法國人該讀,英國人也該讀。他對社會瑣事、好逸惡勞、愚蠢無知和日常錯誤有敏銳的洞察力。他對那些無所事事女性的頭腦弱點也有專門研究。“生活!對人來說既不是遊戲也不是小說。對於你們——全世界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你們因為失誤和痛苦明白了這一點。請相信我的生活經曆,我的生活循規蹈矩,每時每刻都利用得很好。我能很準確地預知人們未來的痛苦,我願解救他們於苦難。”他引用了斯維切恩夫人的話:“光是虔誠的人是難以滿足我的,他還必須有智慧的光芒。”主教認為十七世紀的教育理念“反思、比較和正確推理”比現代教育更能達到教育目的。他強烈要求婦女也接收教育。他堅決要求婦女在做完日常工作後,還要學習。比如說做飯也有學問。當她為丈夫、孩子做完了一切,算完了家庭收支賬目,處理好了一切家庭細務以後,一有時間她就應該從事研究和學習文學。他讚同菲萊隆的老式觀點(盡管您也許認為不太合適),婦女們要首先學會讀書寫字。莫裏哀曾經把他那個時代的婦女和下一代婦女做過比較,抨擊過《可貴的人們》《女學士們》,他如果活得更長一點兒的話,他會後悔的。婦女應該很仔細地挑選她們讀的書。“所有的基督教婦女都應該恥於讀那些粗製濫造、低俗下流的東西。在她們業餘時間,要麽不讀書,要讀就讀最好的。她們首先要摒棄一切邪惡的有害的東西。良知不會讓她們碰一切不健康的書籍。這樣的書隻會使她們迷失精美的思想和純潔的靈魂。她們活潑好動、聰明絕頂、喜歡閱讀,會很輕鬆地培養優秀品質,同樣也會養成難以避免的令人痛心的缺點。”仁慈的主教列了個書單,很值得我們一讀,我們也可以再續添上一些書目。他甚至還關懷到了細節,說女士們可以在午飯前,利用清爽的上午時間來讀書。“總體來說,女士們可以利用上午的空閑時間。也就是說,早晨起床到吃早飯的那段時間,那段時間很方便,她可以隨便利用。然後是稍晚一點兒的時間,一直到十一點,她都可以隨意支配。在上午,她們不一定非得待在客廳不可,而應該好好利用這段自由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下午,她們則可以上一堂課,設計一個圖案,欣賞一段音樂,出去郊遊一下。上午,在做完禱告後,也不應忽視照顧孩子、照看房子、做她平時輕鬆就能做好的家務。如果必須加班加點,她也得把這些活全部幹完。她必須擠出兩三個小時做她的課業,學習她喜歡的學科知識。一旦學習時間固定下來,她就必須堅持,不能終止、不能廢棄、不能荒廢。我已經和她們的丈夫說過了,在這裏我要再說一次:那些沒有在上午認真學習神聖知識的人,時間隻不過是隨隨便便地打發掉了,她們永遠不會生活得好。”
我們還應該很認真地談談生活的實際目的。生命之初我們隨意浪費了很多時間。我們總是定下一些好高騖遠的目標,哪怕這目標在六七十年後才能實現。很多作家有了靈感以後,製訂下寫作和研究計劃,哪怕這計劃要三輩子才能完成。很多學者都知道有很多研究項目值得他們傾注心力,這些研究項目值得讓他們用心力、用智慧、用天賦來完成。但可做的事太多,他們必須做出選擇。如果性格使然,會選擇特別適合自己的職業。他們會運用全部的知識、所有的熱情、高尚的品位、特殊的天賦來完成自己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他以前的經曆和教育、生活範圍和努力精神決定了這一切。一旦做出決定,他就會一往無前,直到聽到集結號或休息號才罷休,他堅定不移,一心一意培養自己的人格和力量,成為高尚的人,成為讓上帝驕傲的人。這種力量使他做事幹勁十足、全力以赴。誠然,它會使生活有點兒過於嚴肅,但它也會使死亡更加輝煌。它打開了一片廣闊明亮的視野,無比燦爛,無比耀眼,無比榮耀。
回首人生,我們發現人生與人生的區別在於,有的人生多姿多彩,有的人生枯燥乏味。那些無所事事、生活富裕不用工作的人是體會不到多姿多彩的人生的,隻有那些忙得不可開交的人才能收獲最瑰麗的人生。性情平和的人能感受到環境要求他們保持大度豁然的態度和責任心。不過,在英國,工作最努力的人是那些從長遠角度來說根本不需要辛勤工作的人。我們在生活中擔任什麽角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扮演我們的角色。看劇時沒有觀眾注意誰演國王誰演農夫,而是誰演得怎麽樣,不管他演的角色身份高還是身份低。
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就是要有美好的人生結局。構建平衡和諧、法製嚴明的世界的目的就為了這樣的人生結局。當今的人生哲學研究的光輝成果就是對人生結局的研究成果。光說事物多麽有價值多麽美好是沒用的,還要發掘它的成果和用途。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無法衡量生命與生命的區別。大多數人每年付五鎊來完成五千英鎊的慈善事業,出於謹慎、出於安全,完成自己那份小小的慈善責任。下一個例子不那麽特別重要。有個人的房子始料不及被毀了,他隻能臨時搭建房子或蓋新房。可他偏偏沒保房屋意外險,也沒錢蓋房子。很容易明白這種人故意忽略了人生中超自然力的存在,不相信房子會被毀掉,沒有做到防患於未然。不過這種人也很奇怪,就是會相信上帝能幫忙解決問題。
毫無疑問,如果對生活祈求不多,那麽即便生活不是那麽快樂,至少也會特別舒服,這種生活也算是明白了生活的真諦。有一種生活藝術,就是要避免溝溝坎坎,遠離悲傷和痛苦,吃喝玩樂要有節製不要損害身體,心態要堅強不要動不動就動情。二十世紀將這種生活藝術發展到了極致。我們能輕易看到人們為了獲得低級人生目標,舍棄了高級人生目標,學術方麵亦是如此。舒伯特悲傷地說:“增強了理解力,鍛煉了意誌,而快樂對前者絲毫不起作用,也使後者更加脆弱。”貪於享樂的人必定肮髒下流。哲學沒有權力譴責舒適安逸、舒適娛樂。聰明的人能恰如其分地享受,而不會過分享受,非常清楚世事無常,不知道到底能享用多久。別人說適可而止,適時停手,聰明的人完全能明白。有個約克郡的老話說人不知該如何搬玉米,意思就是說不知道該如何享受榮華富貴,不知該如何坐江山。我相信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如何享受,沒有享不了的福。當人們糟蹋幸福和富裕的時候,幸福和富裕就沒了,而人們還不知道是怎麽糟蹋的。我指的是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覺得現在擁有幸福和富裕將來就一定還有的人。如果他們的眼光僅限於此生此世,他們盡可以掏光用盡,因為他們自願放棄下輩子的一切幸運。
聰明的人願意接受挫折的考驗,在挫折中尋求快樂。誠然,挫折本身並不能使人快樂,挫折是痛苦的,但挫折使他們平和、正直,使他們今後也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我們用“一如既往”這個詞,就是說這種品質是恒久的,而非暫時的。有時心緒所致,會突然焦慮憂傷,讓我們熱切地禱告吧,即便一時間迷失了自我,我們也能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讓我們拋卻強烈的打擊所致的痛苦,讓熱切的祈禱永駐心田,讓苦澀的懊悔隨風逝去。我們要修德正身,徹底地修德正身。像所有的工作一樣,土地開墾也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懲罰肉體的刑棍還沒有拔去,命運也未改變。也許上帝會補償你,讓你恢複心理平衡,會賦予你力量承擔人生重負。但我們必須經過挫折的鍛煉。它會搜遍我們性格中每個小角落,找到弱點打擊我們。用一個醫學術語,就是“疾病突發”,讓一直蠶食我們身體的精神疾病突然爆發出來。在漫長艱難的人生旅途上,逐步實現人生目標是多麽精彩的華章啊!很難看出人生挫折和挫折要達到的目標有什麽必然的聯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終於尋求到了人生善果。人生最大的精神危機終將過去。也許上帝不允許生命墮落到荒蕪的泥潭,必須將它推舉上明亮祥和的天堂。靈魂必須在高於靈魂之所安息,遠離塵世的憂慮和悲傷,滿懷忠誠和寬慰在慈愛的上帝身旁安歇。生命本該擺脫焦慮和恐懼,它絕不懼怕邪惡挫折,把邪惡挫折全當作生命的偶然考驗,這樣邪惡挫折就根本傷害不了我們,因為上帝絕不允許這樣。正如傑裏米·泰勒所說:“我們生活在世上,就像是玩一場遊戲,我們無從選擇,隻有玩下去,如果輸了,也要挺著,不要讓任何事情影響我們。但上帝也給予我們幹壞事、說蠢話、想壞事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在撒旦的掌控之中,完全不受我們左右。因此,不要讓它玷汙我們的熱情。”讓我們一起祈禱:“無論此生此世經曆如何滄桑變化,我心永恒,我心彌堅,隻有真正的快樂才能常駐我心。”
人的天性本能地期盼有個美好的未來,但美好的未來不見得人人都有。有種說法說人能永生。我們現在擁有的情感、智慧、意誌和人類靈魂也將永存。熱愛現在的真理也將熱愛以後的真理。永遠熱愛真理者、永遠信仰人生者也必是永恒的智慧天使,不生不滅。此生的精神和道德能勾畫出後世的人生。無論條件怎樣變化,我們會永遠深思熟慮、仔細觀察,合理利用時間,適當表達情感。也許人這輩子經曆得越多,下輩子的收獲就越多越豐富。
我們完全有可能構建一整套人生哲學。通過前麵幾章的陳述我們能得出人生哲學的真諦。事實上,人們可以要麽采納宗教理論要麽采納長期的人生哲學。人一旦采納某種哲理,就會逐漸變得老練,自如應對人生的各種細節問題。人要麽過得特別好;要麽過得特別糟;要麽把人生毀得慘不忍睹,提早結束。救世主指引人們走完人生,並引導靈魂走到上帝的麵前,可人生並沒有就此完結。任何這樣看待生命的宗教都是不完美的。事實上,生命才剛剛開始,目的地又變成了起跑線。用宗教的話來講就是信我主者後世必虔誠神聖。他將生活富裕、知識淵博,因為他此生的德行使他的靈魂更加神聖。我們都得相信這是事實。不過我們還要接受和解釋更多的事實。不這麽做,就會使我們思想狹隘、度量狹小。上帝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讓我們在愛中成長,在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成長,像他那樣了解他的偉大作品,了解人們,即他最偉大、最可愛的作品。
每一種知識研究都出自於某種宗教動機,知識研究是對神聖生活的補充。知識的兩個組成部分,一個與自然有關,一個與人類有關。研究自然,我們窺視到了上帝的神聖精神。自然界的每一件事實都是上帝的旨意。如果萬能的上帝在製造有機物的時候樂意展示他完美的技巧和智慧,我們或許可以說研究和重建有機體就是跟隨上帝的腳步。如果相信曆史和當代生活是道德法規的發展和上帝旨意監督的結果,觀察和研究曆史這種知識活動在宗教光輝的照耀下則更加神聖。獲得學術知識就成了一種宗教責任。
“人生的藍圖,”一位著名的法國作家說道,“就是事實,事實是最偉大的!”
“誰能完全理解生命的全部含義呢?誰能理解生命中出現的所有事情呢?生命就是你活也得活,不活也得活。生命是嚴肅的,它反複無常,但你不能隨意丟掉。”
“生命是漫長的,在漫長的歲月中,人要承擔無數的職責,因為承擔職責而擔負無數的責任。”
“人生多坎坷,它並不總是青春和快樂。有考驗、有鬥爭、有辛勞、有矛盾。這就是生活的基本構成,娛樂和快活不過是光鮮蒙人的表象。”
“年少無知時,生命像一段令人愉快的冒險經曆飛縱即逝。年輕人不必為現在憂慮、不必為將來犯愁,沒有什麽計劃。等年紀大了,我們才明白了,可明白得太晚了,又痛心。”
這方麵的論述沒有哪本書比得上奧爾良主教杜潘路普的書更有趣、更精彩。他的那本《女學士》法國人該讀,英國人也該讀。他對社會瑣事、好逸惡勞、愚蠢無知和日常錯誤有敏銳的洞察力。他對那些無所事事女性的頭腦弱點也有專門研究。“生活!對人來說既不是遊戲也不是小說。對於你們——全世界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你們因為失誤和痛苦明白了這一點。請相信我的生活經曆,我的生活循規蹈矩,每時每刻都利用得很好。我能很準確地預知人們未來的痛苦,我願解救他們於苦難。”他引用了斯維切恩夫人的話:“光是虔誠的人是難以滿足我的,他還必須有智慧的光芒。”主教認為十七世紀的教育理念“反思、比較和正確推理”比現代教育更能達到教育目的。他強烈要求婦女也接收教育。他堅決要求婦女在做完日常工作後,還要學習。比如說做飯也有學問。當她為丈夫、孩子做完了一切,算完了家庭收支賬目,處理好了一切家庭細務以後,一有時間她就應該從事研究和學習文學。他讚同菲萊隆的老式觀點(盡管您也許認為不太合適),婦女們要首先學會讀書寫字。莫裏哀曾經把他那個時代的婦女和下一代婦女做過比較,抨擊過《可貴的人們》《女學士們》,他如果活得更長一點兒的話,他會後悔的。婦女應該很仔細地挑選她們讀的書。“所有的基督教婦女都應該恥於讀那些粗製濫造、低俗下流的東西。在她們業餘時間,要麽不讀書,要讀就讀最好的。她們首先要摒棄一切邪惡的有害的東西。良知不會讓她們碰一切不健康的書籍。這樣的書隻會使她們迷失精美的思想和純潔的靈魂。她們活潑好動、聰明絕頂、喜歡閱讀,會很輕鬆地培養優秀品質,同樣也會養成難以避免的令人痛心的缺點。”仁慈的主教列了個書單,很值得我們一讀,我們也可以再續添上一些書目。他甚至還關懷到了細節,說女士們可以在午飯前,利用清爽的上午時間來讀書。“總體來說,女士們可以利用上午的空閑時間。也就是說,早晨起床到吃早飯的那段時間,那段時間很方便,她可以隨便利用。然後是稍晚一點兒的時間,一直到十一點,她都可以隨意支配。在上午,她們不一定非得待在客廳不可,而應該好好利用這段自由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下午,她們則可以上一堂課,設計一個圖案,欣賞一段音樂,出去郊遊一下。上午,在做完禱告後,也不應忽視照顧孩子、照看房子、做她平時輕鬆就能做好的家務。如果必須加班加點,她也得把這些活全部幹完。她必須擠出兩三個小時做她的課業,學習她喜歡的學科知識。一旦學習時間固定下來,她就必須堅持,不能終止、不能廢棄、不能荒廢。我已經和她們的丈夫說過了,在這裏我要再說一次:那些沒有在上午認真學習神聖知識的人,時間隻不過是隨隨便便地打發掉了,她們永遠不會生活得好。”
我們還應該很認真地談談生活的實際目的。生命之初我們隨意浪費了很多時間。我們總是定下一些好高騖遠的目標,哪怕這目標在六七十年後才能實現。很多作家有了靈感以後,製訂下寫作和研究計劃,哪怕這計劃要三輩子才能完成。很多學者都知道有很多研究項目值得他們傾注心力,這些研究項目值得讓他們用心力、用智慧、用天賦來完成。但可做的事太多,他們必須做出選擇。如果性格使然,會選擇特別適合自己的職業。他們會運用全部的知識、所有的熱情、高尚的品位、特殊的天賦來完成自己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他以前的經曆和教育、生活範圍和努力精神決定了這一切。一旦做出決定,他就會一往無前,直到聽到集結號或休息號才罷休,他堅定不移,一心一意培養自己的人格和力量,成為高尚的人,成為讓上帝驕傲的人。這種力量使他做事幹勁十足、全力以赴。誠然,它會使生活有點兒過於嚴肅,但它也會使死亡更加輝煌。它打開了一片廣闊明亮的視野,無比燦爛,無比耀眼,無比榮耀。
回首人生,我們發現人生與人生的區別在於,有的人生多姿多彩,有的人生枯燥乏味。那些無所事事、生活富裕不用工作的人是體會不到多姿多彩的人生的,隻有那些忙得不可開交的人才能收獲最瑰麗的人生。性情平和的人能感受到環境要求他們保持大度豁然的態度和責任心。不過,在英國,工作最努力的人是那些從長遠角度來說根本不需要辛勤工作的人。我們在生活中擔任什麽角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扮演我們的角色。看劇時沒有觀眾注意誰演國王誰演農夫,而是誰演得怎麽樣,不管他演的角色身份高還是身份低。
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就是要有美好的人生結局。構建平衡和諧、法製嚴明的世界的目的就為了這樣的人生結局。當今的人生哲學研究的光輝成果就是對人生結局的研究成果。光說事物多麽有價值多麽美好是沒用的,還要發掘它的成果和用途。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無法衡量生命與生命的區別。大多數人每年付五鎊來完成五千英鎊的慈善事業,出於謹慎、出於安全,完成自己那份小小的慈善責任。下一個例子不那麽特別重要。有個人的房子始料不及被毀了,他隻能臨時搭建房子或蓋新房。可他偏偏沒保房屋意外險,也沒錢蓋房子。很容易明白這種人故意忽略了人生中超自然力的存在,不相信房子會被毀掉,沒有做到防患於未然。不過這種人也很奇怪,就是會相信上帝能幫忙解決問題。
毫無疑問,如果對生活祈求不多,那麽即便生活不是那麽快樂,至少也會特別舒服,這種生活也算是明白了生活的真諦。有一種生活藝術,就是要避免溝溝坎坎,遠離悲傷和痛苦,吃喝玩樂要有節製不要損害身體,心態要堅強不要動不動就動情。二十世紀將這種生活藝術發展到了極致。我們能輕易看到人們為了獲得低級人生目標,舍棄了高級人生目標,學術方麵亦是如此。舒伯特悲傷地說:“增強了理解力,鍛煉了意誌,而快樂對前者絲毫不起作用,也使後者更加脆弱。”貪於享樂的人必定肮髒下流。哲學沒有權力譴責舒適安逸、舒適娛樂。聰明的人能恰如其分地享受,而不會過分享受,非常清楚世事無常,不知道到底能享用多久。別人說適可而止,適時停手,聰明的人完全能明白。有個約克郡的老話說人不知該如何搬玉米,意思就是說不知道該如何享受榮華富貴,不知該如何坐江山。我相信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如何享受,沒有享不了的福。當人們糟蹋幸福和富裕的時候,幸福和富裕就沒了,而人們還不知道是怎麽糟蹋的。我指的是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覺得現在擁有幸福和富裕將來就一定還有的人。如果他們的眼光僅限於此生此世,他們盡可以掏光用盡,因為他們自願放棄下輩子的一切幸運。
聰明的人願意接受挫折的考驗,在挫折中尋求快樂。誠然,挫折本身並不能使人快樂,挫折是痛苦的,但挫折使他們平和、正直,使他們今後也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我們用“一如既往”這個詞,就是說這種品質是恒久的,而非暫時的。有時心緒所致,會突然焦慮憂傷,讓我們熱切地禱告吧,即便一時間迷失了自我,我們也能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讓我們拋卻強烈的打擊所致的痛苦,讓熱切的祈禱永駐心田,讓苦澀的懊悔隨風逝去。我們要修德正身,徹底地修德正身。像所有的工作一樣,土地開墾也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懲罰肉體的刑棍還沒有拔去,命運也未改變。也許上帝會補償你,讓你恢複心理平衡,會賦予你力量承擔人生重負。但我們必須經過挫折的鍛煉。它會搜遍我們性格中每個小角落,找到弱點打擊我們。用一個醫學術語,就是“疾病突發”,讓一直蠶食我們身體的精神疾病突然爆發出來。在漫長艱難的人生旅途上,逐步實現人生目標是多麽精彩的華章啊!很難看出人生挫折和挫折要達到的目標有什麽必然的聯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終於尋求到了人生善果。人生最大的精神危機終將過去。也許上帝不允許生命墮落到荒蕪的泥潭,必須將它推舉上明亮祥和的天堂。靈魂必須在高於靈魂之所安息,遠離塵世的憂慮和悲傷,滿懷忠誠和寬慰在慈愛的上帝身旁安歇。生命本該擺脫焦慮和恐懼,它絕不懼怕邪惡挫折,把邪惡挫折全當作生命的偶然考驗,這樣邪惡挫折就根本傷害不了我們,因為上帝絕不允許這樣。正如傑裏米·泰勒所說:“我們生活在世上,就像是玩一場遊戲,我們無從選擇,隻有玩下去,如果輸了,也要挺著,不要讓任何事情影響我們。但上帝也給予我們幹壞事、說蠢話、想壞事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在撒旦的掌控之中,完全不受我們左右。因此,不要讓它玷汙我們的熱情。”讓我們一起祈禱:“無論此生此世經曆如何滄桑變化,我心永恒,我心彌堅,隻有真正的快樂才能常駐我心。”
人的天性本能地期盼有個美好的未來,但美好的未來不見得人人都有。有種說法說人能永生。我們現在擁有的情感、智慧、意誌和人類靈魂也將永存。熱愛現在的真理也將熱愛以後的真理。永遠熱愛真理者、永遠信仰人生者也必是永恒的智慧天使,不生不滅。此生的精神和道德能勾畫出後世的人生。無論條件怎樣變化,我們會永遠深思熟慮、仔細觀察,合理利用時間,適當表達情感。也許人這輩子經曆得越多,下輩子的收獲就越多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