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造?英?才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談的都是努力奮鬥光明的一麵,但它也有陰暗的一麵。有人度過了危機,卻一路下滑;有人遭遇了人生轉折點,但卻轉錯了方向;有人來到了人生岔路口,駐足停留了一會兒,往前走了走,又撤了回來,想了想,最後下定決心,朝著錯誤的方向走去。我們還是好好想想為什麽會這樣吧。


    年輕人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廢了”。我們得看看“廢了”到底是什麽意思。


    首先,很多人生來運氣很好前途光明,但卻無可救藥地墮落了,這樣的人不計其數,發人深省。他們的命運與其經曆有關,經曆越豐富,越能預見到失敗和墮落;經曆越淺薄,越不能明辨是非。薩克雷相信每家的櫥櫃裏都有骷髏,意思是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想讓別人知道的陰暗麵。我想他是錯的,這是對人性的惡語中傷。基督徒和紳士是不能容忍這種觀點的。正因為無法容忍,他打開了櫥櫃的門窗,趕走了自己的心魔。如果薩克雷說的每家的櫥櫃裏都有骷髏是指每家都有廢物點心,都有敗家子,我想他是對的。盡管家裏的每個成員都愛他,但他仍無可救藥地誤入歧途。也許,薩克雷有意添油加醋誇大了事實,不過確實每家都有一個酒鬼。


    眾所周知倫敦《泰晤士報》有個苦惱專欄。我想人們不會隻為了花七先令將自己的煩心事登報而瞎編個煩惱故事。事實上,我們在這個專欄讀到很多感人的真實的家庭故事。很多故事清楚地敘述或半遮半掩地講述了很多誤入歧途的故事。有很多故事大意都一樣。


    有很多人出身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實際上不單是一個階級,而是一切階級形成的物質來源),讀他們的故事讓人感到溫暖、積極向上、精神振奮。工人階級出身微寒卻通過個人努力、技術和人格獲得了名望和財富。我們這麽講但並不希望誤導那些滿懷希望的人。讀進步故事確實能讓人精神振奮。畢竟,生活的輪子是不斷轉動的,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後。生於市井的人能飛黃騰達,而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失去地位、沉淪墮落,最後消失於茫茫人海中。


    看看校友錄,就會發現大多數畢業生都被生活淹沒了。


    在大學時,我就聽說過誰誰“廢了”。“廢了”也許是最最令人傷心的一個詞。這可能指他淪為了低級階層而不是高級階層,抑或是什麽階級都不是了。他也可能負債累累,最後竟噩夢連連,朋友都幫不了他。毫無疑問他一生辦錯了很多事,而前半生辦的錯事更嚴重。我們把顧前不顧後的大學生們比作兩頭燒蠟,他們根本沒有料到情況的嚴重性,等到沒蠟可點一片黑暗的時候又氣急敗壞、怨天尤人。岡寧在他的《追憶劍橋》中談到了他經曆的幾件事。一次有位紳士在吃飯的時候被叫出去看個可憐的窮人,那個窮人毫無知覺地躺在車上。他認出這個窮人原來是他那時候學生社團的精英分子,備受追捧。可就是這麽個人有天晚上突然不辭而別,離開學校。多年以後,人們再見到他時,他在最差的一所經濟學校當看門的。畢業生中什麽情況都有,有人因為債務所累,不能再念學位輟學了。有人拒絕了學校的求職推薦信,後來窮得都不能成家立業。他的親屬每星期給他一英鎊,靠著這一英鎊他過著流浪漢一樣的生活。有人參了軍,當了個小兵去了印度。有人當了警察;有人當了馬車夫;有人當了消防員;有人移民去了美國,當了水手。那天,有個馬車夫碰碰帽簷向一位紳士致意,那位紳士立刻認出他是老校友。我舉這些例子並不是說他們都不幸。毫無疑問,這些人同大學時代相比確實淪落不少,但好在他們都是老老實實地給自己掙飯吃,活得幹淨。還有很多比這糟得多的例子。有人在伊斯靈頓的頂樓餓死了;有人在澳大利亞成了逃犯;有人死在了工作間;有人在奧德貝利的法庭上被判有罪;等等,不勝枚舉。很多人的情況比那句俗語“廢了”要糟得多。最普通的“廢了”是喝酒喝死了,或因為自己得病死了。用另外一句俗語說就是自己挖坑往裏跳,隻不過他不知道坑到底有多深。


    這些人都經曆過人生轉折點。他們的罪惡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不知不覺中,關鍵時刻來臨了,他們不得不選擇向左或向右走。這種選擇看起來比較隨意,實際上受控於以前做過的事情,他們必將走向可以預見的結局。


    再看看另外一些例子吧,那些例子並沒有明顯的道德淪喪的痕跡。有人突然很倒黴被捕了,可他根本沒犯什麽罪。這個打擊太沉重了,雖然並沒有沉重到摧毀他的人格。


    銀行倒閉了,有人一夜之間成了窮光蛋。而別人因為沒錢所以也就沒丟錢。


    裏德先生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一個因銀行倒閉而一文不名的人。那人後來變成了無神論者,把家傳的聖經給燒了。


    比丟錢更慘痛的磨難是世人的冷漠和忽視。那些趨炎附勢的朋友也叫夏日朋友,你得勢時他們對你噓寒問暖,失勢時對你投來的隻是冷漠的目光。


    我認識一個人,他相當有錢而且名聲不錯,但是命運不濟,他失去了所有財產。他到處找朋友幫忙,找到了後來成了麥考利勳爵的麥考利先生。可他造訪的時機不合適,麥考利剛剛丟了愛丁堡的議會席位,也拒絕代表其他選民競選,辭去了年薪五千英鎊的工作。那時輝格黨當政,他毅然放棄了大筆收入,也放棄了以後好多年高枕無憂的日子。他熱情地接待了我那位可憐的朋友,給了他三十英鎊。如果我記得準的話,還說了好多安慰的話,答應以後還會接濟他。我那位可憐的朋友被麥考利的善良深深感動了。因為太窮,那位朋友竟突發奇想,想二十四小時隻吃一頓飯。我知道有人這麽幹,不過不是因為沒錢,而是為了減肥。我的朋友因為生活所迫逼不得已這麽幹,著實讓我感到難過。他唯一的生活來源是教德語課。有家有錢人在他富裕的時候就認識他,現在叫他給家人上德語課。他們認為他的不幸是想當然的,特別冷漠、無情。他們對老朋友不再熱情誠懇,對待這位德語老師是那麽冷漠,這都使他心情倍感沉重。終於有一天,這位不幸的德語教師割喉自殺了。


    我們很難說這些人倒黴是因為自己辦錯事造成的。不幸接踵而至,連續打擊摧殘他的意誌,他就此沉淪了。但是人要是突然碰上特大好運,被天上掉下來的巨大餡餅砸中,也未見得是好事。有人告訴我他突然意外繼承了一筆遺產,於是接連十一天沒睡著覺。我想這麽長時間沒睡著覺,眼睛都不眯一會兒,顯然是誇大其詞。如果不睡覺,人活不了幾天。一次,我坐火車在法國北部旅行,遇見了一個瘋子和他的幾個看護。看護們告訴我這個瘋子是因為突然發了大財而失去理智的。福布斯·溫斯洛大夫在他那部偉大著作《精神的不明疾病》中也提到了令人吃驚的故事。有人在股市一天掙了一萬英鎊。他怔了怔,然後開始不停地說:“一萬英鎊!一萬英鎊!”越說越快,越說越快。在他瘋掉了幾個月中不停地說。我們不無遺憾地說發瘋是他自己造成的。但如果他道德理智健全點兒,不那麽愛財,也許會免於災難,也許不會發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坦然麵對,小心生存是上策。就像住在埃特納火山腳下的山穀裏一樣,火山隨時可能噴發,要時刻小心謹慎。


    不幸和萬幸就像地球的兩極——南極和北極,兩者都會給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突然遭遇不幸和萬幸,人都會崩潰、都會痛苦。光靠個人的哲學信仰是難以渡過難關的,我們要麽采取享樂主義,要麽采取禁欲主義。享樂主義是私欲的膨脹,將財富當成了基本需求。禁欲主義是對外在環境的傲視和非常人的輕蔑,當精神狀況跌到穀底,為逃避痛苦可能會自殺。遇到任何事情都保持鎮定自若,就像給船墊上了壓艙石,縱然波浪翻滾、巨浪滔天船也不會偏離航向。我們從更遠、更廣闊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似乎隻有宗教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到未來生活的廣闊前景,就不會在乎小麻煩,使做事的一般動機得到升華。人們一旦身處逆境或順境,很容易就忘掉原來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我曾經讀到一個故事,有人日複一日地向那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安第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進發。終於有一天,他來到了山腳下,大山聳立如雲,俯瞰其他一切自然景觀。因為某種奇怪原因他暫時忘記了他是幹什麽來的。有句成語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葉子和山的大小根本不成比例,可他卻隻看見葉子沒有看見泰山。人生亦是如此,宗教告訴我們人是永生的,那麽今生今世的不幸和萬幸都是微不足道的,用不著太在意。人生有時低潮有時高潮,很自然。一想到世界的浩瀚偉大,地表的高低不平又有誰會在乎呢?


    當你悲傷地回首自己的一生,或許總會因為曾經的幸福而感到些許安慰。狄更斯(注:1812—1870,英國作家,他以描寫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生活和境況而出名,過去和現在都很受歡迎。他的作品有《匹克威克外傳》《雙城記》以及《大衛·科波菲爾》)筆下的人物說:“一輩子過得太糊塗了!”有人晚年悲戚地回顧自己的一生說:“青年時太盲從,壯年時太艱苦,老年時又太遺憾。”盲從、艱苦、遺憾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人要是說自己青年時很榮耀,壯年時很悠閑,老年時又很安閑,那他肯定腦子有毛病。人總要犯了錯才知曉真理,通過鬥爭才贏得勝利,因為後悔才能感悟人生的悲傷。既做了後悔的事,就不要再做同樣的事再後悔。人需要不斷地自我提高,像聖·奧古斯丁的不斷向上攀爬的階梯或阿爾西弗龍的台階。人要踏著由自己的屍體搭建的台階,不斷向高處走。享樂主義者最後隻會一事無成。經過錯誤的洗禮會讓我們思想更高尚,悔恨的淚水會使我們的精神開花結果,留下不朽的傳奇。一個人曾經是什麽樣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現在是什麽樣的人,他真實的快樂在哪裏,他真實的位置怎樣。如果在心靈的海洋中遭遇沉船,如果上帝拯救了我們,如果我們最終安全到達陸地,就根本不用在乎是抱著船桅活下來的,還是抱著沉船的碎片活下來的。人生有數不清的痛苦,也許一件事就毀掉了整個人生。然而,一次痛苦不足以使人喪失生活的信心,人總能找到安慰。劇痛總會消失,生活就是這樣。外科手術就是個絕佳例子。外科大夫做手術可能會引起病人疼痛,甚至威脅生命。手術設備寒光逼人、鋒利無比,外科大夫內心平靜、大義凜然,似乎很殘忍。但他卻是用最嫻熟的技巧、最高的聰明才智、最真誠的仁慈來動的手術。這也正是上帝對我們的態度。上帝親手製造出來的人類是有自由意識的,人有了自由意識就有了犯罪條件。人生的傷悲就是要忍受神聖的上帝之手親自切除疾病,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永生。逆境是使我們脫胎換骨的利刃。因為今生經曆了許多痛苦,今生遭遇了很多煩惱,所以我們能脫離凡胎肉體,超然於物外。


    你想,通過自己的努力,


    最後將每個刺耳的聲音從你的


    生命中剔除,讓一切相會在


    神聖、美妙的音樂中;


    相信吧,善良的種子定會在


    你的心田播種。


    悉心澆灌,


    熱心服侍,它就會


    發芽、開花、結果,


    一顆種子會這樣生長、繁榮;


    除了技巧和勇氣,


    你什麽也不需要,


    就能探索你的內心深處。


    心靈的源泉就在不遠處,


    源泉需要有水不斷供給,


    但不需要泥土阻塞水流,


    陽光下,泉水汩汩而流。


    感謝上帝賜予我們自由的種子,


    它知道有比心田更肥沃的土地,


    那條河的源頭至高無上,


    來自於上帝,又流回上帝那兒,


    我們貧瘠的心靈無法滋養它,


    上帝永不枯竭的河水卻不斷匯入,


    永遠、永遠奔流不息。


    ——特倫奇大主教詩


    在海岸的高潮線下有一眼泉水。潮水一天兩次漫過它。鹹澀的海水汙染了純淨、甘甜的泉水。當海水退去,泉水衝掉了汙濁,又重新恢複了潔淨。隻要退潮,泉眼就會在純淨、甜美的天空下重又變得純淨、甜美。這象征著和世界、和逆境做鬥爭的人生。一次又一次,人生處於紛亂的環境中,充斥著喧雜的聲音,但一切終會過去,靈魂會依偎在上帝身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襲力:把握生命的轉折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弗雷德裏克·阿諾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弗雷德裏克·阿諾德並收藏逆襲力:把握生命的轉折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