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一個人離開人世之後,


    他留給後代的光芒


    將超越茫茫的視野,永遠


    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


    ——朗費羅


    基於他的高潔,繆斯獻上了她那天賜的抒情詩,


    非為別的,隻為激起那最高貴的情感,


    這詩絕不是墮落的語句、腐朽的思想,


    絕不是當他死去時想要抹去的行句。


    ——洛特·李特爾頓《論托馬斯》


    如你將永遠活著般去學習,就像明日你將死亡般去活著。


    ——安薩魯斯·德·英薩利斯


    責任始於出生,終於死亡,陪伴我們終身。諸善奉行,諸惡莫做。責任始於對兒童的養育,它命令我們以身作則,去培育、指導、教育並影響他們,引領人走上行善之路。


    責任陪伴我們終生,走出家門幫助別人。主人對仆人負有責任,反之,仆人對主人亦然。每個人對鄰居、家鄉、國家都有責任,在對所有人所履行的義務中其實已包含有極大的責任。除非一個人意識到這種感覺並積極地去實踐,否則他就不可能過一種真實的生活。


    在人類社會中,社會權利要求他們履行自己的責任,當責任感減弱時,社會就會走向崩潰。瓦特·斯哥特爵士說:“如果人類不再互相幫助,這一種族就將瀕臨滅亡。從母親包紮孩子的頭部那一刻起,到一些友善的幫手幫我們揩去死神的瘴氣,缺乏彼此間的幫助,我們就不可能生存。因此,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有權利從同類夥伴那裏請求相助;同樣的,沒有任何一個有能力給予幫助的人能夠毫不內疚地拒絕幫助。”


    在前麵的章節裏,我們已經努力展示出了一個好榜樣的偉大品性,它在所有事物中屬於最無價的一種。用我們的力量去樹起最好的榜樣是我們的一種最高責任。榜樣比訓誡更有說服力,是男人們和女人們品質的最佳塑造者。生活得高尚是最好的宣教師,樹立一個崇高的榜樣是一個人可以留給後人的最昂貴的遺產,而做出高貴品質的榜樣是一個人可以為子孫後代的幸福做出的最有價值的貢獻。


    所有這些都要求信仰、勇氣、謙虛和無私的品性。誘惑包圍著所有的人,但隻要信仰和勇氣存在,我們就能藐視並戰勝誘惑。責任要求我們要正派、有愛心。正義棄絕各種形式的自私、壓迫和殘忍。忠於上帝就包含著確信在全世界善良必定戰勝邪惡的信念。埃倫的厄斯金先生說過:“善對惡的勝利,其實就是所有邪惡的東西都轉化為善的東西,就是把黑暗變成光明,把欺詐變成誠實。”


    在某些時候,即使最善良最勇敢的人,也可能感到軟弱和猶豫不決——譬如自己信仰的支柱在動搖,但如果他們如此,就會借助最重要的信條,從消沉中重新站立。我們必須相信,天地萬物已被主明智地安排妥當,每個人都必須順應他無法改變的宿命;上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善的;所有的人都應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必須熱愛、珍愛並使他們過得更好,即使對那些可能傷害我們的人也應如此。


    沒有人能夠真的相信否定的方法會帶來益處。否定對人並無益處,它可以摧毀,但卻不能建設。它對我們較好的一麵意味著毀滅,它把忠誠和希望推向滅亡。惡行不能僅靠陳腐庸俗的責難措辭,而必須用真正的、積極的、可行的善行來擊敗。


    甚至科學也在信仰上取得了勝利。否定絕不會幫助牛頓從大自然中辛苦地發掘出運動定律的秘密;正是出於信仰,開普勒才辛苦工作,道爾頓和法拉第才辛勤勞作。普裏查德教授說:“並非出自懷疑,而是基於信仰,老赫歇耳才在他的一個姐姐的照顧下,一小時接一小時地轉著那令人生厭但謹慎的圈子,一直到他最終做成了反射望遠鏡並深信反射望遠鏡能在適當的時候向他展示物質天空的構造才停止。而他那有著同樣深切自信的天才兒子也自我流放到遙遠的南方,直到完成了他父親開始的工作後才回到故鄉。除此之外,他還用數十年時間寫成了《天文學綱要》,把父子二人的名聲永遠留在了科學史上。”


    否定隻會把我們拋進沮喪和絕望中,除了享樂,一切都被懷疑——對上帝的信仰,對一切的信仰。“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狂熱、迷惑、自私、黑暗,人格被拋棄,靈魂找不到向導,生命的價值對於我們而言,將隻能在遵守上帝的律法和意圖道路上的行為機遇來估量,唯此道路方能尋到自由——否則,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生活。”


    從前,有一個人躺在病床上問自己:“我這一生中做過什麽好事嗎?我把誰的心變得輕鬆愉快了呢?我把誰的悲痛減輕了?我為誰的家庭祝福了?我行過什麽善?這世界,因為我生活於其中而得到哪些改善了呢?”對這些自我提問從語言上回答顯得空洞。這個人從病床上站起來後,成了一個更加睿智善良的人,從那時起,他就把自己和自己的財富用於善事行徑,並由此找到了大量的行善機會。他所需要的意誌和堅毅,在上帝的律法中都可以找到。宗教隻是永恒之愛的規約,愛比希望偉大,比信仰偉大,是上帝給予我們的唯一要求,擁有愛,就意味著履行我們的全部義務。


    責任感使人生之路變得平穩,幫助我們去理解、學習、服從。責任感給了我們力量去戰勝困難、抵製誘惑,並由此奮鬥不息;給了我們力量去成為誠實、仁慈和真實的人。所有的經驗都告訴我們:人是自我塑造的人。我們努力戰勝做惡的傾向而努力向善,漸漸地,我們就成為我們所努力成為的那樣。日複一日的堅持使這一奮鬥變得相對容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下什麽種子,就收獲什麽果實。


    在任何努力中,想出類拔萃、脫穎而出,其正確方式就是以最明確最完美的榜樣為目標而加以效仿。通過努力取得進步,盡管無法達到盡善盡美。好品質總會產生影響,也許我們在“社會”中沒什麽文化,能力很弱,沒有財產、地位,但是,如果具備極為傑出的好品質的話,最終必將產生影響、博得尊敬。事實上能力的邊界很少是因為使用而耗盡,而恰恰相反,常常是因為懶惰而鏽蝕爛腐。唯有熱情與勤勉才能賦予人生以美麗和輝煌。


    伯瑟斯說:“我知道,一種迅速的應變才能是塵世生命之鹽,沒有它,大自然就隻是一具幹巴巴的骨架;但是,天分越高,責任就越大。”他還對一個年輕人說:“要充滿希望和信心地勇往直前:這是一位飽經生活磨難和激情的老人給你的忠告。不論發生什麽,我們都必須永遠昂首挺胸,而為了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滿心歡喜地把自己投入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各種變化影響中去。……這種人類生活的觀念隻是通往一個更高目標的途徑,絕不會阻止我們愉快地使用它;並且,事實上我們必須這麽做,否則,我們行動的精力就會把我們徹底擊敗。”


    青年時期是成長和運動時期,是一個人生命的春天。年輕人步入世界,以各種方式展示他的生活。他被父母悉心嗬護,並從那裏汲取了個人尊嚴和人生價值的高尚觀念,並因此千方百計地維護他們的榮譽,不能做任何使父母看了臉紅的事情。他應當帶著深深的感激之情,珍愛那些流傳給他一個潔淨品質並從事了幾個世紀勞作和善行的誠實之人。“要證明你自己與父母是相稱的。”這是希臘七賢之一的佩裏安德的名言。他們慷慨勞作的品德是逝者的化身,他們對待別人如同對待家庭成員一樣,不屈不撓的毅力使他們的榮譽永遠輝煌。但是,如果年輕人的心智不受教化,看不到希望之花,那麽,我們也隻能是帶著絕望或者沮喪去期待他成年了。


    話語和榜樣的作用常常在年輕人身上重現,並影響他們為善或為惡。因為沒有什麽——甚至連一個詞或榜樣——永遠會被忘記或丟棄。在犯了錯誤之後,我們不可能不受到緊隨其後的懲罰。如果我們破壞了永恒正義的一條法則,它將在整個世界得到回應。語言和行為可能被看作是微不足道的事,但它絕非暫時,而是永恒的。一個無益的詞或不好字眼絕不會消失,它可能在將來——此後幾十年甚至100年——在我們死亡之後很長時間,又突然流行。聖馬太說:“人們所說的每一個無聊的詞,都會在末日審判時重重記上一筆,並且就憑這些,你就應該受到審判,甚至因為曾經這樣說過而受到譴責。”


    壞的行為和壞榜樣同樣也會複活,它們絕不會消失,而是影響著每個時期。如同遺產那樣代代相傳,一個生命的記憶並不會隨著它的死亡而消失。發生過的事將繼續保持下去,永遠不會完了。馬姆斯伯裏的威廉說過:“在每個人的現世生活中,沒有一種行為不是一長串後果的肇始,這就如同沒有一個人的遠見能夠高到足以讓我們明了一個終點的前景一樣。”巴貝基說:“每個原子都印著善或惡,同時保持著哲學家和聖人們賦予它的意圖,以各種方式與所有卑微低劣的東西雜交混合在一起。空氣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滿紙都永久地寫著人們說過、密談過和做過的一切事情。”


    因此,每一個字、每一種思想和行為都會對人的命運產生影響。每個生命,不論過得好或壞,都帶著它一長串影響結果,延伸到尚未出生的一代代人身上。所有這些都旨在使人們在他的每一種思想、詞語和行為中烙上深深的責任感。查爾默博士說過:“我看過一本名叫《羅切斯特伯爵的最後時刻》的小冊子,並深受震撼。在讀這本小冊子時,我開始確信,一本有害的小冊子可能會成為傳播惡毒的工具。”


    壞書比壞話更可怕。如惡行一樣,它對後代子孫的思想和意誌都將產生影響,雖然作者已化為塵土,但印出的書卻存在,壞書作者倒是因此種形式獲得了永生,他的書繼續散播惡習、不道德和無神論。弗裏德裏希·施萊格爾說:“繪畫藝術就其本身而言,屬於最光榮最有益的事物之一,但現在已經淪為有害小冊子和誹謗性圖畫快速廣泛流通的濫用品。它已經引發了一種無價值的膚淺作品潮流的危險湧入,這同樣有害於評價的可靠性和品味的純粹性——一片空洞的欺騙和單調的喧鬧海洋,在這片海洋裏,時代精神四處飄搖,到處出現徹底迷失沉思的方向和真理的指明星之巨大而頻繁的危險。”


    還有,“這些人已被意見分歧所孤立,甚而被興趣相異彼此隔離。貪婪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當中誰有家庭?誰有祖國?每個人都隻有他自己,除此之外別無他物。慷慨大度的情感、榮譽、忠貞、虔誠,所有這些過去常使先輩們熱血沸騰的東西,對他們而言似乎隻剩下空洞的回音。……斤斤計較占據了這些人的心靈,良心是令他們吃驚之物,軀體打上恥辱的烙印。”


    因此,施萊格爾探討了作者的責任。彼此要為做下的善事負責,同樣也要為教唆的惡行負債。這不潔的書進入了我們的圖書館,乃至我們的家庭。它寫法非常狡猾,以獨特的寫作風格吸引著讀者,但滿紙傳播的都是邪惡的思想。斯特恩曾說過:“如果邪惡失去公開露麵的機會,它將失去一半罪惡。”但這是一種有害的觀念。公開露麵之物可以讓我們惡心,但隱蔽的可憎行為飾以輕鬆活潑的詞藻,卻可能更加深入我們的頭腦。瞧瞧!那些年輕女士們閱讀的道德敗壞的小說吧,這就是一個例子。這種小說盡管充斥著淫蕩、不潔和道德毒藥,卻采用了明快亮麗的風格,它常以一宗謀殺案開始,以不貞和通奸告終,仿佛這些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如癌症一般的腐爛生活,這些不信教的小說家中最登峰造極的是英國婦人。


    於是,就有那種使人不斷咯咯傻笑的書麵世——無疑是膚淺頭腦的一種標誌。惡意的玩笑、譏諷善良、褒揚邪惡成為可怕的風景。這些都是有別於好書、好小說的壞書!好書並不是偽善的書,而是激勵健康、純潔和勇敢的書。洛克哈特評論嶽父斯哥特時說:“我們可以用一些辦法來描述對永久繼承下來的圖書的感激之情,它們在30年前一版再版,擁有無可媲美的魅力;並且都灌注著高雅健康的規範;有著令人心神清爽和頗受鼓舞的精神;對卑鄙的激情,不論出於報複或沉迷肉欲的都予以蔑視;人性的博愛,明顯區別於道德的不嚴謹和無同情心的嚴厲;明智對於犬儒主義來說太深刻了,而柔情絕不會墮落為自作多情;在思想、觀念、感情和風格上都富有生氣,這都被同一個純粹積極的原則驅動著——一條富有人性之路;要求助於我們天性中所有的善良和忠誠,而棄絕所有低級自私的成分。”


    這一讚頌很高,但卻是中肯應得的。瓦特·斯哥特爵士快要走完人生旅程時,切尼博士對他創作小說的純潔性表示祝賀,他答道:“我快要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句號了,很快我就要退出舞台。可能我是當代最多產的作家,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寫作時盡量沒有動搖一個人的信仰、毀壞一個人的原則。我的作品中不存在任何當我躺在臨終床上時會感到受汙損的東西。”


    同樣,查爾斯·狄更斯也可以說是人民的使徒。曼徹斯特大主教說:“我讀過狄更斯先生的絕大多數著作,就我所看的而言,沒有一頁書、一個句子被任何不潔或可能暗示著一種不道德或有害思想的東西玷汙過。我相信,這些作品對我們的人民將充滿著難以估量的有益影響。這些書使讀者從襤褸的外表下看到了真正樸素的美德,為我們上了基督徒同情心的偉大一課;盡管在所有事情上,查爾斯·狄更斯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甚或他應該就是那樣的人,但我們不是他的法官,他生命所經曆的審判環境自有公正的曆史老人裁決。這位偉大的小說家,在最需超拔和淨化人類生活的地方為此所做的一切,英格蘭人應該感恩戴德。”


    好書和壞書一樣,都會在作者死後長期存在。一本寫於2000年前的書可能會為如今一個人的生活定下目標,已無法說話的死者那令人牢記的情感,可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並改變人的性格。另外,壞書也仍然提高聲音,驅使年輕人犯罪和去做羞恥之事,這些作者們從墳墓裏發出咆哮,把恥辱和惡名傳遍全世界。


    一本書就是一種活生生的聲音,它是一個行走在地麵上的幽靈。它仍然是在時空上一個與我們阻隔的人那活生生的思想。人已消失,紀念碑已化為齏粉,而留下來未死的是人的思想。柏拉圖是什麽?他很久以前就已化為塵埃,但思想言行仍然活著。


    壞書不停地傳播著邪惡的道德毒品。害人的作者即便躺在墳墓裏,也一代代扼殺著他們的遺族。好書是人一生的珍寶,而壞書則是一個邪惡的幽靈。好書教導正直、真誠和善良;而壞書則教導惡習、自私和無信仰。作者已逝,而他們的作品卻長存,這樣一種思想應該給作家們一個關於文學作品不朽責任的深刻印象。


    沃茲沃斯的一位密友這樣記載著他對詩人的回憶:“我最後一次看見他時,他正陷入內心的憂愁中,並開始屈服於老年疾病。他說:‘不管全世界的人怎麽看待我和我的詩,現在這都沒什麽;但有一件事,對我這一把年紀的人來說是個安慰——我的全部作品,從青年時代的早期作品開始,沒有一行是為了迎合我們天性中較卑劣的激情,而使我想刪除的。這對我是一個安慰;在離開人世時,我不能用我的作品去損害別人。”


    在結束本章之前,我們再看一個俄國人克雷洛夫的寓言吧,這則寓言在不止一個事例中證明對作家有益。寓言名字叫“作家與強盜”。


    “在幽暗的地獄,兩個罪人同時出現在審判官麵前。一個是強盜,他過去常在大路上搶劫財物,最終走向了絞刑架;另一個是滿身榮耀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裏注入了一些淡淡的毒藥,推銷無神論並傳播邪惡,他就像塞壬(注:塞壬,希臘神話故事中半人半鳥的女海妖,以美妙歌聲誘惑過往海員)一樣,聲音甜美但非常危險。在地獄,審判儀式簡單,沒有無益的拖延。判決立即就宣告了,兩口巨大的鐵鍋被兩條可怕的鐵鏈懸在空中,每口大鍋裏放進一個罪人,在裝強盜的鍋下麵,一大堆木柴被堆起來,一位複仇女神親自點燃了柴火,可怕的火焰熊熊燃燒,地獄大廳屋頂的大石頭都開始裂縫,劈啪作響。作家的判決似乎看起來並不嚴厲,在他下麵,起初一點火星幾乎沒有光芒,但火燒的時間越長,就越來越大。


    “至今為止,幾個世紀過去了,煮作家鐵鍋下的火仍未熄滅,強盜下麵的火卻已沉寂很久。作家下麵的火一刻比一刻猛烈,看到自己的痛苦絲毫沒有緩解,他最後在火焰中大聲責備諸神缺乏正義;在人世時他譽滿全球,如果片麵追求過於直率的寫作,他為此受到的懲罰將會愈重;他並不認為自己的罪孽比強盜深重。於是,一個地獄女神在他麵前出現,她的頭發中,蛇吐著信子,嘶嘶作響,她的手中血淋淋的鞭子仍滴著黑血。


    “‘無恥之徒!’她喊道,‘難道你沒有責罵過上帝嗎?你還想把自己與強盜相比嗎?他的罪孽可比不上你的罪孽深重。強盜隻是在生時犯下了暴行和違法之事,使得在地獄輪回受苦。而你呢?很久以前,你的骨頭就已化為灰塵,但太陽無一日不在升起後,照出你寫的那些東西產生的新罪惡。你的作品之流毒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廣為傳播,隨著歲月的流逝,毒害愈加厲害。看看那裏,’她讓作家花幾分鍾仰視一下人世間,‘瞧瞧你的作品引發的犯罪和苦難!看看那些給他們的家庭帶來羞辱的孩子,他們把自己的父母逼進了絕望之中。是誰腐蝕了他們的頭腦和心靈?是你!是誰無情地撕碎了社會的契約,像幼稚愚行一般譏笑婚姻的神聖和權威、法律的正當性的所有觀念,致使他們要為全人類的不幸負責?是你這個惡棍!難道不是你把無神論抬高到啟蒙這一名譽嗎?難道不是你把邪惡和激情置於最美好迷人的光芒之中嗎?現在,你看看吧!整個國家在你的教導下誤入歧途,充滿了謀殺和搶劫、爭吵和叛亂,逐步走向毀滅。對這個國家的每一滴眼淚、每一滴鮮血,你都應該為此受到詛咒。現在,你還敢口出惡言咒罵上帝嗎?你寫的書給這世上帶來了多少的災禍啊!因此,你就在這兒繼續受苦吧!因為在這兒,你所受到的懲罰與你應得的應該是相當的。’這樣,憤怒的複仇女神說完,砰的一聲把鐵鍋的蓋子蓋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著的職責:年輕人應有的15種態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斯邁爾斯(Smiles,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斯邁爾斯(Smiles,S.)並收藏活著的職責:年輕人應有的15種態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