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章已經修改完畢,可以訂閱了。
跟眼前這些被人視為進士老爺甚至是文曲星下凡的讀書人相比,隻讀完縣學就沒有繼續讀書,後來更是幹脆跑到軍隊當兵的陳百戶雖然不能說是文盲吧,起碼也得是個半文盲。
祖製?
在縣學讀書時倒是偶爾提起過祖製是什麽,再深入的了解可就沒有了。
但是腦子並不是特別靈光,能夠讀完縣學都是靠著死記硬背才完成學業的陳百戶對於其中幾個關鍵點記得卻是特別清楚,甚至達到了死都不會忘的程度。
匠戶、民戶、軍戶、商籍、賤籍等等不同戶籍代代相傳,軍戶家的孩子就隻能從軍,匠戶家的孩子就隻能繼續做工匠,百姓種地的同時還要承擔著最為沉重的賦稅,而商戶們卻在賺錢的同時隻承擔了極少一部分商稅。
陳百戶倒是不關心比如嚴禁百姓和商賈出海經商,所有跟海上有關的貿易隻能由官府壟斷之類的條款,但是陳百戶特別關注軍戶的孩子隻能從軍這一條以及百姓要承擔賦稅這一條。
如果真的嚴格執行了祖製,那自家的孩子豈不是隻能跟自己一樣當兵,自家的父母親戚豈不是要承擔起很重的賦稅?
是,當兵確實很好,對於很多人來說也算是一條出路,當兵也算是報答皇帝陛下大恩的一種方式,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陳百戶自問可以毫不猶豫的把命賣給朱皇帝,但是陳百戶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自己一樣經曆軍隊又苦又累的訓練,更不希望自己原本已經可以頤養天年的父母拿起鋤頭,為了那些已經不需要他們承擔的賦稅再次走進田間地頭。
如果……如果這些進士老爺和文曲星們真要闖宮,真的要逼迫皇帝陛下恢複什麽亂七八糟的祖製……
陳百戶越想越頭疼,眼中的寒光也越發濃烈。
直到身後的宮門伴隨著一陳吱吱呀呀的聲音慢慢打開,殺意已經越來越重的陳百戶才忽然回過神來,扭頭望向了宮門。
朱皇帝的身後跟著大明內閣首輔大臣曾誠以及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劉鶴鳴,三人就這麽大大咧咧的從宮內慢慢走到了宮外,身後甚至並沒有多少隨行的侍衛。
陳百戶心中一緊,趕忙搶上前去拜道:“陛下!”
朱勁鬆瞧了陳百戶一眼,抬手止住了想要勸諫的陳百戶,笑道:“朕這次來,就是打算見見這些士子。”
說完之後,朱勁鬆便直接越過了陳百戶,踱步來到了一眾跪地不起的士子們身前。
隨著朱勁鬆的出現,一眾跪地不起的士子們早就停止了原本喊著的口號,而是紛紛拜道:“學生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要是按照正常的套路,那麽接下來的畫麵就應該是朱皇帝大度的示意一眾士子們平身,然後再問問他們有什麽要求,或是同意,或是不同意,反正不管怎麽樣都得擺出一副明君納諫、君臣相得的模樣才行,一眾士子們也應該痛哭流涕的認識到自個兒的錯誤然後高呼聖上英明之類的屁話,最後就是和平收場。
這種畫麵也早就在一眾士子們的腦海裏盤旋了無數遍,甚至已經有很多士子已經因為這些畫麵而激動萬分。
然而朱勁鬆畢竟不是普通的皇帝,在麵對這些士子的時候也同樣懶得擺什麽明君納諫的鬼樣子。
朱皇帝嗬的冷笑一聲,踱步走到跪在最前麵的書生身前不遠處,嘲諷道:“朕記得當初在頒布即位詔書的時候就已經明旨規定,除祭拜天地、祖宗以及大朝會時,天下百姓見朕隻需施以揖禮即可,非我大明百姓之蠻夷不在此列,現在爾等見到朕就施以跪拜之禮,到底是爾等不將朕的旨意當回事兒,還是爾等自為不配為大明百姓?又或者說,你們就是當跪民當習慣了,站起來反而會感覺恐高?”
跪在朱皇帝身前的那個士子身形一顫,正想著該怎麽用大道理來回應朱皇帝的嘲諷時,朱皇帝卻又接著冷笑一聲道:“都給朕站起來!挺直你們的腰板!”
一眾士子們最終還是站了起來,也不敢不站起來——好嘛,朱皇帝他老人家一口一個不拿旨意當回事兒,一口一個不配為大明百姓,一口一個當跪民當習慣了,這口口聲聲可都是誅心之言!
然而一眾士子們終究還是口服心不服,哪怕是從地上站起身來,這些士子們也依舊不忘先行叩頭謝恩。
朱皇帝倒也不以為意,畢竟眼前這些士子裏麵雖然有心懷鬼胎的混賬東西,但是也有腦袋一熱被人忽悠來的蠢蛋,還有一些則是覺得自己在為民請命的中二貨,要是真個跟他們計較下去,恐怕在場的這些士子們有一個算一個,就沒一個能活下來的。
朱皇帝慢慢踱著步子,在一眾士子身前轉了轉,忽然高聲道:“你們這些蠢蛋,是不是以為自個兒是為民請命的英雄,覺得自個兒是咱們大明的海剛峰?”
不待一眾士子們回答,朱皇帝就直接豎起手臂,伸手示意一眾士子們閉嘴:“嘉靖年間,五峰船主召集幫眾及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自稱徽王,後時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和其幕僚徐渭主張對其招安,但卻被時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隨後被處死,這個事兒,伱們應該知道一二吧?”
“《國榷》卷62載:談遷雲:胡宗憲許汪直以不死,其後議論洶洶,遂不敢堅請。假宥王直,便宜製海上,則岑港、柯梅之師可無經歲,而閩、廣、江北亦不至頓甲苦戰也。”
“朕不想跟你們討論倭寇這玩意兒是怎麽出現的,不想跟你們討論汪直是否該死,也不想該你們討論談遷之言是否公允,朕就是想問問你們,假設大明沒有海禁的祖製,倭寇是否能橫行於海上?”
朱皇帝的一番話,讓在場的士子們有些傻眼。
在這些士子們想來,就算朱皇帝懶得他們表演什麽君臣相得的畫麵,就算朱皇帝上來就把他們罵上一頓甚至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他們都給砍了,也絕不可能會有耐心給他們講什麽故事。
在哭宮叩闕之前,這些士子們就已經知道自個兒在幹什麽。
逼宮。
這些士子們甚至還做好了事後被朱皇帝報複的準備,畢竟朱皇帝寬宏大量的名聲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然而現實就是朱皇帝並沒有跟他們表演君臣相得的畫麵,也沒有上來就直接殺人,反而耐心的跟他們講起了故事——這還是那個以寬宏大量而著稱的朱皇帝?
一眾士子們麵麵相覷一番後,站在最前麵的那個書生便拱手拜道:“回陛下,學生以為倭奴人麵而獸心,素喜行盜寇之事,故倭寇之患之患不在海禁而在倭奴,當年太祖高皇帝之所以定下海禁之製,也是為了保護我大明百姓不受倭寇襲擾。”
朱勁鬆嗬的笑了一聲,又接著問道:“所以呢?如果沒有海禁,倭寇是否能橫行於海上?”
書生拱手答道:“回陛下,學生以為,若是沒有海禁,隻怕倭寇劫掠更甚,東南沿海百姓也會更苦。”
朱皇帝笑了笑,沒有直接評論這個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反而望著其他一眾書生們問道:“你們也都是跟他一樣的看法?放心,不管今天你們說了什麽都無所謂。”
當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一眾書生都保持了沉默,顯然都是跟帶頭的這個書生同樣的看法。
朱勁鬆心中大失所望,忍不住搖了搖頭,歎道:“若沒有海禁之祖製,依大明之船堅炮利,便是平滅倭國也易如反掌,又何來倭寇橫行之事?”
被朱皇帝這麽一說,為首的書生頓時脹紅了臉,梗著脖子強道:“陛下難道忘了,倭國乃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欽定的不征之國?”
朱勁鬆微微一愣,反問道:“太祖高皇帝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好,還是讓大明越來越壞?”
朱皇帝的問題,讓在場的一眾士子們有種無話可說的感覺——哪怕是用腳後跟想一想都能知道,朱重八之所以會定下那些亂七八糟的祖製,其初衷肯定哪怕不是為了讓大明能夠越來越好也絕逼是為了讓大明能夠一直穩定的傳承下去,反正不可能是朱重八這個開國皇帝就希望大明越來越話吧?
再者說了,就算朱元璋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壞,在場的士子們也隻能說朱元璋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好,畢竟是打著恢複祖製的旗號,你要是說朱元璋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壞,那踏馬不是純純的拿人當傻子嗎?
真要是那麽說了,不僅恢複不了祖製,恐怕還得背上一個誹謗朱元璋的罪名。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朱元璋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好,那麽當某個祖製不僅沒能讓大明變好,甚至還起到了反作用的時候,是不是就該對這條祖製進行修改了?
就在一眾士子們陷入邏輯悖論的時候,朱皇帝也同樣在懷疑人生。
到底是踏馬哪兒出問題了?
自打穿越過來之後,朱皇帝基本上就是摸著兔子過河,而兔子又是出了名的氪金狗眼,瞪誰誰懷孕,毛熊和傻賊鷹、約翰牛、高盧雞、漢斯貓那哥幾個早就被兔子摸了個遍——換言之,就等於是朱皇帝把能摸的不能摸的都摸了個遍。
比如說,當年普魯士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蘭西後,普魯士的總參謀長毛奇將軍說了句名言:“普魯士的勝利,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已經奠定了。”
就因為這句話,兔子開國之後那叫一個瘋狂啊,瘋狂的掃盲,瘋狂的建學校,甚至達到了每個村都有育紅班、小學的程度。
向來喜歡摸著兔子過河的朱皇帝自然也是有樣學樣,在剛剛占據了孟良崮後就開始了瘋狂的掃盲,等占據了整個山東布政使司之後直接瘋狂的堆社學和縣學,後來車翻大清之後更是直接把這套玩法複製到了整個大明。
論到教育的普及程度,朱皇帝完全可以指著現在小破球上的其他任何國家說一句辣雞。
然後,就踏馬這麽普及的教育,居然教出了這麽一大堆的廢物?現在站在自個兒眼前的這些混賬可都是讀到了大學甚至國子監,他們已經說是大明讀書最多的那一批人!
結果就是居然還有傻蛋說什麽不征之國的祖製?
朱勁鬆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心中的怒氣說道:“朕自玉皇山起兵後,倒也不見得朕遵守過什麽祖製,海禁更是無從談起,然則如今的倭寇何在?我大明沿海百姓可有受倭寇之苦者?”
不待那些士子們回話,朱勁鬆又接著說道:“朕再問你們,爾等當中有誰是出身商賈之家的?有誰是出身軍戶的?有誰是出身匠戶的?又有誰是出身普通農戶家庭的?倘若事事依著祖製,商賈之家不許科舉,匠戶同樣不許科舉,農戶要擔著賦稅,若恢複了祖製,爾等何去何從?”
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在場的一眾士子們卻是有一大半的人都變了臉色。
很多人這時候才回過味兒來——大明的祖製可不僅僅隻是禁海,也不是隻有科舉,而是連帶著一大堆的限製,如果真要徹底恢複祖製,按照朱皇帝他老人家一向寬宏大量的脾氣,隻怕他會把那些商賈不許科舉、匠戶不許科舉、農戶承擔賦稅之類的祖製也全都徹底恢複!
朱皇帝卻是越說越氣:“前宋之富,半賴海禁,我大明因有海禁之祖製,隻能對海上財富視而不見,結果卻是甲申十七年之時連區區百萬兩的軍餉都拿不出來,以致於京師淪於闖賊之手,關寧鐵騎卻在關外按兵不動,此非海禁之弊?”
“更何況,太祖高皇帝所謂之禁海到底禁的是什麽?爾等是一點兒都不清楚?當時橫行海上的倭寇,有幾個是真倭?有幾個是假倭?禁海窮了誰?又富了誰?”
(本章完)
跟眼前這些被人視為進士老爺甚至是文曲星下凡的讀書人相比,隻讀完縣學就沒有繼續讀書,後來更是幹脆跑到軍隊當兵的陳百戶雖然不能說是文盲吧,起碼也得是個半文盲。
祖製?
在縣學讀書時倒是偶爾提起過祖製是什麽,再深入的了解可就沒有了。
但是腦子並不是特別靈光,能夠讀完縣學都是靠著死記硬背才完成學業的陳百戶對於其中幾個關鍵點記得卻是特別清楚,甚至達到了死都不會忘的程度。
匠戶、民戶、軍戶、商籍、賤籍等等不同戶籍代代相傳,軍戶家的孩子就隻能從軍,匠戶家的孩子就隻能繼續做工匠,百姓種地的同時還要承擔著最為沉重的賦稅,而商戶們卻在賺錢的同時隻承擔了極少一部分商稅。
陳百戶倒是不關心比如嚴禁百姓和商賈出海經商,所有跟海上有關的貿易隻能由官府壟斷之類的條款,但是陳百戶特別關注軍戶的孩子隻能從軍這一條以及百姓要承擔賦稅這一條。
如果真的嚴格執行了祖製,那自家的孩子豈不是隻能跟自己一樣當兵,自家的父母親戚豈不是要承擔起很重的賦稅?
是,當兵確實很好,對於很多人來說也算是一條出路,當兵也算是報答皇帝陛下大恩的一種方式,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陳百戶自問可以毫不猶豫的把命賣給朱皇帝,但是陳百戶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自己一樣經曆軍隊又苦又累的訓練,更不希望自己原本已經可以頤養天年的父母拿起鋤頭,為了那些已經不需要他們承擔的賦稅再次走進田間地頭。
如果……如果這些進士老爺和文曲星們真要闖宮,真的要逼迫皇帝陛下恢複什麽亂七八糟的祖製……
陳百戶越想越頭疼,眼中的寒光也越發濃烈。
直到身後的宮門伴隨著一陳吱吱呀呀的聲音慢慢打開,殺意已經越來越重的陳百戶才忽然回過神來,扭頭望向了宮門。
朱皇帝的身後跟著大明內閣首輔大臣曾誠以及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劉鶴鳴,三人就這麽大大咧咧的從宮內慢慢走到了宮外,身後甚至並沒有多少隨行的侍衛。
陳百戶心中一緊,趕忙搶上前去拜道:“陛下!”
朱勁鬆瞧了陳百戶一眼,抬手止住了想要勸諫的陳百戶,笑道:“朕這次來,就是打算見見這些士子。”
說完之後,朱勁鬆便直接越過了陳百戶,踱步來到了一眾跪地不起的士子們身前。
隨著朱勁鬆的出現,一眾跪地不起的士子們早就停止了原本喊著的口號,而是紛紛拜道:“學生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要是按照正常的套路,那麽接下來的畫麵就應該是朱皇帝大度的示意一眾士子們平身,然後再問問他們有什麽要求,或是同意,或是不同意,反正不管怎麽樣都得擺出一副明君納諫、君臣相得的模樣才行,一眾士子們也應該痛哭流涕的認識到自個兒的錯誤然後高呼聖上英明之類的屁話,最後就是和平收場。
這種畫麵也早就在一眾士子們的腦海裏盤旋了無數遍,甚至已經有很多士子已經因為這些畫麵而激動萬分。
然而朱勁鬆畢竟不是普通的皇帝,在麵對這些士子的時候也同樣懶得擺什麽明君納諫的鬼樣子。
朱皇帝嗬的冷笑一聲,踱步走到跪在最前麵的書生身前不遠處,嘲諷道:“朕記得當初在頒布即位詔書的時候就已經明旨規定,除祭拜天地、祖宗以及大朝會時,天下百姓見朕隻需施以揖禮即可,非我大明百姓之蠻夷不在此列,現在爾等見到朕就施以跪拜之禮,到底是爾等不將朕的旨意當回事兒,還是爾等自為不配為大明百姓?又或者說,你們就是當跪民當習慣了,站起來反而會感覺恐高?”
跪在朱皇帝身前的那個士子身形一顫,正想著該怎麽用大道理來回應朱皇帝的嘲諷時,朱皇帝卻又接著冷笑一聲道:“都給朕站起來!挺直你們的腰板!”
一眾士子們最終還是站了起來,也不敢不站起來——好嘛,朱皇帝他老人家一口一個不拿旨意當回事兒,一口一個不配為大明百姓,一口一個當跪民當習慣了,這口口聲聲可都是誅心之言!
然而一眾士子們終究還是口服心不服,哪怕是從地上站起身來,這些士子們也依舊不忘先行叩頭謝恩。
朱皇帝倒也不以為意,畢竟眼前這些士子裏麵雖然有心懷鬼胎的混賬東西,但是也有腦袋一熱被人忽悠來的蠢蛋,還有一些則是覺得自己在為民請命的中二貨,要是真個跟他們計較下去,恐怕在場的這些士子們有一個算一個,就沒一個能活下來的。
朱皇帝慢慢踱著步子,在一眾士子身前轉了轉,忽然高聲道:“你們這些蠢蛋,是不是以為自個兒是為民請命的英雄,覺得自個兒是咱們大明的海剛峰?”
不待一眾士子們回答,朱皇帝就直接豎起手臂,伸手示意一眾士子們閉嘴:“嘉靖年間,五峰船主召集幫眾及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自稱徽王,後時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和其幕僚徐渭主張對其招安,但卻被時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隨後被處死,這個事兒,伱們應該知道一二吧?”
“《國榷》卷62載:談遷雲:胡宗憲許汪直以不死,其後議論洶洶,遂不敢堅請。假宥王直,便宜製海上,則岑港、柯梅之師可無經歲,而閩、廣、江北亦不至頓甲苦戰也。”
“朕不想跟你們討論倭寇這玩意兒是怎麽出現的,不想跟你們討論汪直是否該死,也不想該你們討論談遷之言是否公允,朕就是想問問你們,假設大明沒有海禁的祖製,倭寇是否能橫行於海上?”
朱皇帝的一番話,讓在場的士子們有些傻眼。
在這些士子們想來,就算朱皇帝懶得他們表演什麽君臣相得的畫麵,就算朱皇帝上來就把他們罵上一頓甚至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他們都給砍了,也絕不可能會有耐心給他們講什麽故事。
在哭宮叩闕之前,這些士子們就已經知道自個兒在幹什麽。
逼宮。
這些士子們甚至還做好了事後被朱皇帝報複的準備,畢竟朱皇帝寬宏大量的名聲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然而現實就是朱皇帝並沒有跟他們表演君臣相得的畫麵,也沒有上來就直接殺人,反而耐心的跟他們講起了故事——這還是那個以寬宏大量而著稱的朱皇帝?
一眾士子們麵麵相覷一番後,站在最前麵的那個書生便拱手拜道:“回陛下,學生以為倭奴人麵而獸心,素喜行盜寇之事,故倭寇之患之患不在海禁而在倭奴,當年太祖高皇帝之所以定下海禁之製,也是為了保護我大明百姓不受倭寇襲擾。”
朱勁鬆嗬的笑了一聲,又接著問道:“所以呢?如果沒有海禁,倭寇是否能橫行於海上?”
書生拱手答道:“回陛下,學生以為,若是沒有海禁,隻怕倭寇劫掠更甚,東南沿海百姓也會更苦。”
朱皇帝笑了笑,沒有直接評論這個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反而望著其他一眾書生們問道:“你們也都是跟他一樣的看法?放心,不管今天你們說了什麽都無所謂。”
當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一眾書生都保持了沉默,顯然都是跟帶頭的這個書生同樣的看法。
朱勁鬆心中大失所望,忍不住搖了搖頭,歎道:“若沒有海禁之祖製,依大明之船堅炮利,便是平滅倭國也易如反掌,又何來倭寇橫行之事?”
被朱皇帝這麽一說,為首的書生頓時脹紅了臉,梗著脖子強道:“陛下難道忘了,倭國乃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欽定的不征之國?”
朱勁鬆微微一愣,反問道:“太祖高皇帝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好,還是讓大明越來越壞?”
朱皇帝的問題,讓在場的一眾士子們有種無話可說的感覺——哪怕是用腳後跟想一想都能知道,朱重八之所以會定下那些亂七八糟的祖製,其初衷肯定哪怕不是為了讓大明能夠越來越好也絕逼是為了讓大明能夠一直穩定的傳承下去,反正不可能是朱重八這個開國皇帝就希望大明越來越話吧?
再者說了,就算朱元璋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壞,在場的士子們也隻能說朱元璋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好,畢竟是打著恢複祖製的旗號,你要是說朱元璋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壞,那踏馬不是純純的拿人當傻子嗎?
真要是那麽說了,不僅恢複不了祖製,恐怕還得背上一個誹謗朱元璋的罪名。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朱元璋定下祖製是為了讓大明越來越好,那麽當某個祖製不僅沒能讓大明變好,甚至還起到了反作用的時候,是不是就該對這條祖製進行修改了?
就在一眾士子們陷入邏輯悖論的時候,朱皇帝也同樣在懷疑人生。
到底是踏馬哪兒出問題了?
自打穿越過來之後,朱皇帝基本上就是摸著兔子過河,而兔子又是出了名的氪金狗眼,瞪誰誰懷孕,毛熊和傻賊鷹、約翰牛、高盧雞、漢斯貓那哥幾個早就被兔子摸了個遍——換言之,就等於是朱皇帝把能摸的不能摸的都摸了個遍。
比如說,當年普魯士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蘭西後,普魯士的總參謀長毛奇將軍說了句名言:“普魯士的勝利,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已經奠定了。”
就因為這句話,兔子開國之後那叫一個瘋狂啊,瘋狂的掃盲,瘋狂的建學校,甚至達到了每個村都有育紅班、小學的程度。
向來喜歡摸著兔子過河的朱皇帝自然也是有樣學樣,在剛剛占據了孟良崮後就開始了瘋狂的掃盲,等占據了整個山東布政使司之後直接瘋狂的堆社學和縣學,後來車翻大清之後更是直接把這套玩法複製到了整個大明。
論到教育的普及程度,朱皇帝完全可以指著現在小破球上的其他任何國家說一句辣雞。
然後,就踏馬這麽普及的教育,居然教出了這麽一大堆的廢物?現在站在自個兒眼前的這些混賬可都是讀到了大學甚至國子監,他們已經說是大明讀書最多的那一批人!
結果就是居然還有傻蛋說什麽不征之國的祖製?
朱勁鬆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心中的怒氣說道:“朕自玉皇山起兵後,倒也不見得朕遵守過什麽祖製,海禁更是無從談起,然則如今的倭寇何在?我大明沿海百姓可有受倭寇之苦者?”
不待那些士子們回話,朱勁鬆又接著說道:“朕再問你們,爾等當中有誰是出身商賈之家的?有誰是出身軍戶的?有誰是出身匠戶的?又有誰是出身普通農戶家庭的?倘若事事依著祖製,商賈之家不許科舉,匠戶同樣不許科舉,農戶要擔著賦稅,若恢複了祖製,爾等何去何從?”
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在場的一眾士子們卻是有一大半的人都變了臉色。
很多人這時候才回過味兒來——大明的祖製可不僅僅隻是禁海,也不是隻有科舉,而是連帶著一大堆的限製,如果真要徹底恢複祖製,按照朱皇帝他老人家一向寬宏大量的脾氣,隻怕他會把那些商賈不許科舉、匠戶不許科舉、農戶承擔賦稅之類的祖製也全都徹底恢複!
朱皇帝卻是越說越氣:“前宋之富,半賴海禁,我大明因有海禁之祖製,隻能對海上財富視而不見,結果卻是甲申十七年之時連區區百萬兩的軍餉都拿不出來,以致於京師淪於闖賊之手,關寧鐵騎卻在關外按兵不動,此非海禁之弊?”
“更何況,太祖高皇帝所謂之禁海到底禁的是什麽?爾等是一點兒都不清楚?當時橫行海上的倭寇,有幾個是真倭?有幾個是假倭?禁海窮了誰?又富了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