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交流,由王洪與一個叫多納特羅的劍術家下場。
多納特羅比王洪高出半頭,手裏拿著一把特製的長木劍。
意大利人使用迅捷劍的人多一些,但在場的學者看到王洪自己做的木劍後,卻集體讓多納特羅這個練長劍的先下場。
說是長劍,實際上是雙手劍。巧合的是,歐洲最盛行的時代,也是東方明清交際,中日朝三國流行雙手劍的時間。
這種雙手劍步兵專用,看起來很巨大,長度足有一米五,拿在大個頭多納特羅手中卻很輕盈。
以長製短,這是冷兵器恒久不變的真理。
這,就是意大利人給王洪拿出來的殺威棒。
臨時充當裁判的一個劍法研究學者,用手比劃著,讓兩人不要使用劍術以外的招法,也讓兩人不要全力攻擊要害位置。
最後,又叫來翻譯提醒王洪,雙方用回合製,實現一次可以造成致命的技術,算一個回合。
不論輸贏,雙方要打上五個回合,以方便邊上圍坐著的學者們,記錄和分析雙方的技術。
王洪聽出來,好象是隨時可以再增加一些回合。
隻是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對手身上。
他怎麽看,對手雙手握劍的方式,似乎,與日本的劍道差不多。
的確相似,歐洲人用這種長劍衝鋒陷陣,目標與日本人的小規模衝突場景基本一樣,都是以對方的輕步兵為主。
但是歐洲的雙手劍,技術範圍可比日本劍道多。不但劈,更會剌,近身的技術也很全麵。用現代武者的眼光,感覺是綜合了日本劍道、菲律賓短棍、中國雙手劍、鞭杆、齊眉短棍等等武術中的一些招式,都是在性命相搏時,所能使用到的最老練且最有效的武術技巧。
完全沒有電影中那種“中世紀的笨重刀劍”感。
當王洪把視線放在多納特羅手中的木劍劍身上,他發現,那木劍的劍身,雙刃隻開了一半,餘下的位置似乎允許抓握。
裁判一聲口令,王洪隻關注了下雙方的距離,便開始打量起對方的起手式來。
多納特羅見王洪手中的東方劍不足一米長,就把手中的木劍揚了起來,似舉旗一樣,立在了耳肩處。這種起勢足以震懾住拿短武器的對手,如果距離合適,長劍的長度,不等對方近身,一記快速有力的砍劈,就可以結束戰鬥。
王洪心道:這怎麽跟日本人舉劍的方式差不多?
便持劍手在前,膝蓋稍曲,圍著多納特羅轉了起來。
現代擊劍的長條場地,自然是比賽中發展起來的,但在歐洲各個劍術學校裏,更多的時候,還是開放式的場地。隻是大家約定成俗,在一個長條範圍內你來我往,這樣與戰場隻有狹長的回轉空間,前方隻有對手實戰情況相似。
但也不能說王洪圍著多納特羅轉圈,就有問題。歐洲劍法也是開放式的,可能這些歐洲人還喜歡看到這種異域風格。
王洪圍著多納特羅走了半圈,見對手有些拘謹的在調整步伐,便加快了速度。
這個走法,跟八卦劍走圈極其相似,不同的是不會蹲那麽低的架子,也不會走那麽快、那麽均勻。而是帶著不那麽明顯的忽快、忽慢、忽遠、忽近。
圍觀的人群,都關注著場中的變化,這種圍著對手的方式,不是沒有過,隻是這種隨意的方式,似乎,這個中國人,有些太膽大了。
多納特羅要是上步側劈下去,這個中國人會怎麽應對哪?
身在其中的多納特羅卻有著極大的壓力,僅這幾秒鍾,多納特羅就直觀的感覺到,對手極有經驗。
王洪對距離掌握的非常好,又一直往多納特羅的右側走動,這讓多納特羅在發動攻擊時,隻有一個攻擊範圍不大的側劈動作可選。
多納特羅對於變不變式遲疑了一下,最終選擇了上步一劍側劈下去。
這是交流,他寧可給對手一次獲勝的機會,也要知道對方的反應能力和應對的技法。
王洪帶著護具,有些不大習慣眼線,卻也抓住了對手肩部的動作,預判出多納特羅的動作。
在多納特羅劍往下落的時候,他的腳加快了速度,以切進的方式,貼近了二人的距離,卻躲開了那長劍的力道最大處。
他半舉著木劍,半迎在長劍的中間,在多納特羅的長劍劈下來時,劍身一橫,連切帶貼的,側拍在了多納特羅的劍脊上,卻又借力彈開,在腳步的帶領下,劍尖點在了多納特羅的手臂上,又向頭臉虛晃了一下,人便從多納特羅的身後走開。
劍術所產生的傷害,可以分成砍劈傷、突刺傷和拖割傷三種,王洪這一個攻擊,雖然不完全,但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在真實的戰場上,多納特羅已經挨上了兩個砍劈,隨時還會有一個突剌。
裁判應聲叫停,分開了兩人。
多納特羅對對手的能力有了些感覺,王洪用劍的方式,比他的長劍術還要柔巧,此外,身形與劍招結合的非常巧妙,他開始期望在下一個回合中,王洪的表現了。
沒有休息,下一個回合就開始了。
這一回,多納特羅把長劍壓在了腰間,右腿往前走了一步,便要往王洪身邊湊。
王洪一見多納特羅有走虎位撩剌的架式,抬腳就往他的右側走去。
多納特羅不由的在心裏暗罵起來:怎麽我哪兒別扭,這家夥就往哪裏走?
他趕緊退了半步,同時把劍舉到了頭頂。
王洪沒有趁機進攻,他也在了解多納特羅的劍術,一見多納特羅把劍舉過了頭頂,就知道這家夥小心過頭了。
他這樣的走圈,多納特羅退半步就可以應對,沒有必要換劍勢,這等於憑白讓對手知道自己在這一姿勢上沒有安全感。
便如剛才那樣,腳步又切了進去……
多納特羅這個回合輸的心服口服。
他隻見王洪搶先動手,那不長的中式木劍半架在頭頂,靠身體移動,搶先迎在長劍的劈擊路線上,劍尖對著他的臉,最重要的,是王洪的身體還是切線移動,他要多擰一點身體才能劈到王洪。
這些都沒什麽,可王洪的移動速度,超出了他的預判,這迫得他隻完成了半個劈擊動作,便開始了後退。
可惜,在他退後的過程中,那劍尖使終保持著同樣的距離,對著他的臉,讓他無法變招。
多納特羅沒有辦法,隻能一直往後退,直到身體快要撞到牆上時,恨恨的認輸了事。
------
每章一說:
網上曾流傳過‘撐著站、蹲著走、跪著睡’這個說法,出處似乎是一本網絡小說。
撐著站很簡單,就是找個窗台,或者是比肚臍眼高的地方。然後,兩隻手握成拳頭,放到窗台上,支撐住身體。腳尖呢,微微點地,要有一個離地,又不離地的狀態。胳膊不能使勁,要把胳膊微微曲起來,然後受力,真正使勁的是肩膀子和後背。這個過程中,整個下半身是放鬆的,腰,肩膀上的肌肉在發力,使勁,胳膊不發勁,隻起到撐住身體的作用。
蹲著走,即鴨子步,大腿跟小腿不能挨著,要有一定的距離,膝蓋不能過腳尖,上半身能直盡量不要彎,腦袋要有一股子耗子打洞的鑽勁兒。兩手要背在身後,走的時候,腳丫子不能折,不能彎,腳掌要通過胯的運動平移出去。u看書.uukansu
跪著睡。大體就是跪在床上,腿腰全都蜷起來,臉微微側過來,墊在枕頭上,兩手反背自然放到身體的兩側。
撐著站,十幾年前,就連續有幾個門派的傳人不約而同的講過,的確是一個速成的辦法。
蹲著走,不但是武術門派的‘不傳之密’,也是各體校中,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
跪著睡,那書的作者所說:“跪著睡,來自道家,往根裏找是道門的功夫。其實,這國術,武學,全都是道門裏的東西。這跪著睡呢,模仿的是人在娘胎肚子裏的姿勢。這麽堅持睡下來,身上的一些慢性病,慢慢會好不說。胖的能瘦,瘦的還能胖。”這句裏麵有對有錯。
道家,是學術門派,而不是什麽都琢磨的大雜燴家。道門指的卻是那些民間的秘密教門。如此托名,反倒沒有意義。
國術隻是民國時對武藝、武術的稱呼。武學,卻是要把武術當成學術來研究的意思。這兩者可別往道門那個出叛逆的地方放。
但這三個方法的確管用。
撐著站,一力貫之;蹲著走,腰腿長力;跪著睡,給前兩樣放鬆(放鬆是康複治療、心理健康的立基根本)。
可這隻是傳統武術技擊速成的一些小手段,是怎麽練的範圍,距離怎麽用和下場還有距離,並且年齡大了,一定要回頭補拳學道理上的基本功。
多納特羅比王洪高出半頭,手裏拿著一把特製的長木劍。
意大利人使用迅捷劍的人多一些,但在場的學者看到王洪自己做的木劍後,卻集體讓多納特羅這個練長劍的先下場。
說是長劍,實際上是雙手劍。巧合的是,歐洲最盛行的時代,也是東方明清交際,中日朝三國流行雙手劍的時間。
這種雙手劍步兵專用,看起來很巨大,長度足有一米五,拿在大個頭多納特羅手中卻很輕盈。
以長製短,這是冷兵器恒久不變的真理。
這,就是意大利人給王洪拿出來的殺威棒。
臨時充當裁判的一個劍法研究學者,用手比劃著,讓兩人不要使用劍術以外的招法,也讓兩人不要全力攻擊要害位置。
最後,又叫來翻譯提醒王洪,雙方用回合製,實現一次可以造成致命的技術,算一個回合。
不論輸贏,雙方要打上五個回合,以方便邊上圍坐著的學者們,記錄和分析雙方的技術。
王洪聽出來,好象是隨時可以再增加一些回合。
隻是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對手身上。
他怎麽看,對手雙手握劍的方式,似乎,與日本的劍道差不多。
的確相似,歐洲人用這種長劍衝鋒陷陣,目標與日本人的小規模衝突場景基本一樣,都是以對方的輕步兵為主。
但是歐洲的雙手劍,技術範圍可比日本劍道多。不但劈,更會剌,近身的技術也很全麵。用現代武者的眼光,感覺是綜合了日本劍道、菲律賓短棍、中國雙手劍、鞭杆、齊眉短棍等等武術中的一些招式,都是在性命相搏時,所能使用到的最老練且最有效的武術技巧。
完全沒有電影中那種“中世紀的笨重刀劍”感。
當王洪把視線放在多納特羅手中的木劍劍身上,他發現,那木劍的劍身,雙刃隻開了一半,餘下的位置似乎允許抓握。
裁判一聲口令,王洪隻關注了下雙方的距離,便開始打量起對方的起手式來。
多納特羅見王洪手中的東方劍不足一米長,就把手中的木劍揚了起來,似舉旗一樣,立在了耳肩處。這種起勢足以震懾住拿短武器的對手,如果距離合適,長劍的長度,不等對方近身,一記快速有力的砍劈,就可以結束戰鬥。
王洪心道:這怎麽跟日本人舉劍的方式差不多?
便持劍手在前,膝蓋稍曲,圍著多納特羅轉了起來。
現代擊劍的長條場地,自然是比賽中發展起來的,但在歐洲各個劍術學校裏,更多的時候,還是開放式的場地。隻是大家約定成俗,在一個長條範圍內你來我往,這樣與戰場隻有狹長的回轉空間,前方隻有對手實戰情況相似。
但也不能說王洪圍著多納特羅轉圈,就有問題。歐洲劍法也是開放式的,可能這些歐洲人還喜歡看到這種異域風格。
王洪圍著多納特羅走了半圈,見對手有些拘謹的在調整步伐,便加快了速度。
這個走法,跟八卦劍走圈極其相似,不同的是不會蹲那麽低的架子,也不會走那麽快、那麽均勻。而是帶著不那麽明顯的忽快、忽慢、忽遠、忽近。
圍觀的人群,都關注著場中的變化,這種圍著對手的方式,不是沒有過,隻是這種隨意的方式,似乎,這個中國人,有些太膽大了。
多納特羅要是上步側劈下去,這個中國人會怎麽應對哪?
身在其中的多納特羅卻有著極大的壓力,僅這幾秒鍾,多納特羅就直觀的感覺到,對手極有經驗。
王洪對距離掌握的非常好,又一直往多納特羅的右側走動,這讓多納特羅在發動攻擊時,隻有一個攻擊範圍不大的側劈動作可選。
多納特羅對於變不變式遲疑了一下,最終選擇了上步一劍側劈下去。
這是交流,他寧可給對手一次獲勝的機會,也要知道對方的反應能力和應對的技法。
王洪帶著護具,有些不大習慣眼線,卻也抓住了對手肩部的動作,預判出多納特羅的動作。
在多納特羅劍往下落的時候,他的腳加快了速度,以切進的方式,貼近了二人的距離,卻躲開了那長劍的力道最大處。
他半舉著木劍,半迎在長劍的中間,在多納特羅的長劍劈下來時,劍身一橫,連切帶貼的,側拍在了多納特羅的劍脊上,卻又借力彈開,在腳步的帶領下,劍尖點在了多納特羅的手臂上,又向頭臉虛晃了一下,人便從多納特羅的身後走開。
劍術所產生的傷害,可以分成砍劈傷、突刺傷和拖割傷三種,王洪這一個攻擊,雖然不完全,但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在真實的戰場上,多納特羅已經挨上了兩個砍劈,隨時還會有一個突剌。
裁判應聲叫停,分開了兩人。
多納特羅對對手的能力有了些感覺,王洪用劍的方式,比他的長劍術還要柔巧,此外,身形與劍招結合的非常巧妙,他開始期望在下一個回合中,王洪的表現了。
沒有休息,下一個回合就開始了。
這一回,多納特羅把長劍壓在了腰間,右腿往前走了一步,便要往王洪身邊湊。
王洪一見多納特羅有走虎位撩剌的架式,抬腳就往他的右側走去。
多納特羅不由的在心裏暗罵起來:怎麽我哪兒別扭,這家夥就往哪裏走?
他趕緊退了半步,同時把劍舉到了頭頂。
王洪沒有趁機進攻,他也在了解多納特羅的劍術,一見多納特羅把劍舉過了頭頂,就知道這家夥小心過頭了。
他這樣的走圈,多納特羅退半步就可以應對,沒有必要換劍勢,這等於憑白讓對手知道自己在這一姿勢上沒有安全感。
便如剛才那樣,腳步又切了進去……
多納特羅這個回合輸的心服口服。
他隻見王洪搶先動手,那不長的中式木劍半架在頭頂,靠身體移動,搶先迎在長劍的劈擊路線上,劍尖對著他的臉,最重要的,是王洪的身體還是切線移動,他要多擰一點身體才能劈到王洪。
這些都沒什麽,可王洪的移動速度,超出了他的預判,這迫得他隻完成了半個劈擊動作,便開始了後退。
可惜,在他退後的過程中,那劍尖使終保持著同樣的距離,對著他的臉,讓他無法變招。
多納特羅沒有辦法,隻能一直往後退,直到身體快要撞到牆上時,恨恨的認輸了事。
------
每章一說:
網上曾流傳過‘撐著站、蹲著走、跪著睡’這個說法,出處似乎是一本網絡小說。
撐著站很簡單,就是找個窗台,或者是比肚臍眼高的地方。然後,兩隻手握成拳頭,放到窗台上,支撐住身體。腳尖呢,微微點地,要有一個離地,又不離地的狀態。胳膊不能使勁,要把胳膊微微曲起來,然後受力,真正使勁的是肩膀子和後背。這個過程中,整個下半身是放鬆的,腰,肩膀上的肌肉在發力,使勁,胳膊不發勁,隻起到撐住身體的作用。
蹲著走,即鴨子步,大腿跟小腿不能挨著,要有一定的距離,膝蓋不能過腳尖,上半身能直盡量不要彎,腦袋要有一股子耗子打洞的鑽勁兒。兩手要背在身後,走的時候,腳丫子不能折,不能彎,腳掌要通過胯的運動平移出去。u看書.uukansu
跪著睡。大體就是跪在床上,腿腰全都蜷起來,臉微微側過來,墊在枕頭上,兩手反背自然放到身體的兩側。
撐著站,十幾年前,就連續有幾個門派的傳人不約而同的講過,的確是一個速成的辦法。
蹲著走,不但是武術門派的‘不傳之密’,也是各體校中,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
跪著睡,那書的作者所說:“跪著睡,來自道家,往根裏找是道門的功夫。其實,這國術,武學,全都是道門裏的東西。這跪著睡呢,模仿的是人在娘胎肚子裏的姿勢。這麽堅持睡下來,身上的一些慢性病,慢慢會好不說。胖的能瘦,瘦的還能胖。”這句裏麵有對有錯。
道家,是學術門派,而不是什麽都琢磨的大雜燴家。道門指的卻是那些民間的秘密教門。如此托名,反倒沒有意義。
國術隻是民國時對武藝、武術的稱呼。武學,卻是要把武術當成學術來研究的意思。這兩者可別往道門那個出叛逆的地方放。
但這三個方法的確管用。
撐著站,一力貫之;蹲著走,腰腿長力;跪著睡,給前兩樣放鬆(放鬆是康複治療、心理健康的立基根本)。
可這隻是傳統武術技擊速成的一些小手段,是怎麽練的範圍,距離怎麽用和下場還有距離,並且年齡大了,一定要回頭補拳學道理上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