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七年,自焚庵舍,東出潼關,前往山東布教,傳化全真道。其善於隨方施教,尤長於以詩詞歌曲勸誘士人,以神奇驚世駭俗。


    在山東寧海等地宣講教法,建立教團,廣收門弟,其中高徒丘、劉、譚、馬;亞徒、王、郝、孫,後世稱“全真七真”。


    大定十年攜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4人返歸關中,卒於開封途中。


    歸葬於終南劉蔣故庵,門弟稱為祖庭。金章宗賜庵名為靈虛觀。元太宗加封為重陽宮。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重陽全真開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王重陽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相通。


    提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全真道以《道德經》、《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必修經典,認為修道內修“真性”,外修“真行”,“摒去妄幻,獨全其真者,神仙也。”


    “七真”是王重陽的七位嫡傳弟子。即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其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文化,師承王重陽三教合一思想,後雖分支列派,仍同歸“全真”一宗。


    馬鈺,字玄寶,號丹陽子。祖籍扶風,漢扶波將軍援之後。五代兵亂,遷居寧海,大定十年馬丹陽與鄉人飲於範明叔怡老亭,酒酣題詩雲:“抱元守一是工夫,懶漢如今一也無。終日吃懷暢神思,醉中卻有那人扶。”


    後重陽師自終南來,會丹陽於怡老亭,問師從何處來,曰:“路遠千裏,特來扶醉人。”


    丹陽默念言:“予從前醉中之語,何以得知。”又問何名為道,曰“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時”。


    後丹陽師從重陽祖師,得祖師九轉還丹功夫。


    元至元六年褒封丹陽為抱一無為真人,後加封為抱一無為普化真君。為“全真”教“遇仙派”宗師。


    譚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世為寧海人,生而骨相不凡,六歲偶墜井,其家人急救之,則見其安坐乃出之,無所傷。世宗大定七年聞重陽祖師在馬丹陽家。徑往乞備門弟子。得到重陽祖師四句真言詩一首而契身於道。後九年於黃縣盧山延真觀悟道成真。


    劉處玄,字通妙,號長生。自幼而孤,事母以孝聞。金世宗九年春於鄰居壁間得二頌,其墨尚濡。


    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世為顯姓。自幼好學不娶。金大定六年,甫十九居昆崳山間,聞重陽師於寧海全真庵即往師焉。後來,曾在蟠溪積功磨性經曆了六年,龍門洞又坐了七年的真功,圓滿得道,被成吉思汗與元世祖召見,賜予敕書虎符,管領天下道教。


    王處一,寧海東牟人,號玉陽。甫七歲,嚐氣絕仆地,移時方蘇。母驚問:“汝何為而若是?”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師因悟生死之理。金大定八年在文登牛仙山居,人告以王重陽祖師到,即謁全真庵請為門弟子。次年遷居查山雲光洞,重陽擲傘二百裏傳書,依傘上“玉陽子”三字為道號。後遨遊齊魯,大著神異,席人驅鬼,起死回生。


    郝大通,字太古,山東寧海人,號廣寧。初名璘,號恬然。世為宦族。少孤,事母至孝,有出塵修真之誌。好讀易,曉卜筮之中。後“遂行至岐山,遇神人複授以易之大義。入崐崳煙霞洞請列門弟子中而求法焉,受道真訣。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講演,遠近來聽者常數百人,有人問答歌詩,周易參同演說圖象。晚年又寫了《太古集》一書,以卦圖敘述得道成仙的秘決。後乃成仙。


    孫不二,號清淨散人,寧海豪族孫忠翊之幼女。長適馬丹陽,恪盡婦道,生三子。因夫拜重陽祖為師,築全真庵學道。師授以天符雲籙秘訣。內修仙道,外隱仙跡,七年乃成。一日沐浴更衣,跏趺而逝,奄然而化,香風散漫,瑞氣氤氳,竟日不散。


    ……


    話說三人從中五台騎行三個多小時,來到重陽宮前。


    隻見仿古式的山門飛簷翹角,正中鑲掛著碑拓的元昭文館大學士、高僧溥光榜書“重陽宮”三個蒼勁有力的匾額。兩旁為周至書法家楊隆山撰書有一副楹聯:


    勝地立宮挹終南秀氣


    澄源開派弘道教真傳


    耳門楣書“正心”、“誠意”。老子《道德經》巨碑豎於門前左側。


    寄存了車子,一行人步入古樸典雅的山門,隻見青磚便道,草花鋪地,uu看書 w.ukans清雅怡然。


    四人來到靈官殿,此殿修於清同治年間,供奉道教護法寺神靈宮。隻見他威武凶猛,火紅臉膛,雙目圓睜,額上還有一目,鋸齒獠牙,虯須怒張,一手執金鞭,一手執金磚,身披金甲,足踏風火輪,威風凜凜,足以鎮妖降怪。


    王靈官本名王善,曆史上確有其人,他曾拜薩守堅為師學符法,是宋代著名道士林靈素的再傳弟子。


    王靈官在道教中的地位和作用,與佛教中的韋馱很相似,是重要護法神,鎮守山門。


    1998年由香港青鬆觀侯寶垣大師等捐資上千萬元修複的重陽寶殿和鍾鼓二樓,宮域總麵積已達53畝。


    鍾鼓二樓對峙,掩映於蒼鬆古柏之間,於1999年建成,底長寬各9米,雙簷歇山頂。前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仙逝時遺言將骨灰分為兩份,一份放於八仙宮,一份存於重陽宮。現在在鍾樓內就存有閔道長的一份骨灰。


    閔智亭號玉溪真人,河南省南召縣城關人。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中國道教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閔公逝後,中國道教協會於2008年5月26日依其原囑將其骨灰移歸故土,經其新加坡弟子、著名風水師陳君榮先生擇址,選定在五朵山玉京宮道觀後山,南召縣人民政府為此出資40餘萬元,修建了“閔公祠”,雕塑了閔公石像,並請書法大師、中國道教協會現任會長任法融先生題寫“閔公祠”三字,刻匾掛於祠門,移靈擇吉為戊子年丁巳月丙寅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一仙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太一仙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