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位道人繼續在重陽宮裏徐徐前行,庭院當中有明代正統年間培植的兩株小葉黃楊,一大一小,枝葉交錯,大的樹高2米,冠幅7米,已生長600餘年,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兩株形同姐妹,互相依偎,與古樹名木“百日紅”交相輝映,清雅怡然。


    庭院前方即是雄偉莊重的重陽寶殿,由香港青鬆觀侯寶垣道長捐資380萬修建,於1997年底建成,為重簷歇山式仿明建築,玉欄石階之上,鑲嵌的玉雕盤龍,青龍頭頂雕刻有太極圖。


    正中橫居“重陽寶殿”牌匾,兩旁楹聯:


    上聯道德五千言衍化全真之聖地


    下聯祖庭八百載神明誕瑞乃奧區


    重樓之上豎起“大道光明”匾額,兩旁楹聯:


    上聯一瓢滿飲甘河水


    下聯七朵祥開大海蓮


    大殿之內正中間供奉著王重陽祖師,祖師左側為和玉蟾,右側為李靈陽。


    和玉蟾,秦州甘泉人。出身刀筆吏,傳說逢道者點化,遂出家入道。聞王重陽甘河遇仙結庵於劉蔣村,就前往參同。


    李靈陽,京兆路終南縣人。聰明特達,視富貴如浮雲。金大定三年與王重陽、和玉蟾,三人同於劉蔣村結庵而居。和、李二人的修煉,均受王重陽的指點,大得其妙。


    大殿之內,赫然一幅長聯頂天立地,撲入眼簾。由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閔智亭所撰:


    上聯正陽祖純陽師燕國海蟾是叔主與和公玉蟾李公靈陽築庵悟道功成道備去東海之濱丘劉譚中尋得馬結金蓮法眷廣開闡化甘水仙源流長遠


    下聯去妄幻全本真不染不若葆自然當誠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氣心明性見更建功立德濟貧拔苦行方便記與物無私先人後已祖庭教法永傳銘


    三位年青的道人依次淨心焚香,虔誠地對祖師行三拜九叩大禮。


    他們起身之後,仰瞻祖師,慈眉慧眼,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長須垂胸,羽扇綸巾,衣袂飄動,正襟危坐,仙姿奕然,望之不覺頓生景仰之心。


    走出重陽殿,他們看到舉著小紅旗的導遊正對著一群海外華僑進行詳細地解說:


    對重陽宮的修複,早期主要由李無欲(名誌源)承擔。1234年,掌教尹誌平委命李公入關中複興祖庭授其為陝西道教提點,賜重金作為複興祖庭的資金。


    李無欲回到祖庭,率領道眾,開墾土地,建築觀舍,使祖庭得到一次較大規模的複興。


    在此期間,奉全真教為國教,知集賢院道教事,重陽宮為全國道教總提點、天下督道院,統領天下道教士。經過“南北合宗”,成為全真教“一統天下”。


    其發展達到:東盡海,南薄漢淮,西北曆廣漠”,“黃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嶽。


    此時的重陽宮,甘水翼之如雙龍盤護,殿堂巍巍,參差棋布,竹林環繞,古木森森。


    宮域東至澇河有陂頭之玄真觀;西至白馬河;甫抵終南山有望仙坪之集仙觀、白龍溝之玉陽觀;北臨渭水有臨渭庵(在今之馬坊村)。殿堂樓閣達5048間,住道士近萬名,其間,高道雲集,盛況空前。1251年,重陽宮增修筠溪道院、遇仙宮等建築。


    元末,全真教上層出現了“末流之貴盛”的腐化現象,教務隨之退步,漸顯出人才凋零的景象。入明以後,明王朝對全真教采取了抑製的政策,由於全真教的逐漸失勢,重陽宮亦由盛而衰。昔日恢宏的宮殿經曆風雨滄桑,而變成一座破落的古道觀。


    到清代,經明末清初之戰亂“垣墉崩塌,殿宇傾頹,野居而露處”於乾隆年間,“鎮堡士庶而修葺之”。此次維修“苦於盛極難繼”而“以小就”,使其“尚留遺跡之守”。直到建國前夕,重陽宮僅殘存老君殿、靈宮殿、祖師殿三座建築和“五塔墳”、“祖師墓”及散落於廟宇遺址的碑石。


    今日重陽宮,占地麵積53畝,殿堂樓舍百餘間,常住道士十多人。


    曆史上每年正月初九為紀念重陽祖師所立的重陽宮廟會,也是祖庵古鎮的古會,俗稱“上九會”。廟會祭祀活動從大年初一淩晨去重陽宮搶頭柱香,祭祀重陽祖師開始直到元宵節。期間,重陽宮正門大開,道士、居士忙於其間,四方民眾前來燒香許願,放鞭炮還願者絡繹不絕。uu看書 .uukash.cm伴之古鎮春節鑼鼓會,元宵節燈市、燈會,親友拜年會等熱鬧異常,盛會空前,一直流傳到今。


    自金大定十二年(1172),丹陽等搬祖師遺蛻安葬於師庵故地,至今已800餘年。


    重陽墓座北麵南,青磚墓塚。


    墓門刻一聯:九轉神丹就;一靈真性存。


    重陽祖師墓,基高1.5米。據當地老人回憶,墓地麵積150平方米。


    1958年祖庵生產隊興修水利時在重陽祖師殿基址處1米深處挖出壽函(石棺)一具,當時用大粗麻繩套在石棺蓋上用拖拉機向西拉,因太重隻拉開一條縫,繩子就斷了,被重陽宮道士殷晴寬阻止,後八仙庵道協同公社又將重陽壽函用土掩埋。


    1967年春,祖庵梁莊又將王重陽墓挖開。墓內青石砌壁,中有石棺(壽函),長2米,寬1.22米,高0.96米,蓋厚0.3米,石棺下周圍雕有龍。棺內安放木刻重陽祖師像及遺骨,存方磚兩塊,上刻“重陽祖師壓骨在此”,修建重陽宮時遺失。


    壽函撬開,函內用黃色綢緞包一木棺,棺內用綠色被包著王重陽遺體,其頭枕右臂朝西麵南,當時黃袍道帽,容貌胡子完好可觀,但見風後化灰。遺體的頭部胸部是用木架子固定著,發髻上有一對金環,公社以30元錢賣給周至銀行,後來將木架子掛在銀杏樹上,遺骨散放棺外,後道人又將遺骨埋於竹園。幾天後有人用炸藥將壽函炸爛,運往公社門前壘橋基。現僅存蓋,翻放在銀杏樹東邊,碑林內的重陽畫像碑原在此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一仙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太一仙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