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些朋友把僧格林沁在軍事上地位捧得那麽高,冠以抗英英雄的稱號,覺得十分好笑,我曾經計劃寫一部曆史演義小說《撚軍通俗演義》,所以對僧格林沁也有所了解,下麵就談談我對這位清朝的將領的膚淺認識。


    僧格林沁(?―1865年)據《蒙古世係》記載:僧格林沁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二十六代孫,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博爾濟吉特氏。嗣父索特納木多布齋係嘉慶帝額駙。道光五年,世襲郡王,鹹豐三年,授為參讚大臣,鹹豐五年,封為親王。同治三年,戰死在山東曹州高樓寨。


    僧格林沁軍事上的勝利:


    第一,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並派出林鳳祥、李開芳等的兩萬餘名北伐軍攻到河南省,9月,鹹豐帝任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相當於司令),僧格林沁為參讚大臣(相當於參謀長),僧格林沁率領蒙古騎兵在天津南王慶坨狙擊北伐軍,北伐軍戰敗,撤退到連鎮一帶。僧格林沁追擊並最終剿滅了林鳳祥、李開芳兩支被分割包圍的北伐軍。這裏有個問題提請各位同仁注意:清軍是在兵力糧秣等各方麵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剿滅的北伐軍的,林鳳祥、李開芳雖敗猶榮,僧格林沁雖勝也沒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


    第二,1859年,僧格林沁指揮大沽口海戰,英法新任駐華公使率領所謂換約艦隊從上海沿水路北上,企圖在大沽口登陸,不聽中**隊勸阻和警告,僧格林沁下令開火,經過一天一夜激戰,擊沉4艘敵艦,重傷英國海軍司令何伯少將,斃傷英法聯軍434人。(.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這次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對外戰爭中的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不過它的象征意義要遠大於它的軍事意義。


    第三,1860年1864年,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撚軍四起。清廷恢複僧格林沁郡王爵,朝廷授權欽差大臣僧格林沁節製調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倚重騎兵優勢和五省提供的兵力進行征剿,有點專業對業餘的感覺,這時的撚軍尚比較地散漫,缺乏訓練,僧格林沁用分化瓦解與重兵征討的手段,收降劉餓狼和小白龍等十幾萬撚軍,擊潰了以卵擊石的十幾萬撚軍,擒殺沃王張樂行和蘇天福。


    僧格林沁軍事上的失敗:


    第一,失守大沽、天津以及張家灣、八裏橋慘敗,尤其是八裏橋之戰,1860年9月21日,僧格林沁和勝保各率一軍分東西兩路共三萬大軍迎戰英法聯軍,鏖戰三、四個小時,西營的僧格林沁的馬隊首先被英法擊潰;東營的勝保驍勇異常,衝鋒陷陣,左頰左腿中彈,陣營亦亂。僧格林沁的潰退,是導致清軍全麵崩盤的主要原因。瑞麟領一軍繼續在八裏橋與法軍激戰,終亦被迫西撤。


    第二,征剿賴文光、張宗禹的撚軍,成為“常敗將軍”。賴文光、張宗禹組織的撚軍和以前的撚軍完全不一樣了。賴文光原來是太平天國的遵王,是陳玉成手下的重要將領,他帶來一大批天國的舊部和大將,用天國的兵製和兵法對撚軍進行了全麵的改造。賴文光在襄陽、鄧州連續擊敗僧格林沁;1865年1月又再次擊敗僧格林沁;並調動僧格林沁四處瞎跑,僧格林沁的馬隊胖的被拖瘦,瘦的被拖死,僧格林沁被人們嘲諷為“常敗將軍”。


    第三,撚軍佯敗,狂奔一千裏,1865年5月18日,追紅了眼的僧格林沁率一萬一千名蒙古馬隊窮追不舍,在山東曹州高樓寨陷入撚軍預設的包圍圈,內閣大學士全順,總兵何建獒等均被擊斃,僧格林沁全軍覆滅。僧格林沁本人據說是被一個小孩子叫張皮綆的一刀給戳死在麥田之中,悲哀啊悲哀!唯有總兵陳國瑞重傷逃脫。


    (本文係彭誌文原創,版權所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彭氏軍史評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彭誌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彭誌文並收藏彭氏軍史評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