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從1851年廣西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再到1864撚軍失敗前後堅持十八年之久。點燃的內戰烽火燃遍了大半個中國,兵鋒所指縱橫於18個省份,是中國曆史上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社會進入到19世紀,世界的軍事領域的戰爭已經基本上告別了冷兵器時代,進入了近代化的火器時代。但是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導致當時的中國社會的全麵滯後,在太平天國運動引發的這一場大內戰中,個人的武勇仍然在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湧現了一批帶個人英雄色彩的軍事指揮員,本文隻是謳歌武勇與軍事活動結合中的一些典範,帶著一點點的悲涼,從這個獨特的角度來評選出天國曆史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二位最悍勇的猛將,因而像一些運籌帷幄的軍事指揮員就不在本文評選之列,比如石達開、李秀成等人,因為這十二員猛將的身份俱是王一級別的身份,故名為“天國十二王”。
蕭朝貴:(約1820年1852年)廣西桂平人,壯族。太平天國第一勇將。“勇敢剛強,衝鋒第一”。蕭朝貴被封為西王,八千歲。蕭朝貴是太平天國早期的重要領袖,每以“天兄下凡附體上身”感化將士,是金田起義核心領導人之一。參加了著名的永安突圍,在向北進軍的過程中一直充任先鋒。1852年9月中旬,攻打長沙時被清軍炮火擊中,重傷不治。蕭朝貴之死實際上是冷兵器時代的英雄與近代火器戰爭的一個碰撞,寓意著一個時代的發展的趨勢已無可逆轉,武勇時代的逝去。
陳玉成:(1837~1862)廣西藤縣人,原名苤成,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綽號“四眼狗”。參加金田起義。1853年,隨軍西征。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和李秀成等同主軍政。與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1859年,陳玉成晉封英王。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常州。時湘軍四路東下,安慶解圍失敗,陳玉成退守廬州,受嚴責革職。1862年,他走壽州為叛徒誘捕,解送清營。5月8日,在河南延津縣就義,年僅26歲。
林鳳祥:(1825年―1855年)廣西桂平人,壯族,1851年在廣西武緣加入太平軍,作戰勇敢,一路升遷,1853年率軍首先登上武昌城樓,第一個攻破南京鳳儀門入城,與李開芳攻占揚州,率精兵2萬餘人在揚州誓師北伐,經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隸,封靖胡侯。下滄州,抵楊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靜海。旋因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又屆寒冬,漸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戰死,又退至東光連鎮。1855年2月,清軍急攻連鎮,他督師苦戰,屢創敵軍。連鎮失陷,受傷被俘,3月15日在北京就義。被天國追封求王。
曾天養:(約1795―1854年)避天字諱,改名叫曾添養,廣西鱘洲人,祖籍廣東惠陽,壯族,參加金田起義時已經50多歲,以驍勇而被讚譽為“飛將軍”,其部“虎頭軍”是清兵最畏懼的。曾天養堪比三國的老黃忠,為天國累立戰功,參加西征。連下江西十餘座縣城,官拜左一檢點。在廬州殲滅江忠源部。轉戰安徽,湖南,沒有敵手,在和湘軍悍將塔齊布作戰時,大破之,不幸被流彈擊中,英勇戰死,後被追封為烈王。
林啟容:(約1821年1858年)廣西人,原籍湖南,楊秀清的部將,隨賴漢英西征,克安慶,入江西,圍南昌,取九江。1855年奉命鎮守九江,屢敗敵軍,功封忠貞侯,2月,火攻大破湘軍水師,湖南提督塔齊布嘔血而亡。1856年再次挫敗湘軍,改封貞天侯,直到1858年5月19日才城破,在巷戰中犧牲,林啟容被追封為勤王。
楊輔清:(?―1874年)廣西桂平人,原名楊金生,外號“楊七麻子”,和東王楊秀清認親後改名。參加金田起義,驍勇善戰,轉戰江西、福建,從叛徒韋俊手裏奪回池州,破江南大營。與李世賢取寧國,鎮皖南,救安慶,1863年守天京高橋門,天國失敗後仍堅持鬥爭,1874年被擒,死於福州。
胡以晃:(約1816年―1856年)廣西平南人,地主出身,武秀才,參加金田起義,1853年5月,他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過蕪湖,占安慶,一路披靡。次年1月又占廬州,封護國侯。晉封豫王。後因六安失守屢敗,被革王號。1855年在湖口、九江大敗湘軍水師,封護天豫,隨石達開戰於湖北、江西。1856年1月,連占三城,但不久就病死於臨江。
譚紹光:(1835年1863年)廣西桂平人,壯族,參加金田起義,英勇善戰。曾隸屬於李秀成部,1858年參與摧毀江北大營,1860年隨軍克杭州,回師滅江南大營。東下江蘇,克蘇、常等地,進逼上海。1862年6月,被天國封為慕王。1863年守蘇州,11月大敗常勝軍。12月4日,被叛徒殺害。
黃文金:(1832年―1864年)廣西博白人,綽號“黃老虎”,參加金田起義,隨軍西征湖北,平定韋俊叛亂,封擎天義,征南主將。參與攻打江南大營,轉戰江西江蘇,多次援救安慶,1862年封福建大主將,堵王。戰於江西,天京陷落後與洪仁旰保幼天王走寧國,被湘軍截擊負傷,死於浙江昌化白牛橋。
曾立昌:(?―1854年)廣西尋州人,1853年,太平軍北伐後,他鎮守揚州憑城扼守運河,抗擊清軍圍攻,12月糧盡在援軍幫助下率軍民安全撤出,次年領兵北上援救北伐軍,殺入山東境內,擬乘勝追擊,遭許宗揚、陳仕保反對,然後兵敗,率餘部退冠縣,走巨鹿。5月5日,指揮部下渡黃河,親自殿後,力竭,躍馬入河死難,1863年,被天國追封為經王。
邱遠才:(?―1868年)又名邱朝貴,廣西人,陳玉成部將,以軍功封淮王,作戰十分勇敢,軍中稱之為“邱老虎”。太平天國失敗後加入撚軍,分兵分在西撚軍,轉戰西北,1868年戰死在冀中饒陽。
陳坤書:(?―1864年)廣西桂平人,綽號“陳斜眼”。李秀成部將,曾轉戰皖、蘇兩省,作戰十分驍勇。1958年參與了打破江北大營戰役,長期駐守在安徽省,參與攻破江南大營,調到蘇福省管軍民之事。1862年,李秀成回蘇州,陳坤書因擾民畏罪逃到常州,用行賄洪氏兄弟的方法,不但沒有被追究,反而被封為護王。陳坤書堅守常州,大敗“常勝軍”和淮軍,5月,寧死不降,戰死在常州。也還算有些氣節。
〓★〓特別說明:
第一,雖然為天國的悍將,但中途變節叛變的不在入選之列,如汪海洋、童容海、韋誌俊等。另外限於名額和認知度等原因,可能有一些悍將沒有選入,歡迎補充。
第二,沒有封王的不入選,畢竟天國封2700多個王,連王都沒有封過,其價值無疑將大打折扣。比如吳定彩、吳定規等,吳定彩(?―1861年)李秀成部將,以英勇善戰而著稱,1858年從忠王戰於安徽,參與攻破江北、江南大營。1860年作為先鋒,攻入杭州。安慶危機時,他率軍入城增援,與葉芸來共守安慶,9月5日北門城牆被地雷炸開,吳定彩守禦缺口,力戰犧牲。
第三,入選依據:一般依據參加起義以前的工作職業或者起義後擔任的官職、以及在戰爭中指揮作戰的具體情況來作來判斷他的悍勇程度。
(本文係彭誌文原創,版權所有)
==================================
■■■相關具有參考價值的討論:
戛迅增<8218:12>
□1862年,李秀成回蘇州,陳坤書因擾民畏罪逃到常州,用行賄洪氏兄弟的方法,不但沒有被追究,反而被封為護王。讀起來他好像不應該當王為什麽還入選
彭誌文<8219:05>
□to戛迅增兄:陳坤書這個王確實不太應該封,不過他在保衛常州時,作戰英勇,給了戈登的洋槍隊和李鴻章以沉重打擊,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專門有本小人書叫《戰常州》,即使這個護王本不該封,看到他象個真男兒一樣戰死,人孰能無過?我認為天國也該追封他為護王。
笨笨的笨蛋<8217:16>
□天國確實有很多軍事人才,可惜政治上優秀的太少了,而且過分貶低中國教派,導致了精神層麵的激烈對抗,沒能吸引關鍵的知識分子階層
彭誌文<8219:12>
□to笨笨的笨蛋兄:您的意見很有道理,我在查閱天國王一級別的軍官時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天國中姓王、趙的一個也沒有、姓張的也很少,張王李趙是百家姓中的大姓,可見太平天國,還遠遠沒有把群眾發動起來。
社會進入到19世紀,世界的軍事領域的戰爭已經基本上告別了冷兵器時代,進入了近代化的火器時代。但是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導致當時的中國社會的全麵滯後,在太平天國運動引發的這一場大內戰中,個人的武勇仍然在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湧現了一批帶個人英雄色彩的軍事指揮員,本文隻是謳歌武勇與軍事活動結合中的一些典範,帶著一點點的悲涼,從這個獨特的角度來評選出天國曆史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二位最悍勇的猛將,因而像一些運籌帷幄的軍事指揮員就不在本文評選之列,比如石達開、李秀成等人,因為這十二員猛將的身份俱是王一級別的身份,故名為“天國十二王”。
蕭朝貴:(約1820年1852年)廣西桂平人,壯族。太平天國第一勇將。“勇敢剛強,衝鋒第一”。蕭朝貴被封為西王,八千歲。蕭朝貴是太平天國早期的重要領袖,每以“天兄下凡附體上身”感化將士,是金田起義核心領導人之一。參加了著名的永安突圍,在向北進軍的過程中一直充任先鋒。1852年9月中旬,攻打長沙時被清軍炮火擊中,重傷不治。蕭朝貴之死實際上是冷兵器時代的英雄與近代火器戰爭的一個碰撞,寓意著一個時代的發展的趨勢已無可逆轉,武勇時代的逝去。
陳玉成:(1837~1862)廣西藤縣人,原名苤成,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綽號“四眼狗”。參加金田起義。1853年,隨軍西征。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和李秀成等同主軍政。與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1859年,陳玉成晉封英王。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常州。時湘軍四路東下,安慶解圍失敗,陳玉成退守廬州,受嚴責革職。1862年,他走壽州為叛徒誘捕,解送清營。5月8日,在河南延津縣就義,年僅26歲。
林鳳祥:(1825年―1855年)廣西桂平人,壯族,1851年在廣西武緣加入太平軍,作戰勇敢,一路升遷,1853年率軍首先登上武昌城樓,第一個攻破南京鳳儀門入城,與李開芳攻占揚州,率精兵2萬餘人在揚州誓師北伐,經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隸,封靖胡侯。下滄州,抵楊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靜海。旋因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又屆寒冬,漸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戰死,又退至東光連鎮。1855年2月,清軍急攻連鎮,他督師苦戰,屢創敵軍。連鎮失陷,受傷被俘,3月15日在北京就義。被天國追封求王。
曾天養:(約1795―1854年)避天字諱,改名叫曾添養,廣西鱘洲人,祖籍廣東惠陽,壯族,參加金田起義時已經50多歲,以驍勇而被讚譽為“飛將軍”,其部“虎頭軍”是清兵最畏懼的。曾天養堪比三國的老黃忠,為天國累立戰功,參加西征。連下江西十餘座縣城,官拜左一檢點。在廬州殲滅江忠源部。轉戰安徽,湖南,沒有敵手,在和湘軍悍將塔齊布作戰時,大破之,不幸被流彈擊中,英勇戰死,後被追封為烈王。
林啟容:(約1821年1858年)廣西人,原籍湖南,楊秀清的部將,隨賴漢英西征,克安慶,入江西,圍南昌,取九江。1855年奉命鎮守九江,屢敗敵軍,功封忠貞侯,2月,火攻大破湘軍水師,湖南提督塔齊布嘔血而亡。1856年再次挫敗湘軍,改封貞天侯,直到1858年5月19日才城破,在巷戰中犧牲,林啟容被追封為勤王。
楊輔清:(?―1874年)廣西桂平人,原名楊金生,外號“楊七麻子”,和東王楊秀清認親後改名。參加金田起義,驍勇善戰,轉戰江西、福建,從叛徒韋俊手裏奪回池州,破江南大營。與李世賢取寧國,鎮皖南,救安慶,1863年守天京高橋門,天國失敗後仍堅持鬥爭,1874年被擒,死於福州。
胡以晃:(約1816年―1856年)廣西平南人,地主出身,武秀才,參加金田起義,1853年5月,他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過蕪湖,占安慶,一路披靡。次年1月又占廬州,封護國侯。晉封豫王。後因六安失守屢敗,被革王號。1855年在湖口、九江大敗湘軍水師,封護天豫,隨石達開戰於湖北、江西。1856年1月,連占三城,但不久就病死於臨江。
譚紹光:(1835年1863年)廣西桂平人,壯族,參加金田起義,英勇善戰。曾隸屬於李秀成部,1858年參與摧毀江北大營,1860年隨軍克杭州,回師滅江南大營。東下江蘇,克蘇、常等地,進逼上海。1862年6月,被天國封為慕王。1863年守蘇州,11月大敗常勝軍。12月4日,被叛徒殺害。
黃文金:(1832年―1864年)廣西博白人,綽號“黃老虎”,參加金田起義,隨軍西征湖北,平定韋俊叛亂,封擎天義,征南主將。參與攻打江南大營,轉戰江西江蘇,多次援救安慶,1862年封福建大主將,堵王。戰於江西,天京陷落後與洪仁旰保幼天王走寧國,被湘軍截擊負傷,死於浙江昌化白牛橋。
曾立昌:(?―1854年)廣西尋州人,1853年,太平軍北伐後,他鎮守揚州憑城扼守運河,抗擊清軍圍攻,12月糧盡在援軍幫助下率軍民安全撤出,次年領兵北上援救北伐軍,殺入山東境內,擬乘勝追擊,遭許宗揚、陳仕保反對,然後兵敗,率餘部退冠縣,走巨鹿。5月5日,指揮部下渡黃河,親自殿後,力竭,躍馬入河死難,1863年,被天國追封為經王。
邱遠才:(?―1868年)又名邱朝貴,廣西人,陳玉成部將,以軍功封淮王,作戰十分勇敢,軍中稱之為“邱老虎”。太平天國失敗後加入撚軍,分兵分在西撚軍,轉戰西北,1868年戰死在冀中饒陽。
陳坤書:(?―1864年)廣西桂平人,綽號“陳斜眼”。李秀成部將,曾轉戰皖、蘇兩省,作戰十分驍勇。1958年參與了打破江北大營戰役,長期駐守在安徽省,參與攻破江南大營,調到蘇福省管軍民之事。1862年,李秀成回蘇州,陳坤書因擾民畏罪逃到常州,用行賄洪氏兄弟的方法,不但沒有被追究,反而被封為護王。陳坤書堅守常州,大敗“常勝軍”和淮軍,5月,寧死不降,戰死在常州。也還算有些氣節。
〓★〓特別說明:
第一,雖然為天國的悍將,但中途變節叛變的不在入選之列,如汪海洋、童容海、韋誌俊等。另外限於名額和認知度等原因,可能有一些悍將沒有選入,歡迎補充。
第二,沒有封王的不入選,畢竟天國封2700多個王,連王都沒有封過,其價值無疑將大打折扣。比如吳定彩、吳定規等,吳定彩(?―1861年)李秀成部將,以英勇善戰而著稱,1858年從忠王戰於安徽,參與攻破江北、江南大營。1860年作為先鋒,攻入杭州。安慶危機時,他率軍入城增援,與葉芸來共守安慶,9月5日北門城牆被地雷炸開,吳定彩守禦缺口,力戰犧牲。
第三,入選依據:一般依據參加起義以前的工作職業或者起義後擔任的官職、以及在戰爭中指揮作戰的具體情況來作來判斷他的悍勇程度。
(本文係彭誌文原創,版權所有)
==================================
■■■相關具有參考價值的討論:
戛迅增<8218:12>
□1862年,李秀成回蘇州,陳坤書因擾民畏罪逃到常州,用行賄洪氏兄弟的方法,不但沒有被追究,反而被封為護王。讀起來他好像不應該當王為什麽還入選
彭誌文<8219:05>
□to戛迅增兄:陳坤書這個王確實不太應該封,不過他在保衛常州時,作戰英勇,給了戈登的洋槍隊和李鴻章以沉重打擊,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專門有本小人書叫《戰常州》,即使這個護王本不該封,看到他象個真男兒一樣戰死,人孰能無過?我認為天國也該追封他為護王。
笨笨的笨蛋<8217:16>
□天國確實有很多軍事人才,可惜政治上優秀的太少了,而且過分貶低中國教派,導致了精神層麵的激烈對抗,沒能吸引關鍵的知識分子階層
彭誌文<8219:12>
□to笨笨的笨蛋兄:您的意見很有道理,我在查閱天國王一級別的軍官時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天國中姓王、趙的一個也沒有、姓張的也很少,張王李趙是百家姓中的大姓,可見太平天國,還遠遠沒有把群眾發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