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義烏兵
當然了,因為浙江省的特殊性,浙江省北邊,幾乎是與江南連在一起的。民風也與江南差不多,在戚繼光看來,多市井之民,實在不是當兵的料子。所以戚繼光選兵的範圍,大多是在浙江西南,以處州府,金華府幾個偏山區的府縣為主。
畢竟,同樣的軍餉,杭州,嘉興等地的百姓未必感興趣,但是處州山區之中的百姓看來,卻足夠賣命了。
但是戚繼光雖然沒有刻意偏向義烏兵,但是義烏兵卻是是極好的兵源,在戚繼光麾下脫穎而出。比如眼前這位吳惟忠。他現在就是營官了。
如果僅僅看吳惟忠的履曆,他升遷速度,要比戚繼美還要快。戚繼美在大同的時候,就參與過戰事,雖然沒有在主戰場之上,但是還是有資曆的。然後到了浙軍之中擔任營官,雖然速度很快,但是也讓人挑不出錯來。
但是吳惟忠,去年因為戚繼光招募士卒才入伍,因為訓練出色,成為下級軍官,隨即在一係列戰鬥之中,脫穎而出。成為營官。可以這樣說,戚繼美的履曆讓人挑不出毛病,那是因為戚繼美是普通將領。
正因為戚繼美能力上有上限,才要在其他方麵,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而吳惟忠是那種不需要在履曆資曆上做文章的,任何時候將他丟在戰場之上,都是沒有問題的。
在浙江之中,義烏將領也是一個不小的團體。而吳惟忠就是義烏兵這個小團體核心之一,有一部分在浙江沒有帶過來,而今吳惟忠就是征日義烏兵的首領。
所以,才二十多歲的吳惟忠就城擔任營官了。甚至戚繼光也是模仿周夢臣培養自己,來培養吳惟忠的。畢竟戚繼光也是有爵位在身,甚至征日之戰後,戚繼光的爵位甚至還要動一動,還有俞大猷功勞積累的夠多了,這一次說不定能掛一個伯爵。
畢竟以戚繼光而今資曆,即便在外征戰,多是一方麵主帥。不可能親自衝鋒陷陣了。
此戰,艱難非常。在戚繼光看來,在征日軍中,吳惟忠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戚繼光也沒法廢話,三言兩語將而今的局麵給說了。說道:“此戰,以寡敵眾,凶險非常。你可有把握,如果沒有把握,我去選其他人就是了。”
吳惟忠聽了,明知道戚繼光話裏有激將之意,依然說道:“大人何出此言,我吳某人何曾避戰過,不過區區倭寇而已。江南百
姓有多少死於倭寇之手,而今正是為他們報仇的時候。請大人放心,吳惟忠此去,不勝不還。”
戚繼光說道:“好。你有什麽想法,現在可以跟我說了。”
吳惟忠也不客氣,說道:“我要掌心雷,越多越好。”
戚繼光說道:“我會聚集軍中與水師所有的掌心雷,你能帶多少,就是多少。”
吳惟忠說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想要一些人到我營中。”
戚繼光明白吳惟忠的意思。與曆史上的戚家軍不一樣,戚家軍這個稱呼是後來才有的。當時並沒有這個稱呼,甚至誰敢這樣叫,就是陷戚繼光於不義,畢竟稱呼戚家軍,將朝廷放在什麽位置了。
不過,有一點卻是沒有錯的,曆史上的浙軍在大明軍隊體係之中很尷尬。衛所軍邊軍在國家軍事體係之中的地位是遠遠超過南軍的。也就是浙軍這樣的編練新軍的。這也是為什麽後來浙軍,也就是戚家軍在內外傾軋之下,損失殆盡。
而今卻不一樣,周夢臣首先就是確定了這些編練新軍的經製之軍的地位。而今周夢臣是以南京兵部尚書的名義管理這些軍隊,還有一些臨時規範的感覺。但是周夢臣其實已經在著手將管理流程正規化。這樣一來,編練新軍在大明軍事體係之中,就不是後娘養的,而是兵部尚書下麵的親兒子。
但是既然屬於經製之師,有些事情也是要做的。
那就是軍隊是國家的軍隊,不能私人化。具體表現在,每一支軍隊不能由某一派係獨占。
總體上來說,這些軍隊都屬於周夢臣一派,但不要以為編練新軍,這些浙軍,閩軍等軍隊之中,就沒有派係了吧?不可能的。人一多,自然會有分化抱團的情況。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謂黨中無黨,帝王思想,派中無派,千奇百怪。
當然了,軍隊剛剛建立各種派係還出於萌芽狀態。可以分為三派,第一派就是大同派,從大同跟隨周夢臣,戚繼光南下,用於組建新軍的,這些人不多,但是多處於高位。第二派就是抗倭派,原來的抗倭武裝,被編練到新軍之中,特點是,他們之前都有各種各樣的正式非正式的頭銜,在當地或者朝廷,有各種各樣的關係,並不是太單純的。這也是讓朝廷與當地士紳放心的辦法。不可能全軍上下都聽命於周夢臣。否則很多人睡不著覺。隻是這些人不怎麽占主流。並不是因為戚繼光排擠他們,而
是能力問題。這些人號稱抗倭有功的人,其實能力都很有限,否則也不會讓倭寇放肆到如此地步。還以為自己是有功之臣。戚繼光雖然不刻意針對他們的。但是以軍中能者上,劣者下的規矩。
這些人成不了什麽氣候。
而第三派,就是從軍派。也就是在戚繼光征兵之後,原本沒有什麽背景,甚至可以說是普通百姓,然後一仗仗打上來的將領們。而義烏人就是這一派裏麵的小團體。
戚繼光基本上以各色摻雜,不會讓任何一派獨立占據某一支軍隊,即便損失一些戰鬥力也必須這麽做。
而今卻不一樣了。
吳惟忠這一次的任務太重要了。之前的種種就不重要了。隻要能打勝仗,怎麽都行。至於打贏之後,再安置也不遲。
戚繼光說道:“沒有問題,你看重那一支軍隊,可以成建製的調入你營之中。”
吳惟忠後退行了一禮,說道:“先生,沒有問題了。”
戚繼光聽了,五味雜陳。
戚繼光年紀尚輕,沒有收弟子的想法。但是並不代表戚繼光就沒有弟子了。
戚繼光在軍中訓練士卒,同樣也訓練將領,對於很多將領,特別是從最底層提拔上來的將領,更是勞心勞力,一點點的傳授軍事知識與思想,甚至為了專門傳授這些人,他在軍中還自己編了一些小冊子。作為軍中教材。
這也是戚繼光軍中,有很多如吳惟忠這樣的將領脫穎而出的原因。
可以說,凡是這些從最下麵能爬上來的將領,都可以說是戚繼光的弟子。
戚繼光有沒有收弟子的想法,自然是有的。
在曆史上的戚繼光或許沒有這個想法,但是而今的戚繼光卻一定有,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是周夢臣的弟子,身份與地位不一樣了。
周夢臣做了很多事情,但依舊沒有改變大明文貴武輕的事實。一個大儒遠比一個名將有地位,戚繼光打過這麽多仗,而今也有爵位在身。但是在社會地位上,未必比得上一個大儒。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真正有本身的人都會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不要說戚繼光,就是俞大猷也在儒學上下功夫,似乎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讓別人看自己,不是單純的將領,而是儒將。隻是俞大猷的研究,當時沒有人注意,也就是後世人研究俞大猷的時候順便看看而已。
當然了,因為浙江省的特殊性,浙江省北邊,幾乎是與江南連在一起的。民風也與江南差不多,在戚繼光看來,多市井之民,實在不是當兵的料子。所以戚繼光選兵的範圍,大多是在浙江西南,以處州府,金華府幾個偏山區的府縣為主。
畢竟,同樣的軍餉,杭州,嘉興等地的百姓未必感興趣,但是處州山區之中的百姓看來,卻足夠賣命了。
但是戚繼光雖然沒有刻意偏向義烏兵,但是義烏兵卻是是極好的兵源,在戚繼光麾下脫穎而出。比如眼前這位吳惟忠。他現在就是營官了。
如果僅僅看吳惟忠的履曆,他升遷速度,要比戚繼美還要快。戚繼美在大同的時候,就參與過戰事,雖然沒有在主戰場之上,但是還是有資曆的。然後到了浙軍之中擔任營官,雖然速度很快,但是也讓人挑不出錯來。
但是吳惟忠,去年因為戚繼光招募士卒才入伍,因為訓練出色,成為下級軍官,隨即在一係列戰鬥之中,脫穎而出。成為營官。可以這樣說,戚繼美的履曆讓人挑不出毛病,那是因為戚繼美是普通將領。
正因為戚繼美能力上有上限,才要在其他方麵,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而吳惟忠是那種不需要在履曆資曆上做文章的,任何時候將他丟在戰場之上,都是沒有問題的。
在浙江之中,義烏將領也是一個不小的團體。而吳惟忠就是義烏兵這個小團體核心之一,有一部分在浙江沒有帶過來,而今吳惟忠就是征日義烏兵的首領。
所以,才二十多歲的吳惟忠就城擔任營官了。甚至戚繼光也是模仿周夢臣培養自己,來培養吳惟忠的。畢竟戚繼光也是有爵位在身,甚至征日之戰後,戚繼光的爵位甚至還要動一動,還有俞大猷功勞積累的夠多了,這一次說不定能掛一個伯爵。
畢竟以戚繼光而今資曆,即便在外征戰,多是一方麵主帥。不可能親自衝鋒陷陣了。
此戰,艱難非常。在戚繼光看來,在征日軍中,吳惟忠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戚繼光也沒法廢話,三言兩語將而今的局麵給說了。說道:“此戰,以寡敵眾,凶險非常。你可有把握,如果沒有把握,我去選其他人就是了。”
吳惟忠聽了,明知道戚繼光話裏有激將之意,依然說道:“大人何出此言,我吳某人何曾避戰過,不過區區倭寇而已。江南百
姓有多少死於倭寇之手,而今正是為他們報仇的時候。請大人放心,吳惟忠此去,不勝不還。”
戚繼光說道:“好。你有什麽想法,現在可以跟我說了。”
吳惟忠也不客氣,說道:“我要掌心雷,越多越好。”
戚繼光說道:“我會聚集軍中與水師所有的掌心雷,你能帶多少,就是多少。”
吳惟忠說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想要一些人到我營中。”
戚繼光明白吳惟忠的意思。與曆史上的戚家軍不一樣,戚家軍這個稱呼是後來才有的。當時並沒有這個稱呼,甚至誰敢這樣叫,就是陷戚繼光於不義,畢竟稱呼戚家軍,將朝廷放在什麽位置了。
不過,有一點卻是沒有錯的,曆史上的浙軍在大明軍隊體係之中很尷尬。衛所軍邊軍在國家軍事體係之中的地位是遠遠超過南軍的。也就是浙軍這樣的編練新軍的。這也是為什麽後來浙軍,也就是戚家軍在內外傾軋之下,損失殆盡。
而今卻不一樣,周夢臣首先就是確定了這些編練新軍的經製之軍的地位。而今周夢臣是以南京兵部尚書的名義管理這些軍隊,還有一些臨時規範的感覺。但是周夢臣其實已經在著手將管理流程正規化。這樣一來,編練新軍在大明軍事體係之中,就不是後娘養的,而是兵部尚書下麵的親兒子。
但是既然屬於經製之師,有些事情也是要做的。
那就是軍隊是國家的軍隊,不能私人化。具體表現在,每一支軍隊不能由某一派係獨占。
總體上來說,這些軍隊都屬於周夢臣一派,但不要以為編練新軍,這些浙軍,閩軍等軍隊之中,就沒有派係了吧?不可能的。人一多,自然會有分化抱團的情況。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謂黨中無黨,帝王思想,派中無派,千奇百怪。
當然了,軍隊剛剛建立各種派係還出於萌芽狀態。可以分為三派,第一派就是大同派,從大同跟隨周夢臣,戚繼光南下,用於組建新軍的,這些人不多,但是多處於高位。第二派就是抗倭派,原來的抗倭武裝,被編練到新軍之中,特點是,他們之前都有各種各樣的正式非正式的頭銜,在當地或者朝廷,有各種各樣的關係,並不是太單純的。這也是讓朝廷與當地士紳放心的辦法。不可能全軍上下都聽命於周夢臣。否則很多人睡不著覺。隻是這些人不怎麽占主流。並不是因為戚繼光排擠他們,而
是能力問題。這些人號稱抗倭有功的人,其實能力都很有限,否則也不會讓倭寇放肆到如此地步。還以為自己是有功之臣。戚繼光雖然不刻意針對他們的。但是以軍中能者上,劣者下的規矩。
這些人成不了什麽氣候。
而第三派,就是從軍派。也就是在戚繼光征兵之後,原本沒有什麽背景,甚至可以說是普通百姓,然後一仗仗打上來的將領們。而義烏人就是這一派裏麵的小團體。
戚繼光基本上以各色摻雜,不會讓任何一派獨立占據某一支軍隊,即便損失一些戰鬥力也必須這麽做。
而今卻不一樣了。
吳惟忠這一次的任務太重要了。之前的種種就不重要了。隻要能打勝仗,怎麽都行。至於打贏之後,再安置也不遲。
戚繼光說道:“沒有問題,你看重那一支軍隊,可以成建製的調入你營之中。”
吳惟忠後退行了一禮,說道:“先生,沒有問題了。”
戚繼光聽了,五味雜陳。
戚繼光年紀尚輕,沒有收弟子的想法。但是並不代表戚繼光就沒有弟子了。
戚繼光在軍中訓練士卒,同樣也訓練將領,對於很多將領,特別是從最底層提拔上來的將領,更是勞心勞力,一點點的傳授軍事知識與思想,甚至為了專門傳授這些人,他在軍中還自己編了一些小冊子。作為軍中教材。
這也是戚繼光軍中,有很多如吳惟忠這樣的將領脫穎而出的原因。
可以說,凡是這些從最下麵能爬上來的將領,都可以說是戚繼光的弟子。
戚繼光有沒有收弟子的想法,自然是有的。
在曆史上的戚繼光或許沒有這個想法,但是而今的戚繼光卻一定有,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是周夢臣的弟子,身份與地位不一樣了。
周夢臣做了很多事情,但依舊沒有改變大明文貴武輕的事實。一個大儒遠比一個名將有地位,戚繼光打過這麽多仗,而今也有爵位在身。但是在社會地位上,未必比得上一個大儒。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真正有本身的人都會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不要說戚繼光,就是俞大猷也在儒學上下功夫,似乎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讓別人看自己,不是單純的將領,而是儒將。隻是俞大猷的研究,當時沒有人注意,也就是後世人研究俞大猷的時候順便看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