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驚
王畿僅僅微微一頓,周夢臣問題就來。讓王畿不得不答。
王畿隻能說道:“有。”
這其實是儒學從來的宗旨。儒家從來不是一個不行動的學問,每一大在儒學上造詣很深的人,都必然有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
這也是儒家給中國人留下的豐厚遺產。
很多人都不自覺,其實從小就理解這些,就好像美國人永遠不能理解中國人在戰場的自我犧牲精神一般。
幾乎每一個大儒都抱著以自己的學問改變世界。
前文也說過,王陽明之所以傳立心學,就是要補而今學問之不足,讓人人稱為聖人。從而讓世界成為大同世界,所以,王陽明一生以講學為第一事,因為他覺得他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即便到了生命最後關頭,也不忘講學。指著自己的心。對弟子說:“我心光明,亦複何求。”
王畿作為王陽明的學生,這一點也是繼承了。如果沒有一個高尚的信仰,那麽王畿而今功成名就,老老實實在家裏修養不好嗎?為什麽數十年如一日,東奔西走,到處講學。至死方休?
周夢臣接著追問道:“卻不知道,先生想要的天下是什麽樣子的?”
“無非是大同世界而已。”王畿說道:“重現三代之治?”
周夢臣說道:“如何重現?”
周夢臣語氣一句快過一句,一句緊過一句,一步步逼得很緊。簡直就好像審問。
王畿在周夢臣氣場之下,陷入了周夢臣的節奏。此刻王畿一時間語塞,回答不上來了。
周夢臣不給王畿反應與思考的時間,說道:“這就是儒門與佛門之別,儒門有致大同於天下之心,而佛門沒有,先生還是去剃度吧。”
王畿立即強硬的說道:“如何說沒有?本門之學,在於治人心,人心既治?大同還能不到嗎?”
周夢臣說道:“宋儒就是這樣想的,於是在崖山上跳了海。”
周夢臣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連王畿都閉住了呼吸。
因為周夢臣很簡單的一句話,蘊含了太多的含義了。
程朱理學就是宋儒的學問。而今大家都知道朱子學已經不足以治國了。但是科舉考試依然考的是這個,國家依然支持程朱理學,大家也隻能私下研究也在查漏補缺的範圍之內,從來沒有一個人如周夢臣這樣,如此強硬的否定理學,並將理學與宋亡劃上等號。
這簡直是石破天驚。
這就是周夢臣想到的辦法。
周夢臣已經明白,將辯駁局限於儒學,確定的說是理學之內,他是沒有贏的把握的。這種情況,就好像打仗的時候,遇見一個堅固的防線,正麵沒有辦法突破,該怎麽辦?
德國人已經給了解決方法,那就是繞過去啊。
周夢臣就選擇繞過去,他是怎麽繞過去的。那就是將理學一下子也否定了,將戰場設立在理學之外,不將理學否定了,周夢臣隻能與王畿在這個小圈子裏麵爭論。隻有否定了理學,周夢臣才能用更廣闊的思維,更高緯度的思想,來打擊王畿。
周夢臣否定理學之後,其實是否定了理學一直以來的路線,那就是治天下就是治人心,人人向善,則大同世界就到了,三代之治,也就到了。
這其實是理學最大的問題。
漢唐之際的儒家,其實對社會問題是有解決方案的。這個解決方案的成果,就是府兵製,府兵製的思想,就是從井田製之中衍生出來的,經過無數大儒的修訂,最後成功的。從而奠定了隋唐大帝國。
但是理學有這樣的方案嗎?沒有。
王安石是有的。但是王安石變法之後,就被打入異端,王安石的王學,也隻能在故紙堆之中看到了。
在周夢臣看來,這不是心學的問題,而是理學根子上的問題,就是務虛不務實。而且王陽明本質上在野的學者。他也沒有辦法,在朝政上指手畫腳。於是他能做到,隻能退而求治心之道,教化之道。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對於實際事務,王陽明並不是沒有手段與想法的。
所以,周夢臣而今這個問題,問王陽明。王陽明有得是辦法,有得是想法。但是王畿就不一樣了。王畿在太聰明,導致他一直在飄,特別是王陽明走後,沒有王陽明的提點,他其實飄到天上去了。
所以才提出了佛門之真意,乃儒門之大略這樣讓很多人聽了不舒服的話。
至於怎麽腳踏實地的做事?不,隻要想想如何腳踏實地的做事,王畿都做不到。
周夢臣相信,隻要將王畿從他自己熟悉的戰場,拉到周夢臣熟悉的戰場,治國之道,曆史之學,乃至於實際的辦事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實務,實學之中。
他是可以吊打王畿的。
當然了,這樣一來,周夢臣的敵人就更多。
如果在這之前,周夢臣的敵人僅僅是心學而已。而今周夢臣麵對的是除卻周夢臣氣學之外的所有儒家學派,因為大家都是
理學傳承。
這也是他們無奈之處。雖然一個勁覺得理學不行了。但是大家的學問還是局限於理學之內,不能突破性的發展從而建立起新的學問體係。
王陽明的心學也是如此。
周夢臣在下決心的時候,也是猶豫過。但是很快他就堅定了自己的信心。
首先,理學已死,而今不過是屍居餘氣而已,這一點已經是大儒們的共識了。大家都是在找出路的人。周夢臣否定理學,在大儒這個層麵上,其實並不會遭受太大的反對,畢竟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情,不過周夢臣走得更遠一些。
當然了,有一些老頑固,周夢臣也就忽略不計了。
其次,周夢臣最擔心的問題,是朝廷上的反對之聲,畢竟理學已經滲透到了大明朝廷方方麵麵了,而官僚們並不在乎這理學是死的活的,他們厭惡的就是改變本身而已。
不過,周夢臣知道嘉靖是一個什麽心思。
在數年前,周夢臣都不敢這樣亂來。因為他對嘉靖的心思沒有把握。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嘉靖一門心思都放在進化論上了。
周夢臣從馮保那裏知道,嘉靖以進化論為根據,再次尋找很多生物標本。在進化論上下了不知道多少功夫。
嘉靖本來就不喜歡理學。畢竟大禮儀傷了嘉靖的心。而今思想被周夢臣影響,有了初步的科學思維,所以,周夢臣推斷,即便嘉靖知道之後,也不會拿他怎麽樣的?
畢竟更加離經叛道的學問在嘉靖那裏的。
畢竟進化論的影響,周夢臣今日的話,就等而下之了。
最後一點,也就是周夢臣估算過最壞的下場,無非是在平定東南之後,想回京就不可能。但是周夢臣一定要進入內閣,不是為了內閣的權力,而是借國家力量推行自己的思想。
而今這個場合,是周夢臣未來幾年,最好的機會了。如果不能打一個開門紅,周夢臣今後再舉辦這樣的大會,影響力也絕對沒有今日這麽好。
所以,周夢臣一定要讓王畿心腹口服。在江南插上氣學的旗幟。
為此付出更多代價也不在乎。畢竟以他而今的功勞,即便不當官了,拍拍屁股回家,在武昌城中,就是楚王也不敢怠慢。如果能讓氣學有而今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後半生做學問,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隻要能贏了王畿,打下這關鍵的一戰,為了氣學成為顯學,做出關鍵的貢獻。而且周夢臣也知道,即便不扯下這一張皮,將來也會被別人扯下的。
王畿僅僅微微一頓,周夢臣問題就來。讓王畿不得不答。
王畿隻能說道:“有。”
這其實是儒學從來的宗旨。儒家從來不是一個不行動的學問,每一大在儒學上造詣很深的人,都必然有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
這也是儒家給中國人留下的豐厚遺產。
很多人都不自覺,其實從小就理解這些,就好像美國人永遠不能理解中國人在戰場的自我犧牲精神一般。
幾乎每一個大儒都抱著以自己的學問改變世界。
前文也說過,王陽明之所以傳立心學,就是要補而今學問之不足,讓人人稱為聖人。從而讓世界成為大同世界,所以,王陽明一生以講學為第一事,因為他覺得他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即便到了生命最後關頭,也不忘講學。指著自己的心。對弟子說:“我心光明,亦複何求。”
王畿作為王陽明的學生,這一點也是繼承了。如果沒有一個高尚的信仰,那麽王畿而今功成名就,老老實實在家裏修養不好嗎?為什麽數十年如一日,東奔西走,到處講學。至死方休?
周夢臣接著追問道:“卻不知道,先生想要的天下是什麽樣子的?”
“無非是大同世界而已。”王畿說道:“重現三代之治?”
周夢臣說道:“如何重現?”
周夢臣語氣一句快過一句,一句緊過一句,一步步逼得很緊。簡直就好像審問。
王畿在周夢臣氣場之下,陷入了周夢臣的節奏。此刻王畿一時間語塞,回答不上來了。
周夢臣不給王畿反應與思考的時間,說道:“這就是儒門與佛門之別,儒門有致大同於天下之心,而佛門沒有,先生還是去剃度吧。”
王畿立即強硬的說道:“如何說沒有?本門之學,在於治人心,人心既治?大同還能不到嗎?”
周夢臣說道:“宋儒就是這樣想的,於是在崖山上跳了海。”
周夢臣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連王畿都閉住了呼吸。
因為周夢臣很簡單的一句話,蘊含了太多的含義了。
程朱理學就是宋儒的學問。而今大家都知道朱子學已經不足以治國了。但是科舉考試依然考的是這個,國家依然支持程朱理學,大家也隻能私下研究也在查漏補缺的範圍之內,從來沒有一個人如周夢臣這樣,如此強硬的否定理學,並將理學與宋亡劃上等號。
這簡直是石破天驚。
這就是周夢臣想到的辦法。
周夢臣已經明白,將辯駁局限於儒學,確定的說是理學之內,他是沒有贏的把握的。這種情況,就好像打仗的時候,遇見一個堅固的防線,正麵沒有辦法突破,該怎麽辦?
德國人已經給了解決方法,那就是繞過去啊。
周夢臣就選擇繞過去,他是怎麽繞過去的。那就是將理學一下子也否定了,將戰場設立在理學之外,不將理學否定了,周夢臣隻能與王畿在這個小圈子裏麵爭論。隻有否定了理學,周夢臣才能用更廣闊的思維,更高緯度的思想,來打擊王畿。
周夢臣否定理學之後,其實是否定了理學一直以來的路線,那就是治天下就是治人心,人人向善,則大同世界就到了,三代之治,也就到了。
這其實是理學最大的問題。
漢唐之際的儒家,其實對社會問題是有解決方案的。這個解決方案的成果,就是府兵製,府兵製的思想,就是從井田製之中衍生出來的,經過無數大儒的修訂,最後成功的。從而奠定了隋唐大帝國。
但是理學有這樣的方案嗎?沒有。
王安石是有的。但是王安石變法之後,就被打入異端,王安石的王學,也隻能在故紙堆之中看到了。
在周夢臣看來,這不是心學的問題,而是理學根子上的問題,就是務虛不務實。而且王陽明本質上在野的學者。他也沒有辦法,在朝政上指手畫腳。於是他能做到,隻能退而求治心之道,教化之道。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對於實際事務,王陽明並不是沒有手段與想法的。
所以,周夢臣而今這個問題,問王陽明。王陽明有得是辦法,有得是想法。但是王畿就不一樣了。王畿在太聰明,導致他一直在飄,特別是王陽明走後,沒有王陽明的提點,他其實飄到天上去了。
所以才提出了佛門之真意,乃儒門之大略這樣讓很多人聽了不舒服的話。
至於怎麽腳踏實地的做事?不,隻要想想如何腳踏實地的做事,王畿都做不到。
周夢臣相信,隻要將王畿從他自己熟悉的戰場,拉到周夢臣熟悉的戰場,治國之道,曆史之學,乃至於實際的辦事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實務,實學之中。
他是可以吊打王畿的。
當然了,這樣一來,周夢臣的敵人就更多。
如果在這之前,周夢臣的敵人僅僅是心學而已。而今周夢臣麵對的是除卻周夢臣氣學之外的所有儒家學派,因為大家都是
理學傳承。
這也是他們無奈之處。雖然一個勁覺得理學不行了。但是大家的學問還是局限於理學之內,不能突破性的發展從而建立起新的學問體係。
王陽明的心學也是如此。
周夢臣在下決心的時候,也是猶豫過。但是很快他就堅定了自己的信心。
首先,理學已死,而今不過是屍居餘氣而已,這一點已經是大儒們的共識了。大家都是在找出路的人。周夢臣否定理學,在大儒這個層麵上,其實並不會遭受太大的反對,畢竟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情,不過周夢臣走得更遠一些。
當然了,有一些老頑固,周夢臣也就忽略不計了。
其次,周夢臣最擔心的問題,是朝廷上的反對之聲,畢竟理學已經滲透到了大明朝廷方方麵麵了,而官僚們並不在乎這理學是死的活的,他們厭惡的就是改變本身而已。
不過,周夢臣知道嘉靖是一個什麽心思。
在數年前,周夢臣都不敢這樣亂來。因為他對嘉靖的心思沒有把握。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嘉靖一門心思都放在進化論上了。
周夢臣從馮保那裏知道,嘉靖以進化論為根據,再次尋找很多生物標本。在進化論上下了不知道多少功夫。
嘉靖本來就不喜歡理學。畢竟大禮儀傷了嘉靖的心。而今思想被周夢臣影響,有了初步的科學思維,所以,周夢臣推斷,即便嘉靖知道之後,也不會拿他怎麽樣的?
畢竟更加離經叛道的學問在嘉靖那裏的。
畢竟進化論的影響,周夢臣今日的話,就等而下之了。
最後一點,也就是周夢臣估算過最壞的下場,無非是在平定東南之後,想回京就不可能。但是周夢臣一定要進入內閣,不是為了內閣的權力,而是借國家力量推行自己的思想。
而今這個場合,是周夢臣未來幾年,最好的機會了。如果不能打一個開門紅,周夢臣今後再舉辦這樣的大會,影響力也絕對沒有今日這麽好。
所以,周夢臣一定要讓王畿心腹口服。在江南插上氣學的旗幟。
為此付出更多代價也不在乎。畢竟以他而今的功勞,即便不當官了,拍拍屁股回家,在武昌城中,就是楚王也不敢怠慢。如果能讓氣學有而今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後半生做學問,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隻要能贏了王畿,打下這關鍵的一戰,為了氣學成為顯學,做出關鍵的貢獻。而且周夢臣也知道,即便不扯下這一張皮,將來也會被別人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