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虎丘之會


    羅欽順既想看看周夢臣這個人。又想看看周夢臣在氣學上的真正的造詣,畢竟書信來往,有些東西是看不出來的。也是可以作假的。


    “前刑部尚書顧應祥,顧大人到。前兵部尚書聶豹,聶大人到 。甘泉先生到。”一聲聲唱名之聲傳到了這裏。已經輪到他們了。畢竟這幾個人物已經算是這一次的壓軸的幾個人了。


    三人不在寒暄了,韓邦奇在前,羅欽順在中。周夢臣最後壓軸。三人到了會場之上。隨即一陣鳴鍾之聲。卻是從遠處的虎丘塔上傳來。聲音悠悠然,將所有的雜聲都壓了下去。


    所有人都知道講學開始了。


    周夢臣走上了高台。看著高台之上,幾十個人的身影。大半都是雪白的頭發。唯獨周夢臣是滿頭青絲,有一種不大和諧的感覺,忽然在角落裏看見了何心隱,何心隱雖然年紀也比周夢臣大,但到底沒有到滿頭白發的地步。


    此刻讓周夢臣有一些惺惺相惜了。


    高台不高,也不大。


    稱之為高台是相對而言的。畢竟學生們之後,還是要提問的。上麵的人總不能距離台下太遠,讓下麵的聽不見吧。而在最靠近高台的位置上,排著數排長桌。上麵有無數寫手,或者說抄手,他們負責要將上麵講的東西,全部抄寫下來,進過增刪潤色之後,準備集結出版。


    周夢臣到了高台之上,與這些宿儒寒暄示意一番,這個時候,每一個人都表現的很有涵養。一個個客客氣氣的。最後推讓一番。按照原定的計劃,讓周夢臣當今日主講。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筆趣閣</a>


    周夢臣就到了主講的位置上,坐了下來。說道;“今日在這裏,我是後生晚輩,諸位前輩客氣,讓我班門弄斧,我隻要拋磚引玉,還請各位前輩指點。”


    坐而論道,是這個時代的傳統。


    周夢臣要一講一天。如果站一天的話,周夢臣年紀輕,或許能夠做到。但是其他人就沒有這個能力了。


    周夢臣對這一次講學準備非常充分。以張載的學說為引子,用太虛即氣作為開端,然後引申出氣在理先。理在氣上的理論,然後將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以儒學的認知體係講出來,確定整個氣學的根基,也就是宇宙觀。


    其實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物質第一性。


    然後以太陽係的天體運動講起,從而引申出科學方法-論


    ,是實驗,假設,引入數學體係等辦法如何解決現實問題。並且舉例說明。


    其實講到這裏,就有很多人聽不懂了。


    因為周夢臣不明白下麵的數學底子。而今即便是明白了。周夢臣也不可能將天體運行論,行星三定律,牛頓三定律,再加上一些其他天文學知識。乃至於實驗方法體係,如何引入數學分析,等等一係列問題講明白。


    這都不是一天的課程。


    周夢臣就隻好將繁雜的東西省略一下,將具體有趣的東西,增多一些,還吸引下麵的學子。畢竟而今的虎丘山有洋洋灑灑數千學子,而在場地外麵,更是有超過一萬的百姓,有些是沒有資格進入。畢竟數千人的會場,已經很難辦。特別是而今倭寇引而不發,如果真放進去幾個刺客就不好辦了。所以這數千學子都是驗證過身份的。而外麵的未必是有問題的。乃是沒有資格的。


    所以,周夢臣每一句話,都能在一兩天之內,傳到十幾萬人的耳朵之中,在之後集結出版的冊子,估計也會在數年之內,傳遍天下,不敢說每一個讀書人都要讀一遍,但是大部分讀書人都是看過的。


    這就是周夢臣費心費神,甚至假公濟私,搞出這一次虎丘大會的原因。


    所以,周夢臣盡快能將這一次講學當成一次科普,讓更多人知道科學的魅力。因為周夢臣深信一件事情,那就是科學本身是非常有魅力的。而且是非常有前景的。從學術傳承上就能看出來。


    在大明這個時代,不管是再厲害的大儒,傳到自己徒子徒孫就不行了。這固然是子弟不肖,不能傳承精髓,但是也不得不讓人想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是這個學術的底蘊有限,不能經受數代的專研,就好像王陽明在的時候,還能彌合王錢之間的矛盾。而王陽明不在了,王錢之間所有的師兄弟情分,就隻剩下,老死不相往來。並不是王錢之間原本有夙願,而是王學內部有彌合不了的矛盾,兩人各持一端,互不相讓,而且在這件事情上,也是沒有辦法相讓的。


    而且最基礎的科學形成於伽利略手中,之後傳承多少年,雖然也有過分裂與矛盾。但是最後一直是向前走的,一代代將科學推進下去。這種潛力是任何哲學體係都不存在的。


    是的,科學本身就是一套哲學體係。


    周夢臣此刻就是盡可能讓江南學子,也算是大明思想最富有活力的學子們,感知這一點。


    這也是周夢臣所有信心所在。並不是他周夢


    臣在儒學造詣上勝過這些大儒一輩子的研究,而是周夢臣堅信,他從後世帶來的最大的財富,也就是科學本身,就是一柄能斬破一切的倚天寶劍。


    周夢臣沉寂在講學之中。


    並沒有注意到台上人的反應。


    何心隱聽得入神。想起自己調查的周夢臣的種種。又想起了他見過的很多事情,隱隱約約有所觸動,似乎看見一條路。但又不真切。畢竟何心隱與其他人不同,泰州學派從來是心學,不,應該說整個明代儒林之中,最接地氣的。最能體會百姓疾苦的一脈。


    故而,何心隱更是能感受到周夢臣的學說有很多能造福百姓的地方。不過,他也沒有太關心那些數學問題。他更在意那些好像很簡單的物理規則。


    他是這樣的,不代表別人是這樣的。


    最少王畿就不是這樣的。


    王畿作為王陽明最喜歡的幾個弟子之一。並不是僅僅靠口舌的。他的心性,資質。各方麵的學問都是頂尖的。不管是算學,還是數學,都是精通的。請注意這一點,古代算學就是後世的數學。而古代的數學,就是邵雍那一套東西。也就是術數之學。算命的。


    所以,剛剛開始一點數學,他還是能聽懂的。但是後來,就完全懵了。沒有基礎的情況下,王畿即便是再優秀,也不可能聽懂。而且王畿年紀也大了,雖然學術地位提高了,雖然他一直想坐穩王陽明的繼承人位置,師兄弟們明裏暗裏的反對,但是王畿在心學之中的地位,還是略略高出其他人一籌的,畢竟王陽明在的時候,王畿與錢德洪就是教授師,也就是拜入王陽明的門下弟子,都要經過兩人教導,打下基礎之後,才能得到王陽明的教導。畢竟當年想投入王陽明門下的人實在太多。


    王陽明也不得不想出這個辦法。


    這也造成了他與錢德洪的地位不同於其他弟子。而錢德洪不擅長利用這種地位,在深山之中修書。時間長了,影響力也就淡了。而王畿不一樣,特別是王陽明其他弟子次第凋零的時候,王畿的聲威日重。


    隻是,名聲大了,但是他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反應能力,等很多能力都不如年輕的時候,這也是必然。他的經驗雖然豐富,但是在王畿所有經驗之中,數學的經驗相對是不多的。


    不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幫助。


    這讓他沒有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