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三月三
虎丘名勝有二,一曰虎丘塔,二曰劍池。
隻是此刻,這兩處名勝都被人忽視了。在虎丘山下,周夢臣早就令人搭建了場地,有下列座次,上依山而做高台。讓高台上的論道之聲,能傳到下麵的聽眾耳朵之中。
更是有千餘士卒維護秩序,將整個場地看管的嚴絲合縫,各片功能區域都有人看管與值守,再加上來到這裏的大半是讀書人,更有很多官員去了官府也來參與這次盛會,再加鄉居的官員也不少。可以說一不小心,就碰見一個前尚書也說不定。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於是,這些讀書人也不敢放肆。
整體上也沒有太大的混亂。
可以說有條不紊。
虎丘山之所以稱作虎丘山,就是這做小山,形似臥虎而得名。此刻從高空俯視,就好像一隻老虎俯視著下麵的密集的芸芸眾生。頗有意味。
今日是周夢臣主講。
這虎丘之會,周夢臣參照了之前講學的規章,將整個講學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講學,周夢臣當任不讓是第一天。之後,就讓其他大儒分別講上一日。周夢臣不好太過分,搭起這個大的場子,讓這麽多大儒,全部給自己來作配,卻不讓人家說話,有些不大好。而且,周夢臣也知道,氣學之中,人單力薄,如果吳廷翰還在,還能給周夢臣撐一下場子。
而吳廷翰一去,王門氣學一脈,其實有真才實學的大儒已經沒有了。就靠周夢臣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大儒的現狀。即便是王陽明也不能保證自己三代四代弟子之中有什麽成器的。王陽明心學興旺的時間,其實也就是嘉萬之際,到了萬曆後期,已經沒落了。到了崇禎朝,更是有太多人批判心學了。
王陽明的處境,不是一個個例。王廷相弟子之中唯有吳廷翰。如果不是吳廷翰將周夢臣拉進了王門。王廷相之後,也是後繼無人了。
講學固然是學問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脫離現實而獨立存在。落在講學這一件事情上,也是要看人多勢重的。如果氣學一脈能出三四個大儒,周夢臣就敢厚著臉皮,今日不讓任何一個心學大佬上台,辦成氣學專場。
但是周夢臣沒有這樣的家底。
隻能容許心學乃至於其他學派上台了。
畢竟,單單一個人講學,是撐不起今日之宏大的安排。
第二個階段,就是學者之間的辯駁。
這其實就是在對壘了。
周夢臣今日是抱最大的努力,存最小的期望。隻能讓江南士大夫聽過氣學,從此讓他們知道天下之間有這一門學問就行了。如果能引入幾個江南的人才因為興趣拜入氣學門下,那就更好了。
周夢臣最怕的是心學方麵冷處理。
周夢臣作為後生晚輩,他不好主動挑釁心學大佬,這是一個禮節的問題。而儒學本質上是一個講道德的學問。人品不好,就等於學問不好,這個邏輯鏈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不僅僅這個時代,後世動則以好人壞人簡單維度來劃分一個人。也是一樣的。
從後世來的周夢臣很明白,如果今日他簡簡單單的講學,其實不算是新聞。如果他與心學大佬們辯論一番,鬧得火光四濺,那才是大新聞,才有更好的宣傳作用。
周夢臣不好明的來,準備在辯駁環節之中,看看情況,或者要不要安排一個人拱火。隻是這樣的人不好找。畢竟,能上高台的大儒,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都不好收買。
最後也就是第三階段了。
第三階段,就是讓下麵學子提問了。隨意提問,讓上麵的大儒們回答。這也算是為蘇州學子造福,畢竟尋常時候,他們也未必能看得見如此多的大儒。
當然了,這既是慣例,大部分講學的時候,都會安排一個這樣的環節,讓學子們提問。也是周夢臣想要安排的。畢竟,周夢臣收買大儒是不成的。但是安排一兩學子,卻是小菜一碟。
總有能碰一下的時候。
整個流程就是這樣的,如果一切如常的話,大概有進行十幾天時間。
而今天是三月三,上巳節,也是第一日。
周夢臣做為主辦方一方。早早就來到虎丘山下。不過沒有早進去,裏麵自然有王世貞,徐渭等人安排,周夢臣不用擔心。周夢臣在這些大儒麵前,雖然是晚輩,但卻是總督六省,東南第一人。所以,周夢臣要壓軸出現。
而此刻,他卻在迎接兩個人,一個人是羅欽順。一個是韓邦奇。
韓邦奇得了消息之後,從陝西千裏迢迢趕過來,以他這麽大的歲數。讓周夢臣感動非常。今日在入場之前,自然要見見韓師叔表示感謝,韓邦奇微微一笑,並不在意,說道:“虎丘之會的聲勢,並不比王陽明在的時候差。這樣大熱鬧,不知道多少年才有一次。我豈能不來,能看看東南
人物,也算是不枉此行。”
韓邦奇轉過身來說道:“倒是羅老大人,今日居然也來,卻是出乎我的意料。”
比起韓邦奇的身子骨健壯,羅欽順就不一樣了。周夢臣早已為羅欽順準備了一床軟轎,等一會兒將羅欽順抬入會場。羅欽順與韓邦奇之間年紀相差不大,都是八十多歲的人了。也是舊識。
羅欽順說道:“我此來,一是盛情難卻。二也是想見見諸位老兄弟,最後一麵,江山日老,人事日非,有些人不見,就見不到了。”
大明文官的壽命有些很長的。如果細細去統計的話,八九十歲的代不乏人。而今還有一個快要過八十大壽的首輔。在致仕官員之中,自然也有幾個壽命長的。但是這畢竟是明朝。活的這把年紀的人,都能稱做人瑞了。是少數了。甚至做了一個詳盡的調查統計,大概也不過數十人,甚至更少。
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的人,聽到的都是一個個親朋故交的噩耗。年輕的時候一些事情也就放開了。
他這次能來,大體是三個原因,第一是見見故交,雖然當年與韓邦奇,湛若水關係也是一般般,不算太好,但是當他們那個時代的人都一一去世,也隻能這些人能談談當年弘治皇帝的事情,談談他們當年是如何與劉瑾作對的陳年往事了。
第二,是給子孫留一下餘蔭。
這一次虎丘之會聲勢之大,似乎要超過了王陽明在時的講學,是周夢臣的學識勝過王陽明的?不是,是周夢臣而今的權柄勝過王陽明。王陽明一輩子也沒有擔任過如周夢臣這般要職,總督六省,甚至可以說,大明曆史上,也少有這樣的先例。
周夢臣的前程,羅欽順自然肯得出來。不管自己的孩子多大了,在父母看來,依然是孩子。他活到這個歲數的人了,豈能不知道,他現在立刻死了,也是正常的。他自然要在去之前,為羅家結下一分善緣。也好讓周夢臣照顧一下自己的子孫。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樸實的原因,看看周夢臣到底有幾分道行。
吳廷翰將王廷相的人脈交給到周夢臣手中。周夢臣一直以後生晚輩請教之名,寫信給羅欽順。可以說,兩人雖然沒有蒙麵,但神交久矣。
羅欽順看來,他與王廷相,楊慎等數人一起發起的氣學,而今已經到了沒落的時候了,如果沒有周夢臣,估計他去世之後, 不出十幾年,天下人不知道氣學是何物?是周夢臣挽救了這一切。
虎丘名勝有二,一曰虎丘塔,二曰劍池。
隻是此刻,這兩處名勝都被人忽視了。在虎丘山下,周夢臣早就令人搭建了場地,有下列座次,上依山而做高台。讓高台上的論道之聲,能傳到下麵的聽眾耳朵之中。
更是有千餘士卒維護秩序,將整個場地看管的嚴絲合縫,各片功能區域都有人看管與值守,再加上來到這裏的大半是讀書人,更有很多官員去了官府也來參與這次盛會,再加鄉居的官員也不少。可以說一不小心,就碰見一個前尚書也說不定。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於是,這些讀書人也不敢放肆。
整體上也沒有太大的混亂。
可以說有條不紊。
虎丘山之所以稱作虎丘山,就是這做小山,形似臥虎而得名。此刻從高空俯視,就好像一隻老虎俯視著下麵的密集的芸芸眾生。頗有意味。
今日是周夢臣主講。
這虎丘之會,周夢臣參照了之前講學的規章,將整個講學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講學,周夢臣當任不讓是第一天。之後,就讓其他大儒分別講上一日。周夢臣不好太過分,搭起這個大的場子,讓這麽多大儒,全部給自己來作配,卻不讓人家說話,有些不大好。而且,周夢臣也知道,氣學之中,人單力薄,如果吳廷翰還在,還能給周夢臣撐一下場子。
而吳廷翰一去,王門氣學一脈,其實有真才實學的大儒已經沒有了。就靠周夢臣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大儒的現狀。即便是王陽明也不能保證自己三代四代弟子之中有什麽成器的。王陽明心學興旺的時間,其實也就是嘉萬之際,到了萬曆後期,已經沒落了。到了崇禎朝,更是有太多人批判心學了。
王陽明的處境,不是一個個例。王廷相弟子之中唯有吳廷翰。如果不是吳廷翰將周夢臣拉進了王門。王廷相之後,也是後繼無人了。
講學固然是學問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脫離現實而獨立存在。落在講學這一件事情上,也是要看人多勢重的。如果氣學一脈能出三四個大儒,周夢臣就敢厚著臉皮,今日不讓任何一個心學大佬上台,辦成氣學專場。
但是周夢臣沒有這樣的家底。
隻能容許心學乃至於其他學派上台了。
畢竟,單單一個人講學,是撐不起今日之宏大的安排。
第二個階段,就是學者之間的辯駁。
這其實就是在對壘了。
周夢臣今日是抱最大的努力,存最小的期望。隻能讓江南士大夫聽過氣學,從此讓他們知道天下之間有這一門學問就行了。如果能引入幾個江南的人才因為興趣拜入氣學門下,那就更好了。
周夢臣最怕的是心學方麵冷處理。
周夢臣作為後生晚輩,他不好主動挑釁心學大佬,這是一個禮節的問題。而儒學本質上是一個講道德的學問。人品不好,就等於學問不好,這個邏輯鏈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不僅僅這個時代,後世動則以好人壞人簡單維度來劃分一個人。也是一樣的。
從後世來的周夢臣很明白,如果今日他簡簡單單的講學,其實不算是新聞。如果他與心學大佬們辯論一番,鬧得火光四濺,那才是大新聞,才有更好的宣傳作用。
周夢臣不好明的來,準備在辯駁環節之中,看看情況,或者要不要安排一個人拱火。隻是這樣的人不好找。畢竟,能上高台的大儒,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都不好收買。
最後也就是第三階段了。
第三階段,就是讓下麵學子提問了。隨意提問,讓上麵的大儒們回答。這也算是為蘇州學子造福,畢竟尋常時候,他們也未必能看得見如此多的大儒。
當然了,這既是慣例,大部分講學的時候,都會安排一個這樣的環節,讓學子們提問。也是周夢臣想要安排的。畢竟,周夢臣收買大儒是不成的。但是安排一兩學子,卻是小菜一碟。
總有能碰一下的時候。
整個流程就是這樣的,如果一切如常的話,大概有進行十幾天時間。
而今天是三月三,上巳節,也是第一日。
周夢臣做為主辦方一方。早早就來到虎丘山下。不過沒有早進去,裏麵自然有王世貞,徐渭等人安排,周夢臣不用擔心。周夢臣在這些大儒麵前,雖然是晚輩,但卻是總督六省,東南第一人。所以,周夢臣要壓軸出現。
而此刻,他卻在迎接兩個人,一個人是羅欽順。一個是韓邦奇。
韓邦奇得了消息之後,從陝西千裏迢迢趕過來,以他這麽大的歲數。讓周夢臣感動非常。今日在入場之前,自然要見見韓師叔表示感謝,韓邦奇微微一笑,並不在意,說道:“虎丘之會的聲勢,並不比王陽明在的時候差。這樣大熱鬧,不知道多少年才有一次。我豈能不來,能看看東南
人物,也算是不枉此行。”
韓邦奇轉過身來說道:“倒是羅老大人,今日居然也來,卻是出乎我的意料。”
比起韓邦奇的身子骨健壯,羅欽順就不一樣了。周夢臣早已為羅欽順準備了一床軟轎,等一會兒將羅欽順抬入會場。羅欽順與韓邦奇之間年紀相差不大,都是八十多歲的人了。也是舊識。
羅欽順說道:“我此來,一是盛情難卻。二也是想見見諸位老兄弟,最後一麵,江山日老,人事日非,有些人不見,就見不到了。”
大明文官的壽命有些很長的。如果細細去統計的話,八九十歲的代不乏人。而今還有一個快要過八十大壽的首輔。在致仕官員之中,自然也有幾個壽命長的。但是這畢竟是明朝。活的這把年紀的人,都能稱做人瑞了。是少數了。甚至做了一個詳盡的調查統計,大概也不過數十人,甚至更少。
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的人,聽到的都是一個個親朋故交的噩耗。年輕的時候一些事情也就放開了。
他這次能來,大體是三個原因,第一是見見故交,雖然當年與韓邦奇,湛若水關係也是一般般,不算太好,但是當他們那個時代的人都一一去世,也隻能這些人能談談當年弘治皇帝的事情,談談他們當年是如何與劉瑾作對的陳年往事了。
第二,是給子孫留一下餘蔭。
這一次虎丘之會聲勢之大,似乎要超過了王陽明在時的講學,是周夢臣的學識勝過王陽明的?不是,是周夢臣而今的權柄勝過王陽明。王陽明一輩子也沒有擔任過如周夢臣這般要職,總督六省,甚至可以說,大明曆史上,也少有這樣的先例。
周夢臣的前程,羅欽順自然肯得出來。不管自己的孩子多大了,在父母看來,依然是孩子。他活到這個歲數的人了,豈能不知道,他現在立刻死了,也是正常的。他自然要在去之前,為羅家結下一分善緣。也好讓周夢臣照顧一下自己的子孫。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樸實的原因,看看周夢臣到底有幾分道行。
吳廷翰將王廷相的人脈交給到周夢臣手中。周夢臣一直以後生晚輩請教之名,寫信給羅欽順。可以說,兩人雖然沒有蒙麵,但神交久矣。
羅欽順看來,他與王廷相,楊慎等數人一起發起的氣學,而今已經到了沒落的時候了,如果沒有周夢臣,估計他去世之後, 不出十幾年,天下人不知道氣學是何物?是周夢臣挽救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