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大儒
內閣的存在有必然原因的。已經是大明朝廷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本不可能打回原形。是的,取消內閣,重啟明朝前期的七卿論政的模式,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這如果真是一個好辦法的話,內閣就不會存在。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不過,內閣之弊。的確要修改。
內閣弊政的根本原因,是皇帝不肯放棄權力,一點權力也不想放棄。內閣都是借皇帝的權力來用。但是沒有權力,就沒有責任。這種不正常的模式,自然會扭曲了正常地工作關係。產生太多不正常的矛盾。
或許這在皇帝心中,都是可以付出代價。
這就有些難辦了。
“心學什麽想法,我並不是太在乎的,反正徐階一出,心學的想法就是徐階的想法了。”吳廷翰變得更虛弱了。繼續強撐著說道:“倒是你有什麽想法,能不能給我說說?我知道,或許有些不能宣之於眾的地方。但是我老頭子不過是將這些話帶到地下。就不能給我說說嗎?好讓我安心。”
周夢臣內心之中的想法,自然是建設一個工業化的大明,現代化的大明。
至於將來的大明到底有沒有皇帝的位置,也是一個未知數。
而且周夢臣擔心自己的想法與大明的現實有衝突,在事情沒有做成之前,自然不敢多說,可以數周夢臣是做十分事,但是麵對而今的吳廷翰。周夢臣卻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周夢臣一邊醞釀著該怎麽說,一邊低聲說道:“我想做的事情,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糾正而今大明積弊。大明二百年天下。很多弊端陳陳相因。已經到了不改不行了。如軍製,財政製度,部分官職,吏治等等----”
周夢臣正待細說,卻看出了吳廷翰眼中並不是太感興趣。
的確,清楚積弊。如果真正做到,定然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奈何對於一個大儒來說,卻並不重要。無他,真正厲害的大儒,他們提出的一些思想是有前瞻性的。比如戰國時期,已經很多大家提出天下將定於一。這個概念成為後來無數人努力的方向。最後到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不過政治還是文化,都定於一的現實。比如東漢以來,無數大儒對土地的思考,都成為了府兵製的思想來源,而府兵製作為一項基本製度,更是終結了南北朝數百年的戰亂,與隋唐盛世
。
吳廷翰想聽到的時候,周夢臣對未來想法?
周夢臣說道:“師兄見過蒸汽機嗎?我準備大力推廣蒸汽機,而今的蒸汽機還不夠先進。將來的蒸汽機能代替人做很多事情。比如將鐵路鋪設到所有的官道,然所有船隻不管海上的河裏的船隻都用蒸汽動力,即便再遠的地方,到北京也不過半個月的光景。甚至蒸汽機能代替人打井耕田。”
“這才是蒸汽機一項。未來氣學弟子隻要研究下去,總就有更多地發現。都能直接作用百姓日用,衣食住行。會大大減輕百姓的負擔,爭取讓全天下每一個人都吃得飽,穿得暖,每一個人都能終老天年,不必擔心凍餓而死。朝廷更是因為物資的豐富,可以北逐韃虜,重定成祖時的版圖,再下西洋,重定南洋。”
吳廷翰眼睛炯炯有神,說道:“這真能做到嗎?”
周夢臣說道:“能。荀子雲:製天道而用之,就是而今要做的事情。倉廩實而知禮儀,道德君子們如果解決不了吃穿的問題。什麽都是空話。是毫無意義。但是我堅信隻能我們能洞測這個世界的真理。真正地做到製天道而用之,定然能做到這一點的。而且很多事情我都在做了。如果我有朝一日,能身登首輔,十年,隻需十年,我要天下大變。”
吳廷翰說道:“恨不能讓老天再借我二十年,看看你描述的世界。”
周夢臣雙眼微紅,說道:“師兄----”他說不下去了,唯恐說下去,會流下淚來。畢竟他與吳廷翰名義上是師兄弟,但實際上是師徒。也就是吳廷翰將氣學傳授給周夢臣,給了周夢臣科學與儒學結合地最佳載體。
從來不是沒有感情的。
吳廷翰說道:“莫做小兒態,有你在,氣學大興有日,我即便是死了,也含笑九泉了。你給我太多驚奇了。王陽明走得是由內聖而外王之道,甚至從宋儒而來,就是這個路子。甚至我與師傅,也沒有脫這個範疇。脫不開理學的架子。其實也是在內聖之道上打轉轉。聽你的話我才明白,我錯了,氣學是氣學,心學是心學。”
“心學發端之處,就是內聖之道。而氣學之道卻不是,你這個路子另辟蹊徑,由外王而內聖。發前人所未發。隻是你要謹記一件事情,夫子的學問,就一個仁字,這也是儒學之根本。理學綱常太硬,失了仁心。成了禮教吃人。而你也記住這一點,萬萬不可忘記一個
‘仁’字,否則就墮入異端一流。”
“還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你在擔心什麽。但是學問之道,薪火相傳。但是一件事情,你覺得是自己的事情,他始終是自己的事情,你覺得是氣學一脈的事情,那就要告訴弟子們,人生太多意外,我也想你能登台閣之地,執掌九重。但是捫心自問,你有十足的把握嗎?你如果覺得這一件事情,是天下人之事,你自己毫無私心,你為什麽不敢告訴天下人。我大明從不以言殺人。而今即便是以言殺人又怎麽樣?我輩儒者,為天下請命,甘受刀斧。為人當思,所謀不忠,所思無誤,當畏懼天命,畏懼自己的學問是否有錯,除此之外,尚有何畏?”
“我知道你定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想得太多,反而成了負擔。我走之後,你就是王門氣學的執掌。當細思之,有人需要三思而後行,有人需要行而後思。你到屬於那一類。”
周夢臣聽了,忍不住流出淚來。
有時候,覺得有一個長輩絮絮叨叨的叮囑,實在是非常厭煩的事情。但是真到了某一個時候,再也沒有人來叮囑你,囑咐你。才會知道當初的教誨與叮囑是多麽的珍貴。
從今日之後,不管是學術上,還是在官場。周夢臣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了。他能依靠的隻有自己了。
周夢臣說道:“小弟知道了。”
吳廷翰說道:“我床頭有一個匣子,你拿來吧。”
周夢臣立即去找,拿過來之後打開。吳廷翰說道;“這裏麵有幾十封書信。有給陝西韓師叔,江西羅師叔,還有天南地北各地氣學大家的。你照著寫一封書信,並將《小學問》這一般與這書信一並送過去報喪。我氣學一脈不如心學,氣學內部也捏不到一起去。但是好歹是同氣相合,彼此之間都是有交情的。這也是我最後能幫助你的了。”
這一張關係網,對周夢臣來說,價值千金。
無他,周夢臣根基太過淺薄了。氣學雖然已經衰弱了。但是到底是曾經與心學正麵交鋒,羅欽順與王廷相都與王陽明辯駁過。結果是雙方誰也不能說服誰,當然了,從學術成就上來說,這兩位都是王陽明的手下敗將。
但問題是,手下敗將厲害不厲害,那是要看是誰的手下敗將了。尋常人當王陽明的手下敗將的資格都沒有。
並不是誰都能將自己的名字與王陽明相提並論的。
內閣的存在有必然原因的。已經是大明朝廷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本不可能打回原形。是的,取消內閣,重啟明朝前期的七卿論政的模式,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這如果真是一個好辦法的話,內閣就不會存在。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不過,內閣之弊。的確要修改。
內閣弊政的根本原因,是皇帝不肯放棄權力,一點權力也不想放棄。內閣都是借皇帝的權力來用。但是沒有權力,就沒有責任。這種不正常的模式,自然會扭曲了正常地工作關係。產生太多不正常的矛盾。
或許這在皇帝心中,都是可以付出代價。
這就有些難辦了。
“心學什麽想法,我並不是太在乎的,反正徐階一出,心學的想法就是徐階的想法了。”吳廷翰變得更虛弱了。繼續強撐著說道:“倒是你有什麽想法,能不能給我說說?我知道,或許有些不能宣之於眾的地方。但是我老頭子不過是將這些話帶到地下。就不能給我說說嗎?好讓我安心。”
周夢臣內心之中的想法,自然是建設一個工業化的大明,現代化的大明。
至於將來的大明到底有沒有皇帝的位置,也是一個未知數。
而且周夢臣擔心自己的想法與大明的現實有衝突,在事情沒有做成之前,自然不敢多說,可以數周夢臣是做十分事,但是麵對而今的吳廷翰。周夢臣卻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周夢臣一邊醞釀著該怎麽說,一邊低聲說道:“我想做的事情,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糾正而今大明積弊。大明二百年天下。很多弊端陳陳相因。已經到了不改不行了。如軍製,財政製度,部分官職,吏治等等----”
周夢臣正待細說,卻看出了吳廷翰眼中並不是太感興趣。
的確,清楚積弊。如果真正做到,定然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奈何對於一個大儒來說,卻並不重要。無他,真正厲害的大儒,他們提出的一些思想是有前瞻性的。比如戰國時期,已經很多大家提出天下將定於一。這個概念成為後來無數人努力的方向。最後到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不過政治還是文化,都定於一的現實。比如東漢以來,無數大儒對土地的思考,都成為了府兵製的思想來源,而府兵製作為一項基本製度,更是終結了南北朝數百年的戰亂,與隋唐盛世
。
吳廷翰想聽到的時候,周夢臣對未來想法?
周夢臣說道:“師兄見過蒸汽機嗎?我準備大力推廣蒸汽機,而今的蒸汽機還不夠先進。將來的蒸汽機能代替人做很多事情。比如將鐵路鋪設到所有的官道,然所有船隻不管海上的河裏的船隻都用蒸汽動力,即便再遠的地方,到北京也不過半個月的光景。甚至蒸汽機能代替人打井耕田。”
“這才是蒸汽機一項。未來氣學弟子隻要研究下去,總就有更多地發現。都能直接作用百姓日用,衣食住行。會大大減輕百姓的負擔,爭取讓全天下每一個人都吃得飽,穿得暖,每一個人都能終老天年,不必擔心凍餓而死。朝廷更是因為物資的豐富,可以北逐韃虜,重定成祖時的版圖,再下西洋,重定南洋。”
吳廷翰眼睛炯炯有神,說道:“這真能做到嗎?”
周夢臣說道:“能。荀子雲:製天道而用之,就是而今要做的事情。倉廩實而知禮儀,道德君子們如果解決不了吃穿的問題。什麽都是空話。是毫無意義。但是我堅信隻能我們能洞測這個世界的真理。真正地做到製天道而用之,定然能做到這一點的。而且很多事情我都在做了。如果我有朝一日,能身登首輔,十年,隻需十年,我要天下大變。”
吳廷翰說道:“恨不能讓老天再借我二十年,看看你描述的世界。”
周夢臣雙眼微紅,說道:“師兄----”他說不下去了,唯恐說下去,會流下淚來。畢竟他與吳廷翰名義上是師兄弟,但實際上是師徒。也就是吳廷翰將氣學傳授給周夢臣,給了周夢臣科學與儒學結合地最佳載體。
從來不是沒有感情的。
吳廷翰說道:“莫做小兒態,有你在,氣學大興有日,我即便是死了,也含笑九泉了。你給我太多驚奇了。王陽明走得是由內聖而外王之道,甚至從宋儒而來,就是這個路子。甚至我與師傅,也沒有脫這個範疇。脫不開理學的架子。其實也是在內聖之道上打轉轉。聽你的話我才明白,我錯了,氣學是氣學,心學是心學。”
“心學發端之處,就是內聖之道。而氣學之道卻不是,你這個路子另辟蹊徑,由外王而內聖。發前人所未發。隻是你要謹記一件事情,夫子的學問,就一個仁字,這也是儒學之根本。理學綱常太硬,失了仁心。成了禮教吃人。而你也記住這一點,萬萬不可忘記一個
‘仁’字,否則就墮入異端一流。”
“還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你在擔心什麽。但是學問之道,薪火相傳。但是一件事情,你覺得是自己的事情,他始終是自己的事情,你覺得是氣學一脈的事情,那就要告訴弟子們,人生太多意外,我也想你能登台閣之地,執掌九重。但是捫心自問,你有十足的把握嗎?你如果覺得這一件事情,是天下人之事,你自己毫無私心,你為什麽不敢告訴天下人。我大明從不以言殺人。而今即便是以言殺人又怎麽樣?我輩儒者,為天下請命,甘受刀斧。為人當思,所謀不忠,所思無誤,當畏懼天命,畏懼自己的學問是否有錯,除此之外,尚有何畏?”
“我知道你定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想得太多,反而成了負擔。我走之後,你就是王門氣學的執掌。當細思之,有人需要三思而後行,有人需要行而後思。你到屬於那一類。”
周夢臣聽了,忍不住流出淚來。
有時候,覺得有一個長輩絮絮叨叨的叮囑,實在是非常厭煩的事情。但是真到了某一個時候,再也沒有人來叮囑你,囑咐你。才會知道當初的教誨與叮囑是多麽的珍貴。
從今日之後,不管是學術上,還是在官場。周夢臣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了。他能依靠的隻有自己了。
周夢臣說道:“小弟知道了。”
吳廷翰說道:“我床頭有一個匣子,你拿來吧。”
周夢臣立即去找,拿過來之後打開。吳廷翰說道;“這裏麵有幾十封書信。有給陝西韓師叔,江西羅師叔,還有天南地北各地氣學大家的。你照著寫一封書信,並將《小學問》這一般與這書信一並送過去報喪。我氣學一脈不如心學,氣學內部也捏不到一起去。但是好歹是同氣相合,彼此之間都是有交情的。這也是我最後能幫助你的了。”
這一張關係網,對周夢臣來說,價值千金。
無他,周夢臣根基太過淺薄了。氣學雖然已經衰弱了。但是到底是曾經與心學正麵交鋒,羅欽順與王廷相都與王陽明辯駁過。結果是雙方誰也不能說服誰,當然了,從學術成就上來說,這兩位都是王陽明的手下敗將。
但問題是,手下敗將厲害不厲害,那是要看是誰的手下敗將了。尋常人當王陽明的手下敗將的資格都沒有。
並不是誰都能將自己的名字與王陽明相提並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