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汪精衛叛國


    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調停失敗後,日本政府惱羞成怒,宣布“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要求蔣介石下野。


    其後,日本政府一方麵轉托意大利,接替德國,在中日兩國間調停“和平”。


    同時,積極動員民國初年曾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少川出麵組織傀儡政權,與國民政府談判“和平”。


    1938年5月初,法學家羅家衡到武漢,見到汪精衛,談及由唐紹儀出麵談判一事,汪即說:“在辛亥南北議和時,我們俱是在少川先生領導之下進行的。


    現在的局麵,隻有少川先生出來與日本談判才是辦法。現在日本不是較以前對華主張緩了一步麽?


    從前日本是不以蔣政府為對象的,現在日本僅主張不以蔣個人為對象了。


    隻要少川先生出來與日本談判,蔣的下野,是不成問題的。我隻要國家有救,甚麽犧牲都可以的……”


    這段話既暴露出汪精衛急於與日本謀和的麵目,同時,也暴露出汪精衛對蔣介石失望,急於迫使其下野,取而代之的隱秘企圖。


    同年6月14日,汪精衛的親信高宗武與日人西義顯在香港簽訂備忘錄,準備組織“第三勢力”。


    雙方心目中的“第三勢力”的領袖就是汪精衛。同月20日前後,意大利駐華大使授意汪精衛致函近衛首相,意圖在汪精衛和日本政府之間建立直接聯係。


    同年7月,高宗武在汪精衛鼓勵下秘密訪日,會見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參謀次長多田駿以及近衛文麿首相等日方要員,決定“找尋蔣介石以外的人”,以“造成中日之間的和平”,而此人,雙方也都認為非汪精衛莫屬。


    影佐禎昭公然對高宗武說:“可否請蔣委員長下野,由汪主席出任負責。”《10月25日,國民政府自武漢撤退,汪精衛更加喪失抗戰信心。


    11月18日,梅思平、高宗武奉汪之命與日人影佐禎昭、今井武夫在上海重光堂簽訂《日華協議記錄》等文件。《記錄》規定雙方的“合作”條件有“締結防共協定”,“承認日本軍防共駐兵”,“中國承認滿洲國”等六條。


    其行動計劃為:首先由日本政府方麵發表上述“合作”的條件,汪精衛等即發表聲明響應,“與蔣介石斷絕關係”,“見機成立新政府”。26日,梅思平到重慶向汪精衛匯報,隨身攜帶與日方達成的協約以及近衛首相的第三次對華聲明草稿。


    29日,汪急召陳公博到重慶,對陳說:“中日和平已經成熟”,“中國的國力已不能再戰了,非設法和平不可了”。


    “假使敵人再攻重慶,我們便要亡國。”“現在我們已經無路可退,再退隻有退西北,我們結果必為**的俘虜。”


    他並向陳透露,準備離開重慶,以個人身份出麵,與日本交涉。汪隨即召集周佛海、陳璧君、梅思平等會商,決定接受“重光堂協議”,電港通知。


    1938年11月29日。當日下午決定:汪於12月8日赴成都,10日到達昆明,近衛首相於12日發表第三次對華聲明,互相呼應。


    武漢失陷,蔣介石並未隨國民政府遷渝,而是到湖南部署繼續抗戰。


    10月28日,國民參政會第二屆會議在重慶開幕,蔣介石致電會議,認為日軍自進窺武漢以來,死傷三十餘萬,計窮力絀,抗戰已入“第二階段”。


    他估計,“吾人預定覆滅敵人之計劃,必可實現於不久將來。”


    11月7日,他在長沙主持軍事會議。25日,又在南嶽主持軍事會議。11月30日,視察桂林,設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桂林行營,以白崇禧為主任,統籌西南抗戰。直到12月8日,蔣介石才到達重慶。


    這一天,本來是汪精衛預定的出逃之日,但因蔣的到來,汪不得不改變計劃。


    12月9日,蔣介石在重慶黃山官邸約集孔祥熙、汪精衛、王寵惠、葉楚傖、朱家驊等人談話。


    汪精衛堅持對日主和,他表示:中國和日本都有困難。“中國之困難,在如何支持戰事;日本之困難,在如何結束戰事”,“故調停之舉,非不可能”。


    “日本果能覺悟中國之不可屈服,東亞之不可獨霸,則和平終將到來。”


    蔣介石所言與汪精衛相反,“下午,與黨政各同誌談話,指示以後對倭方針,言明隻要我政府不與倭言和,則倭無法亡我。並明告其隻要我政府不與言和,則我政府即使失敗,國家必可因此複興。況政府至今決無失敗之理,且革命政府旨在主義成功,而不怕一時失敗也。”


    蔣介石後來電告龍雲時也說:“中此次在渝,並曾詳切麵告汪先生等,以日寇之狡獪毒辣,若我有人向其謀和,則寇之猙獰麵目必畢露,萬不可為。”


    汪主張與日本言和,蔣反對與日本言和。針鋒相對,涇渭分明。可見二人之間辯論的激烈。


    蔣這一天的態度使汪精衛等大為失望。陶希聖致函胡適說:蔣先生12月8日到重慶。他的態度完全改變。對於國家處境困難,全不考慮。


    12月16日,日本內閣成立興亞院,其目的在於加強對中國占領區的統治,其總裁由日本首相兼任,副總裁由外相、藏相、陸相、海相兼任。


    在中國北平、上海、青島、漢口、廣州、廈門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此前2日,蔣因感冒未上班。


    16日,汪精衛到蔣處探病,蔣當日的日記說:“日本對中國之最後目的雲者,乃滅亡中國之謂也。興亞院成為確定對華政策執行之樞紐者,乃以興亞院為中國之斷頭台。


    換言之,滅亡中國之總機關也。因此興亞院之成立,中國若要自取滅亡,俯首而上斷頭台則已,否則除抗戰拚命以外,再無第二道路矣。”的網友上傳,(鄉$(村$(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1938年12月16日。武漢會戰期間,蔣也曾幻想過以和平方式結束中日戰爭,但從這一則日記可以看出,嚴酷的現實終於使他認識到,擺在中國人民麵前的隻有抗戰一途。


    當時,日本特務土肥原約原天津市市長蕭振瀛到香港見麵談判,蔣決定不準蕭赴港,對土肥原“堅拒不理”。


    關於汪蔣之間的和戰分歧,汪精衛在出逃後曾於12月23日致電蔣介石稱:“在渝兩次謁談,如對方所提非亡國條件,宜及時謀和以救危亡而杜共禍。”


    汪精衛一夥乘飛機倉皇出逃,抵達河內以後,20日上午,汪精衛偕陳璧君、周佛海、陶希聖、汪文嬰等乘汽車經海防赴距河內100公裏之海濱。


    下午,返回河內。23日移居河內郊區避暑勝地三桃山,不慎將腿跌傷。


    12月25日,周佛海、陶希聖、陳春圃赴港不成返河內,並偕陳公博來三桃山。


    汪精衛致電駐英大使郭泰祺,稱:“日方所提尚非亡國條件,應據以交涉,謀和平而杜共禍,擬向中央以去就力爭,故暫離渝,並囑轉告。”


    26日下午4時,汪精衛召陳公博、周佛海,陶希聖等共同討論,反複商量今後進行方針及步驟,但無具體決定。1939年1月28日,汪精衛以河內高朗街二十七號朱培德公館作為寓所。


    這是一棟兩層法式小花園洋房,時值嚴冬,但這裏仍然雲淡風輕,陽光明媚,景色如春,梧桐成蔭。二樓朝南的大房間成了汪氏夫婦的臥室。在這裏,汪精衛沒有特別的警戒,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人向他行刺。


    1938年12月23日,日本首相近衛迫不及待地按照“重光堂”密約,發表了第三次對華聲明。


    26日,蔣介石在紀念周會上講話時,一方麵對近衛聲明表明態度,同時也否認汪等行動與政府有關。他說:汪是“請假”去河內養病,即可返渝。


    汪此行“純係個人行動,毫無政治意味”,“外間一切猜測與謠言,國人必不置信”。


    但蔣介石想錯了。主子的招降書一發表,奴才趕快響應。29日,汪精衛致蔣介石和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的臭名昭著的《豔電》在香港公開發表。這是汪精衛集團公開賣國,投降日本侵略者的宣言。一個近衛聲明,一個汪精衛《豔電》,主唱奴和,緊密配合,二“衛”雙簧開演了,吹出了一串的“和平”肥皂泡。


    國民黨的副總裁叛國投敵,使蔣介石感到大丟麵子,便使出了先軟後硬的手段,但都沒起作用。


    蔣介石先派正在河內洽辦武器運輸事務的外交部長王寵惠勸汪精衛回重慶,王寵惠說:“委員長三番五次對人說,汪先生隻是赴河內治病,現在回去,仍然名正言順。”


    汪精衛回答說:“謝謝重慶方麵目前還給我留條退路。雖然這樣,我還是不能回去,為什麽呢?我這次離開重慶,隻是對政局有不同意見,並不夾雜其他任何個人意氣在內,這一點務請你們轉告中央,請他們理解。在重慶,我要發表個人意見很不容易,我不離開重慶,這份豔電就不能發出,和平工作就難以開展。我的和平主張能否采納,權操中央,我絲毫不勉強。如果政府出麵主和,改變立場,我可以從旁做些協助工作,或者退隱山林不問國事都可以,但如果政府不轉變立場,那我隻能出麵來談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修羅傳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湖奇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湖奇人並收藏抗日之修羅傳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