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準備妥當,秦允明準備出過出前他特意隙書信給蘇造,今日不能為蘇造送行,總是要聊表歉意的。同時他還找來了華安,讓華安將十數日前做好的衣衫都取出來,在蘇造啟程上京之時,將衣衫並五十兩銀子一起送過去。
交代完畢之後,這才放心的上路了。
抵達杭州,一行人因為走得急,大家都沒有來得及吃早膳。雖然此時快到晌午的光景,可是餓著肚子實在難受。秦允明也覺得空腹不太舒服,等下見了吳王隻怕會有失禮之處,於是就允許在城外一家還算別致的酒樓休息了一陣。
如今晌午未到,又正值臘月,因此酒樓裏並無多少客人。
店小二殷勤的引秦允明主仆進了酒樓。秦允明挑了一張靠窗的桌子,讓陪同自己一起來的仆從一起落座。這些仆從原本隻打算站在一邊吃一些燒餅就可以了,沒想到大郎竟然還會讓自己同坐,於是一個咋。感激不已,受寵若驚。
秦允明網準備問店小二酒樓的招牌菜是什麽,這時大堂另外一邊忽然傳來一聲蒼邁的聲音:“店家,結賬。”
這時店內夥計隻有小二一人小二無奈,隻好向秦允明告了一個不是,道:“客觀,還請您稍等片刻小的馬上就來伺候。”
秦允明客氣的笑了笑,玩笑的說道:“小二哥隻顧先忙吧,待會兒給我們優惠一些酒食錢就好了。”
店小二見秦允明這般和氣,連忙哈哈笑著應道:“一定一定。”然後匆匆的跑到大堂另外一邊去了。
大堂這一邊客人隻有兩人,一個穿著棉布衫的老者,另外一個好像是老者的隨侍小童,兩個人衣衫都不怎麽張揚,並且還是一股風塵仆仆的樣子。
小二看了看桌麵上的餐盤,念念有詞道:“五個饅頭五文錢,一碟醬菜、一碟花生米一共三文錢,鹵肉一盤豐五文錢。客觀您一共是二十三文錢。”
老者和藹的點了點,然後起身去摸自己的腰間,可是尋了一陣卻什麽也沒摸到。他低頭一看,臉色不由一變,掛在腰間的錢囊竟然不見了。頓時,他尷尬不已,布滿皺紋的老臉都有一些不好意思了。
小二眼尖,立玄就看出倪端,先前還是熱情的語氣一下子變得冷漠了起來。
“老人家,咱們小店可是老字號招牌了,物美價廉、童叟無欺,你莫不是欺在咱們小店來要討霸王餐了吧。”他匆薄的說道。
“這個小哥,老夫並非要討什麽霸王餐,不過二十三文錢的小吃,老夫有必要還要賴賬嗎?確實是老夫錢囊掉了。要不這樣好不好,老夫正要進城去見吳王,等到了吳王府再托人將小吃錢帶來。”老者雖然有些窘迫,但說話的語氣不吭不卑,甚至隱隱約約透著幾分莊重的魄力。
店小二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老人,要說對麵那個衣著華麗的少年是要見吳王,他十之**會相信,可是這老頭如此樸實的樣子,擺明就是借吳王的名號來誆騙分錢了。當即,他兩隻手叉腰,冷冷哼了一聲。道:
“你既認識吳王爺,這都到城門口了,為何不去吳王府吃頓便飯,偏偏要到城外小店來吃這麽寒酸。哼,擺明你這老人家就是要騙飯錢。我告訴你,今天你要是敢賴賬,我們掌櫃可不會便宜你的。”
老人聽了這話並不惱怒,隻是一臉無奈的笑了笑,歎道:“這位哥,如今老夫身上著實沒錢,那小哥你倒是說說,該如何了解此事?”
店小二見老者這樣一副態度。立刻怒了起來,道:“呔,你這賊老兒還真欺負我們不敢怎麽樣嗎?你等著,我去請掌管出來。”
說完,轉身就向後堂一邊叫嚷一邊跑去,時不時還回頭盯老者一眼,生怕這廝會趁機逃跑似的。
坐在另外一邊桌子的秦允明一直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一幕,反正店二不來給自己點菜,又沒什麽事可幹。他仔細打量了那老者一番。雖然對方衣著不揚,但卻有一股不動如山的氣質。
不過,讓他敢到更驚訝的是,那店小二此刻已經跑進後堂了酒樓大堂裏並無多少人,但老人依然沒有逃走的意思,相反倒是好整以暇的重新落座下來,慢悠悠的拿起筷子將盤子的鹵肉殘渣夾起來放進了嘴裏。
坐在老人對麵那小童卻有些害怕了,戰戰兢炮的問道:“先生,現在怎麽樣呀?”
老人淡定的笑了笑,說道:“無妨,現在咱們已經到了杭州了,等下老夫見了吳王爺,向他借一些銀兩就好了。”
聽到運裏,秦允明不由一愕:難道這老人真是要去見吳王了?
這時,店小二將掌櫃請了出來,身後還跟著七、八個五大三粗的夥計。
掌櫃是一個胖乎乎的中年漢子,一幅氣勢洶洶的問了道:“誰敢在我們店吃霸王餐?也不打聽打聽我們的招牌!”
店小二伸手一指那老人,道:“就是這賊老兒!”
胖乎乎的掌櫃冷冷一“哼,
計丁,就讓身後的那幾個夥計們向老人衝了討
老人見了這陣勢,神色顯得有些為難了,他不怕沒理講就怕不講理。
“且慢!”突然一聲喝。
眾人微微一驚,向聲音源處投去了目光,隻見喝止的人正是秦允明。
“這位客觀,這可不關您的事,您要點什麽菜小的來伺候就是了店小二連連笑嗬嗬的迎了過來。
秦負明微微一笑,說道:“不過二十幾文錢的小時,掌櫃何必要把事情鬧大呢?這個老人的賬算在我這邊好了,不要難為人家了
掌櫃愣了愣,隨即和和氣氣的笑了起來。身為一個生意人,自然希望能不鬧事情就不鬧事情,現在有人願意替那老人付錢,沒理由不答應下來。他瞥了一眼老頭,不冷不熱的道:“今天算你運氣好,出門遇貴人了,否則一定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那老人暗暗鬆了一口氣,從桌子後麵站起身來走到秦允明麵前,向秦允明拱了拱手,微笑道:“小真是多謝這位小哥,不知這位小哥如何稱呼,家住何處?老夫改日一定將這份錢送到府上。”
秦允明同樣起身還了一禮,哂笑道:“老先生太客氣了,不過幾文錢的小事罷了,不用記掛在心上。還望老先生日後出門多加留心一些才是
老人正要堅持。秦升,明又道:“若老先生心中真的過意不去,晚生倒覺得日後我們一定還會再見麵,並不急於這一時嘛。嗬嗬!”
“還會再見麵?”老人揚了揚眉毛,奇怪的問了道。
“老先生不妨走著瞧吧!嗬嗬!”秦允明不再多說什麽了。
老人雖然不太明白秦允明的意思,但是見秦允明年紀輕輕,卻有豪邁的性格、溫文的風範,心中不禁頗有好感。他知道像秦允明這樣大戶人家的公子是不會在乎這店小錢,於是不揮算再多說什麽。
“既然如此,若真如小哥所言,老夫與小哥還能再見麵,那下次見麵時老夫一定奉還這份人情他再三言謝之後,便引著小童離去了。
秦允明做了一件好事,心情還不錯。不過他還是有些疑惑,這個老人真的是要去找吳王嗎?那對方與吳王到底是什麽關係呢?
簡單吃過一些小吃之後,秦允明結賬過後,便上車進城了。
來到吳王府正門,秦允明讓一個小廝去大門前投遞名帖。那小廝網下車,隻向王府正門看了一眼,立玄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不由怔了怔。
小廝連忙掀開車簾子,喚了道:“大郎,大郎,真是那老人家呀”。
秦允明微微愕然,將腦袋探出了車簾子,向王府正門看去時,果然看見先前那個在酒樓遇到過的老人和小童。雖然這老人家比自己先離開酒樓,但想必對方是步行至此,自然沒有馬車的度快,因此兩方人碰巧接踵來到吳王府了。
此時,那老人正從包裹裏取出一封折子模樣的物件,交給府衛查看。看來府衛對於這位老人的衣著打扮也甚是不放心,前前後後、仔仔細細檢查了半天。
老人卻很是有耐心,一副淡泊自然的態度,與小童悠悠的等在門前。
“他還真是來找吳王的。讓我下車,我上去問問秦允明迫不及待的從車子裏跳了出來,一時好奇心大盛。
下車之後,他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後從容不迫的向王府大門走去。網來到台階下麵,他先笑了兩聲,直接道:“老先生,誠如晚生所言,咱們又見麵了吧!嗬嗬。沒想到老先生還真是來拜會吳王殿下的呀
老先生愕然片刻,立刻回過頭來,卻見正是先前城外酒樓見過的麵那位好心少年。他不由更加奇怪了,這少年怎麽也會來吳王府呢?
秦允明一邊笑著一邊走上了台階。
王府的守衛有認識秦允明的,立刻笑著迎了過來,恭敬的說道:“原來是秦公子,今日怎麽有幸來拜會我家王爺嗎?”
秦允明向守衛微微欠身,說道:“正是。近日在下替吳王殿下整理出第二本書籍,念及馬上就要過年了,於是就抽身盡快送了過來。”
那府衛連連說道:“原來如此。既然這樣,秦公子不妨先隨在進到偏院小歇片刻,容小的去為秦公子通報一聲。”
秦允明有些好笑,自己後來的竟然比老人家先進去,看來“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句話十分有道理了。不過他卻不急著進去,隻說道:“在下先謝過這個大哥了,其實在下與這位老先生先前認識過,既然是老先生先到,不妨先為這位老先生引見吧。”
老人家嗬嗬笑了笑,說道:“秦小哥實在太客氣。不過老夫今日到真是好奇,吳王殿下怎麽會請一位小山少年為其整理書籍呢?。
不等秦允明回答,先前那府衛冷笑的道:“老人家,你可別小看這位秦公子,他可是杭州有名的小才子呢。吳王仰慕其文采與書法,因此特請秦公子來搜集
“哦?老夫倒有所耳聞,杭州最出名的秦姓小才子,應該名為秦允明。難不成這位秦小哥正是秦允明秦三盞?”老人出奇的望著秦蹙;明問道。
秦允明隻是嗬嗬笑了笑,還是那府衛替他說了道:“這個正是秦三盞秦公子呢!”
老人笑著點了點頭,歎息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呀。”
秦允明謙虛的推辭了一陣,又向老人問道:“還未請教老先生尊姓大名?莫不是與吳王殿下有舊?”
老人回答道:“老夫曾肇,數年前與吳王有過交情,特來拜訪。”
秦允明眨了眨眼睛,複問道:“敢問耳是曾子開曾老先生?”
曾竄再次詫異了起來,反問道:“老夫與秦公子以前可有認識?秦公子怎麽會知道老夫的表字呢?”
“原來真是曾子開曾老先生呀!晚生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還請恕罪恕罪呀。”秦允明連連再次向曾舉行了一禮。
不單單曾肇有些疑惑,就連周圍的府衛也大感驚訝,怎麽鼎鼎大名的秦三盞秦公子會對這個衣著樸素的老頭敬佩不已呢?他們可都沒的說過什麽曾肇曾子開的名號,這人很有名嗎?
秦允明能夠理解府衛的疑惑,在這個信息傳輸不達的時代。除非是像蘇軾、王安石那樣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名聲,才能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不過這位曾肇的名聲,雖然在江南一帶比較陌生,但若是在江西那可就不一樣。
曾肇的兄弟正是南豐名士曾鞏,並且兩個人以及另外五位同族的文士,在後世被並列稱為“南豐七曾”這其中就包括兩年之後權傾朝野的宰相曾布。當然,南豐七曾的名號並不是形成在北宋時期,因為這“七曾”當中目前還有幾位沒出世呢。
在“南豐七曾”當中,曾肇的名氣僅僅次於曾鞏和曾布兩個人,在當時的江西一帶一提到這個名字,十戶人必然會有九戶人認識。
隻是讓秦允明意外的是,現年的曾牟好歹也是為官從政幾十年的人了,不至於落魄到這般地步吧!
他帶著敬意說了道:“南豐曾家晚生豈能有不知之理?世人都知道。子再先生之下當屬子開先生您了。晚生不才,有幸拜讀過子開先生的《曲阜集》,也臨摹過子開先生的《五十郎貼》、《造門貼》。故而對子開先生的大名早就如雷貫耳了。”
“秦公子小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驚人的閱讀,倒是讓老夫自愧不如呀。”曾舉聽了秦允明的這番話,頓時欣慰不已。
秦允明其實並沒讀過什麽《曲阜集》,據說《曲卓集》足足有四十卷,但看這卷的數量就讓人望而卻步了。不過他在前世學習書法時,倒是見過曾舉傳世之作《五十郎帖》、《造門貼》這兩副墨寶卷軸,曾竄的書法還真是勁意十足。
他隻是笑著道:“晚生常聽長輩們筏言,趁著年少之時多學習總是不會錯的。子開先生倒真是言過了。”
秦允明說完,又轉向府衛道:“這個大哥,曾舉曾子開先生是舉世聞名的名士,還請有勞大哥先為通報一聲,在下就在此與曾先生一同等候吳王殿下的召見好了。”
幾個府衛麵麵相覷一番,他們都是一些武夫,每個地方都有出名的文人名士,自己哪裏能都記得清楚。不過秦允明既然證實這位曾子開先生確實是一個大人物,他們也不敢怠慢,於是匆匆跑進王府通報了。
在等待通報的這段時間,秦允明與曾肇閑聊了起來,詢問起曾肇怎麽會突然來到杭州。曾舉一直對秦允明的印象很不錯,更何況還欠秦允明一個人情,於是就沒有多加隱瞞什麽。但凡尋常的話都直言相告了。
經過了解,秦允明這才知道,五年前曾肇甩為編撰《神宗實錄》遭人誹謗,因此被貶官在外。先是在海州出任知州,兩年又調入泰州,直至今年接到新任命要調往滁州出任知州。塗州同屬於江南東路轄內,又因為赴任途中行程順利,提早抵達了滁州,一時還沒辦法正式上任。閑居幾日覺得無趣,因而就想到杭州的吳王殿下,所以特意抽空前來拜訪。
曆史上的曾肇之所以能夠聲名遠揚,並不是因為其文章和書法有出眾之處,而是因為他從政生涯當中前後出任了十四個地方的知州、知府,而且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幹出一番值得稱讚的政績。
秦允明一聽曾肇也是因為修編《神宗實錄》而出事,與自己堂伯秦少遊竟是相同的遭遇,當即傷感的歎了一口氣。
“秦小哥何故歎息呢?”曾肇笑著問道。
“子開先生,其實晚生的恩師並堂伯正是秦觀秦少遊,當年也是因為修編《神宗實錄》讓奸邪小人誣告失實,因此在貶遷出京城。今日聞子開先生的相同遭遇,不由觸景傷情。”秦允明感歎的說道。,
交代完畢之後,這才放心的上路了。
抵達杭州,一行人因為走得急,大家都沒有來得及吃早膳。雖然此時快到晌午的光景,可是餓著肚子實在難受。秦允明也覺得空腹不太舒服,等下見了吳王隻怕會有失禮之處,於是就允許在城外一家還算別致的酒樓休息了一陣。
如今晌午未到,又正值臘月,因此酒樓裏並無多少客人。
店小二殷勤的引秦允明主仆進了酒樓。秦允明挑了一張靠窗的桌子,讓陪同自己一起來的仆從一起落座。這些仆從原本隻打算站在一邊吃一些燒餅就可以了,沒想到大郎竟然還會讓自己同坐,於是一個咋。感激不已,受寵若驚。
秦允明網準備問店小二酒樓的招牌菜是什麽,這時大堂另外一邊忽然傳來一聲蒼邁的聲音:“店家,結賬。”
這時店內夥計隻有小二一人小二無奈,隻好向秦允明告了一個不是,道:“客觀,還請您稍等片刻小的馬上就來伺候。”
秦允明客氣的笑了笑,玩笑的說道:“小二哥隻顧先忙吧,待會兒給我們優惠一些酒食錢就好了。”
店小二見秦允明這般和氣,連忙哈哈笑著應道:“一定一定。”然後匆匆的跑到大堂另外一邊去了。
大堂這一邊客人隻有兩人,一個穿著棉布衫的老者,另外一個好像是老者的隨侍小童,兩個人衣衫都不怎麽張揚,並且還是一股風塵仆仆的樣子。
小二看了看桌麵上的餐盤,念念有詞道:“五個饅頭五文錢,一碟醬菜、一碟花生米一共三文錢,鹵肉一盤豐五文錢。客觀您一共是二十三文錢。”
老者和藹的點了點,然後起身去摸自己的腰間,可是尋了一陣卻什麽也沒摸到。他低頭一看,臉色不由一變,掛在腰間的錢囊竟然不見了。頓時,他尷尬不已,布滿皺紋的老臉都有一些不好意思了。
小二眼尖,立玄就看出倪端,先前還是熱情的語氣一下子變得冷漠了起來。
“老人家,咱們小店可是老字號招牌了,物美價廉、童叟無欺,你莫不是欺在咱們小店來要討霸王餐了吧。”他匆薄的說道。
“這個小哥,老夫並非要討什麽霸王餐,不過二十三文錢的小吃,老夫有必要還要賴賬嗎?確實是老夫錢囊掉了。要不這樣好不好,老夫正要進城去見吳王,等到了吳王府再托人將小吃錢帶來。”老者雖然有些窘迫,但說話的語氣不吭不卑,甚至隱隱約約透著幾分莊重的魄力。
店小二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老人,要說對麵那個衣著華麗的少年是要見吳王,他十之**會相信,可是這老頭如此樸實的樣子,擺明就是借吳王的名號來誆騙分錢了。當即,他兩隻手叉腰,冷冷哼了一聲。道:
“你既認識吳王爺,這都到城門口了,為何不去吳王府吃頓便飯,偏偏要到城外小店來吃這麽寒酸。哼,擺明你這老人家就是要騙飯錢。我告訴你,今天你要是敢賴賬,我們掌櫃可不會便宜你的。”
老人聽了這話並不惱怒,隻是一臉無奈的笑了笑,歎道:“這位哥,如今老夫身上著實沒錢,那小哥你倒是說說,該如何了解此事?”
店小二見老者這樣一副態度。立刻怒了起來,道:“呔,你這賊老兒還真欺負我們不敢怎麽樣嗎?你等著,我去請掌管出來。”
說完,轉身就向後堂一邊叫嚷一邊跑去,時不時還回頭盯老者一眼,生怕這廝會趁機逃跑似的。
坐在另外一邊桌子的秦允明一直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一幕,反正店二不來給自己點菜,又沒什麽事可幹。他仔細打量了那老者一番。雖然對方衣著不揚,但卻有一股不動如山的氣質。
不過,讓他敢到更驚訝的是,那店小二此刻已經跑進後堂了酒樓大堂裏並無多少人,但老人依然沒有逃走的意思,相反倒是好整以暇的重新落座下來,慢悠悠的拿起筷子將盤子的鹵肉殘渣夾起來放進了嘴裏。
坐在老人對麵那小童卻有些害怕了,戰戰兢炮的問道:“先生,現在怎麽樣呀?”
老人淡定的笑了笑,說道:“無妨,現在咱們已經到了杭州了,等下老夫見了吳王爺,向他借一些銀兩就好了。”
聽到運裏,秦允明不由一愕:難道這老人真是要去見吳王了?
這時,店小二將掌櫃請了出來,身後還跟著七、八個五大三粗的夥計。
掌櫃是一個胖乎乎的中年漢子,一幅氣勢洶洶的問了道:“誰敢在我們店吃霸王餐?也不打聽打聽我們的招牌!”
店小二伸手一指那老人,道:“就是這賊老兒!”
胖乎乎的掌櫃冷冷一“哼,
計丁,就讓身後的那幾個夥計們向老人衝了討
老人見了這陣勢,神色顯得有些為難了,他不怕沒理講就怕不講理。
“且慢!”突然一聲喝。
眾人微微一驚,向聲音源處投去了目光,隻見喝止的人正是秦允明。
“這位客觀,這可不關您的事,您要點什麽菜小的來伺候就是了店小二連連笑嗬嗬的迎了過來。
秦負明微微一笑,說道:“不過二十幾文錢的小時,掌櫃何必要把事情鬧大呢?這個老人的賬算在我這邊好了,不要難為人家了
掌櫃愣了愣,隨即和和氣氣的笑了起來。身為一個生意人,自然希望能不鬧事情就不鬧事情,現在有人願意替那老人付錢,沒理由不答應下來。他瞥了一眼老頭,不冷不熱的道:“今天算你運氣好,出門遇貴人了,否則一定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那老人暗暗鬆了一口氣,從桌子後麵站起身來走到秦允明麵前,向秦允明拱了拱手,微笑道:“小真是多謝這位小哥,不知這位小哥如何稱呼,家住何處?老夫改日一定將這份錢送到府上。”
秦允明同樣起身還了一禮,哂笑道:“老先生太客氣了,不過幾文錢的小事罷了,不用記掛在心上。還望老先生日後出門多加留心一些才是
老人正要堅持。秦升,明又道:“若老先生心中真的過意不去,晚生倒覺得日後我們一定還會再見麵,並不急於這一時嘛。嗬嗬!”
“還會再見麵?”老人揚了揚眉毛,奇怪的問了道。
“老先生不妨走著瞧吧!嗬嗬!”秦允明不再多說什麽了。
老人雖然不太明白秦允明的意思,但是見秦允明年紀輕輕,卻有豪邁的性格、溫文的風範,心中不禁頗有好感。他知道像秦允明這樣大戶人家的公子是不會在乎這店小錢,於是不揮算再多說什麽。
“既然如此,若真如小哥所言,老夫與小哥還能再見麵,那下次見麵時老夫一定奉還這份人情他再三言謝之後,便引著小童離去了。
秦允明做了一件好事,心情還不錯。不過他還是有些疑惑,這個老人真的是要去找吳王嗎?那對方與吳王到底是什麽關係呢?
簡單吃過一些小吃之後,秦允明結賬過後,便上車進城了。
來到吳王府正門,秦允明讓一個小廝去大門前投遞名帖。那小廝網下車,隻向王府正門看了一眼,立玄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不由怔了怔。
小廝連忙掀開車簾子,喚了道:“大郎,大郎,真是那老人家呀”。
秦允明微微愕然,將腦袋探出了車簾子,向王府正門看去時,果然看見先前那個在酒樓遇到過的老人和小童。雖然這老人家比自己先離開酒樓,但想必對方是步行至此,自然沒有馬車的度快,因此兩方人碰巧接踵來到吳王府了。
此時,那老人正從包裹裏取出一封折子模樣的物件,交給府衛查看。看來府衛對於這位老人的衣著打扮也甚是不放心,前前後後、仔仔細細檢查了半天。
老人卻很是有耐心,一副淡泊自然的態度,與小童悠悠的等在門前。
“他還真是來找吳王的。讓我下車,我上去問問秦允明迫不及待的從車子裏跳了出來,一時好奇心大盛。
下車之後,他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後從容不迫的向王府大門走去。網來到台階下麵,他先笑了兩聲,直接道:“老先生,誠如晚生所言,咱們又見麵了吧!嗬嗬。沒想到老先生還真是來拜會吳王殿下的呀
老先生愕然片刻,立刻回過頭來,卻見正是先前城外酒樓見過的麵那位好心少年。他不由更加奇怪了,這少年怎麽也會來吳王府呢?
秦允明一邊笑著一邊走上了台階。
王府的守衛有認識秦允明的,立刻笑著迎了過來,恭敬的說道:“原來是秦公子,今日怎麽有幸來拜會我家王爺嗎?”
秦允明向守衛微微欠身,說道:“正是。近日在下替吳王殿下整理出第二本書籍,念及馬上就要過年了,於是就抽身盡快送了過來。”
那府衛連連說道:“原來如此。既然這樣,秦公子不妨先隨在進到偏院小歇片刻,容小的去為秦公子通報一聲。”
秦允明有些好笑,自己後來的竟然比老人家先進去,看來“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句話十分有道理了。不過他卻不急著進去,隻說道:“在下先謝過這個大哥了,其實在下與這位老先生先前認識過,既然是老先生先到,不妨先為這位老先生引見吧。”
老人家嗬嗬笑了笑,說道:“秦小哥實在太客氣。不過老夫今日到真是好奇,吳王殿下怎麽會請一位小山少年為其整理書籍呢?。
不等秦允明回答,先前那府衛冷笑的道:“老人家,你可別小看這位秦公子,他可是杭州有名的小才子呢。吳王仰慕其文采與書法,因此特請秦公子來搜集
“哦?老夫倒有所耳聞,杭州最出名的秦姓小才子,應該名為秦允明。難不成這位秦小哥正是秦允明秦三盞?”老人出奇的望著秦蹙;明問道。
秦允明隻是嗬嗬笑了笑,還是那府衛替他說了道:“這個正是秦三盞秦公子呢!”
老人笑著點了點頭,歎息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呀。”
秦允明謙虛的推辭了一陣,又向老人問道:“還未請教老先生尊姓大名?莫不是與吳王殿下有舊?”
老人回答道:“老夫曾肇,數年前與吳王有過交情,特來拜訪。”
秦允明眨了眨眼睛,複問道:“敢問耳是曾子開曾老先生?”
曾竄再次詫異了起來,反問道:“老夫與秦公子以前可有認識?秦公子怎麽會知道老夫的表字呢?”
“原來真是曾子開曾老先生呀!晚生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還請恕罪恕罪呀。”秦允明連連再次向曾舉行了一禮。
不單單曾肇有些疑惑,就連周圍的府衛也大感驚訝,怎麽鼎鼎大名的秦三盞秦公子會對這個衣著樸素的老頭敬佩不已呢?他們可都沒的說過什麽曾肇曾子開的名號,這人很有名嗎?
秦允明能夠理解府衛的疑惑,在這個信息傳輸不達的時代。除非是像蘇軾、王安石那樣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名聲,才能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不過這位曾肇的名聲,雖然在江南一帶比較陌生,但若是在江西那可就不一樣。
曾肇的兄弟正是南豐名士曾鞏,並且兩個人以及另外五位同族的文士,在後世被並列稱為“南豐七曾”這其中就包括兩年之後權傾朝野的宰相曾布。當然,南豐七曾的名號並不是形成在北宋時期,因為這“七曾”當中目前還有幾位沒出世呢。
在“南豐七曾”當中,曾肇的名氣僅僅次於曾鞏和曾布兩個人,在當時的江西一帶一提到這個名字,十戶人必然會有九戶人認識。
隻是讓秦允明意外的是,現年的曾牟好歹也是為官從政幾十年的人了,不至於落魄到這般地步吧!
他帶著敬意說了道:“南豐曾家晚生豈能有不知之理?世人都知道。子再先生之下當屬子開先生您了。晚生不才,有幸拜讀過子開先生的《曲阜集》,也臨摹過子開先生的《五十郎貼》、《造門貼》。故而對子開先生的大名早就如雷貫耳了。”
“秦公子小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驚人的閱讀,倒是讓老夫自愧不如呀。”曾舉聽了秦允明的這番話,頓時欣慰不已。
秦允明其實並沒讀過什麽《曲阜集》,據說《曲卓集》足足有四十卷,但看這卷的數量就讓人望而卻步了。不過他在前世學習書法時,倒是見過曾舉傳世之作《五十郎帖》、《造門貼》這兩副墨寶卷軸,曾竄的書法還真是勁意十足。
他隻是笑著道:“晚生常聽長輩們筏言,趁著年少之時多學習總是不會錯的。子開先生倒真是言過了。”
秦允明說完,又轉向府衛道:“這個大哥,曾舉曾子開先生是舉世聞名的名士,還請有勞大哥先為通報一聲,在下就在此與曾先生一同等候吳王殿下的召見好了。”
幾個府衛麵麵相覷一番,他們都是一些武夫,每個地方都有出名的文人名士,自己哪裏能都記得清楚。不過秦允明既然證實這位曾子開先生確實是一個大人物,他們也不敢怠慢,於是匆匆跑進王府通報了。
在等待通報的這段時間,秦允明與曾肇閑聊了起來,詢問起曾肇怎麽會突然來到杭州。曾舉一直對秦允明的印象很不錯,更何況還欠秦允明一個人情,於是就沒有多加隱瞞什麽。但凡尋常的話都直言相告了。
經過了解,秦允明這才知道,五年前曾肇甩為編撰《神宗實錄》遭人誹謗,因此被貶官在外。先是在海州出任知州,兩年又調入泰州,直至今年接到新任命要調往滁州出任知州。塗州同屬於江南東路轄內,又因為赴任途中行程順利,提早抵達了滁州,一時還沒辦法正式上任。閑居幾日覺得無趣,因而就想到杭州的吳王殿下,所以特意抽空前來拜訪。
曆史上的曾肇之所以能夠聲名遠揚,並不是因為其文章和書法有出眾之處,而是因為他從政生涯當中前後出任了十四個地方的知州、知府,而且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幹出一番值得稱讚的政績。
秦允明一聽曾肇也是因為修編《神宗實錄》而出事,與自己堂伯秦少遊竟是相同的遭遇,當即傷感的歎了一口氣。
“秦小哥何故歎息呢?”曾肇笑著問道。
“子開先生,其實晚生的恩師並堂伯正是秦觀秦少遊,當年也是因為修編《神宗實錄》讓奸邪小人誣告失實,因此在貶遷出京城。今日聞子開先生的相同遭遇,不由觸景傷情。”秦允明感歎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