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範質又來給柴宗訓講課,這次專門講述範質自己的文章,他期待通過自己的教導可以糾正柴宗訓思想上的一些錯誤,範質以點帶麵,層層深入,引經據典全麵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柴宗訓聽得很仔細,不停地記錄著,有時候又停頓下來,畫上符號。
範質講一段,就停頓一會兒,詢問柴宗訓是否明白,有沒有什麽疑問,柴宗訓通常都是對於他不懂的經典提出疑問,希望知道所說經典的來龍去脈,並沒有質疑範質的文章內容。
柴宗訓耐心地聽完範質的講解,從文章裏,柴宗訓感受到範質向往的一個安定繁榮、知書識禮的世道、無為而治的大同世界,這是讀書人的夢想王國。柴宗訓可以理解這個時代人們的迫切需要,不想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希望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也知道他們通過百十來年的休養生息,創造出繁榮的盛世,隻不過他們看不到兩百年不到的時間,他們的這個繁花似錦的世界也崩了,雖然當時的社會已經富甲全球,處於文明發展的巔峰位置,但是麵對擁有強悍武力的外族,他們的理想國度被狂虐,如同摧枯拉朽之勢,瞬間淪為的永載史冊的悲慘世界。
作為旁觀者,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看曆史是沒有辦法的,但是既然來到這裏,柴宗訓不認同他們的想法!
“這真是一個美好的世道,天下人無不樂在其中矣。”柴宗訓感歎道。
範質微笑著點點頭,右手輕輕摸了摸胡須,“這樣的樂土,需要幾代人持之以恒,用心嗬護才能達致,絕非輕而易舉得來啊,因此我們要堅持這套理念,用於培養人才、提拔人才、任用賢能,帝王也要堅守這個理念才行啊,缺一不可。我們需要更多的讀書人參與到朝廷的治理,把軍權收回來,放到賢良的文官手上,才能抑製武夫治國的弊端啊。”
“老師,這就是仁義治天下的方法嗎?”
“是的。屆時我大周,生活富足、人人錦衣玉食,自得其樂,成為一方樂土。”
“四方仰慕天朝者無不趨之若鶩,與盛唐的天下來朝有異曲同工之效矣。”
“老師,我們要做到這個,需要做的都在文章裏麵了嗎?不需要別的措施?”
“嗯,還要別的措施?也許你說的是軍事手段,臣以為,有了強大的經濟後盾,自然就會加大軍事的投入,自然就有強大的軍隊,況且目前大周的軍隊無敵於天下,因此不需要過多考慮這個問題。”
“哦,原來如此。”
“所以我們就應該減少不必要的戰爭,休養生息,最好從禁軍大將手上收回兵權、收回各地節度使的財權、增強朝廷的控製力,培養大量的文官,用他們來治理天下、管理軍隊,尊重讀書人與士大夫,給予優待,讓世人明白讀書、參加科舉可以造福黎民百姓,當然也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這樣就會引導有誌之士加入讀書人的行列,遠離粗坯,讀書人多了,就會明白道理、朝廷完善律法、教化黎民百姓。。。。。。”
“對。”
“如果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契丹人、吐蕃、大理、定難軍等等就躍躍欲試,我們該怎麽辦呢?”
“大周禁軍的實力尚在,他們豈敢,即使有所圖謀,大周禁軍亦可教他們做人。”
“就是說大周禁軍的實力不能下降?但是統兵的大將都是文官,沒有作戰經驗、禁軍的待遇又下降了,況且他們可以參加科舉成為文官,高人一等,又何必上戰場拚命呢?戰場之上刀劍無眼,所有人都在生死之間,怎樣確保我們禁軍的實力不下降呢?”
“額。。。。。。這個,世人各有不同,有的適宜讀書、有的適宜練武、耕種、行商、航船,總不能都去讀書啊,即使勉強去讀書,也讀不進去,況且讀書人也要吃飯,沒有一定的家底,也就讀不了書,他們要盡快去耕作、找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和家庭,所以這樣就會分流了很大部分人員到其他行業,隻要聰明伶俐、有一定的家庭基礎的人才有能力讀書,所以皇上所擔心的問題與點過了。”
“也許有一部分聰明伶俐的小孩在鄉賢的關照之下也可以讀書,參加科舉,那也是一條上進的道路。”
“如果他們一直處於底層,他們有必要為了那些看不起他們的讀書人拚命嗎?他們沒有經過教化,也沒有保家衛國的情懷,在這個繁華盛世,他們也樂在其中,享樂人生,誰願意在戰場上拚命呢?如果戰爭需要他們去拚命,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敷衍了事,上戰場的時候一哄而散,這也無可指摘吧?他們本來就是底層的匹夫啊。”
“嗬嗬,皇上,須知軍法無情啊,難道他們不怕死?”
“單一一場戰鬥,軍法可以管製他們,如果是一場大的戰役,戰敗之後可能要割地賠款、甚至直搗汴梁城,軍法何用呢?更何況法不責眾,屆時估計也就拿中層的將領來頂罪,如果軍隊的社會地位沒有獲得尊重、利益不能獲得保障,時間長了,軍隊沒有榮譽感,必定軍心不在,失去戰鬥力,即使有好的武器也無心戀戰、他們沒有捍衛國家民族的想法,有的隻是為金銀財帛,我們還能保住這個繁華盛世嗎?”
“額,皇上有所指?”
“學生所指是軍人沒有地位、眾生不平等而導致的歧視,他們沒有為國效勞的使命、沒有榮譽感,隻為權貴、財帛效命,這樣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我們不能期望禁軍將士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在平常日子裏夾著尾巴做人、唯唯諾諾吧。您覺得這樣合理嗎?”
“額,這個。。。。。。,皇上言之有理,微臣汗顏,臣現在明白之前皇上要提高禁軍及其家屬的待遇的原因了。這個確實需要重新考慮,這個問題很重要,如何平衡這個點還需要重新斟酌。”
“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讀書人內部的問題。”
“熟讀聖賢書的讀書人還有內部問題?”
“老師所期待的朝廷穩住,然後慢慢地休養生息,其實也是眾人所求,隻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個別卑劣之人總希望趁機打破平衡,製造一個動亂的契機,以便從中獲益,此乃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高尚君子,希望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保境安民、讓黎民百姓休養生息;屑小之輩就希望製造一個亂世,趁亂奪權,實現自己的封官許願、光宗耀祖的美夢,他們更在乎的是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堅定地為自己的理想王國服務,至於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就無所謂啦。這些人表麵看起來也是謙謙君子、或者說忍辱負重,但他的出發點是錯的,經不起推敲,也許五十年沒有問題,但是一百年、兩百年呢?他們的觀點對我們這個民族的危害實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不得不察啊。”
“皇上,為什麽這樣說呢?”
“讀書人的這個問題是:理念之爭,其實總目標也許是一致的,但是他們會針對不同的實施手段而產生分歧,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朝堂之上會怎樣呢?黨爭,或者說朋黨之爭,黨同伐異,不擇手段地把對手搞臭、發配邊關,用自己的利益相連的黨徒占有那個官位,把朝堂變成利益交換的場地,屆時又會出現什麽問題呢?”
“所以讀書人他們心裏想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正如老師您,廉潔耿介,可以賄賂嗎?顯然不可以。這樣的讀書人是正直的人,不會為了個人的利益出賣國家的利益。但是您可以保證天下讀書人,人人都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嗎?總的來說學生認為讀書人越多越好,畢竟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不能以科舉的成績來衡量他就是人才,學生認為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即使我們錄用了某個人才,也要不斷地通過律法、監察來鞭策他,確保他走正道,避免給權貴腐蝕了。”
“自古以來,先賢提倡的六藝從個人的各個角度進行學習,既講個人修養、又講為國為民、還提倡鍛煉身體、掌握保家衛國的本領,從來不會迂腐地卑躬屈膝地向外敵屈服,以身飼狼並非先賢的主張。讀書並不單純隻是讀聖賢書,還有學習各樣的本領,現在的讀書人又能學習這些本領嗎?以此看來,現在的讀書人已經偏離了聖人的教誨,吾輩有責任糾正過來,讓更多的讀書人讀聖賢書、習六藝。”
“孔聖人門徒無數,有教無類的主張世人皆知,人皆可以通過教育成才成德的,這就說明了世人皆平等,人人皆可以教育,所以不能以讀書與否決定世人的地位與層次,更不能由此享受超人一等的待遇,世人在朝廷律法麵前一律平等,一同受到朝廷的保護,這才是理想王國啊。”
“對外而言,敵人從來不會因為我們的退讓而適可而止的,隻有打不過我們,他們才會止步,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哪一天我們通過休養生息,擁有財富卻沒有自保的力量,那這就是我們民族覆滅之時,或者有人說‘我們供給錢帛,可止刀兵,奈何?’”
“學生卻知道,欲壑難填,你可以喂飽一個強盜,難道你可以喂飽全世界的強盜?你沒有自保的權利,難道我不會幹掉你,把你的財帛子女全部據為己有?那豈不是更為痛快?那些野蠻人需要講道理嗎?”
“也許有人說,那我們沒有盡到教化的義務啊,uu看書wwuuknshu.cm 這才是導致有強盜的原因啊。”
“雖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而正所謂鞭長莫及,我們的教化亦有鞭長莫及之處,難道我們可以派出教師到普天之下的各個蠻族進行教化?他們聽得懂我們的話?願意聽我們的教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前朝契丹人為何退回幽雲十六州?難道是我們感化了他們?恰恰相反,是此起彼伏的反抗迫使他們退回去,但是契丹人也有英雄豪傑啊,他們不會為了自己的民族開疆拓土、掠奪財富嗎?總有一天,等他們徹底消化了幽雲十六州的巨大財富,練就更為強大的軍隊,必定期待再次飲馬黃河,甚至定鼎中原,屆時我等為亡國奴也。也許我等看不到,但子孫難逃厄運矣。”
“老師,你猜這個推測可能嗎?”
“這個,。。。。。。”
“一個社會,如果它不敬重英雄,那這個社會就很難出現英雄,也許出現個別熱血男兒,但是謙謙君子會說他是非理性的,或者說是不優雅的,無法成為榜樣,甚至成為嘲笑的對象,那長此以往,不會有熱血男兒願意舍己為公,剩下的都是飲食男女、道德君子,那誰來捍衛我們的美好國度呢?我們創造的巨額財富又有誰來捍衛呢?”
“因此我們不能隻講道理,而忘記了先賢的教育,我們要有捍衛自己國家民族安全的手段,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無法驅逐想要奴役我們的豺狼。因此我們需要強大的軍隊、擁有超越敵人的武器,足夠大的威懾力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定繁榮,確保我們走向繁華盛世。”
範質講一段,就停頓一會兒,詢問柴宗訓是否明白,有沒有什麽疑問,柴宗訓通常都是對於他不懂的經典提出疑問,希望知道所說經典的來龍去脈,並沒有質疑範質的文章內容。
柴宗訓耐心地聽完範質的講解,從文章裏,柴宗訓感受到範質向往的一個安定繁榮、知書識禮的世道、無為而治的大同世界,這是讀書人的夢想王國。柴宗訓可以理解這個時代人們的迫切需要,不想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希望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也知道他們通過百十來年的休養生息,創造出繁榮的盛世,隻不過他們看不到兩百年不到的時間,他們的這個繁花似錦的世界也崩了,雖然當時的社會已經富甲全球,處於文明發展的巔峰位置,但是麵對擁有強悍武力的外族,他們的理想國度被狂虐,如同摧枯拉朽之勢,瞬間淪為的永載史冊的悲慘世界。
作為旁觀者,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看曆史是沒有辦法的,但是既然來到這裏,柴宗訓不認同他們的想法!
“這真是一個美好的世道,天下人無不樂在其中矣。”柴宗訓感歎道。
範質微笑著點點頭,右手輕輕摸了摸胡須,“這樣的樂土,需要幾代人持之以恒,用心嗬護才能達致,絕非輕而易舉得來啊,因此我們要堅持這套理念,用於培養人才、提拔人才、任用賢能,帝王也要堅守這個理念才行啊,缺一不可。我們需要更多的讀書人參與到朝廷的治理,把軍權收回來,放到賢良的文官手上,才能抑製武夫治國的弊端啊。”
“老師,這就是仁義治天下的方法嗎?”
“是的。屆時我大周,生活富足、人人錦衣玉食,自得其樂,成為一方樂土。”
“四方仰慕天朝者無不趨之若鶩,與盛唐的天下來朝有異曲同工之效矣。”
“老師,我們要做到這個,需要做的都在文章裏麵了嗎?不需要別的措施?”
“嗯,還要別的措施?也許你說的是軍事手段,臣以為,有了強大的經濟後盾,自然就會加大軍事的投入,自然就有強大的軍隊,況且目前大周的軍隊無敵於天下,因此不需要過多考慮這個問題。”
“哦,原來如此。”
“所以我們就應該減少不必要的戰爭,休養生息,最好從禁軍大將手上收回兵權、收回各地節度使的財權、增強朝廷的控製力,培養大量的文官,用他們來治理天下、管理軍隊,尊重讀書人與士大夫,給予優待,讓世人明白讀書、參加科舉可以造福黎民百姓,當然也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這樣就會引導有誌之士加入讀書人的行列,遠離粗坯,讀書人多了,就會明白道理、朝廷完善律法、教化黎民百姓。。。。。。”
“對。”
“如果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契丹人、吐蕃、大理、定難軍等等就躍躍欲試,我們該怎麽辦呢?”
“大周禁軍的實力尚在,他們豈敢,即使有所圖謀,大周禁軍亦可教他們做人。”
“就是說大周禁軍的實力不能下降?但是統兵的大將都是文官,沒有作戰經驗、禁軍的待遇又下降了,況且他們可以參加科舉成為文官,高人一等,又何必上戰場拚命呢?戰場之上刀劍無眼,所有人都在生死之間,怎樣確保我們禁軍的實力不下降呢?”
“額。。。。。。這個,世人各有不同,有的適宜讀書、有的適宜練武、耕種、行商、航船,總不能都去讀書啊,即使勉強去讀書,也讀不進去,況且讀書人也要吃飯,沒有一定的家底,也就讀不了書,他們要盡快去耕作、找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和家庭,所以這樣就會分流了很大部分人員到其他行業,隻要聰明伶俐、有一定的家庭基礎的人才有能力讀書,所以皇上所擔心的問題與點過了。”
“也許有一部分聰明伶俐的小孩在鄉賢的關照之下也可以讀書,參加科舉,那也是一條上進的道路。”
“如果他們一直處於底層,他們有必要為了那些看不起他們的讀書人拚命嗎?他們沒有經過教化,也沒有保家衛國的情懷,在這個繁華盛世,他們也樂在其中,享樂人生,誰願意在戰場上拚命呢?如果戰爭需要他們去拚命,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敷衍了事,上戰場的時候一哄而散,這也無可指摘吧?他們本來就是底層的匹夫啊。”
“嗬嗬,皇上,須知軍法無情啊,難道他們不怕死?”
“單一一場戰鬥,軍法可以管製他們,如果是一場大的戰役,戰敗之後可能要割地賠款、甚至直搗汴梁城,軍法何用呢?更何況法不責眾,屆時估計也就拿中層的將領來頂罪,如果軍隊的社會地位沒有獲得尊重、利益不能獲得保障,時間長了,軍隊沒有榮譽感,必定軍心不在,失去戰鬥力,即使有好的武器也無心戀戰、他們沒有捍衛國家民族的想法,有的隻是為金銀財帛,我們還能保住這個繁華盛世嗎?”
“額,皇上有所指?”
“學生所指是軍人沒有地位、眾生不平等而導致的歧視,他們沒有為國效勞的使命、沒有榮譽感,隻為權貴、財帛效命,這樣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我們不能期望禁軍將士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在平常日子裏夾著尾巴做人、唯唯諾諾吧。您覺得這樣合理嗎?”
“額,這個。。。。。。,皇上言之有理,微臣汗顏,臣現在明白之前皇上要提高禁軍及其家屬的待遇的原因了。這個確實需要重新考慮,這個問題很重要,如何平衡這個點還需要重新斟酌。”
“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讀書人內部的問題。”
“熟讀聖賢書的讀書人還有內部問題?”
“老師所期待的朝廷穩住,然後慢慢地休養生息,其實也是眾人所求,隻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個別卑劣之人總希望趁機打破平衡,製造一個動亂的契機,以便從中獲益,此乃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高尚君子,希望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保境安民、讓黎民百姓休養生息;屑小之輩就希望製造一個亂世,趁亂奪權,實現自己的封官許願、光宗耀祖的美夢,他們更在乎的是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堅定地為自己的理想王國服務,至於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就無所謂啦。這些人表麵看起來也是謙謙君子、或者說忍辱負重,但他的出發點是錯的,經不起推敲,也許五十年沒有問題,但是一百年、兩百年呢?他們的觀點對我們這個民族的危害實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不得不察啊。”
“皇上,為什麽這樣說呢?”
“讀書人的這個問題是:理念之爭,其實總目標也許是一致的,但是他們會針對不同的實施手段而產生分歧,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朝堂之上會怎樣呢?黨爭,或者說朋黨之爭,黨同伐異,不擇手段地把對手搞臭、發配邊關,用自己的利益相連的黨徒占有那個官位,把朝堂變成利益交換的場地,屆時又會出現什麽問題呢?”
“所以讀書人他們心裏想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正如老師您,廉潔耿介,可以賄賂嗎?顯然不可以。這樣的讀書人是正直的人,不會為了個人的利益出賣國家的利益。但是您可以保證天下讀書人,人人都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嗎?總的來說學生認為讀書人越多越好,畢竟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不能以科舉的成績來衡量他就是人才,學生認為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即使我們錄用了某個人才,也要不斷地通過律法、監察來鞭策他,確保他走正道,避免給權貴腐蝕了。”
“自古以來,先賢提倡的六藝從個人的各個角度進行學習,既講個人修養、又講為國為民、還提倡鍛煉身體、掌握保家衛國的本領,從來不會迂腐地卑躬屈膝地向外敵屈服,以身飼狼並非先賢的主張。讀書並不單純隻是讀聖賢書,還有學習各樣的本領,現在的讀書人又能學習這些本領嗎?以此看來,現在的讀書人已經偏離了聖人的教誨,吾輩有責任糾正過來,讓更多的讀書人讀聖賢書、習六藝。”
“孔聖人門徒無數,有教無類的主張世人皆知,人皆可以通過教育成才成德的,這就說明了世人皆平等,人人皆可以教育,所以不能以讀書與否決定世人的地位與層次,更不能由此享受超人一等的待遇,世人在朝廷律法麵前一律平等,一同受到朝廷的保護,這才是理想王國啊。”
“對外而言,敵人從來不會因為我們的退讓而適可而止的,隻有打不過我們,他們才會止步,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哪一天我們通過休養生息,擁有財富卻沒有自保的力量,那這就是我們民族覆滅之時,或者有人說‘我們供給錢帛,可止刀兵,奈何?’”
“學生卻知道,欲壑難填,你可以喂飽一個強盜,難道你可以喂飽全世界的強盜?你沒有自保的權利,難道我不會幹掉你,把你的財帛子女全部據為己有?那豈不是更為痛快?那些野蠻人需要講道理嗎?”
“也許有人說,那我們沒有盡到教化的義務啊,uu看書wwuuknshu.cm 這才是導致有強盜的原因啊。”
“雖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而正所謂鞭長莫及,我們的教化亦有鞭長莫及之處,難道我們可以派出教師到普天之下的各個蠻族進行教化?他們聽得懂我們的話?願意聽我們的教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前朝契丹人為何退回幽雲十六州?難道是我們感化了他們?恰恰相反,是此起彼伏的反抗迫使他們退回去,但是契丹人也有英雄豪傑啊,他們不會為了自己的民族開疆拓土、掠奪財富嗎?總有一天,等他們徹底消化了幽雲十六州的巨大財富,練就更為強大的軍隊,必定期待再次飲馬黃河,甚至定鼎中原,屆時我等為亡國奴也。也許我等看不到,但子孫難逃厄運矣。”
“老師,你猜這個推測可能嗎?”
“這個,。。。。。。”
“一個社會,如果它不敬重英雄,那這個社會就很難出現英雄,也許出現個別熱血男兒,但是謙謙君子會說他是非理性的,或者說是不優雅的,無法成為榜樣,甚至成為嘲笑的對象,那長此以往,不會有熱血男兒願意舍己為公,剩下的都是飲食男女、道德君子,那誰來捍衛我們的美好國度呢?我們創造的巨額財富又有誰來捍衛呢?”
“因此我們不能隻講道理,而忘記了先賢的教育,我們要有捍衛自己國家民族安全的手段,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無法驅逐想要奴役我們的豺狼。因此我們需要強大的軍隊、擁有超越敵人的武器,足夠大的威懾力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定繁榮,確保我們走向繁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