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反複無常
在4月中旬至7月的第三個星期這一期間英法同蘇聯的談判進展緩慢,但這時蘇聯政府卻正在對德國人大獻殷勤,想使同德國簽訂一項條約的大門不致關死――如果它最後斷定這比同兩個西方大國簽訂條約在目前將能得到更大的好處的話。6月初德國方麵曾就恢複經濟會談作了試探。於是,德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參讚希爾格按照5月底他接到的指示,在6月8日會見了米高揚。這位蘇聯貿易人民委員說,蘇聯政府將把派施努雷前來莫斯科(2月間當他已在去俄國的途中時在最後一分鍾又被召回了)看作是德國人真心想要改善同蘇聯的政治和經濟關係的一個證明。接著,希爾格也回到柏林作短暫逗留。當他在柏林時,蘇聯代辦阿斯塔霍夫又進行了一次試探。6月14日,他告訴保加利亞公使德拉加諾夫說,
蘇聯……對於下麵這三種可能性正在躊躇不決:同英法締結條約,繼續在條約談判上進行拖延。以及同德國言歸於好。蘇聯對最後這一種可能性寄予最大的同情。……不過,害怕德國人進攻,不論是通過波羅的海各國,還是通過羅馬尼亞,這卻是一個障礙。如果德國能聲明它將不進攻蘇聯或是它願意同蘇聯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那麽,蘇聯就可能不再同英國締結什麽條約了。無論如何,蘇聯並不知道德國的真正意圖是什麽,隻知道一些非常模糊的間接提示。
德拉加諾夫得出的結論(無疑是正確的)是,阿斯塔霍夫向他這樣推心置腹是有目的的。於是他在第二天去外交部見瓦爾曼,並把談話的內容告訴了他。6月17日,正在柏林的舒倫堡訪問了阿斯塔霍夫,後者對德蘇之間的政治局勢好轉表示滿意,但著重指出莫斯科仍然疑慮重重,有待於克服。
這時希爾格已帶著指示回到莫斯科,他準備告訴米高揚,德國政府現在願意派施努雷來莫斯科締結一項擴大德蘇經濟關係的協定,不過德國政府認為俄國最後一次(在2月間)提出的建議不適合於作為談判的基礎。米高揚6月17日接見了希爾格,在座的還有新近被任命為蘇聯駐柏林商務副代表的巴巴林。對於希爾格帶來的信息,米高揚表示失望。他說,他原來“盼望能具體地說明,他最後一次提出的建議中哪幾點”是能夠接受的,或不能接受的;他也仍然不相信德國人不是“在繼續玩弄暫時對他們有著利害關係的政治把戲”。希爾格否認德國人是在玩弄政治把戲;說他們對於改善經濟關係是認真關心的,但是他們希望俄國人能增加原料的供應數量。6月25日,米高揚又召見了希爾格,要他就雙方意見不一致的各點寫一份具體說明給他,以便決定是否需要讓施努雷來莫斯科。
對照阿斯塔霍夫最近的這些作法,米高揚的態度就有點令人費解,因此舒倫堡被問起,他將如何解釋這位對外貿易人民委員的手法。6月27日他回答說,看來蘇聯政府似乎相信德國人想要以恢複貿易談判“來影響英國和波蘭的態度”,一旦他們達到了這一政治目的,他們就會再一次把談判停下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所以,舒倫堡認為,如果俄國人能派一位有資格的代表來的話,在柏林舉行經濟談判,其成功的機會將比派施努雷去莫斯科要大得多。
第二天(6月28日),舒倫堡同莫洛托夫進行了一次友好的談話。這位大使根據最近柏林討論的結果在開始時就說,德國政府歡迎同蘇聯政府關係的“正常化”。莫洛托夫回答說,這也是蘇聯政府的願望。兩人談到了德國同波羅的海各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以及它同波蘭的關係等問題。莫洛托夫則詢問德國政府對於德蘇關係的進一步展有什麽想法。舒倫堡回答得比較空洞,他說,雙方都應當“避免做會使關係進一步惡化的事,要做可能使關係改善的一切事情”。看來,莫洛托夫似乎並不急於早日恢複經濟談判;他建議應當把米高揚索要過的進一步的詳細情報送交給他,而施努雷的來訪稍後也可能證明是有用的。
這時,希特勒已收到了關於希爾格同米高揚談話的報告。6月29日,他決定應在幾天之內告訴蘇聯政府,德國政府“目前無意同俄國恢複經濟問題的討論”。但由於舒倫堡的關於他同莫洛托夫在28日的那次談話的報告比較樂觀,所以這一決定又稍微有了一點改動。這位大使於6月3o日被通知說,裏賓特洛甫的“意見是:在政治方麵,話已經說得夠多了,……在目前,會談不要由我們方麵來提議重新恢複”。在經濟方麵,在沒有接到進一步的指示之前,也不要有任何新的行動。
所以,在這個階段,德俄雙方的行動看來都不願意出初步探測對方意圖的範圍。在俄國方麵,6月29日《真理報》上日丹諾夫的那篇文章就是一個跡象,表明蘇聯政府並不相信同西方的談判會有什麽滿意的結果;隻是想看看這種壓力能不能從英法談判人員那裏取得更多的讓步。在6月底的時候,蘇聯政府似乎從駐羅馬的蘇聯代辦那裏獲悉,齊亞諾曾告訴他說,德國有一個“切實改善德蘇關係”的計劃。它包括以下幾點:德國應利用其對日本的影響來使蘇日關係得到改善;研究是否有可能締結一項德蘇互不侵犯公約和給予波羅的海各國一項共同保證;在廣泛的基礎上締結一項經濟協定。根據莫洛托夫事後在8月15日對舒倫堡講的,這份報告引起了蘇聯政府極大的興趣。接著在7月7日德國方麵又稍微前進了一步。駐在莫斯科的大使館這一天接到指示,叫把米高揚6月25日要的關於雙方分歧的情報送交給他。這樣,下一步就要由俄國人來行動了,他們必須決定他們是否願意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談判。米高揚在7月1o日收到了這份情報,“顯然很感興趣”。7月16日,他告訴希爾格說,他已經叫巴巴林從柏林回來,並且已經指示他直接同施努雷討論那些需要澄清的問題。巴巴林在同一天回到了柏林;並於18日告訴施努雷說,如果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得以澄清的話,他將被授權簽署一項條約。(.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這一事態展並沒有十分刺痛西方大國,比起施努雷訪問莫斯科可能會產生的效果大概要小得多。蘇聯政府沒有把經濟談判已經重新恢複這件事秘而不宣。恰恰相反,它在7月22日蘇聯報紙上刊載的一項公報中公開宣布了。同一天,舒倫堡接到了關於在柏林的談判的最新情況報告,並被告知說,德國的意願是在經濟會談中采取“一種鮮明的和解態度”。至於政治方麵的談判,觀望等待的階段現在已告結束;舒倫堡接到的指示是,“再繼續進行下去”。
7月26日晚上,施努雷在柏林設宴招待阿斯塔霍夫和巴巴林,談的主要是政治問題。施努雷提出了一個使關係“正常化”的大致方案,並指出,對俄國來說,英國所能給予的隻是“參加一場歐洲戰爭和同德國的敵對”,而德國則能給予它“中立和置身於一場可能生的歐洲衝突之外,而且如果莫斯科願意的話,還可以就德俄雙方的共同利益達成一項諒解”。這兩個俄國人對於同英法談判的前景隻字未提。不過,阿斯塔霍夫提到了幾個其他的政治問題:波羅的海各國、羅馬尼亞、波蘭、但澤和走廊等的處境,以及加裏西亞和烏克蘭的據說是親德國的傾向。對於他的客人的這種態度,施努雷是這樣解釋的:蘇聯政府“正在對我們,如同對英國一樣,玩弄拖延的策略,以便推遲作出決定,這種決定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
在這次同施努雷的會晤結束時,阿斯塔霍夫建議,談話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可以由一位“蘇聯高級官員”和一位“德國高級官員”來加以討論。7月29日,魏茨澤克要舒倫堡去了解一下,這一建議是否同莫洛托夫本人的想法一致。但是,舒倫堡還沒有來得及安排好在莫斯科的會見,裏賓特洛甫在柏林就插手進來了。8月2日晚,他把阿斯塔霍夫請來,向他建議,在互不幹涉對方內政和蘇聯政府放棄“一項直接反對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基礎上“重建”德蘇關係。
如果莫斯科采取否定的態度,那我們就應當知道我們的處境和如何去行動。如果情況相反,那麽,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將沒有一個問題是不能在我們兩國之間得到解決的。……如果波蘭挑釁,我們可以在一個星期之內同波蘭解決問題。為了應付這種意外,我已暗示準備就波蘭的命運這個問題同俄國達成一項協議。
阿斯塔霍夫無法回答裏賓特洛甫提出的所有問題,試圖“把談話引到更加具體的條款上來”,而裏賓特洛甫則說,他“準備在蘇聯政府正式表示基本上願意重建兩國關係之後,立即使它更加具體”。
第二天(8月3日),舒倫堡受到莫洛托夫的接見,後者“一反他吞吞吐吐的老樣子,顯得非常坦率”。舒倫堡解釋了德國對於關係“正常化”的想法。莫洛托夫表示的意見是,單就經濟事務來說,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景是完全可以樂觀的。但在政治問題上他就比較謹慎了。他提到了**公約,德國鼓勵日本侵略,以及俄國被擯於慕尼黑會議之外等;並且說德國方麵“態度已改變的證據”“仍然不足”。不過,他對舒倫堡講的這樣一句話確實表示出“明顯的興趣”,即如果必須用非和平的方式來解決波蘭問題時,德國政府“準備保護蘇聯的一切利益並同蘇聯政府就這件事達成一項諒解”。舒倫堡在寫給裏賓特洛甫的報告中,把莫洛托夫的態度歸納如下:
雖然舊的對德國的不信任仍然存在,但顯然蘇聯政府是在,無可否認地,越來越準備改善德蘇兩國的關係。我的總的印象是,蘇聯政府在目前已決定同英法簽訂一項協定,如果它們能滿足蘇聯所有的願望的話。不過,談判可能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因為對英國的不信任也很強烈。……所以……在我們這方麵還需要花很大氣力才能使蘇聯政府的路線來一個大改變。
8月1o日,阿斯塔霍夫和施努雷在他們的柏林會談中又討論了改善政治關係的問題。在他們以前幾次的會談中曾經提到,也許可以把“一種政治概念”寫進貿易和信貸協定的前言中去,這一協定的談判這時已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阿斯塔霍夫說,莫斯科反對這樣做,因為這樣勢必要“預測未來”。施努雷說,德國的看法也是這樣。阿斯塔霍夫說,“他又一次接到莫斯科的明確指示,要他強調蘇聯政府願意改善它同德國的關係。”接著,施努雷想把阿斯塔霍夫引到談談蘇聯對待波蘭問題的態度和俄國同西方大國的關係上來。他提到了即將開始的英法俄三國參謀人員會談:
這對德蘇會談來說當然將是一個糟糕的開始,如果……這是意在形成一種反對我們的軍事同盟的話。……如果莫斯科同英國談判的動機是由於感到一旦生德波衝突將受到德國的威脅的話,那麽,在我們這方麵,我們準備給予蘇聯以它所需要的一切保證。
阿斯塔霍夫並沒有接到莫斯科叫他討論這些重大政策問題的指示,但是作為他私人的意見他表示,
同英國的談判是在這樣一個時候開始的,那時還沒有跡象表明德國有達成諒解的打算。談判的進行也不是十分積極的,但是它們不得不談判,因為它們必須保護它們自己免受德國的威脅,並且必須接受別人的幫助,而不管它來自何方。自從同德國開始會談以來,形勢當然已經起了變化。……據他的看法,談判的結果還無法確定,很可能他的政府也會認為這問題是完全懸而未決的。
8月12日(這一天英法俄三**事參謀人員的會談真的在莫斯科開始了),阿斯塔霍夫有了一些更加確定的事可以告訴施努雷:
他已接到莫洛托夫的指示要他在這裏聲明,蘇聯人對討論過去已提起過的一些各別問題是有興趣的,……如報刊問題、文化合作、波蘭問題,以及一些舊的德蘇政治條約的問題等等。不過,這種討論隻能逐步地進行,或者,如我們曾說過的,分階段地進行。……至於期望誰去莫斯科主持這次會談,是大使還是另派別人,阿(斯塔霍夫)並未明確表示。我問,蘇聯人把波蘭這個主題(按優先次序)排在什麽位置,阿(斯塔霍夫)回答說,他沒有收到關於先後次序的指示,他得到的指示主要強調的是“逐步地”這一短語。
阿斯塔霍夫的信息在當天(8月12日)就傳到了希特勒那裏,這時他正在貝希特斯加登同裏賓待洛甫和齊亞諾會談。這一信息是和東京打來的一份電報同時到達的,電報說德意日三國公約還沒有立即實現的希望。在兩天之內作出了決定:派裏賓特洛甫去莫斯科,向斯大林“闡明元的看法”。
這樣,在8月12日,蘇聯政府打開了克裏姆林宮的兩扇大門,把兩方麵的人都請了來跳舞。它是否已經決定了選哪一方作為它的舞伴?這時它已經十分清楚地知道,德國準備付給它一筆很大的代價。幾天之後還將表明英法軍事代表團準備向它出什麽價錢。
第九章派赴莫斯科的英法軍事代表團,8月1日至25日
上麵已經提到,張伯倫已在7月31日於下院宣布了英**事代表團成員的名單。以戰時最高會議成員杜芒克將軍為的法**事代表團早幾天之前也已任命。博內急於想讓這兩個代表團盡早動身去莫斯科。可是俄國人卻似乎並不急於接待它們。不管怎樣,納吉阿爾在7月24日向巴黎報告說,莫洛托夫說,如果代表團能在八至十天之內到達,他將感到很滿意。無論如何,代表團必須先集中起來並接受指示;而在英國,那裏的準備工作比法國還落後。這一過程,正如哈利法克斯7月25日對邁斯基所說的那樣,是不可能在一星期或十天之內完成的。由於當初的想法是,兩個代表團應當在一起工作得象一個小隊,在同俄國人碰頭之前,它們應當有時間來協調它們的方案並把它們所掌握的情況匯總起來,這也是必要的。這部分的準備工作,由於決定(這項決定是經過一番爭論才取得的)兩個代表團一道包乘一艘客輪去列寧格勒,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他們在8月9日深夜抵達列寧格勒,12日晨到了莫斯科。他們在這兩個地方都受到熱情的接待,俄國當局積極幫助解決他們的住宿和交通問題。俄國代表團(團長是政治局委員、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在場外”是很友好的。但是在正式會議上,俄國代表們卻很“頑固和武斷”(英國代表團長、海軍上將德拉克斯8月16日這樣報告說),他們向英法代表團提出他們的“要求”(不是請求)時,“有點象一個戰勝國在向打敗的敵人提出條件”。不過,在頭兩三次會議上,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真正希望盡快簽訂一項軍事協定。的確,在8月12日的頭一次會議上伏羅希洛夫曾宣稱,他受有進行談判和簽訂一項協定的全權;對於英法代表的沒有也被授予全權,似乎感到失望,杜芒克雖被授予進行談判和簽訂一項協定草案的權力,但協定在生效之前必須先經法國政府批淮。德拉克斯則不得不承認他手裏沒有書麵的授權證書,雖然他正在設法得到它。
在4月中旬至7月的第三個星期這一期間英法同蘇聯的談判進展緩慢,但這時蘇聯政府卻正在對德國人大獻殷勤,想使同德國簽訂一項條約的大門不致關死――如果它最後斷定這比同兩個西方大國簽訂條約在目前將能得到更大的好處的話。6月初德國方麵曾就恢複經濟會談作了試探。於是,德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參讚希爾格按照5月底他接到的指示,在6月8日會見了米高揚。這位蘇聯貿易人民委員說,蘇聯政府將把派施努雷前來莫斯科(2月間當他已在去俄國的途中時在最後一分鍾又被召回了)看作是德國人真心想要改善同蘇聯的政治和經濟關係的一個證明。接著,希爾格也回到柏林作短暫逗留。當他在柏林時,蘇聯代辦阿斯塔霍夫又進行了一次試探。6月14日,他告訴保加利亞公使德拉加諾夫說,
蘇聯……對於下麵這三種可能性正在躊躇不決:同英法締結條約,繼續在條約談判上進行拖延。以及同德國言歸於好。蘇聯對最後這一種可能性寄予最大的同情。……不過,害怕德國人進攻,不論是通過波羅的海各國,還是通過羅馬尼亞,這卻是一個障礙。如果德國能聲明它將不進攻蘇聯或是它願意同蘇聯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那麽,蘇聯就可能不再同英國締結什麽條約了。無論如何,蘇聯並不知道德國的真正意圖是什麽,隻知道一些非常模糊的間接提示。
德拉加諾夫得出的結論(無疑是正確的)是,阿斯塔霍夫向他這樣推心置腹是有目的的。於是他在第二天去外交部見瓦爾曼,並把談話的內容告訴了他。6月17日,正在柏林的舒倫堡訪問了阿斯塔霍夫,後者對德蘇之間的政治局勢好轉表示滿意,但著重指出莫斯科仍然疑慮重重,有待於克服。
這時希爾格已帶著指示回到莫斯科,他準備告訴米高揚,德國政府現在願意派施努雷來莫斯科締結一項擴大德蘇經濟關係的協定,不過德國政府認為俄國最後一次(在2月間)提出的建議不適合於作為談判的基礎。米高揚6月17日接見了希爾格,在座的還有新近被任命為蘇聯駐柏林商務副代表的巴巴林。對於希爾格帶來的信息,米高揚表示失望。他說,他原來“盼望能具體地說明,他最後一次提出的建議中哪幾點”是能夠接受的,或不能接受的;他也仍然不相信德國人不是“在繼續玩弄暫時對他們有著利害關係的政治把戲”。希爾格否認德國人是在玩弄政治把戲;說他們對於改善經濟關係是認真關心的,但是他們希望俄國人能增加原料的供應數量。6月25日,米高揚又召見了希爾格,要他就雙方意見不一致的各點寫一份具體說明給他,以便決定是否需要讓施努雷來莫斯科。
對照阿斯塔霍夫最近的這些作法,米高揚的態度就有點令人費解,因此舒倫堡被問起,他將如何解釋這位對外貿易人民委員的手法。6月27日他回答說,看來蘇聯政府似乎相信德國人想要以恢複貿易談判“來影響英國和波蘭的態度”,一旦他們達到了這一政治目的,他們就會再一次把談判停下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所以,舒倫堡認為,如果俄國人能派一位有資格的代表來的話,在柏林舉行經濟談判,其成功的機會將比派施努雷去莫斯科要大得多。
第二天(6月28日),舒倫堡同莫洛托夫進行了一次友好的談話。這位大使根據最近柏林討論的結果在開始時就說,德國政府歡迎同蘇聯政府關係的“正常化”。莫洛托夫回答說,這也是蘇聯政府的願望。兩人談到了德國同波羅的海各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以及它同波蘭的關係等問題。莫洛托夫則詢問德國政府對於德蘇關係的進一步展有什麽想法。舒倫堡回答得比較空洞,他說,雙方都應當“避免做會使關係進一步惡化的事,要做可能使關係改善的一切事情”。看來,莫洛托夫似乎並不急於早日恢複經濟談判;他建議應當把米高揚索要過的進一步的詳細情報送交給他,而施努雷的來訪稍後也可能證明是有用的。
這時,希特勒已收到了關於希爾格同米高揚談話的報告。6月29日,他決定應在幾天之內告訴蘇聯政府,德國政府“目前無意同俄國恢複經濟問題的討論”。但由於舒倫堡的關於他同莫洛托夫在28日的那次談話的報告比較樂觀,所以這一決定又稍微有了一點改動。這位大使於6月3o日被通知說,裏賓特洛甫的“意見是:在政治方麵,話已經說得夠多了,……在目前,會談不要由我們方麵來提議重新恢複”。在經濟方麵,在沒有接到進一步的指示之前,也不要有任何新的行動。
所以,在這個階段,德俄雙方的行動看來都不願意出初步探測對方意圖的範圍。在俄國方麵,6月29日《真理報》上日丹諾夫的那篇文章就是一個跡象,表明蘇聯政府並不相信同西方的談判會有什麽滿意的結果;隻是想看看這種壓力能不能從英法談判人員那裏取得更多的讓步。在6月底的時候,蘇聯政府似乎從駐羅馬的蘇聯代辦那裏獲悉,齊亞諾曾告訴他說,德國有一個“切實改善德蘇關係”的計劃。它包括以下幾點:德國應利用其對日本的影響來使蘇日關係得到改善;研究是否有可能締結一項德蘇互不侵犯公約和給予波羅的海各國一項共同保證;在廣泛的基礎上締結一項經濟協定。根據莫洛托夫事後在8月15日對舒倫堡講的,這份報告引起了蘇聯政府極大的興趣。接著在7月7日德國方麵又稍微前進了一步。駐在莫斯科的大使館這一天接到指示,叫把米高揚6月25日要的關於雙方分歧的情報送交給他。這樣,下一步就要由俄國人來行動了,他們必須決定他們是否願意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談判。米高揚在7月1o日收到了這份情報,“顯然很感興趣”。7月16日,他告訴希爾格說,他已經叫巴巴林從柏林回來,並且已經指示他直接同施努雷討論那些需要澄清的問題。巴巴林在同一天回到了柏林;並於18日告訴施努雷說,如果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得以澄清的話,他將被授權簽署一項條約。(.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這一事態展並沒有十分刺痛西方大國,比起施努雷訪問莫斯科可能會產生的效果大概要小得多。蘇聯政府沒有把經濟談判已經重新恢複這件事秘而不宣。恰恰相反,它在7月22日蘇聯報紙上刊載的一項公報中公開宣布了。同一天,舒倫堡接到了關於在柏林的談判的最新情況報告,並被告知說,德國的意願是在經濟會談中采取“一種鮮明的和解態度”。至於政治方麵的談判,觀望等待的階段現在已告結束;舒倫堡接到的指示是,“再繼續進行下去”。
7月26日晚上,施努雷在柏林設宴招待阿斯塔霍夫和巴巴林,談的主要是政治問題。施努雷提出了一個使關係“正常化”的大致方案,並指出,對俄國來說,英國所能給予的隻是“參加一場歐洲戰爭和同德國的敵對”,而德國則能給予它“中立和置身於一場可能生的歐洲衝突之外,而且如果莫斯科願意的話,還可以就德俄雙方的共同利益達成一項諒解”。這兩個俄國人對於同英法談判的前景隻字未提。不過,阿斯塔霍夫提到了幾個其他的政治問題:波羅的海各國、羅馬尼亞、波蘭、但澤和走廊等的處境,以及加裏西亞和烏克蘭的據說是親德國的傾向。對於他的客人的這種態度,施努雷是這樣解釋的:蘇聯政府“正在對我們,如同對英國一樣,玩弄拖延的策略,以便推遲作出決定,這種決定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
在這次同施努雷的會晤結束時,阿斯塔霍夫建議,談話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可以由一位“蘇聯高級官員”和一位“德國高級官員”來加以討論。7月29日,魏茨澤克要舒倫堡去了解一下,這一建議是否同莫洛托夫本人的想法一致。但是,舒倫堡還沒有來得及安排好在莫斯科的會見,裏賓特洛甫在柏林就插手進來了。8月2日晚,他把阿斯塔霍夫請來,向他建議,在互不幹涉對方內政和蘇聯政府放棄“一項直接反對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基礎上“重建”德蘇關係。
如果莫斯科采取否定的態度,那我們就應當知道我們的處境和如何去行動。如果情況相反,那麽,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將沒有一個問題是不能在我們兩國之間得到解決的。……如果波蘭挑釁,我們可以在一個星期之內同波蘭解決問題。為了應付這種意外,我已暗示準備就波蘭的命運這個問題同俄國達成一項協議。
阿斯塔霍夫無法回答裏賓特洛甫提出的所有問題,試圖“把談話引到更加具體的條款上來”,而裏賓特洛甫則說,他“準備在蘇聯政府正式表示基本上願意重建兩國關係之後,立即使它更加具體”。
第二天(8月3日),舒倫堡受到莫洛托夫的接見,後者“一反他吞吞吐吐的老樣子,顯得非常坦率”。舒倫堡解釋了德國對於關係“正常化”的想法。莫洛托夫表示的意見是,單就經濟事務來說,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景是完全可以樂觀的。但在政治問題上他就比較謹慎了。他提到了**公約,德國鼓勵日本侵略,以及俄國被擯於慕尼黑會議之外等;並且說德國方麵“態度已改變的證據”“仍然不足”。不過,他對舒倫堡講的這樣一句話確實表示出“明顯的興趣”,即如果必須用非和平的方式來解決波蘭問題時,德國政府“準備保護蘇聯的一切利益並同蘇聯政府就這件事達成一項諒解”。舒倫堡在寫給裏賓特洛甫的報告中,把莫洛托夫的態度歸納如下:
雖然舊的對德國的不信任仍然存在,但顯然蘇聯政府是在,無可否認地,越來越準備改善德蘇兩國的關係。我的總的印象是,蘇聯政府在目前已決定同英法簽訂一項協定,如果它們能滿足蘇聯所有的願望的話。不過,談判可能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因為對英國的不信任也很強烈。……所以……在我們這方麵還需要花很大氣力才能使蘇聯政府的路線來一個大改變。
8月1o日,阿斯塔霍夫和施努雷在他們的柏林會談中又討論了改善政治關係的問題。在他們以前幾次的會談中曾經提到,也許可以把“一種政治概念”寫進貿易和信貸協定的前言中去,這一協定的談判這時已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阿斯塔霍夫說,莫斯科反對這樣做,因為這樣勢必要“預測未來”。施努雷說,德國的看法也是這樣。阿斯塔霍夫說,“他又一次接到莫斯科的明確指示,要他強調蘇聯政府願意改善它同德國的關係。”接著,施努雷想把阿斯塔霍夫引到談談蘇聯對待波蘭問題的態度和俄國同西方大國的關係上來。他提到了即將開始的英法俄三國參謀人員會談:
這對德蘇會談來說當然將是一個糟糕的開始,如果……這是意在形成一種反對我們的軍事同盟的話。……如果莫斯科同英國談判的動機是由於感到一旦生德波衝突將受到德國的威脅的話,那麽,在我們這方麵,我們準備給予蘇聯以它所需要的一切保證。
阿斯塔霍夫並沒有接到莫斯科叫他討論這些重大政策問題的指示,但是作為他私人的意見他表示,
同英國的談判是在這樣一個時候開始的,那時還沒有跡象表明德國有達成諒解的打算。談判的進行也不是十分積極的,但是它們不得不談判,因為它們必須保護它們自己免受德國的威脅,並且必須接受別人的幫助,而不管它來自何方。自從同德國開始會談以來,形勢當然已經起了變化。……據他的看法,談判的結果還無法確定,很可能他的政府也會認為這問題是完全懸而未決的。
8月12日(這一天英法俄三**事參謀人員的會談真的在莫斯科開始了),阿斯塔霍夫有了一些更加確定的事可以告訴施努雷:
他已接到莫洛托夫的指示要他在這裏聲明,蘇聯人對討論過去已提起過的一些各別問題是有興趣的,……如報刊問題、文化合作、波蘭問題,以及一些舊的德蘇政治條約的問題等等。不過,這種討論隻能逐步地進行,或者,如我們曾說過的,分階段地進行。……至於期望誰去莫斯科主持這次會談,是大使還是另派別人,阿(斯塔霍夫)並未明確表示。我問,蘇聯人把波蘭這個主題(按優先次序)排在什麽位置,阿(斯塔霍夫)回答說,他沒有收到關於先後次序的指示,他得到的指示主要強調的是“逐步地”這一短語。
阿斯塔霍夫的信息在當天(8月12日)就傳到了希特勒那裏,這時他正在貝希特斯加登同裏賓待洛甫和齊亞諾會談。這一信息是和東京打來的一份電報同時到達的,電報說德意日三國公約還沒有立即實現的希望。在兩天之內作出了決定:派裏賓特洛甫去莫斯科,向斯大林“闡明元的看法”。
這樣,在8月12日,蘇聯政府打開了克裏姆林宮的兩扇大門,把兩方麵的人都請了來跳舞。它是否已經決定了選哪一方作為它的舞伴?這時它已經十分清楚地知道,德國準備付給它一筆很大的代價。幾天之後還將表明英法軍事代表團準備向它出什麽價錢。
第九章派赴莫斯科的英法軍事代表團,8月1日至25日
上麵已經提到,張伯倫已在7月31日於下院宣布了英**事代表團成員的名單。以戰時最高會議成員杜芒克將軍為的法**事代表團早幾天之前也已任命。博內急於想讓這兩個代表團盡早動身去莫斯科。可是俄國人卻似乎並不急於接待它們。不管怎樣,納吉阿爾在7月24日向巴黎報告說,莫洛托夫說,如果代表團能在八至十天之內到達,他將感到很滿意。無論如何,代表團必須先集中起來並接受指示;而在英國,那裏的準備工作比法國還落後。這一過程,正如哈利法克斯7月25日對邁斯基所說的那樣,是不可能在一星期或十天之內完成的。由於當初的想法是,兩個代表團應當在一起工作得象一個小隊,在同俄國人碰頭之前,它們應當有時間來協調它們的方案並把它們所掌握的情況匯總起來,這也是必要的。這部分的準備工作,由於決定(這項決定是經過一番爭論才取得的)兩個代表團一道包乘一艘客輪去列寧格勒,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他們在8月9日深夜抵達列寧格勒,12日晨到了莫斯科。他們在這兩個地方都受到熱情的接待,俄國當局積極幫助解決他們的住宿和交通問題。俄國代表團(團長是政治局委員、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在場外”是很友好的。但是在正式會議上,俄國代表們卻很“頑固和武斷”(英國代表團長、海軍上將德拉克斯8月16日這樣報告說),他們向英法代表團提出他們的“要求”(不是請求)時,“有點象一個戰勝國在向打敗的敵人提出條件”。不過,在頭兩三次會議上,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真正希望盡快簽訂一項軍事協定。的確,在8月12日的頭一次會議上伏羅希洛夫曾宣稱,他受有進行談判和簽訂一項協定的全權;對於英法代表的沒有也被授予全權,似乎感到失望,杜芒克雖被授予進行談判和簽訂一項協定草案的權力,但協定在生效之前必須先經法國政府批淮。德拉克斯則不得不承認他手裏沒有書麵的授權證書,雖然他正在設法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