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不屈之國


    1939年9月28日的德蘇協議規定了德蘇兩國在波蘭占領區的分界線,在該協議簽字後五個星期內,德國把占領的大部分土地並入德國的版圖,俄國則把占領的全部土地並入俄國的版圖。德國占領區內的行政機構在本叢書的另一卷中加以敘述;這裏隻是簡略地敘述兩次大戰之間波蘭東部各省的幾百萬居民變成蘇聯公民的過程。


    根據1939年9月28日德蘇協議劃歸蘇聯的波蘭各省,由占領當局組成兩大行政區:西烏克蘭(大致相當於東加利西亞和沃林)和西白俄羅斯(包括普裏皮亞特沼地,格羅德諾整個省,以及維爾紐斯地區中沒有交給立陶宛的那些部分)。


    當紅軍於1939年9月17日開始侵入波蘭時,鐵木辛哥將軍是南方戰區的最高指揮員,北方是科瓦列夫將軍。最初,由軍事委員會管理占領區,但盡快地在每個區建立起臨時行政機構,南方的行政中心是利沃夫,北方是比亞威斯托克。這些臨時行政機構的成員包括當地居民和紅軍軍官以及俄國的政治委員。城市成立了工人糾察隊,農村成立了村蘇維埃和保衛委員會。


    10月7日,臨時行政機構發出公告,號召人民選舉國民議會。成立了委員會來進行必要的準備工作和監督實際選舉。在西烏克蘭,選舉委員會的委員絕大多數是利沃夫市和利沃夫地區推舉的,但是也有兩個委員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派來的;而在西白俄羅斯,選舉委員會成員之一是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


    選舉定在10月22日舉行,在選舉前的兩個星期內展開了宣傳運動。蘇聯兩個占領區的宣傳工作,遵循了完全一樣的方針,其目的是要獲得人們對四點要求的支持,這四點是作為居民的“要求”提出和通知全體候選人的。四點要求是:在以前的波蘭領土上建立蘇維埃政權;西烏克蘭並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西白俄羅斯並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沒收大地產;銀行和大工業收歸國有。


    選舉程序是按蘇聯的模式進行的:就是,十八歲以上的居民普遍有選舉權,無記名投票,總而言之是有名無實的。然而選出的代表與居民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五千,在蘇聯則是一比三十萬。實際上,象在蘇聯一樣,每一個選區隻能有一個候選人,因此主要關心的是對候選人的提名,而不是實際的選舉。


    在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候選人大多數是農民,產業工人和知識分子寥寥可數。不出所料,波蘭人在兩個地區都是極少數;波蘭血統的候選人,在烏克蘭占百分之二十七,在白俄羅斯占百分之十三。在候選人中,俄羅斯人的百分比很小。[.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根據蘇聯官方數字,在選舉那一天(1939年10月22日),西馬克蘭選出一千四百九十五名候選人,西白俄羅斯選出九百二十七名候選人;在西烏克蘭,大約四百五十萬選民中據說有百分之九十二點八三投了票,而在西白俄羅斯的數字,則是二百五十多萬選民中有百分之九十六點七投了票。在烏克蘭有四十萬張票,在白俄羅斯差不多有二十五萬張票,是反對候選人的,換句話說就是無效的;在烏克蘭有十一個區必須進行第二次選舉,因為那裏的候選人未能得到絕對多數的選票。據說反對票數目最多的是比亞威斯托克省,這個省在蘇聯占領區中波蘭人口比例最大,這似乎表明俄國報紙聲稱選舉是自由和“民主”的說法,並非完全虛構。


    10月22日選出了兩個占領區的國民議會,10月26日到30日,兩個國民議會分別在利沃夫和比亞威斯托克召開議會,按照人們的期望和根據選舉運動的“要求”通過了四項宣言,這樣就決定了它們所代表的地方應當並入蘇聯。最後一幕戲於11月1日在莫斯科上演,西烏克蘭的四十三名代表和西白俄羅斯的四十名代表出席了蘇聯最高蘇維埃第五次會議,會議通過一項法令,批準兩個占領區並入蘇聯,立即生效。新並入的地區在蘇聯最高蘇維埃的代表,以及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兩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最高蘇維埃的代表,到以後在1940年3月24日選舉時產生。


    1939年9月1日德軍開始迅速攻入波蘭和德國空軍對華沙狂轟濫炸後,波蘭政府已無法再留在首都,到了第一個周末,莫希齊茨基總統和他的閣僚們已遷到了盧布林。他們在那個城市隻作了短暫的停留,後來又在普裏皮亞特沼地中的盧茨克稍稍耽擱,於9月14日到達毗連羅馬尼亞邊界的紮列施基。9月17日早晨,總統聽到紅軍越過俄波邊界,就決定離開波蘭。17日晚上,他和那些仍然留在國內的部長們從庫特越過國境到了羅馬尼亞。


    大多數派駐波蘭的外交代表,包括英法大使,都跟著波蘭政府在波蘭轉移,在總統離開波蘭後幾個小時以內,也都出了波蘭國境。9月18日,波蘭駐倫敦和巴黎的大使在一份正式指控蘇聯侵略的照會中,聲言保留政府“呼籲盟國根據有效的條約而承擔起義務”的權利。19日,英國政府就時局發表了一個官方聲明,宣稱“根據蘇聯政府提出的理由”,不能認為蘇聯的進攻“是有理的”。不論發生什麽事情,都不能“絲毫改變政府的決心,在全國的全力支持下,去履行對波蘭的義務,全力以赴,進行戰爭,直到達到目的為止”。9月20日,首相在下院重複了這一聲明,同一天,法國政府作了不很明確的公開保證,表示繼續支持波蘭。


    9月17日,莫希齊茨基總統在越過國境以前,發表了一項聲明,宣布“為了保護共和國的象征和保護憲法權力的泉源”,他已決定離開波蘭,並且宣布他將在某個可以保證政府行使主權的地方建立行政中心,政府從那裏可以關注共和國的利益。在這一階段,莫希齊茨基總統顯然打算把政府遷到巴黎。他們這時正以難民的身分進入羅馬尼亞,總統希望羅馬尼亞政府能尊重它與波蘭的同盟,準許他偕同閣僚們從羅馬尼亞離境。


    然而羅馬尼亞政府立刻受到德國的強大壓力,要它拘留波蘭領導人,波蘭的西方盟國也提出相反的建議,但毫無效果。9月20日,布加勒斯特宣布,將照德國的要求把斯米格萊雷茲拘留在羅馬尼亞直到戰爭結束。同時羅馬尼亞公安當局宣布,隻有不是政府官員的平民難民才能獲準離開羅馬尼亞。莫希齊茨基進入羅馬尼亞不到一個星期,就放棄了在法國重建政府的希望,並決定,必須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證維持波蘭共和國的主權。


    1935年4月23日的波蘭共和國憲法規定,如果發生戰爭,總統應當指定一個繼承人,一旦總統亡故或者無法行使職權時,繼承人便當立刻就職。看來,當德國一進攻波蘭,莫希齊茨基總統就執行了這一條規定,指定已經名列波蘭第二號人物的斯米格萊雷茲元帥為繼承人。然而,當時這一指定不能發生效力,因為斯米格萊雷茲象莫希齊茨基一樣,也無法執行國家元首的職責。


    9月29日,在巴黎出版的波蘭官方報紙《波蘭箴言報》發布一項命令,根據憲法,指定這時在巴黎的波蘭參議院前任議長瓦迪斯瓦夫?拉奇基耶維奇為莫希齊茨基的繼承人,並宣布莫希齊茨基自9月30日起辭職。這項命令有莫希齊茨基的簽字,日期是1939年9月17日,簽署的地點在庫特。鑒於各種情況,特別是上述莫希齊茨基9月17日的文告,看來德國人斷言那個命令倒填日期,斷言莫希齊茨基到羅馬尼亞政治避難之前並沒有把政權交出,這些判斷大概是正確的。


    9月30日,拉奇基耶維奇在巴黎的波蘭大使館宣誓就任波蘭共和國總統,並立即任命了一個新政府。西科爾斯基將軍同意擔任總理。各部部長的人選,目的在使內閣能代表各種不同的政治見解和各階層的人民。新政權立刻獲得了波蘭的西方盟國的正式承認,也獲得了華盛頓的正式承認,美國國務卿10月2日宣布,美國政府打算同巴黎的波蘭政府保持外交關係。10月底,波蘭政府決定從巴黎遷到昂熱,並宣布曾在華沙派駐外交使節的各國政府(當然除開德蘇政府)都將派使節到昂熱。


    12月間,總統下令成立國民參議會,以對政府提出的問題發表意見。參議員的名額限定二十四人,從各政黨內遴選。帕戴賴夫斯基不顧年事已高,還是接受邀請,主持了參議會。參議會的第一次會議在1940年1月23日舉行。


    波蘭流亡政府在成立後的最初幾個星期內,公開地否認與戰前在華沙實行的政策有關係。在第一個星期內,它發布了一係列命令,宣布凡因反對政府而被判刑的波蘭政治領袖一律完全恢複名譽;宣布解除斯米格萊雷茲的波蘭武裝部隊總司令兼軍隊總監的職務,任命西科爾斯基擔任此職,宣布解散1935年9月選出的議會上下兩院。11月底,拉奇基耶維奇對波蘭人民廣播,答應戰後新波蘭將尊重個人的自由和權利,實行社會改革;幾個星期以後,政府公布了西科爾斯基1940年1月3日在內閣會議上作出的聲明,宣稱波蘭戰前的政權已遭到全國一致的譴責,它的劣跡無疑乃是波蘭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波蘭流亡政府一麵這樣煞費苦心地表明它和過去決裂的立場,一麵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維護波蘭共和國的主權和保護它的利益。為了這一目的,它正式抗議德國和蘇聯並吞波蘭領土,它也進行準備,使波蘭武裝部隊能在陸上、海上、空中參加對德作戰。


    ~~~~~~~~~~~~~~~~~~~~~~~~~~~~~~~~~~~~~~~~~~~~~~~~~~~~~~~~~~~~~~~~~~~~~~~~~~~~~~~~~~~~~~~~~~~~~~~~~~~~~~~~~~~~~~~~~~~~~~~~~~~~~~~~~~~~~~~~~~~~~~~~~~~~~~~~~~~~~~~~~~~~~~~~~~~~~~~~~~~~~~~~~~~~~~~~~~~~~~~~~~~~~~~~~~~~~~~~~~~~~~~~~~~~~~~~~~~~~~~~~~~~~~~~~~~~~~~~~~~~~~~~~~~~~~~~~~~~~~~~~~~~~~~~~~~~~~~~~~~~~~~~~~~~~~~~~~~~~~~~~~~~~~~~~~~~~~~~~~~~~~他們在發布命令指定拉奇基耶維奇為總統的那天(第一個公開聲明,聲言保留波蘭國家的權利。那天駐伯爾尼的波蘭公使館發表了一項聲明,宣稱波蘭政府不承認占領波蘭領土的國家采取完全不屬行政需要的任何行動。9月30日,又向所有與波蘭有外交關係的各國政府遞交了一份反對9月28日德蘇邊界協定的抗議書。10月間,波蘭政府向國際聯盟抗議德蘇瓜分波蘭的安排;向國際聯盟及其成員國政府提出抗議,反對把維爾紐斯交給立陶宛;又向法國、英國和美國等政府抗議,反對根據1939年10月8日希特勒的命令把波蘭西部各省並入德國。當在俄國占領的土地上舉行選舉,以及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民議會表決把這兩個地區並入蘇聯時,波蘭流亡政府又發表聲明,聲言保留波蘭的權利。法英政府沒有和波蘭政府聯合起來抗議1921年被波蘭勒索去的土地回到蘇聯手中;但是它們同意支持波蘭政府的主張,即1939年10月8日德國的命令不能取消波蘭國家對其西部各省的權利。1940年4月17日,英、法和波蘭政府在倫敦和巴黎發表宣言,呼籲“世界上有良心的人正式並公開地抗議德國政府及其代理人在波蘭占領區的行為”,宣言除了指出他們對人和對財產犯下的罪行以外,強調德國違反第四次海牙國際公約,當戰爭還在德國和三個盟國間進行時,德國就把波蘭共和國的領土並入德帝國的版圖。


    在新政權成立之前,已采取一些初步的步驟,在波蘭國外重建波蘭軍隊。駐巴黎的波蘭大使盧卡謝維奇9月25日發出命令,號召所有僑居法國或路過法國的適齡的波蘭男公民服兵役。兩個星期以後,聽說住在比利時的波蘭僑民即將前往法國參軍,在10月底前,僑居英國的波蘭公民也要應召去法國服兵役。西科爾斯基在10月初宣稱,重建波蘭軍隊是其政府的首要任務,他將要在加拿大安排一次征兵運動。19第就在法國重建波蘭軍隊簽訂了一項協議。協議規定組織幾個波蘭師(包括炮兵和摩托部隊),作為一支獨立的軍隊,由西科爾斯基指揮,在盟軍中享有一定的地位。2月中旬又簽訂了一項法波補充協議,規定重建波蘭空軍。


    同時,1939年11月25日西科爾斯基在倫敦進行正式訪問時,就波蘭軍艦與英國海軍合作問題與英國政府締結協定。三艘驅逐艦(波蘭的小規模海軍中最新式的軍艦)在8月底戰爭開始以前奉派到英國海域;潛水艇“奧澤爾”號在冒險從塔林脫逃以後,於10月14日也到了英國。到1940年5月初,可使用的波蘭海軍人員超過了逃出的艦艇的需要,英國給了一艘驅逐艦供波蘭軍官和水兵使用。


    第三個星期,法國瀕於淪陷,波蘭流亡政府從昂熱遷到倫敦。拉奇基耶維奇總統於6月20日到達英國。他受到國家元首的禮遇,到達時英王前去迎接。根據西科爾斯基和丘吉爾達成的一項協議,把數千名波蘭士兵由英**艦運至英國,使波蘭軍隊能再次重建。這一次是在英國土地上重建軍隊,繼續投入對德戰鬥。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時空之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肥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肥羊並收藏異時空之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