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一丘之貉
俄國人想借口德國威脅在波蘭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作為他們幹涉的動機,這種主意德國政府自然是不喜歡的。“指定這樣一種動機[裏賓特洛甫9月15日打電報給舒倫堡說],要實行起來的確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將直接違反德國的本意,德國的本意僅僅限於謀求盡人皆知的與德國生死攸關的利益。”反過來,裏賓特洛甫建議,為了“在政治上支持蘇聯出兵”,發表一個德蘇聯合公報,聲明:鑒於以前那種形式的波蘭政府已經垮台,德國政府和蘇聯政府認為,在那些與它們的利益當然有關的地區恢複和平與秩序,乃是它們共同的責任。9月16日,舒倫堡把這一電文交給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毫不讓步。他告訴德國大使,蘇聯政府打算采取這樣的方針:等到波蘭國家不複存在,因而同波蘭締結的一切協定也歸於無效,那時第三方麵的國家可能會利用出現的混亂局麵,渾水摸魚;蘇聯政府乃認為有責任進行幹預,以保護它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同胞”。莫洛托夫承認,“蘇聯政府提出的理由,含有刺激德國人感情的口氣”,但是他要求,“鑒於蘇聯政府的困難處境”,德國人不要對這點小事介意。蘇聯政府“不幸實在看不出有可能找到其他任何理由,因為蘇聯以前從來沒有為它居住在波蘭的少數民族同胞的困境操過心,目前的幹涉,對外界總得找個借口,以言之成理”。莫洛托夫說,蘇聯政府打算等紅軍一出國境,就立刻利用這些理由在廣播中和報刊上做文章(事實上,蘇聯政府已經在開始製造理由了,9月14日的《真理報》和15日的《消息報》上,都有文章痛斥波蘭人壓迫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蘇聯政府還將發同樣內容的照會給波蘭大使和全體駐莫斯科的外交使節。
德國政府不能阻止蘇聯政府對本國人民作它所要作的宣傳,9月17日早晨,莫洛托夫通過廣播告訴俄國人民,紅軍已經進入波蘭,莫洛托夫的廣播同以及當天在全國各地召開的會議上的發言和決議,其基調都是“援救我們被壓迫的同胞”。不過舒倫堡還是使蘇聯政府對它給波蘭大使的照會作了某些修改。17日淩晨,斯大林在接見德國大使時,宣讀了這一照會的草稿,當大使提出…異議時,“斯大林非常願意修改其內容,這才使這份照會似乎能令人滿意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這份修改過的照會於當天遞交波蘭大使,並分發給所有其他各國的外交使節。另一方麵,德國政府接受了斯大林提出的聯合公報的草稿,這份公報於18日晚間在德俄兩國的電台上廣播,內容如下:
為了防止對於德蘇軍隊各自在波蘭作戰的目的產生種種無稽的謠言,德國政府和蘇聯政府聲明,德蘇軍隊的活動並不含有任何違反德蘇兩國利益的目的或違反德蘇兩國締結的互不侵犯條約的精神和條文的目的。相反,德蘇軍隊的目的,是要在波蘭恢複由於波蘭國家的瓦解而遭到破壞的和平與秩序,同時幫助波蘭人民創造新的政治生活條件。
蘇聯政府認識到,如果等到德軍繼續前進,一直前進到使居住在波蘭東部諸省的烏克蘭人與白俄羅斯人感到需要俄國的保護時,蘇聯政府再向本國人民和全世界證明自己的軍事幹涉是師出有名,工作固然要容易做一些,不過蘇聯政府又擔心,德軍一旦越過8月23日劃定的德俄兩國勢力範圍的分界線以後,德國的軍事領導人不願意從已占領的俄國一側的土地上撤退。俄國人出兵以前,在舒倫堡與莫洛托夫的會談中,這個問題已提出過不止一次,德國人欲消除俄國人的疑慮,一再保證,他們將嚴格按照在莫斯科達成的交易行事。然而,俄國人還是不相信。18日,當舒倫堡在和斯大林討論發表一項聯合公報時,斯大林說:“多少有點突然,在蘇聯方麵,還有某些懷疑,不知道德國統帥部屆時是否會把軍隊……撤退到已經商定的一線(皮薩河納雷夫河維斯杜拉河桑河)。”舒倫堡提到他已經對莫洛托夫作過保證,並且指出,德軍撤退到商定的界線是符合德國利益的,“因為這樣做可以把部隊用於西線”。斯大林回答說,他並不懷疑德國政府是有信用的,不過“凡是軍人都不願放棄已占領的土地,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於是德國大使館武官“插嘴說,德**隊完全按照元首的命令行事”。在這次會見以後,舒倫堡請求裏賓特洛甫,“有鑒於斯大林出名的猜疑態度”,授權他“再發表一個這種性質的聲明,以消除斯大林最後的疑慮”。19日,裏賓特洛甫指示舒倫堡通知斯大林,說德國外交部長已“明確命令”他告知斯大林,由元首授權在莫斯科達成的協議“當然要予以遵守”,這些協議被認為是“德蘇之間新的友好關係的奠基石”。(.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結果,俄國對於德國可能不遵守協議的懷疑證明是沒有根據的。在俄國開始出兵的兩三天內,在比亞威斯托克的一次會議上協調了德俄兩國的軍事行動,凡是德國部隊在某些地區已經越過8月23日議定書所規定的分界線,深入一百五十英裏或一百五十英裏以上的,立刻開始撤退到四條河流的分界線。
9月17日清晨,俄國以大批裝備精良的部隊開始侵入波蘭,幾乎不曾遇到什麽抵抗,在一個星期之內挺進了大約一百五十英裏――差不多到了寇鬆線。駐在東部各省的波軍在第三周中潰不成軍,俄國人的進攻完全出乎波軍的意外。俄國人散發的傳單上印有德軍進攻範圍的地圖,以渙散波軍的士氣,入侵者還造謠說,他們是來打德國人,而不是來打波蘭人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指靠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大力合作,這些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在波蘭東部各省的人口中形成多數。
因此,從軍事觀點來看,俄國人的任務很輕鬆,但是在他們那條線的最北麵一段,政治形勢錯綜複雜,使他們不得不謹慎行動。我們已經知道,8月23日的秘密議定書對維爾紐斯地區沒有劃定德蘇利益範圍的分界線。9月16日,俄國入侵波蘭的前夕,莫洛托夫急切地詢問舒倫堡,“是否已和立陶宛就維爾紐斯地區,特別是誰將去占領這個城市的問題,達成某種協議”。他說,蘇聯政府“絕對要避免和立陶宛衝突”。德國人對這一詢問如何回答,沒有資料可查。但在9月18日,俄**隊進入了維爾紐斯城。
9月19日,科夫諾的半官方廣播聲稱維爾紐斯是立陶宛合法的首都,同一天,莫洛托夫與立陶宛公使會晤以後,在莫斯科發表了一項聲明,說蘇聯的目標隻是占領波蘭統轄的白俄羅斯部分和烏克蘭部分。
蘇聯政府亟欲避免與立陶宛衝突,其原因不久就清楚了。9月19日,舒倫堡得到通知說,蘇聯政府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和德國政府共同明確地建立波蘭的地方組織了”,並且希望立刻就此問題在莫斯科進行談判。斯大林不再想讚成“殘餘波蘭的存在了”,他建議,波蘭領土應絕對沿8月23日規定的分界線劃分。第二次莫斯科會議,表示沿著四條河流來劃分的辦法,“大體上”符合他的政府的觀點。
然後斯大林更加明確地攤了牌。他於9月25日晚上接見舒倫堡時,提出建議,要德國放棄對立陶宛的要求,以換取盧布林省以及整個華沙省一直東至布格河的領土,以此作為討論的基礎。他暗示,殘餘的波蘭國家的存在,將來可能在德蘇兩國之間產生摩擦。如果德國接受他的建議,蘇聯將“立刻根據8月23日的議定書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希望在這件事上德國政府慨然給予支持”。
裏賓特洛甫第二次訪問莫斯科從9月27日晚上一直待到29日中午。這次會議締結的德蘇“邊界和友好條約”,簽署的日期是9月28日,但是裏賓特洛甫和莫洛托夫實際上是在29日上午五時簽字的。
條約規定:在“以前的波蘭國家領土之內”,德蘇雙方的“各自國家利益”的分界線將在所附議定書中詳細說明,雙方承認這一分界線是確定不變的;這一解決辦法應被認為是德俄兩國人民之間“友好關係向前發展的堅實基礎”;不容許“第三方麵的任何幹涉”。在一項秘密議定書中,蘇聯政府保證,對於要從其轄區內遷移走的德僑或德國血統的人將不加阻撓,而德國政府則對其轄區內的烏克蘭人或白俄羅斯人,也承擔同樣的義務。此外還有兩個秘密議定書,一個規定各方都必須鎮壓任何影響對方領土的波蘭人的騷亂,另一個是按照9月25日斯大林的建議,修改8月23日秘密議定書的條款,將立陶宛與盧布林省以及華沙省的一部分交換。與此同時,必然還作出了規定,或者達成了諒解,認為(蘇瓦烏基那小塊地區”(在東普魯士與立陶宛之間)也應該從俄國改劃到瓜分波蘭的分界線的德國一側,因為議定書還規定,一旦蘇聯政府“在立陶宛領土上采取特別措施以維護其利益”時,就應該在先前的立陶宛波蘭邊界線的最西北一段上,稍微作一點對德國有利的調整,就是把原先為波蘭領土的蘇瓦烏基那小塊地區擴大一些。最後,兩國外長簽署了一項聲明,目的在按照德國政府的意圖去說服西方國家接受在波蘭的既成事實。
9月28日雙方在莫斯科同意的分界線,自立陶宛波蘭邊界的南端起,向西延至奧古斯托夫以北的東普魯士邊界(從而把蘇瓦烏基那小塊地區改劃入分界線的德國一側)。然後分界線沿東普魯上邊界到皮薩河,再沿皮薩河和納雷夫河到奧斯特羅倫卡,然後向東南延伸至努爾與布格河相會合。再沿布格河向東南,直到克裏斯特諾波爾,由此轉向西,到達普熱米什耳以北的桑河,然後沿著蜿蜒曲折的桑河延伸至斯洛伐克與喀爾巴阡山的盧西尼亞交界的地方。
新的瓜分線的最南麵一段和8月23日所劃的那條線是一樣的。因此蘇聯政府保有了利沃夫及其製糖和紡織工業,以及大約百分之八十的油田,包括德羅霍貝什和博雷斯拉夫的油井,這是兩次大戰之間波蘭產油最多的地方。沿桑河來劃分,還使俄國與匈牙利有了一個共同的邊界(匈牙利這時占領了喀爾巴阡盧西尼亞),並可以防止德國和羅馬尼亞建立直接的聯係。更北麵一些,這條線向東移,使德國控製了幾乎整個維斯杜拉河流域,也控製了整個華沙(根據8月23日的協議,俄國可以占領維斯杜拉河東岸的普臘加郊區)。在蘇瓦烏基地區突出部分,德國獲得了若幹有價值的農田。
從民族學上說,9月28日的分界線比8月23日的分界線合理一些。又有大片純粹或者主要由波蘭人居住的地區(包括約有三百萬波蘭居民的盧布林省)歸於德國,而差不多所有白俄羅斯人或烏克蘭人占多數的地區還是歸於俄國。第二次的分界線――第一次也是這樣――與波蘭人在居民中占多數的那些地區的東邊界線(即寇鬆線)有顯然的不同,不同之處在於,修改後的分界線,仍然把納雷夫河上遊左岸以東波蘭人居住的地區劃給了俄國。按照英國的估計,俄國占有寇鬆線以西的土地,約有八千平方英裏。
占領蘇瓦烏基地區突出部分的俄**隊已經在第一個星期內撤退,10月14日,德國最高統帥部宣布,劃歸德國的全部領土已由德**隊占領。在這期間,10月4日簽訂了一份議定書,規定為劃定地麵界線而成立一個德蘇委員會。委員會立即開始工作,分界工作在1940年2月底完成。分界線全長九百英裏,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沿著河流的,而在“旱地”上,則用界樁明確標出一條十五英尺寬的分界地帶。有些地方的分界線要經過原始森林,就用電鋸在林間開出一條道路。據報紙報道,在河流和界樁後麵,分界線的兩邊立刻開始築起了防禦工事。
[]
俄國人想借口德國威脅在波蘭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作為他們幹涉的動機,這種主意德國政府自然是不喜歡的。“指定這樣一種動機[裏賓特洛甫9月15日打電報給舒倫堡說],要實行起來的確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將直接違反德國的本意,德國的本意僅僅限於謀求盡人皆知的與德國生死攸關的利益。”反過來,裏賓特洛甫建議,為了“在政治上支持蘇聯出兵”,發表一個德蘇聯合公報,聲明:鑒於以前那種形式的波蘭政府已經垮台,德國政府和蘇聯政府認為,在那些與它們的利益當然有關的地區恢複和平與秩序,乃是它們共同的責任。9月16日,舒倫堡把這一電文交給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毫不讓步。他告訴德國大使,蘇聯政府打算采取這樣的方針:等到波蘭國家不複存在,因而同波蘭締結的一切協定也歸於無效,那時第三方麵的國家可能會利用出現的混亂局麵,渾水摸魚;蘇聯政府乃認為有責任進行幹預,以保護它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同胞”。莫洛托夫承認,“蘇聯政府提出的理由,含有刺激德國人感情的口氣”,但是他要求,“鑒於蘇聯政府的困難處境”,德國人不要對這點小事介意。蘇聯政府“不幸實在看不出有可能找到其他任何理由,因為蘇聯以前從來沒有為它居住在波蘭的少數民族同胞的困境操過心,目前的幹涉,對外界總得找個借口,以言之成理”。莫洛托夫說,蘇聯政府打算等紅軍一出國境,就立刻利用這些理由在廣播中和報刊上做文章(事實上,蘇聯政府已經在開始製造理由了,9月14日的《真理報》和15日的《消息報》上,都有文章痛斥波蘭人壓迫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蘇聯政府還將發同樣內容的照會給波蘭大使和全體駐莫斯科的外交使節。
德國政府不能阻止蘇聯政府對本國人民作它所要作的宣傳,9月17日早晨,莫洛托夫通過廣播告訴俄國人民,紅軍已經進入波蘭,莫洛托夫的廣播同以及當天在全國各地召開的會議上的發言和決議,其基調都是“援救我們被壓迫的同胞”。不過舒倫堡還是使蘇聯政府對它給波蘭大使的照會作了某些修改。17日淩晨,斯大林在接見德國大使時,宣讀了這一照會的草稿,當大使提出…異議時,“斯大林非常願意修改其內容,這才使這份照會似乎能令人滿意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這份修改過的照會於當天遞交波蘭大使,並分發給所有其他各國的外交使節。另一方麵,德國政府接受了斯大林提出的聯合公報的草稿,這份公報於18日晚間在德俄兩國的電台上廣播,內容如下:
為了防止對於德蘇軍隊各自在波蘭作戰的目的產生種種無稽的謠言,德國政府和蘇聯政府聲明,德蘇軍隊的活動並不含有任何違反德蘇兩國利益的目的或違反德蘇兩國締結的互不侵犯條約的精神和條文的目的。相反,德蘇軍隊的目的,是要在波蘭恢複由於波蘭國家的瓦解而遭到破壞的和平與秩序,同時幫助波蘭人民創造新的政治生活條件。
蘇聯政府認識到,如果等到德軍繼續前進,一直前進到使居住在波蘭東部諸省的烏克蘭人與白俄羅斯人感到需要俄國的保護時,蘇聯政府再向本國人民和全世界證明自己的軍事幹涉是師出有名,工作固然要容易做一些,不過蘇聯政府又擔心,德軍一旦越過8月23日劃定的德俄兩國勢力範圍的分界線以後,德國的軍事領導人不願意從已占領的俄國一側的土地上撤退。俄國人出兵以前,在舒倫堡與莫洛托夫的會談中,這個問題已提出過不止一次,德國人欲消除俄國人的疑慮,一再保證,他們將嚴格按照在莫斯科達成的交易行事。然而,俄國人還是不相信。18日,當舒倫堡在和斯大林討論發表一項聯合公報時,斯大林說:“多少有點突然,在蘇聯方麵,還有某些懷疑,不知道德國統帥部屆時是否會把軍隊……撤退到已經商定的一線(皮薩河納雷夫河維斯杜拉河桑河)。”舒倫堡提到他已經對莫洛托夫作過保證,並且指出,德軍撤退到商定的界線是符合德國利益的,“因為這樣做可以把部隊用於西線”。斯大林回答說,他並不懷疑德國政府是有信用的,不過“凡是軍人都不願放棄已占領的土地,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於是德國大使館武官“插嘴說,德**隊完全按照元首的命令行事”。在這次會見以後,舒倫堡請求裏賓特洛甫,“有鑒於斯大林出名的猜疑態度”,授權他“再發表一個這種性質的聲明,以消除斯大林最後的疑慮”。19日,裏賓特洛甫指示舒倫堡通知斯大林,說德國外交部長已“明確命令”他告知斯大林,由元首授權在莫斯科達成的協議“當然要予以遵守”,這些協議被認為是“德蘇之間新的友好關係的奠基石”。(.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結果,俄國對於德國可能不遵守協議的懷疑證明是沒有根據的。在俄國開始出兵的兩三天內,在比亞威斯托克的一次會議上協調了德俄兩國的軍事行動,凡是德國部隊在某些地區已經越過8月23日議定書所規定的分界線,深入一百五十英裏或一百五十英裏以上的,立刻開始撤退到四條河流的分界線。
9月17日清晨,俄國以大批裝備精良的部隊開始侵入波蘭,幾乎不曾遇到什麽抵抗,在一個星期之內挺進了大約一百五十英裏――差不多到了寇鬆線。駐在東部各省的波軍在第三周中潰不成軍,俄國人的進攻完全出乎波軍的意外。俄國人散發的傳單上印有德軍進攻範圍的地圖,以渙散波軍的士氣,入侵者還造謠說,他們是來打德國人,而不是來打波蘭人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指靠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大力合作,這些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在波蘭東部各省的人口中形成多數。
因此,從軍事觀點來看,俄國人的任務很輕鬆,但是在他們那條線的最北麵一段,政治形勢錯綜複雜,使他們不得不謹慎行動。我們已經知道,8月23日的秘密議定書對維爾紐斯地區沒有劃定德蘇利益範圍的分界線。9月16日,俄國入侵波蘭的前夕,莫洛托夫急切地詢問舒倫堡,“是否已和立陶宛就維爾紐斯地區,特別是誰將去占領這個城市的問題,達成某種協議”。他說,蘇聯政府“絕對要避免和立陶宛衝突”。德國人對這一詢問如何回答,沒有資料可查。但在9月18日,俄**隊進入了維爾紐斯城。
9月19日,科夫諾的半官方廣播聲稱維爾紐斯是立陶宛合法的首都,同一天,莫洛托夫與立陶宛公使會晤以後,在莫斯科發表了一項聲明,說蘇聯的目標隻是占領波蘭統轄的白俄羅斯部分和烏克蘭部分。
蘇聯政府亟欲避免與立陶宛衝突,其原因不久就清楚了。9月19日,舒倫堡得到通知說,蘇聯政府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和德國政府共同明確地建立波蘭的地方組織了”,並且希望立刻就此問題在莫斯科進行談判。斯大林不再想讚成“殘餘波蘭的存在了”,他建議,波蘭領土應絕對沿8月23日規定的分界線劃分。第二次莫斯科會議,表示沿著四條河流來劃分的辦法,“大體上”符合他的政府的觀點。
然後斯大林更加明確地攤了牌。他於9月25日晚上接見舒倫堡時,提出建議,要德國放棄對立陶宛的要求,以換取盧布林省以及整個華沙省一直東至布格河的領土,以此作為討論的基礎。他暗示,殘餘的波蘭國家的存在,將來可能在德蘇兩國之間產生摩擦。如果德國接受他的建議,蘇聯將“立刻根據8月23日的議定書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希望在這件事上德國政府慨然給予支持”。
裏賓特洛甫第二次訪問莫斯科從9月27日晚上一直待到29日中午。這次會議締結的德蘇“邊界和友好條約”,簽署的日期是9月28日,但是裏賓特洛甫和莫洛托夫實際上是在29日上午五時簽字的。
條約規定:在“以前的波蘭國家領土之內”,德蘇雙方的“各自國家利益”的分界線將在所附議定書中詳細說明,雙方承認這一分界線是確定不變的;這一解決辦法應被認為是德俄兩國人民之間“友好關係向前發展的堅實基礎”;不容許“第三方麵的任何幹涉”。在一項秘密議定書中,蘇聯政府保證,對於要從其轄區內遷移走的德僑或德國血統的人將不加阻撓,而德國政府則對其轄區內的烏克蘭人或白俄羅斯人,也承擔同樣的義務。此外還有兩個秘密議定書,一個規定各方都必須鎮壓任何影響對方領土的波蘭人的騷亂,另一個是按照9月25日斯大林的建議,修改8月23日秘密議定書的條款,將立陶宛與盧布林省以及華沙省的一部分交換。與此同時,必然還作出了規定,或者達成了諒解,認為(蘇瓦烏基那小塊地區”(在東普魯士與立陶宛之間)也應該從俄國改劃到瓜分波蘭的分界線的德國一側,因為議定書還規定,一旦蘇聯政府“在立陶宛領土上采取特別措施以維護其利益”時,就應該在先前的立陶宛波蘭邊界線的最西北一段上,稍微作一點對德國有利的調整,就是把原先為波蘭領土的蘇瓦烏基那小塊地區擴大一些。最後,兩國外長簽署了一項聲明,目的在按照德國政府的意圖去說服西方國家接受在波蘭的既成事實。
9月28日雙方在莫斯科同意的分界線,自立陶宛波蘭邊界的南端起,向西延至奧古斯托夫以北的東普魯士邊界(從而把蘇瓦烏基那小塊地區改劃入分界線的德國一側)。然後分界線沿東普魯上邊界到皮薩河,再沿皮薩河和納雷夫河到奧斯特羅倫卡,然後向東南延伸至努爾與布格河相會合。再沿布格河向東南,直到克裏斯特諾波爾,由此轉向西,到達普熱米什耳以北的桑河,然後沿著蜿蜒曲折的桑河延伸至斯洛伐克與喀爾巴阡山的盧西尼亞交界的地方。
新的瓜分線的最南麵一段和8月23日所劃的那條線是一樣的。因此蘇聯政府保有了利沃夫及其製糖和紡織工業,以及大約百分之八十的油田,包括德羅霍貝什和博雷斯拉夫的油井,這是兩次大戰之間波蘭產油最多的地方。沿桑河來劃分,還使俄國與匈牙利有了一個共同的邊界(匈牙利這時占領了喀爾巴阡盧西尼亞),並可以防止德國和羅馬尼亞建立直接的聯係。更北麵一些,這條線向東移,使德國控製了幾乎整個維斯杜拉河流域,也控製了整個華沙(根據8月23日的協議,俄國可以占領維斯杜拉河東岸的普臘加郊區)。在蘇瓦烏基地區突出部分,德國獲得了若幹有價值的農田。
從民族學上說,9月28日的分界線比8月23日的分界線合理一些。又有大片純粹或者主要由波蘭人居住的地區(包括約有三百萬波蘭居民的盧布林省)歸於德國,而差不多所有白俄羅斯人或烏克蘭人占多數的地區還是歸於俄國。第二次的分界線――第一次也是這樣――與波蘭人在居民中占多數的那些地區的東邊界線(即寇鬆線)有顯然的不同,不同之處在於,修改後的分界線,仍然把納雷夫河上遊左岸以東波蘭人居住的地區劃給了俄國。按照英國的估計,俄國占有寇鬆線以西的土地,約有八千平方英裏。
占領蘇瓦烏基地區突出部分的俄**隊已經在第一個星期內撤退,10月14日,德國最高統帥部宣布,劃歸德國的全部領土已由德**隊占領。在這期間,10月4日簽訂了一份議定書,規定為劃定地麵界線而成立一個德蘇委員會。委員會立即開始工作,分界工作在1940年2月底完成。分界線全長九百英裏,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沿著河流的,而在“旱地”上,則用界樁明確標出一條十五英尺寬的分界地帶。有些地方的分界線要經過原始森林,就用電鋸在林間開出一條道路。據報紙報道,在河流和界樁後麵,分界線的兩邊立刻開始築起了防禦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