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張伯倫15歲的時候落在一個名叫奧托?孔策的傑,[105]出家庭教師的手裏,孔策是個最最普魯士化的普魯士人,在他擔任家庭教師的4年中,他把英勇尚武、戰無不勝的普魯士式的武功和一一顯然沒有想到兩方麵的尖銳對照一一貝多芬、歌德、席勒、瓦格納那樣的藝術家和詩人的傑作深深地打入了張伯倫敏悟的心靈。張伯倫19歲的時候瘋狂地愛上了安娜?霍爾斯特,她也是個普魯士人,年紀比他大10歲,同他一樣,也極其神經質。


    1882年他27歲的時候,離開了在那裏曾經埋頭3年,研讀過哲學、自然史、物理、化學、醫學的日內瓦,到了拜羅伊特。在那裏,他遇見了瓦格納,據他說,後者成了他生命中的太陽。他還遇見了作曲家的妻子考西瑪,他在此後一生之中,一直對她保持了熱情的、奴隸般的忠誠。1885年,他同當時已成了他的妻子的安娜?霍爾斯特一起,到德累斯頓去住了4年,從這一年起,他在思想上和語言上成了一個德國人。1889年他到維也納,在那裏住了10年,最後在1909年又回到拜羅伊特,一直住到1927年去世。他在1905年同他原來崇拜備至的普魯士妻子離了婚:當時她已60歲了,在精神上和體質上都比他病得更嚴重(據他說,他因為不得不分居而極感痛苦,幾乎發瘋)。3年後,他娶了愛娃?瓦格納為妻,在瓦恩弗雷德附近定居下來,因為在那裏他可以就近照顧他的嶽母,受尊敬的和意誌堅強的考西瑪。


    張伯倫是個非常敏感的神經質的人,神經官能症常常發作,據說他能看到惡魔,這些惡魔往往無情地驅使他從事新的方麵的研究和繼續不斷的寫作。一個接著一個的幻象驅使他從研究生物學改為研究植物學,又改為研究藝術、音樂、哲學、傳記、曆史。有一次,在1896年,他從意大利回來,在一個惡魔的驅使之下,他中途在加爾頓下了火車,租了一間旅館房間,關起門來有8天之久,放棄了他原來想寫的關於音樂的文章,而緊張地寫了一篇生物學論文,終於得到了從此以後貫穿在他的全部著作中的中心思想的萌芽:種族和曆史。


    不論他有什麽樣的缺點,他的思想的天地確是極為廣闊:文學、音樂,生物學、植物學、宗教、曆史。政治,無所不通。正如讓?雷勒所指出的,在他的全部著作中,有一種深刻的靈感的一致,這些著作的前後一貫性極為突出。由於他自己覺得受惡魔的驅使,他的有關論述瓦格納、歌德、康德、基督教義和種族的著作,都是在一種可怕的熱病襲擊下,一種真正的神誌昏迷的狀態中,一種自我陶醉的境界中寫成的,因此,據他自己在自傳《生活的道路》(《lebenswege》)中所說,他常常認不出這些東西是他自己的作品,因為它們超過了他所預期的程度。神經比他正常的人後來推翻了他的種族理論和他的許多曆史見解,而且在埃德蒙?凡爾梅爾這樣一位法國日耳曼學家看來,張伯倫的思想基本上是“賣膏藥的”,但是在希特勒的傳記作者、反納粹的德國作家康拉德?海登看來,雖然張伯倫的種族學說所造成的影響使他[106]深感遺憾,張伯倫仍然“是德國思想史上具有最驚人的才華的人之一,是知識和深刻思想的一個寶庫”。(.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影響德國思想最深刻的作品,使得威廉二世大喜若狂和為納粹黨人提供了種族謬論的作品,是張伯倫1897年4月1日到1898年10月31日之間的19個月時間中在維也納在他的一個“惡魔”驅使下寫的一部長達1200頁的巨著《19世紀的基礎》(grungendenderts)。這部著作是在1899年出版的。


    同張伯倫所欽佩的戈平瑙一樣,張伯倫發現,曆史的關鍵,的確也可以說文明的基礎,在於種族。要了解19世紀,也就是說當代世界的現象,人們必須首先要考慮二下古代的遺產。張伯論認為,古代的遺產有三:希臘的哲學和藝術、羅馬的法律、基督的人格。遺產的承受人也有三個:“兩個血統純粹的種族”猶太人和日耳曼人,以及地中海一帶的咋種拉丁人――張伯倫稱他們為“各種民族的大混雜”。隻有日耳曼人才配繼承這份光輝的遺產。


    不錯,他們在曆史上出現得很遲,到13世紀時才出現。但是就在這以前,他們已滅亡了羅馬帝國,這就證明了他們的價值。他說:“有人說,野蠻的條頓人造成了所謂‘中世紀的黑夜’,這種說法是不確實的。相反,這個黑夜是垂死的羅馬帝國所造成的人類不講種族的大混雜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破產以後降臨的。要不是條頓人,全世界就會籠罩著永恒的黑夜。”在他寫作的時候,他把條頓人看成是世界的唯一希望。


    張伯倫把居爾特人和斯拉夫人都包括在“條頓人”中間,不過條頓人是最重要的成分。但是,他的定義是相當含糊的,有一次他說,“凡是行為像條頓人者,即條頓人,不論其原來種族是什麽”。也許他說這句話是因為他想到自己的非日耳曼血統,無論如何,根據張伯倫的說法,條頓人是“我們文化的靈魂。每個民族今天作為一種活著的力量,其重要性取決於它的人口中純正條頓血液的比例??隻有在條頓人用他的靈巧的手掌握了古代遺產的時候,真正的曆史才開始”。


    那麽猶太人呢?《19世紀的基礎》中最長的一章論述了猶太人。我們已經看到,張伯倫聲稱,猶太人和條頓人是西方僅有的血統純粹的兩個種族。


    在這一章中,他譴責“愚蠢的令人反感的反猶主義”。他說,猶太人並不“次”


    於條頓人,僅僅是“不同”而已。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偉大之處。他們認識到,人類的“神聖職責”是保持種族的純潔。但是在他進而分析猶太人的時候,張伯倫也陷入了他譴責別人持有的非常庸俗的反猶主義中,這種庸俗的反猶主義最後發展到希特勒時代尤利烏斯?施特萊徹在《衝鋒隊員》中醜化猶太人時所用的yin猥粗鄙的謾罵。的確可以說,納粹黨的反猶主義的“哲學”基礎有很大一部分是從這一章來的。[107]張伯倫的見解一望而知是荒謬絕倫的,他宣稱,基督的人格是古代傳給現代文明的三大遺產之一。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他接著著手證明耶穌不是猶太人。張伯倫認為,耶穌出生於加利利,他不能正確地發出亞拉姆語中的喉音字母,這些“明顯的跡象”,都說明了耶穌有“很大比例的非閃族血統”。他接著說了一句典型直截了當的話:“凡是說耶穌是猶太人的人,不是傻子,就是說謊??耶穌不是猶太人。”


    那麽他是什麽種族的人呢?張伯倫答複道:很可能是個亞利安人如果不是由於血統的話,那麽也毫無疑問地由於他的道德上和宗教上的說教,因為這種說教同猶太教的“唯物主義和抽象形式主義”截然相反。因此,很自然地――至少在張伯倫看來――基督應該成為“生命力旺盛的年輕的印歐民族的上帝”,特別是條頓人的上帝,因為“任何其他民族都沒有具備像條頓人那麽好的條件能夠聽到這神明的召喚”。接著他寫了自稱是猶太種族詳細的曆史,從閃族或者說沙漠中的貝都因族與圓頭的長著“猶太鼻子”的希地族混血開始,最後到與屬於亞利安人的亞摩利人混血為止。不幸的是,亞利安混血種――即亞摩利人,據他說是金發碧眼、體格魁梧、儀表堂堂的――來得太晚了,不能對改進“腐化的”希伯來血統起什麽真正的作用。從此以後,這個英國人――與他的猶太種族血統純粹的理論自相矛盾――發現猶太人成了一種“消極的”種族,是“咋種”,因此,亞利安人“否認”以色列是有理由的。他甚至責怪亞利安人,不該把“實際不存在的榮譽”給予猶太人,他接著發現猶太人“沒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到了可悲的程度”。


    最後,在張伯倫看來,救星在於條頓人和他們的文化,而在條頓人中間,日耳曼人是最有天賦的,因為他們繼承了希臘人和印度一亞利安人的最優秀的品質。因此他們有權做世界的主人。“上帝今天完全指望日耳曼人,”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寫道,“這是我的心中蘊藏了多年的認識,肯定的真理。”


    《19世紀的基礎》一書出版後轟動一時,使這個古怪的英國人在德國一舉成名。盡管因為張伯倫是個刻意求功的藝術家,這本書有它的獨特風格,而且不乏滔滔的雄辯,但是讀起來卻很費勁。但是它不久之後就在上層階級人士中間很為流行,因為他們似乎在這本書裏發現了他們願意相信的東西。


    10年之內,它再版了8次,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銷數已達10萬冊。在納粹黨統治時期,它又行銷一時,我還記得,在第24版,當時己銷了25萬冊以上了。


    這本書最初和最熱情的讀者之一是德皇威廉二世。他請張伯倫到波茨坦宮中見麵,一見之下就互相傾倒,兩人的友誼一直維[108]持到張伯倫在第一次會晤後就一直通訊。張伯倫給德皇一共寫了43封信,德皇回了其中23封,其中有一部分信簡直就是長篇文章,德皇在他的一些激烈演講和聲明中曾經加以采用。“上帝把你的書送給了德國人民,把你送給了我。”德皇在頭上幾封信中曾經這麽說。張伯倫在這些信中竭盡其阿諛諂媚之能事,到了令人作嘔的程度。“陛下和陛下的臣民,”他寫道,“是生在神聖殿堂的。”他還告訴威廉,他在書房裏把威廉的肖像放在裏昂納多畫的基督肖像對麵,他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常常在他的救主和他的君王之間來回踱步。


    但是張伯倫的奴才氣並不妨礙他向這個性格暴烈、剛愎自用的皇帝不斷進言。1908年,威廉頗不得民心,以致帝國議會竟敢責難他過問外交造成不利後果。但是張伯倫勸告德皇說,輿論是白癡和奸賊製造出來的,可以不必去理會它,威廉則答複說,他們兩個人將站在一起――“你用你的筆;我用我的口舌和利劍”。


    這個英國人一直提醒威廉不要忘記德國的使命和命運。“德國一旦有了力量,”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說,“――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預期它能夠得到力量――它必須立刻執行一種科學的天才的政策。奧古斯都曾經有計劃地改造世界,德國也必須如此??有了進攻性和防禦性武器的裝備,有了像軍隊一樣嚴密的組織,在藝術、科學、技術、工業、商業、財政,總而言之,在一切方麵都優於任何國家,也就是說,自己成了世界的教導者、舵手、先驅,它的每一個人都堅守崗位,每一個人都為神聖的事業貢獻出最大的力量――在這種條件下,德國??必將由於內在的優越性而征服全世界。”


    張伯倫在戰爭中途的1916年歸化為德國公民。由於宣傳他所歸化的國家這樣一個光榮的使命,張伯倫得到了德皇一枚鐵十字獎章。但是受到這個英國人影響最大的還是第三帝國。雖然第三帝國到他死後6年才出現,但是他早已頂見它的到來。納粹黨人把他奉為他們的一個先知,繼承了他的種族理論,繼承了他的熾烈的德國人和德國的使命感。在希特勒統治期間,出版了大批書籍、小冊子、文章,頌揚這個國家社會主義德國的“精神創建人”。


    希特勒的軍師之一羅森堡就經常把他自己欽佩這位英國哲學家的熱情來灌輸給元首。很可能,希特勒在離開維也納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張伯倫的著作,因為他的著作在泛日耳曼團體和反猶團體中是很流行的,而這些團體的印刷品又是他在那些日子裏廢寢忘食地閱讀的東西。他也很可能讀過張伯倫在戰時寫的一些沙文主義文[10第二帝國沒有更多地采納張伯倫的意見表示遺憾。


    張伯倫是首先看到希特勒有偉大前途、因而也看到德國人(如果他們追隨希特勒的話)有新的機會的德國知識分子之一。希特勒在1923年在拜羅伊特見過他,當時張伯倫雖然身患重病,半身不遂,而且德國的戰敗和霍亨佐倫帝國的覆亡――這是他一切希望和預言的崩潰――使他感到心灰意冷,但是這個誇誇其談的年輕奧地利人使他欽佩得五體投地。“你有偉大的事業要完成,”他在第二天寫信給希特勒說,“??我對日耳曼主義的信念從未有片刻的動搖,雖然我承認,我的希望曾處於低潮。你在頃刻之間卻改變了我的精神狀態。在德國最迫切需要的時刻,它誕生了一個希特勒,這就證明了它的生命力;他所產生的感召力量也是如此;因為這兩件東西――人格力量和感召力量――是密切不可分的??願上帝保佑你”


    當時阿道夫?希特勒留著卓別林式的小胡子,加上他的無賴作風,他的**粗野的極端行為,大多數德國人都把他當作笑話看待。他當時沒有幾個擁護他的人。但是他的性格中的催眠般的吸引力在這個年老多病的哲學家身上卻起了奇跡般的作用,恢複了他對他誌願歸化的民族的信心。張伯倫加入了繈褓時期的納粹黨,隻要健康許可,還為它的沒有什麽銷路的出版物寫文章。1924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把當時還關在監獄裏的希特勒捧為上帝派來領導德國人民的。命運招呼過威廉二世,但是他失敗了;現在命運又在招呼希特勒了。1925年9月5日納粹黨的《人民觀察家報》以5欄篇幅刊登賀辭,慶祝這個傑出的英國人的70歲生日,把他的《19世紀的基礎》捧為“納粹運動的福音書”,他在1年零4個月後即1927年1月11日進棺材的時候,心中充滿了希望,認為他所宣傳和預言的東西在這個德國的新救世主的非凡的領導下還是能夠實現的。


    在張伯倫的葬儀上,除了不能回德國的威廉二世派了一位親王為代表以外,希特勒是唯一的社會名流。《人民觀察家報》在報道這個英國人的死訊時說,德國人民失掉了“一位偉大的武器製造者,他所製造的武器在我們時代裏還沒有充分應用”。在1927年黯淡的1月裏,當納粹黨處在最倒黴的時候,這個半身不遂的垂死老人無法料到――甚至希特勒本人或者德國的任何別人都無法料到,不久之後,這個歸化的英國人所製造的武器很快就得到了充分的應用,而且帶來了可怕的後果。但是,阿道夫?希特勒在這些日子裏,甚至在此以前,對於他個人在地球上的使命就有著一種神秘的使命感。“在千百萬個人中間??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他在《我的奮鬥》中(著重體[110]是他自己用的)寫道,“他有著無容置疑的力量,能夠在搖擺不定的廣大群眾的思想世界中,形成花崗石般的原則,並且為了這些原則的唯一正確性而進行鬥爭,直到在自由的思想世界的起伏的波浪中,出現一塊信念和意誌完全一致的堅固岩石。”他使讀者一點也不懷疑,他已經以那一個人自居。《我的奮鬥》中不乏一些短小的片斷,論述天才人物的作用,這種人物是上帝挑選出來領導偉大的國家的人民擺脫他們的困難、取得進一步偉大成就的,雖然他們可能在開始的時候並不了解他或者知道他的價值。讀者知道希特勒這段話指的是他自己和他當時的處境。他是怎樣一個人物,他是滿有把握的,但是這還沒有得到世人的公認,天才人物的命運往往如此――特別在開始的時候。“幾乎總是需要一些刺激的因素才能使天才人物登場,”他說,“那時世界上還不肯承認他,不願意相信這個表麵上與世人並無二致的人物竟然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在人類的每一個傑出兒子身上,這種事情總是一再重演的??天才的火星,”他宣稱,“在真正有創造性的人誕生之時起就存在於他的腦袋中。v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時空之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肥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肥羊並收藏異時空之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