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半夜時分,李從雲在區委老宿舍樓的客廳依然開著燈,他的麵前有兩位年輕人,都不過二十多歲,其中年紀略大的那位,膚色有些黑,但目光裏透著精幹。
“王秘書交代過,到了這邊,一切聽李書記吩咐,您有什麽要求,就直接跟我們說,隻要能辦到的,我們一定會盡力。”年紀略大的那位年輕人說著。
李從雲坐在沙發上,微笑著點了點頭:“光榮跟我說,你們都是王局長所看重的年輕才俊,正直有為,前途無量,這次代表《光明ri報》來我們金島采訪,既是王局長和劉社長對你們的認可,同時也是新聞局對我們金島的重視我沒有什麽具體的要求,隻是希望二位能夠深入群眾,為民請願,秉心誠言,把我們金島的情況,如實地反映在新聞媒介上,無論是好的、壞的、光明的……或者黑暗的。”
李從雲說的王局長,自然是指王光榮的父親,那位現任中宣部部務委員、新聞局局長大人了。
光明ri報是華共中央機關報之一,是由中宣部直接領導的大型、
全國性的官方新聞媒體,作為光明ri報的年輕記者,李海峰和黎波其實都是王光榮的中學同學,其中年紀略大的李海峰是王光榮初中時期的學長,兩人因為都是校團委的幹部,所以椏識。
這次,李從雲是特意聯係的王光榮,讓他物色兩個人來金島采訪,王光榮立刻想到了這兩人,通過老爸的關係,讓他們來金島,“一切聽李從雲書記指揮”。
不過王光榮一開始其實理解錯誤了他以為李從雲是要他弄兩個人來宣傳他的政績,王光榮跟李從雲的關係足夠鐵,當然想幫李從雲一把,這才調了兩個關係硬紮的同學記者過來,打算好好地為李從雲造勢一番。
他知道,李從雲這樣的年輕幹部,要想獲得提拔,要想進步,家族的幫襯總是免不了的但是家族再幫襯,你也得有拿得出手的政績,而政績這個東西,有時候你做出來了,領導不一定看得到就算領導看到了大家都沒提,他也不好突然拿出來說事。所以這時候宣傳口的作用就出來了,作為“黨的喉舌”光明ri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李從雲在金島有了什麽作為,經過光明ri報一宣傳,那就全天下都知道了,知道齊東省島城市金島區的那位李哥書記有本事曾經做出過什麽什麽成績。這樣一來,今後到了應景之時,提拔他就顯得名正言順一人家一說起,哦,就是那個李從雲啊這個同誌不錯,有能力。
但是意外的是,李從雲卻並不是要他宣傳自己的政績況且李從雲覺得自己才來半年,也還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政績而是要他的人“深入群眾、為民請願、秉心誠言”。
這就讓王光榮意外了,不過王光榮畢竟是王光榮,立刻想到李從雲要做什麽。看來他在金島的某些對手,已經有不少犯錯的事情被李從雲獲悉,但是李從雲要麽不方便直接來辦,要麽沒辦法直接來辦所以才拜托到他這裏來。
所謂不方便,就是說如果由李從雲親自動手ri後難免遭人詬病:所謂沒辦法,那就是說李從雲現在在金島的實力還是不夠,至少在紀委、檢察院甚至公安局等方麵,沒有足夠的親信來為他辦理此事。
王光榮對此是很理解的,畢竟李從雲是孤身赴任,毫無根基,要說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他就能對抗當地的老官油子,這未免有些太責備求全了。因此,王光榮在這些應對上,對李海峰二人都是有交代的。
李海峰立刻應承下來,說:“李書記盡管放心,這件事我們一切妥妥當當辦好。”其實他心裏也略微鬆了口氣,要是李從雲真是要他來做那些花架子,他雖然也隻能照辦,畢竟心裏不會很舒服,作為“正義之聲”欄目的台柱記者之一,他也是愛惜羽毛的。但李從雲卻是讓他做這種“懲奸除惡”的事,他就心情愉悅了。
李海峰和黎波第二天一早就乘出租車離開薛島賓館,向黃坡村方向而去。一輛外地牌照的車輛無聲無息地遠遠跟在後麵。
在賓館407房間,黃立生接到跟蹤人員的電話報告後,讓手下將賓館經理楊武杉找來。
楊武杉對黃立生很怵,知道他是公安局名義上的二把手,實際上卻擔當著一把手的角色。這年頭,比的不是權力,而是背後的靠山。每個一把手都不想當傀儡,可有時候遇上個當鬲職的狠角兒,就不得不斂了鋒芒,夾起尾巴做人,其實就是明哲保身,這也是生存主義的法則之一一。
“楊經理,最近生意不錯嘛。”黃立生見楊武杉進來,故意看著窗外沒有理會。
楊武杉見黃立生愛答不理,心裏有些著慌,尤其是聽黃立生說“生意不錯”這句話,他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要敲他幾個子兒。
“蒙黃局厚愛,談不上十分好,ri子還過得去。”楊武杉從口袋裏掏出一盒紅塔山香煙,雙手舉著敬過去。
黃立生視而不見,伸手從自身口袋裏摳出一支大中華煙來。楊武杉一看就明白了,現在這些有實權的領導都抽“天價煙”現在的官員都學精了,好煙也不顯擺,放在身上掖著,要抽時掏出一支,手指夾著煙屁股,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楊武杉訕笑了笑,忙替黃立生點著。
黃立生吐出一口煙,對手下遞了個眼色,那兩個人悄悄出去並順手帶上了門。他緩緩轉身,眼睛直盯著楊武杉看。
楊武杉被看得心裏直發毛,不敢和他對視,兩隻手不停地搓著。
黃立生或許感覺自己的威風還沒有充分發揮,效果沒有完全達到於是開口罵道:“你這個鬼東西,現在長誌氣了,老子昨晚上就過來了,沒有人通知你?還要老子派人去請你,你好大的膽子!告訴你楊武杉,老子可以把你拉起來,也可以把你踩在泥裏永世不得翻身。”
“哥哥罵得對,可小弟實在不知道哥哥明察暗訪,罪該萬死要殺要剮,您說句話,1卜弟保證不敢皺一皺眉頭。”楊武杉之前領教過他多次,知道這一陣暴風驟雨必然要來,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斷認錯。
“你小子膽大包天我問你昨天京城來人了你難道不知道?你們賓館還照常做那種“生意,你是想往槍口上撞啊。”
“不就是兩個記者麽,他們才不關心這種事呢。要曝光這種問題,就是報紙印成雜誌厚也曝光不盡“什麽記者不記者的,我說的是領導。農業部常務昏部長祝解放、齊東省昏省長李東旭,還有島城市長王承宗,他們算不算大幹部?
恐怕你這輩子都沒見過。”黃立生正色道。
“電視上見過,我真不知道他們來,也沒接到通知啊。”楊武杉嬉皮笑臉”討好地說道。
“幸好他們走路過,連夜走了,所以沒人通知你。我告訴你要有政治敏銳性,在華夏不懂得這一點,你哪裏都混不開,你也就算活不明白。”
“是,是,謹遵哥哥教誨。”
黃立生見楊武杉態度下來了,於是切入正題:“我看你還是不明白,記者就能慢待嗎?尤其是京城來的記者,他們整點材料在報紙上不發,在內參上給你捅一下,那可要壞大事的。內參你知道嗎?那可是中央首長看的,首長在上麵批幾個字,下麵就要地震。魯迅先生說文人手中的筆是投槍是匕首,殺人不見血的。遠的不說,就說金島”前麵不就有主要領導栽在他們手上?輿論引導民意,緊咬著你不放,你就無處可逃。”
楊武杉若有所悟地點頭,輕輕問道:“你說他們是帶著目的來的?”
黃立生點了點頭,“虧你到現在才明白過來,你把隔壁房間門開一下,我要檢查一下。”
楊武杉找來樓層客房服務員,把門打開了,對服務員說:“你先到別處忙,我檢查一下衛責。”
服務員走後,黃立生悄悄進去,讓櫞武杉留在外麵望風,不讓其他人進來。
房間裏有些淩亂,黃立生戴上白手套,四處翻找。他打開記者帶來的皮箱,裏麵除了一些換洗衣服外,沒有其他東西。他又打開記者放在桌子上的幾個文件本,他心頭一喜,連忙打開查看裏麵是否有對金島不利的材料,尤其是薛誌忠的那些材料有沒有放在這裏。但是經過仔細查看,他卻一無所獲。
猶豫過後,黃立生再次仔細搜尋每個角落,也沒有找到薛誌忠送來的那個文件袋,難道他們是帶在身上了?看來這個東西一定很重要,否則他們不會帶在身上的,這樣想時,黃立生感覺一股冷氣直衝脊粱。
他不動身色地出來,進了自己的房間,對楊武杉囑咐幾句。楊武杉又喊來服務員,批評道:“客人不在房間,要立即搞好衛生,這樣讓客人回來有個舒適幹爽的環境。回頭我對你們經理說,扣你這個月的獎金。”
那個服務員紅著臉,委屈地進去搞衛生了。
楊武杉又來到黃立生麵前,見黃立生悶頭抽煙,討好地說:“黃局,需要兄弟我做什麽您隻管吩咐。”
黃立生狠勁掐滅煙頭,嘴裏喃喃說:“也隻有如此了。你去找兩個小姐,人要外地的,臉蛋身材要好的。”
楊武杉會意地笑了,拍胸脯說:“包在我身上,我手上可有高級貨,黃局現在就要嗎?”
黃立生白了他一眼,說:“不是我要,晚上讓她們去侍候這兩個客人。”
“那不是往槍口上撞嗎?這我有點不明白。”
“記者先生也是人,再說出差在外很辛苦,老婆又不在身邊照顧,做點出格之事也是人之常情。”
“要是他們拒絕怎麽辦?”楊武杉威覺這種事不靠譜,擔心地問道。
“到時我自有辦法”此事隻有你知我知,如果泄露出去,我們倆在金島就待不下去了,背井離鄉的滋味我可不想嚐。”黃立生一邊說一邊拿眼瞧楊武杉。
楊武杉趕緊說:“那是,那是,我也是一樣,一切聽哥哥吩咐。”
在黃立生的眼裏,楊武杉就是一條可以隨時使喚的狗,對自己不僅言聽計從”更是忠貞不二。他並沒有說出自己的計劃,這可是他心中的秘密,既然是秘密,自己一個人知道最保險。
黃立生讓楊武杉將李海峰房間裏的礦泉水和飲料全部換成自己帶來的,楊武杉有些不解,說:“房間裏不是有了嗎?幹嗎要換?”
黃立生罵道:“哪那麽多屁話,叫你換就換。有些事情知道多了對你不好,不過,他們走後這個房間先不要住客,要等我檢查過後再對外使用。”
其實黃立生一開始想到用迷混香省事,華夏的電影裏經常有這樣的場麵:一個江洋大盜捅破窗戶紙,用一支竹管朝裏麵吹了一些煙霧,房間裏的人就暈倒了。要是有這樣的迷混香或迷混煙多省事,將他們熏倒”直接進去將材料拿走,神不知鬼不覺的。黃立生參與打擊過“治理城區牛皮癬”行動,也抓了幾個在電線杆上貼“售迷混香一百元一支”1卜廣告的人,那些人說:“迷混香是騙人的,其實是用枯土和木屑製的”連蚊子都熏不倒。”黃立生用收繳來的東西拿老鼠試驗了一下午,老鼠比以前更活潑了。
卻說李海峰和黎波二人來到柳花街道後,他們看到公路兩邊豎起了鮮亮整潔的高牆,於是停了車查看。在圍牆後麵,他們大吃一驚,映入他們眼簾的是整片整片破舊低矮的磚瓦房,比電視上播放的棚戶區還要髒亂不堪。他們明白這又是“形象工程”惹的禍,這些工程的“政治”意義表現為它們要被裝扮得冠冕堂皇以便如期迎接上級領導的視察。
兩人拍了一些照片,又乘車趕回市區。
在回城的車內,李海峰和司機拉起家常:“師傅,金島這幾年發展得很快呀,你看區委不是”區zhengfu的新辦公大樓多氣派,簡直趕上凡爾賽宮了。”
司機是個青年,屬於憤青的那種,哼哼笑了一聲,說:“這不都是當官的搞政績嘛,區zhengfu這幫人屁股下麵坐著全區一年的財政收入呢。”
黎波插話說:“那說明你們區有錢嘛,要不然也不會建這麽氣派的辦公場所。”
司機辯駁說:“你們是外地來的,當然不知道內情了。金島是個窮區,去年還在吃財政飯呢,還有幾個鄉是國家貧困鄉鎮(鄉鎮就是改製後的街道,當地人沒來得及改口兄國家每年幾千萬的資金都用在這些“政績工程,上麵了。剛才那些牆你們也看到了,我們老百姓稱它們是“遮羞牆,。碰上這麽些個領導,老百姓可苦了。”
李海峰話題一轉問道:“聽說儲唯區長很有魄力?你們怎麽看他?”
司機笑得更響了,“有魄力?真搞笑,你們不知道我們老百姓背地裏喊他什麽,說出來笑死你!”
“是什麽?”
“叫“儲霸王”金島的霸王!”
李海峰知道司機的意思,就是說儲唯在金島很霸道,是個土皇帝。
他好奇地請求司機講講關於儲唯的故事。
司機見這兩個人對他的話很感興趣,於是口無遮攔地講起了儲唯的楚事。
儲唯前兩年認為把金島區搞成經濟強區難度太大,就把目光盯在區城創“三優”上,為此不惜血本,營造“海國風光”。早在大前年,儲唯在金島人民沒有穩定脫貧的情況下,就耗資一千九百萬元,在四平方公裏的城區搞起了夜景工程、綠化工程、隔離帶工程、人行道鋪花磚工程等十個重點建設項目。在這些工程中,群眾意見最大的是綠化工程。所謂的綠化工程就是在區城裏建七條不同風格的街道,把過去幾十年已長大的梧桐樹一律砍掉,代之以棕櫚樹一條街、雲杉一條街、垂柳一條街、法桐一條街、翠竹一條街、黃楊一條街、四季桂一條街。據當地群眾反映,這些花木大多數是從儲唯老家那邊購買的,不僅價格高得驚人而且成活率較低。幾百元一棵的棕櫚樹死了刨,刨了再植,植了再死。
儲唯還喜歡在公路上做些文章。在他的安排下,區直各單位在途經金島的國道、省道上樹起了近百個“龍門架”上麵書寫著一些標語口號,如“華夏某某先進區、華夏某某第一區”之類的東西。每個龍門架耗資幾十萬元,總的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還有就是剛,
才看到的“遮羞牆”每堵牆花費至少幾萬元。
儲唯喜歡開現場會一開現場會,電視台的人就忙亂起來。有一次他在前呼後擁下繞城巡視創“三優”工作,他手舞足蹈,把“三優”
創得不好的單位頭頭大罵一頓,被區電視台的記者們一一錄入鏡頭。
爾後記者們風風火火地返回台裏中斷正常節目播出,打出“重要新聞”字樣,接著,金島區八十萬老百姓就能看到儲唯頤指氣使的“風采”。這樣的“重要新聞”的播出,有時是白天,有時是晚上,總之,是儲唯隨到隨拍隨拍隨播,而且是滾動播出,當地百姓有一段民謠說:金島新聞不用看,裏麵全是“待霸王”。
李海峰和黎波哭笑不得,他們知道老百姓的這種民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些問題。“唇江水暖鴨先知百姓冷暖官先知。”如果當官的不考慮百姓的感覺,不替百姓著想,就得不到百姓的擁護,百姓就會編些民謠之類的順口溜來諷刺他。
李海峰想起昨天中午薛誌忠送來的那些反映儲唯搞“形象工程小貪汙受賄的檢舉材料,那裏麵不僅提到區zhengfu形象工程,還提交了儲唯非法倒賣土地、賺取巨額錢財的相關證據。李海峰告訴薛誌忠他們記者不是辦案人員,隻能幫助他將這些材料轉交上級紀檢監察機關或檢察機關。
薛誌忠一再央求他們轉交中紀委,希望能引起上麵的重視,並說如果上麵批轉下麵處理自己就是死路一條。
李海峰答應了他,並說自己會盡全力幫忙這樣薛誌忠才放心地離開了。
李海峰和黎波回到薛島賓館,在一樓大廳裏,遠遠地,一個矮胖的中年人迎了過來,他笑著問道:“是京城來的記者吧?有失遠迎,望請恕罪。”
李海峰不認識這個人,正考慮怎麽回答。這時,跟在胖子後麵的一今年輕人上前介紹說:“這是我們金島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興平同誌。”
李海峰忙伸過手去握了握,笑著說:“在下李海峰,劉部長客氣,本不想驚擾您,哪知還是讓您cao心了。”
劉興平手上暗暗加了點勁,顯得極其誠懇地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結識你們這些中央媒體的記者,是在下的造化,還請多多指教。”
“不敢當,我們的工作還要靠劉部長大力支持呢!”
“應該的,需要什麽直接吩咐,劉某當效鞍馬之勞。”說到這時,劉興平才鬆開握著的手,拿眼看著黎波,問道,“這位是”
李海峰連忙介紹說:“這是我的同事黎波,快來見過劉部長。”
劉興平又用力地握住黎波的手,說:“歡迎,歡迎!”
黎波說:“劉部長好,真不好意思驚動您的大駕。”
劉興平謙虛地說:“黎記著快別這麽說,劉某真是慚愧得很。要說我們是一家,接待好上麵來的客人是我們這些地方宣傳部門的責任,照顧不周,多多見諒!”
接下來劉興平向李海峰和黎波介紹了身邊的那位年輕人,他是金島區區委宣傳部新聞科的程海平科長。
程海平過來寒暄幾句,將自己的名片分送給兩位記者,又向他們要了名片。
劉興平說:“李記者、黎記者,我已在二樓餐廳備下薄酒,請二位賞光一聚。二位貴客初來敝區,讓劉某略盡地主之誼。”
李海峰連忙推辭說:“不勞破費,我們可是有紀律的,這樣不好。”
劉興平麵露不悅之色,但他馬上又堆起笑容說:“李記者,咱們是一家人不犯紀律,今晚沒有外人,就我們四位,我以私人名義請二位,還請二位成全劉某這點薄麵。”
李海峰見劉興平把話說到這份上,如果再不答應就會傷了和氣,何況今後采訪工作還要他支持,於是爽快地笑應說:“劉部長太盛情了,我們再不答應就顯得不近人情了。那好吧,恭敬不如從命!”
程海平過來幫忙拿李海峰身上的背包,被李海峰禮貌地謝絕了,“謝謝,我們當記者的習慣了。”程海平也就沒再堅持。
劉興平把這一切看在眼裏,連忙說了聲:“請!樓上請!”
“還是劉部長先請!”李海峰常在下麵跑,知道底下的一些禮節,他知道這些官員級別雖然不高,但都很看重這些。比如在班子中的排位先後、在報紙上的圖片大小和電視裏麵鏡頭的多少,這些象征著權力,是絕不能含糊的。他聽說這樣一個故事:某區召開一次工作會議,一位常委因為工作人員把席卡位置擺錯了,一位本應排在他後麵的人的席卡擺在了他的前麵,他氣得拂袖而去。
劉興平不再謙讓,大搖大擺地走在前麵,那神態那表情一昏舍我其誰的樣子。就像模特一走上t型台,步伐自然就變成了台步,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習慣。。
半夜時分,李從雲在區委老宿舍樓的客廳依然開著燈,他的麵前有兩位年輕人,都不過二十多歲,其中年紀略大的那位,膚色有些黑,但目光裏透著精幹。
“王秘書交代過,到了這邊,一切聽李書記吩咐,您有什麽要求,就直接跟我們說,隻要能辦到的,我們一定會盡力。”年紀略大的那位年輕人說著。
李從雲坐在沙發上,微笑著點了點頭:“光榮跟我說,你們都是王局長所看重的年輕才俊,正直有為,前途無量,這次代表《光明ri報》來我們金島采訪,既是王局長和劉社長對你們的認可,同時也是新聞局對我們金島的重視我沒有什麽具體的要求,隻是希望二位能夠深入群眾,為民請願,秉心誠言,把我們金島的情況,如實地反映在新聞媒介上,無論是好的、壞的、光明的……或者黑暗的。”
李從雲說的王局長,自然是指王光榮的父親,那位現任中宣部部務委員、新聞局局長大人了。
光明ri報是華共中央機關報之一,是由中宣部直接領導的大型、
全國性的官方新聞媒體,作為光明ri報的年輕記者,李海峰和黎波其實都是王光榮的中學同學,其中年紀略大的李海峰是王光榮初中時期的學長,兩人因為都是校團委的幹部,所以椏識。
這次,李從雲是特意聯係的王光榮,讓他物色兩個人來金島采訪,王光榮立刻想到了這兩人,通過老爸的關係,讓他們來金島,“一切聽李從雲書記指揮”。
不過王光榮一開始其實理解錯誤了他以為李從雲是要他弄兩個人來宣傳他的政績,王光榮跟李從雲的關係足夠鐵,當然想幫李從雲一把,這才調了兩個關係硬紮的同學記者過來,打算好好地為李從雲造勢一番。
他知道,李從雲這樣的年輕幹部,要想獲得提拔,要想進步,家族的幫襯總是免不了的但是家族再幫襯,你也得有拿得出手的政績,而政績這個東西,有時候你做出來了,領導不一定看得到就算領導看到了大家都沒提,他也不好突然拿出來說事。所以這時候宣傳口的作用就出來了,作為“黨的喉舌”光明ri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李從雲在金島有了什麽作為,經過光明ri報一宣傳,那就全天下都知道了,知道齊東省島城市金島區的那位李哥書記有本事曾經做出過什麽什麽成績。這樣一來,今後到了應景之時,提拔他就顯得名正言順一人家一說起,哦,就是那個李從雲啊這個同誌不錯,有能力。
但是意外的是,李從雲卻並不是要他宣傳自己的政績況且李從雲覺得自己才來半年,也還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政績而是要他的人“深入群眾、為民請願、秉心誠言”。
這就讓王光榮意外了,不過王光榮畢竟是王光榮,立刻想到李從雲要做什麽。看來他在金島的某些對手,已經有不少犯錯的事情被李從雲獲悉,但是李從雲要麽不方便直接來辦,要麽沒辦法直接來辦所以才拜托到他這裏來。
所謂不方便,就是說如果由李從雲親自動手ri後難免遭人詬病:所謂沒辦法,那就是說李從雲現在在金島的實力還是不夠,至少在紀委、檢察院甚至公安局等方麵,沒有足夠的親信來為他辦理此事。
王光榮對此是很理解的,畢竟李從雲是孤身赴任,毫無根基,要說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他就能對抗當地的老官油子,這未免有些太責備求全了。因此,王光榮在這些應對上,對李海峰二人都是有交代的。
李海峰立刻應承下來,說:“李書記盡管放心,這件事我們一切妥妥當當辦好。”其實他心裏也略微鬆了口氣,要是李從雲真是要他來做那些花架子,他雖然也隻能照辦,畢竟心裏不會很舒服,作為“正義之聲”欄目的台柱記者之一,他也是愛惜羽毛的。但李從雲卻是讓他做這種“懲奸除惡”的事,他就心情愉悅了。
李海峰和黎波第二天一早就乘出租車離開薛島賓館,向黃坡村方向而去。一輛外地牌照的車輛無聲無息地遠遠跟在後麵。
在賓館407房間,黃立生接到跟蹤人員的電話報告後,讓手下將賓館經理楊武杉找來。
楊武杉對黃立生很怵,知道他是公安局名義上的二把手,實際上卻擔當著一把手的角色。這年頭,比的不是權力,而是背後的靠山。每個一把手都不想當傀儡,可有時候遇上個當鬲職的狠角兒,就不得不斂了鋒芒,夾起尾巴做人,其實就是明哲保身,這也是生存主義的法則之一一。
“楊經理,最近生意不錯嘛。”黃立生見楊武杉進來,故意看著窗外沒有理會。
楊武杉見黃立生愛答不理,心裏有些著慌,尤其是聽黃立生說“生意不錯”這句話,他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要敲他幾個子兒。
“蒙黃局厚愛,談不上十分好,ri子還過得去。”楊武杉從口袋裏掏出一盒紅塔山香煙,雙手舉著敬過去。
黃立生視而不見,伸手從自身口袋裏摳出一支大中華煙來。楊武杉一看就明白了,現在這些有實權的領導都抽“天價煙”現在的官員都學精了,好煙也不顯擺,放在身上掖著,要抽時掏出一支,手指夾著煙屁股,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楊武杉訕笑了笑,忙替黃立生點著。
黃立生吐出一口煙,對手下遞了個眼色,那兩個人悄悄出去並順手帶上了門。他緩緩轉身,眼睛直盯著楊武杉看。
楊武杉被看得心裏直發毛,不敢和他對視,兩隻手不停地搓著。
黃立生或許感覺自己的威風還沒有充分發揮,效果沒有完全達到於是開口罵道:“你這個鬼東西,現在長誌氣了,老子昨晚上就過來了,沒有人通知你?還要老子派人去請你,你好大的膽子!告訴你楊武杉,老子可以把你拉起來,也可以把你踩在泥裏永世不得翻身。”
“哥哥罵得對,可小弟實在不知道哥哥明察暗訪,罪該萬死要殺要剮,您說句話,1卜弟保證不敢皺一皺眉頭。”楊武杉之前領教過他多次,知道這一陣暴風驟雨必然要來,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斷認錯。
“你小子膽大包天我問你昨天京城來人了你難道不知道?你們賓館還照常做那種“生意,你是想往槍口上撞啊。”
“不就是兩個記者麽,他們才不關心這種事呢。要曝光這種問題,就是報紙印成雜誌厚也曝光不盡“什麽記者不記者的,我說的是領導。農業部常務昏部長祝解放、齊東省昏省長李東旭,還有島城市長王承宗,他們算不算大幹部?
恐怕你這輩子都沒見過。”黃立生正色道。
“電視上見過,我真不知道他們來,也沒接到通知啊。”楊武杉嬉皮笑臉”討好地說道。
“幸好他們走路過,連夜走了,所以沒人通知你。我告訴你要有政治敏銳性,在華夏不懂得這一點,你哪裏都混不開,你也就算活不明白。”
“是,是,謹遵哥哥教誨。”
黃立生見楊武杉態度下來了,於是切入正題:“我看你還是不明白,記者就能慢待嗎?尤其是京城來的記者,他們整點材料在報紙上不發,在內參上給你捅一下,那可要壞大事的。內參你知道嗎?那可是中央首長看的,首長在上麵批幾個字,下麵就要地震。魯迅先生說文人手中的筆是投槍是匕首,殺人不見血的。遠的不說,就說金島”前麵不就有主要領導栽在他們手上?輿論引導民意,緊咬著你不放,你就無處可逃。”
楊武杉若有所悟地點頭,輕輕問道:“你說他們是帶著目的來的?”
黃立生點了點頭,“虧你到現在才明白過來,你把隔壁房間門開一下,我要檢查一下。”
楊武杉找來樓層客房服務員,把門打開了,對服務員說:“你先到別處忙,我檢查一下衛責。”
服務員走後,黃立生悄悄進去,讓櫞武杉留在外麵望風,不讓其他人進來。
房間裏有些淩亂,黃立生戴上白手套,四處翻找。他打開記者帶來的皮箱,裏麵除了一些換洗衣服外,沒有其他東西。他又打開記者放在桌子上的幾個文件本,他心頭一喜,連忙打開查看裏麵是否有對金島不利的材料,尤其是薛誌忠的那些材料有沒有放在這裏。但是經過仔細查看,他卻一無所獲。
猶豫過後,黃立生再次仔細搜尋每個角落,也沒有找到薛誌忠送來的那個文件袋,難道他們是帶在身上了?看來這個東西一定很重要,否則他們不會帶在身上的,這樣想時,黃立生感覺一股冷氣直衝脊粱。
他不動身色地出來,進了自己的房間,對楊武杉囑咐幾句。楊武杉又喊來服務員,批評道:“客人不在房間,要立即搞好衛生,這樣讓客人回來有個舒適幹爽的環境。回頭我對你們經理說,扣你這個月的獎金。”
那個服務員紅著臉,委屈地進去搞衛生了。
楊武杉又來到黃立生麵前,見黃立生悶頭抽煙,討好地說:“黃局,需要兄弟我做什麽您隻管吩咐。”
黃立生狠勁掐滅煙頭,嘴裏喃喃說:“也隻有如此了。你去找兩個小姐,人要外地的,臉蛋身材要好的。”
楊武杉會意地笑了,拍胸脯說:“包在我身上,我手上可有高級貨,黃局現在就要嗎?”
黃立生白了他一眼,說:“不是我要,晚上讓她們去侍候這兩個客人。”
“那不是往槍口上撞嗎?這我有點不明白。”
“記者先生也是人,再說出差在外很辛苦,老婆又不在身邊照顧,做點出格之事也是人之常情。”
“要是他們拒絕怎麽辦?”楊武杉威覺這種事不靠譜,擔心地問道。
“到時我自有辦法”此事隻有你知我知,如果泄露出去,我們倆在金島就待不下去了,背井離鄉的滋味我可不想嚐。”黃立生一邊說一邊拿眼瞧楊武杉。
楊武杉趕緊說:“那是,那是,我也是一樣,一切聽哥哥吩咐。”
在黃立生的眼裏,楊武杉就是一條可以隨時使喚的狗,對自己不僅言聽計從”更是忠貞不二。他並沒有說出自己的計劃,這可是他心中的秘密,既然是秘密,自己一個人知道最保險。
黃立生讓楊武杉將李海峰房間裏的礦泉水和飲料全部換成自己帶來的,楊武杉有些不解,說:“房間裏不是有了嗎?幹嗎要換?”
黃立生罵道:“哪那麽多屁話,叫你換就換。有些事情知道多了對你不好,不過,他們走後這個房間先不要住客,要等我檢查過後再對外使用。”
其實黃立生一開始想到用迷混香省事,華夏的電影裏經常有這樣的場麵:一個江洋大盜捅破窗戶紙,用一支竹管朝裏麵吹了一些煙霧,房間裏的人就暈倒了。要是有這樣的迷混香或迷混煙多省事,將他們熏倒”直接進去將材料拿走,神不知鬼不覺的。黃立生參與打擊過“治理城區牛皮癬”行動,也抓了幾個在電線杆上貼“售迷混香一百元一支”1卜廣告的人,那些人說:“迷混香是騙人的,其實是用枯土和木屑製的”連蚊子都熏不倒。”黃立生用收繳來的東西拿老鼠試驗了一下午,老鼠比以前更活潑了。
卻說李海峰和黎波二人來到柳花街道後,他們看到公路兩邊豎起了鮮亮整潔的高牆,於是停了車查看。在圍牆後麵,他們大吃一驚,映入他們眼簾的是整片整片破舊低矮的磚瓦房,比電視上播放的棚戶區還要髒亂不堪。他們明白這又是“形象工程”惹的禍,這些工程的“政治”意義表現為它們要被裝扮得冠冕堂皇以便如期迎接上級領導的視察。
兩人拍了一些照片,又乘車趕回市區。
在回城的車內,李海峰和司機拉起家常:“師傅,金島這幾年發展得很快呀,你看區委不是”區zhengfu的新辦公大樓多氣派,簡直趕上凡爾賽宮了。”
司機是個青年,屬於憤青的那種,哼哼笑了一聲,說:“這不都是當官的搞政績嘛,區zhengfu這幫人屁股下麵坐著全區一年的財政收入呢。”
黎波插話說:“那說明你們區有錢嘛,要不然也不會建這麽氣派的辦公場所。”
司機辯駁說:“你們是外地來的,當然不知道內情了。金島是個窮區,去年還在吃財政飯呢,還有幾個鄉是國家貧困鄉鎮(鄉鎮就是改製後的街道,當地人沒來得及改口兄國家每年幾千萬的資金都用在這些“政績工程,上麵了。剛才那些牆你們也看到了,我們老百姓稱它們是“遮羞牆,。碰上這麽些個領導,老百姓可苦了。”
李海峰話題一轉問道:“聽說儲唯區長很有魄力?你們怎麽看他?”
司機笑得更響了,“有魄力?真搞笑,你們不知道我們老百姓背地裏喊他什麽,說出來笑死你!”
“是什麽?”
“叫“儲霸王”金島的霸王!”
李海峰知道司機的意思,就是說儲唯在金島很霸道,是個土皇帝。
他好奇地請求司機講講關於儲唯的故事。
司機見這兩個人對他的話很感興趣,於是口無遮攔地講起了儲唯的楚事。
儲唯前兩年認為把金島區搞成經濟強區難度太大,就把目光盯在區城創“三優”上,為此不惜血本,營造“海國風光”。早在大前年,儲唯在金島人民沒有穩定脫貧的情況下,就耗資一千九百萬元,在四平方公裏的城區搞起了夜景工程、綠化工程、隔離帶工程、人行道鋪花磚工程等十個重點建設項目。在這些工程中,群眾意見最大的是綠化工程。所謂的綠化工程就是在區城裏建七條不同風格的街道,把過去幾十年已長大的梧桐樹一律砍掉,代之以棕櫚樹一條街、雲杉一條街、垂柳一條街、法桐一條街、翠竹一條街、黃楊一條街、四季桂一條街。據當地群眾反映,這些花木大多數是從儲唯老家那邊購買的,不僅價格高得驚人而且成活率較低。幾百元一棵的棕櫚樹死了刨,刨了再植,植了再死。
儲唯還喜歡在公路上做些文章。在他的安排下,區直各單位在途經金島的國道、省道上樹起了近百個“龍門架”上麵書寫著一些標語口號,如“華夏某某先進區、華夏某某第一區”之類的東西。每個龍門架耗資幾十萬元,總的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還有就是剛,
才看到的“遮羞牆”每堵牆花費至少幾萬元。
儲唯喜歡開現場會一開現場會,電視台的人就忙亂起來。有一次他在前呼後擁下繞城巡視創“三優”工作,他手舞足蹈,把“三優”
創得不好的單位頭頭大罵一頓,被區電視台的記者們一一錄入鏡頭。
爾後記者們風風火火地返回台裏中斷正常節目播出,打出“重要新聞”字樣,接著,金島區八十萬老百姓就能看到儲唯頤指氣使的“風采”。這樣的“重要新聞”的播出,有時是白天,有時是晚上,總之,是儲唯隨到隨拍隨拍隨播,而且是滾動播出,當地百姓有一段民謠說:金島新聞不用看,裏麵全是“待霸王”。
李海峰和黎波哭笑不得,他們知道老百姓的這種民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些問題。“唇江水暖鴨先知百姓冷暖官先知。”如果當官的不考慮百姓的感覺,不替百姓著想,就得不到百姓的擁護,百姓就會編些民謠之類的順口溜來諷刺他。
李海峰想起昨天中午薛誌忠送來的那些反映儲唯搞“形象工程小貪汙受賄的檢舉材料,那裏麵不僅提到區zhengfu形象工程,還提交了儲唯非法倒賣土地、賺取巨額錢財的相關證據。李海峰告訴薛誌忠他們記者不是辦案人員,隻能幫助他將這些材料轉交上級紀檢監察機關或檢察機關。
薛誌忠一再央求他們轉交中紀委,希望能引起上麵的重視,並說如果上麵批轉下麵處理自己就是死路一條。
李海峰答應了他,並說自己會盡全力幫忙這樣薛誌忠才放心地離開了。
李海峰和黎波回到薛島賓館,在一樓大廳裏,遠遠地,一個矮胖的中年人迎了過來,他笑著問道:“是京城來的記者吧?有失遠迎,望請恕罪。”
李海峰不認識這個人,正考慮怎麽回答。這時,跟在胖子後麵的一今年輕人上前介紹說:“這是我們金島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興平同誌。”
李海峰忙伸過手去握了握,笑著說:“在下李海峰,劉部長客氣,本不想驚擾您,哪知還是讓您cao心了。”
劉興平手上暗暗加了點勁,顯得極其誠懇地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結識你們這些中央媒體的記者,是在下的造化,還請多多指教。”
“不敢當,我們的工作還要靠劉部長大力支持呢!”
“應該的,需要什麽直接吩咐,劉某當效鞍馬之勞。”說到這時,劉興平才鬆開握著的手,拿眼看著黎波,問道,“這位是”
李海峰連忙介紹說:“這是我的同事黎波,快來見過劉部長。”
劉興平又用力地握住黎波的手,說:“歡迎,歡迎!”
黎波說:“劉部長好,真不好意思驚動您的大駕。”
劉興平謙虛地說:“黎記著快別這麽說,劉某真是慚愧得很。要說我們是一家,接待好上麵來的客人是我們這些地方宣傳部門的責任,照顧不周,多多見諒!”
接下來劉興平向李海峰和黎波介紹了身邊的那位年輕人,他是金島區區委宣傳部新聞科的程海平科長。
程海平過來寒暄幾句,將自己的名片分送給兩位記者,又向他們要了名片。
劉興平說:“李記者、黎記者,我已在二樓餐廳備下薄酒,請二位賞光一聚。二位貴客初來敝區,讓劉某略盡地主之誼。”
李海峰連忙推辭說:“不勞破費,我們可是有紀律的,這樣不好。”
劉興平麵露不悅之色,但他馬上又堆起笑容說:“李記者,咱們是一家人不犯紀律,今晚沒有外人,就我們四位,我以私人名義請二位,還請二位成全劉某這點薄麵。”
李海峰見劉興平把話說到這份上,如果再不答應就會傷了和氣,何況今後采訪工作還要他支持,於是爽快地笑應說:“劉部長太盛情了,我們再不答應就顯得不近人情了。那好吧,恭敬不如從命!”
程海平過來幫忙拿李海峰身上的背包,被李海峰禮貌地謝絕了,“謝謝,我們當記者的習慣了。”程海平也就沒再堅持。
劉興平把這一切看在眼裏,連忙說了聲:“請!樓上請!”
“還是劉部長先請!”李海峰常在下麵跑,知道底下的一些禮節,他知道這些官員級別雖然不高,但都很看重這些。比如在班子中的排位先後、在報紙上的圖片大小和電視裏麵鏡頭的多少,這些象征著權力,是絕不能含糊的。他聽說這樣一個故事:某區召開一次工作會議,一位常委因為工作人員把席卡位置擺錯了,一位本應排在他後麵的人的席卡擺在了他的前麵,他氣得拂袖而去。
劉興平不再謙讓,大搖大擺地走在前麵,那神態那表情一昏舍我其誰的樣子。就像模特一走上t型台,步伐自然就變成了台步,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