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呼朋喚友繞過六部衙門和五軍都督府,穿過正陽門,來到南城。
沿著正陽門大街往南走了數百米,往西穿過一個胡同,便來到了釀酒坊。
南城釀酒坊一片多是酒館茶肆,相對於內城,價格還算公道,這些新科進士們常在這裏打諢,這裏也是京城的一般人家消費的起的地方。
沿著釀酒坊的酒坊胡同前行三百米,便是一間裝潢還算顯眼的酒館,幾人說笑著進了大廳,便有小二上前招呼。
“諸位官人,大年初一還照顧小店生意,敢請樓上雅間。”
小二抱拳施禮,領著幾位便上了二樓。
這家酒肆素來以幹淨整潔聞名,菜品也說的過去,幾人常來此處閑聚,所以小二對他們這幾個有著官身的新科進士非常熟悉。
今日是大年初一,除了他們這些需要參加正旦大朝會的官員,京師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或在家裏招待客人,或出外去別人家裏拜年,所以酒肆中並沒有多少人。
但幾人上了二樓,剛要入包間,就聽見門口的一個包間裏傳來一陣交談之聲。
“哈哈,真沒想到今日能收到如此一筆意外之財,皇恩浩蕩,陛下對我等真是大方。”
“我也是沒想到,之前聽禮部參與大朝會籌劃的陳六說,今朝朝會要發銀子,但也沒想到能發這麽多,都快趕上我半年的俸祿了。”
一語言畢,又一語起。
“誰說不是呢,今歲的這上半年就不用數著銅錢過日子了,要是每年都這樣,過兩年我就再迎一個回家。”
這有些怪異的閩粵口音剛落,屋內頓時就是哄堂一片。
“來來來,咱們共飲此杯,再敬吾皇萬歲。”
隨後就是一陣杯盞碰撞之聲。
小二對著幾人笑笑,領著眾人去了靠窗的一間。
“看來,今歲領了賞賜出來喝酒的官員不少啊。”
王懿仁在主位坐定,待小二沏茶的功夫問他。
“托萬歲爺的福,官人們領了不少賞賜,小店也沾了一些光。”
這家店在南城算是不錯的店鋪了,常有低階的官員來此聚餐,常年伺候這些官人,小二也頗會說話。
“哈哈,小二,今日處道兄好不容易請一次客,把你們店裏的招牌菜都上一遍,酒要杏花村的三十年陳,要是有唱曲的,一並召來。”
素來愛與王懿仁開玩笑的一個最年少的官員笑著對小二吩咐。
見客人大方,小二也是喜笑顏開。
“哎呀,實不湊巧,今兒是大年初一,吳老官父女倆也得過年不是,但酒菜管夠。”
小二說著,抹桌布往肩上一搭,就勢作了一個揖。
“行行行,那就趕緊上菜上酒吧。”
那年輕官員對著小二擺擺手,小二高唱一聲:“請好吧您那?”便咚咚咚的跑下了樓去。
待小二出去以後,屋裏的氣氛就熱鬧了起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著這次賞賜說著衙門裏的事。
但在熱鬧的氣氛中,王懿仁卻有些坐立不安,不斷的摩挲著兜裏的那錠做工精美的官銀。
這家店三十年的杏花村在南城頗有名氣,一壺就得半兩銀子,這幾人起碼得弄上三四壺,這就得二兩銀子。
一桌上好的席麵也得個兩三兩銀子,一頓飯就花去五兩,饒是王懿仁剛得了二十兩賞賜不愁沒錢付賬,但還是有些被驚到了。
王懿仁倒不是心疼銀子,主要是怕回家不好交待。
這多半年,這幾人幾乎每月都會在這裏聚上一兩次,其他人也知道王懿仁家裏的情況,從沒讓他付過賬。
王懿仁為此很過意不去,這次發了銀子就想著回請一下,可沒成想這幾個小子這麽狠,一下子就去了他一個月的俸祿。
以往幾人在這裏聚餐,基本上都是點幾個小菜,腰傷兩壺普通的酒水,一桌席麵皆在半兩到一兩之間。
盡管和內城麒麟閣動輒十兩上下的席麵沒法比,但這個價位的席麵在京城也算的上可以了,一般的底層人民,一個壯勞力一個月還掙不到一兩銀子。
當然京城的底層人民平常基本也沒錢下館子,即使下館子也多是路邊小攤店,花不了一兩錢銀子。
眾人熱鬧的交談著,還不時拿眼睛瞟一下王懿仁,看到王懿仁略顯局促的表情都裝作看不見的樣子,但隨後的相視一笑,卻有些出賣了他們。
沒多長時間,席麵流水一般的送了上來,連帶著已經燙好的杏花村,滿室皆是酒香。
聞著這醇厚的酒香,王懿仁索性也放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回家再說回家的事。
“諸位賢弟,諸位賢弟,托陛下的福,我老王才能請得起大家喝酒,這第一杯酒,就共祝陛下吧。”
王懿仁率先起身,對著北方舉起酒杯,眾人見狀,也皆麵朝北方,一起幹了這第一杯酒。
他們都是崇禎元年的進士,相比於京城的其他的官吏,對於朱由檢的感激更深。
而且托朱由檢的福,uu看書 .uknh這些名次靠前的新科進士,沒有費多少心力便留下了京師為官,前途自不可限量。
盡管其中也有王懿仁這種不想留在京城的,但有且隻有他一個,比起去了州縣輾轉磨堪,絕大部分進士還是想留在京師更進一步。
而且即使王懿仁想去州縣為官,但他也不能說在翰林院當翰林不好,天下士人誰不削尖腦袋想得一個京師中的庶吉士。
被別人尊稱一聲‘王庶常’所帶來的那種滿足感,可不是幾兩銀子能得來的。
而且翰林院是天子近臣,負責給天子起草詔書和一些文秘工作,在後世就相當於秘書處,那是時常能見到天子的。
盡管王懿仁剛去,還撈不到為天子草詔和承擔秘書工作,但翰林院的一些雜事,也讓他近距離的接觸了幾次天子。
天子年少,卻老於世故,因為王懿仁出身貧寒,天子還向他詢問過一些底層人民的生活細節,比如家裏收入的幾成買米,家裏人能不能吃飽,還問過他老家佃農的生活。
天子關注底層百姓,這讓出身底層的王懿仁老懷大慰,逢人就說天子仁德,體恤百姓。
而且天子還說他能從底層魚躍龍門,實屬不易,這讓王懿仁得意了好幾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沿著正陽門大街往南走了數百米,往西穿過一個胡同,便來到了釀酒坊。
南城釀酒坊一片多是酒館茶肆,相對於內城,價格還算公道,這些新科進士們常在這裏打諢,這裏也是京城的一般人家消費的起的地方。
沿著釀酒坊的酒坊胡同前行三百米,便是一間裝潢還算顯眼的酒館,幾人說笑著進了大廳,便有小二上前招呼。
“諸位官人,大年初一還照顧小店生意,敢請樓上雅間。”
小二抱拳施禮,領著幾位便上了二樓。
這家酒肆素來以幹淨整潔聞名,菜品也說的過去,幾人常來此處閑聚,所以小二對他們這幾個有著官身的新科進士非常熟悉。
今日是大年初一,除了他們這些需要參加正旦大朝會的官員,京師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或在家裏招待客人,或出外去別人家裏拜年,所以酒肆中並沒有多少人。
但幾人上了二樓,剛要入包間,就聽見門口的一個包間裏傳來一陣交談之聲。
“哈哈,真沒想到今日能收到如此一筆意外之財,皇恩浩蕩,陛下對我等真是大方。”
“我也是沒想到,之前聽禮部參與大朝會籌劃的陳六說,今朝朝會要發銀子,但也沒想到能發這麽多,都快趕上我半年的俸祿了。”
一語言畢,又一語起。
“誰說不是呢,今歲的這上半年就不用數著銅錢過日子了,要是每年都這樣,過兩年我就再迎一個回家。”
這有些怪異的閩粵口音剛落,屋內頓時就是哄堂一片。
“來來來,咱們共飲此杯,再敬吾皇萬歲。”
隨後就是一陣杯盞碰撞之聲。
小二對著幾人笑笑,領著眾人去了靠窗的一間。
“看來,今歲領了賞賜出來喝酒的官員不少啊。”
王懿仁在主位坐定,待小二沏茶的功夫問他。
“托萬歲爺的福,官人們領了不少賞賜,小店也沾了一些光。”
這家店在南城算是不錯的店鋪了,常有低階的官員來此聚餐,常年伺候這些官人,小二也頗會說話。
“哈哈,小二,今日處道兄好不容易請一次客,把你們店裏的招牌菜都上一遍,酒要杏花村的三十年陳,要是有唱曲的,一並召來。”
素來愛與王懿仁開玩笑的一個最年少的官員笑著對小二吩咐。
見客人大方,小二也是喜笑顏開。
“哎呀,實不湊巧,今兒是大年初一,吳老官父女倆也得過年不是,但酒菜管夠。”
小二說著,抹桌布往肩上一搭,就勢作了一個揖。
“行行行,那就趕緊上菜上酒吧。”
那年輕官員對著小二擺擺手,小二高唱一聲:“請好吧您那?”便咚咚咚的跑下了樓去。
待小二出去以後,屋裏的氣氛就熱鬧了起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著這次賞賜說著衙門裏的事。
但在熱鬧的氣氛中,王懿仁卻有些坐立不安,不斷的摩挲著兜裏的那錠做工精美的官銀。
這家店三十年的杏花村在南城頗有名氣,一壺就得半兩銀子,這幾人起碼得弄上三四壺,這就得二兩銀子。
一桌上好的席麵也得個兩三兩銀子,一頓飯就花去五兩,饒是王懿仁剛得了二十兩賞賜不愁沒錢付賬,但還是有些被驚到了。
王懿仁倒不是心疼銀子,主要是怕回家不好交待。
這多半年,這幾人幾乎每月都會在這裏聚上一兩次,其他人也知道王懿仁家裏的情況,從沒讓他付過賬。
王懿仁為此很過意不去,這次發了銀子就想著回請一下,可沒成想這幾個小子這麽狠,一下子就去了他一個月的俸祿。
以往幾人在這裏聚餐,基本上都是點幾個小菜,腰傷兩壺普通的酒水,一桌席麵皆在半兩到一兩之間。
盡管和內城麒麟閣動輒十兩上下的席麵沒法比,但這個價位的席麵在京城也算的上可以了,一般的底層人民,一個壯勞力一個月還掙不到一兩銀子。
當然京城的底層人民平常基本也沒錢下館子,即使下館子也多是路邊小攤店,花不了一兩錢銀子。
眾人熱鬧的交談著,還不時拿眼睛瞟一下王懿仁,看到王懿仁略顯局促的表情都裝作看不見的樣子,但隨後的相視一笑,卻有些出賣了他們。
沒多長時間,席麵流水一般的送了上來,連帶著已經燙好的杏花村,滿室皆是酒香。
聞著這醇厚的酒香,王懿仁索性也放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回家再說回家的事。
“諸位賢弟,諸位賢弟,托陛下的福,我老王才能請得起大家喝酒,這第一杯酒,就共祝陛下吧。”
王懿仁率先起身,對著北方舉起酒杯,眾人見狀,也皆麵朝北方,一起幹了這第一杯酒。
他們都是崇禎元年的進士,相比於京城的其他的官吏,對於朱由檢的感激更深。
而且托朱由檢的福,uu看書 .uknh這些名次靠前的新科進士,沒有費多少心力便留下了京師為官,前途自不可限量。
盡管其中也有王懿仁這種不想留在京城的,但有且隻有他一個,比起去了州縣輾轉磨堪,絕大部分進士還是想留在京師更進一步。
而且即使王懿仁想去州縣為官,但他也不能說在翰林院當翰林不好,天下士人誰不削尖腦袋想得一個京師中的庶吉士。
被別人尊稱一聲‘王庶常’所帶來的那種滿足感,可不是幾兩銀子能得來的。
而且翰林院是天子近臣,負責給天子起草詔書和一些文秘工作,在後世就相當於秘書處,那是時常能見到天子的。
盡管王懿仁剛去,還撈不到為天子草詔和承擔秘書工作,但翰林院的一些雜事,也讓他近距離的接觸了幾次天子。
天子年少,卻老於世故,因為王懿仁出身貧寒,天子還向他詢問過一些底層人民的生活細節,比如家裏收入的幾成買米,家裏人能不能吃飽,還問過他老家佃農的生活。
天子關注底層百姓,這讓出身底層的王懿仁老懷大慰,逢人就說天子仁德,體恤百姓。
而且天子還說他能從底層魚躍龍門,實屬不易,這讓王懿仁得意了好幾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