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漢人拒絕了他的請求,直言告訴他,我們不會派兵支援你們安南。
一句話,斷絕了千裏迢迢奔赴中原的陳德輝的希望。
之前他都想好了,納貢稱臣,做大宋的藩屬。
要知道,大宋與大元對抗,肯定希望有自己這樣的藩屬國壯大聲勢的。
但對麵依然無情而冰冷的拒絕了。
他心裏很清楚,這一刻,安南徹底完蛋了。
但是他沒有留在中原,盡管中原很多城市,都非常的繁華,這裏的貴族們過得生活,也是自己非常仰慕的。
但是他依然堅持回去,回到那個生養自己的地方。
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殉國。
我不能拯救我的國家,便讓我跟他一起滅亡吧。
可是誰又能想到,在自己,在自己的國家,山窮水盡的時候,還有一隻宋軍從天而降,如同天兵天將一般,幫助自己守住國祚,擊退了敵人。
這莫非便是漢人的說的天無絕人之路?
自己莫非真的是上天親睞的君主?
陳德輝激動的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純屬激動。
本王實在是太激動了。
這群宋人,真的是大大的好人啊,本王一定要好好的賞賜他們。
他們能輕而易舉的打敗羅斜,那麽也能一定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我們。所以一定不能觸怒他們,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安南的善意,但又得讓他們趕緊拿著好處離去,畢竟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人真的是貪圖安南的財富也就罷了,若是看中了
安南的膏腴之地,那麽安南就真的麻煩了。
陳德輝的腦海裏一時間閃過無數的念頭。
朱振走進河內城裏麵的王宮,感覺走進了漢家的宮殿一般。
安南的文化,語言,習俗與中原實在是太像了。
不過畢竟國土狹小,地困民窮,盡管安南的國土非常努力,但是他們的王宮依然非常狹小,用現代化說就是袖珍。
不過其風格和模式,都是仿照漢人的宮殿。
安南國目前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所以宮殿裏到處都是漢字,漢人的匾額,漢人的字畫,漢人的雕刻。
跟後世的高麗一樣,在安南,使用漢家的文化,是最為高貴的象征。
不論漢族在中原過得怎麽樣,但是他們的創造力,他們的文明,永遠是這些弱小國家崇拜的對象。
天色依舊陰沉,安南國這地方多雨,淅淅瀝瀝的小雨一連下了幾天都不停歇,空氣中飽含著水分,剛剛沐浴過後更換了一套幹爽的衣衫,一轉眼又是汗津津的難受。
朱振打橫坐在下首,須發皆白的安南國王陳德輝端坐在主位,盡力想要擺出一國之王的威儀,可頹喪的精神和灰敗的臉色卻使得他看上去形容疲憊,了無生氣。
反倒是陳有年神采奕奕,神完氣足。“此次多虧了伯爺仗義援手、鼎力相助,否則吾安南國此刻已被羅斜國狗賊覆滅,民眾慘遭荼毒,本王死後亦無顏麵去見列祖列宗!大宋之高義、伯爺之恩情,吾安南國世
代銘記,永不或忘!”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陳德輝有些氣虛,急喘了幾下,蒼白的麵容掠過一抹不健康的酡紅。
朱振哂然一笑,聽過就算。
自古以來,政客的話語聽聽也就算了,說得天花亂墜感天動地有個屁用?該捅你刀子的時候一點都不會含糊,比誰都狠!陳有年倒是挺孝順,趕緊起身來到陳德輝身後,伸手輕撫他的背脊為他順氣,一邊歉然的對朱振說道:“父王年邁,此次又千裏奔波前往中原,一來一回舟車勞累,再加上
心中焦急煎熬,是以多有不支,還望伯爺諒解。”“國王和世子毋須客氣,既然國王陛下身體不適,大可在宮中靜養,無論何事,交由世子殿下與本伯接洽即可。本伯與世子殿下一見如故,豈能坐視安南國被羅斜覆滅?仗
義援手,自然是義不容辭!”
場麵話朱振從來不怵,無論前世今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份技能從未丟失……
陳德輝擺擺手,示意兒子回去坐好。兒子的孝心的確令他很是欣慰,但是在朱振麵前如此這般,卻顯得他這位國王過於軟弱,這可不是他想要的。之所以抱病也要接見朱振,一則是為了答謝朱振的仗義援手
,畢竟在求中原求援無果的情況下,朱振的出手簡直就是神佛的恩賜;二則,便是為了兒子與朱振達成的那一份協議……“伯爺,本王久慕天朝上國之威儀,雖然獨處於化外之地,心中卻時時刻刻都保存著對於天朝的崇敬與神往。今次得助於大宋虎賁鼎力相助,安南國方能保存國祚,不至於
國破家亡生靈塗炭,自今而後,安南國願意奉大宋為宗主,年年朝貢,歲歲敬服,隻是這駐軍……以本王看來,就不必了吧?”
陳德輝大抵是真的油盡燈枯了,說了這幾句,就一個勁兒的喘個不停,嗓子裏風箱一般急劇的喘氣,讓人擔憂會不會下一口氣就喘不上來,從而掛掉……
朱振臉色當即就陰沉下來,笑容消失不見。
嗬嗬,幫你們打退了羅斜人回頭就毀約,卸磨就殺驢麽?
他看向陳有年。
畢竟陳德輝都快老死了,就算撐得過眼前這一回,也沒有幾天活頭,往後安南國當家說了算的還得是陳有年。陳有年一臉尷尬,瞅了瞅父親,隻得對朱振說道:“非是我父子想要毀約,實在是駐兵之事太過嚴重,已然涉及到主權,朝中群臣多有反對。安南國雖然是我父子當家,可
是與大宋的體製不同,朝中的重臣俱是各地大家族的權勢人物,有些時候,我父子也不得讓步一二……”
讓別人背鍋,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
想得美!朱振也不動怒,淡淡說道:“本伯率領麾下兵卒前來幫助貴國抗擊羅斜國軍隊的時候,這些人為何不站出來說安南國不允許駐軍?現在羅斜人走了,就蹦出來叫囂著主權了?殊不知若是本伯不曾援手,麾下的兒郎不曾浴血苦戰,爾等還有沒有機會站在這裏跟本伯說說明主權?不過本伯與範兄一見如故,自然知道範兄不是言而無信、背信棄
義之輩!這個好辦,都有誰反對大宋,範兄您給本伯列出一個名單,本伯挨個找他們去談,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大宋的赫赫武功加諸於身是個什麽滋味!”
陳有年滿頭大汗。
別說有沒有這份名單,就算真的有,他敢拿出來麽?
瞧朱振這架勢,這是打算隻要有人反對,就用武力讓他閉嘴!
別懷疑,陳有年深信朱振有這個能力!
他麾下兵卒那悍勇的戰鬥力,以及那個神奇的雷神降世一般的鐵疙瘩,足以將安南國的國都夷為平地,將陳氏王族斬殺殆盡!
更何況一旦惹怒了這位權勢人物,一封書信送到淮安行省,下一刻就是上萬大軍氣勢洶洶的直接南下!
就算是最鼎盛的時候,安南國的軍隊也不可能與強盛的漢人軍隊抗衡,更何況現在整個國家滿目蒼夷軍隊被羅斜國打得七零八落的時候?
陳有年有魄力、有擔待,但是卻拙於言辭。被朱振這一番恐嚇,訥訥不知如何是好,隻能看向主位之上的陳德輝……
陳德輝心焦如焚。陳有年礙於見識,看不出安南國承諾漢人駐軍的隱患,活了七十幾年一生都在鬥爭之中的陳德輝如何看不出?說的好聽,隻要安南國遭受侵略可以快速的調兵幫助抵抗,
可同樣也是一枚刺入安南國身體裏的釘子!以前之所以安南國不怕漢人王朝,是因為安南國太過偏遠,漢人的每一任統治者都將心神放在中原的遼闊土地上,畢竟那裏才是王朝生存與否的根基,安南國就算占下來
亦不過是錦上添花,還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維係統治,實在是得不償失。
可是一旦安南國允許漢人在境內駐軍,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要知道按照陳有年與朱振商定的協議,這支駐軍是要由安南國來承擔糧草輜重的!
隻要有糧草,一支五千人的漢軍便足以不費吹灰之力的覆滅安南國!
而若是掐斷糧草供給,漢人可以在距離河內城不足五十裏的峴港一個長途奔襲就打過來了……
隻要漢軍在峴港駐軍,自此以後,安南國就世世代代的處於漢人控製之下!
這是陳德輝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可是現在這位年青得不像話的大宋伯爺口口聲聲威脅恐嚇,若是繼續搪塞,說不得立馬就能翻臉!
現在河內城內的安南國軍隊可以抵抗漢軍的反撲麽?
陳德輝一點底氣都沒有……拒絕,說不得安南國就能覆滅在即,陳氏王族也會被屠戮一空。
一句話,斷絕了千裏迢迢奔赴中原的陳德輝的希望。
之前他都想好了,納貢稱臣,做大宋的藩屬。
要知道,大宋與大元對抗,肯定希望有自己這樣的藩屬國壯大聲勢的。
但對麵依然無情而冰冷的拒絕了。
他心裏很清楚,這一刻,安南徹底完蛋了。
但是他沒有留在中原,盡管中原很多城市,都非常的繁華,這裏的貴族們過得生活,也是自己非常仰慕的。
但是他依然堅持回去,回到那個生養自己的地方。
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殉國。
我不能拯救我的國家,便讓我跟他一起滅亡吧。
可是誰又能想到,在自己,在自己的國家,山窮水盡的時候,還有一隻宋軍從天而降,如同天兵天將一般,幫助自己守住國祚,擊退了敵人。
這莫非便是漢人的說的天無絕人之路?
自己莫非真的是上天親睞的君主?
陳德輝激動的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純屬激動。
本王實在是太激動了。
這群宋人,真的是大大的好人啊,本王一定要好好的賞賜他們。
他們能輕而易舉的打敗羅斜,那麽也能一定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我們。所以一定不能觸怒他們,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安南的善意,但又得讓他們趕緊拿著好處離去,畢竟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人真的是貪圖安南的財富也就罷了,若是看中了
安南的膏腴之地,那麽安南就真的麻煩了。
陳德輝的腦海裏一時間閃過無數的念頭。
朱振走進河內城裏麵的王宮,感覺走進了漢家的宮殿一般。
安南的文化,語言,習俗與中原實在是太像了。
不過畢竟國土狹小,地困民窮,盡管安南的國土非常努力,但是他們的王宮依然非常狹小,用現代化說就是袖珍。
不過其風格和模式,都是仿照漢人的宮殿。
安南國目前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所以宮殿裏到處都是漢字,漢人的匾額,漢人的字畫,漢人的雕刻。
跟後世的高麗一樣,在安南,使用漢家的文化,是最為高貴的象征。
不論漢族在中原過得怎麽樣,但是他們的創造力,他們的文明,永遠是這些弱小國家崇拜的對象。
天色依舊陰沉,安南國這地方多雨,淅淅瀝瀝的小雨一連下了幾天都不停歇,空氣中飽含著水分,剛剛沐浴過後更換了一套幹爽的衣衫,一轉眼又是汗津津的難受。
朱振打橫坐在下首,須發皆白的安南國王陳德輝端坐在主位,盡力想要擺出一國之王的威儀,可頹喪的精神和灰敗的臉色卻使得他看上去形容疲憊,了無生氣。
反倒是陳有年神采奕奕,神完氣足。“此次多虧了伯爺仗義援手、鼎力相助,否則吾安南國此刻已被羅斜國狗賊覆滅,民眾慘遭荼毒,本王死後亦無顏麵去見列祖列宗!大宋之高義、伯爺之恩情,吾安南國世
代銘記,永不或忘!”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陳德輝有些氣虛,急喘了幾下,蒼白的麵容掠過一抹不健康的酡紅。
朱振哂然一笑,聽過就算。
自古以來,政客的話語聽聽也就算了,說得天花亂墜感天動地有個屁用?該捅你刀子的時候一點都不會含糊,比誰都狠!陳有年倒是挺孝順,趕緊起身來到陳德輝身後,伸手輕撫他的背脊為他順氣,一邊歉然的對朱振說道:“父王年邁,此次又千裏奔波前往中原,一來一回舟車勞累,再加上
心中焦急煎熬,是以多有不支,還望伯爺諒解。”“國王和世子毋須客氣,既然國王陛下身體不適,大可在宮中靜養,無論何事,交由世子殿下與本伯接洽即可。本伯與世子殿下一見如故,豈能坐視安南國被羅斜覆滅?仗
義援手,自然是義不容辭!”
場麵話朱振從來不怵,無論前世今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份技能從未丟失……
陳德輝擺擺手,示意兒子回去坐好。兒子的孝心的確令他很是欣慰,但是在朱振麵前如此這般,卻顯得他這位國王過於軟弱,這可不是他想要的。之所以抱病也要接見朱振,一則是為了答謝朱振的仗義援手
,畢竟在求中原求援無果的情況下,朱振的出手簡直就是神佛的恩賜;二則,便是為了兒子與朱振達成的那一份協議……“伯爺,本王久慕天朝上國之威儀,雖然獨處於化外之地,心中卻時時刻刻都保存著對於天朝的崇敬與神往。今次得助於大宋虎賁鼎力相助,安南國方能保存國祚,不至於
國破家亡生靈塗炭,自今而後,安南國願意奉大宋為宗主,年年朝貢,歲歲敬服,隻是這駐軍……以本王看來,就不必了吧?”
陳德輝大抵是真的油盡燈枯了,說了這幾句,就一個勁兒的喘個不停,嗓子裏風箱一般急劇的喘氣,讓人擔憂會不會下一口氣就喘不上來,從而掛掉……
朱振臉色當即就陰沉下來,笑容消失不見。
嗬嗬,幫你們打退了羅斜人回頭就毀約,卸磨就殺驢麽?
他看向陳有年。
畢竟陳德輝都快老死了,就算撐得過眼前這一回,也沒有幾天活頭,往後安南國當家說了算的還得是陳有年。陳有年一臉尷尬,瞅了瞅父親,隻得對朱振說道:“非是我父子想要毀約,實在是駐兵之事太過嚴重,已然涉及到主權,朝中群臣多有反對。安南國雖然是我父子當家,可
是與大宋的體製不同,朝中的重臣俱是各地大家族的權勢人物,有些時候,我父子也不得讓步一二……”
讓別人背鍋,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
想得美!朱振也不動怒,淡淡說道:“本伯率領麾下兵卒前來幫助貴國抗擊羅斜國軍隊的時候,這些人為何不站出來說安南國不允許駐軍?現在羅斜人走了,就蹦出來叫囂著主權了?殊不知若是本伯不曾援手,麾下的兒郎不曾浴血苦戰,爾等還有沒有機會站在這裏跟本伯說說明主權?不過本伯與範兄一見如故,自然知道範兄不是言而無信、背信棄
義之輩!這個好辦,都有誰反對大宋,範兄您給本伯列出一個名單,本伯挨個找他們去談,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大宋的赫赫武功加諸於身是個什麽滋味!”
陳有年滿頭大汗。
別說有沒有這份名單,就算真的有,他敢拿出來麽?
瞧朱振這架勢,這是打算隻要有人反對,就用武力讓他閉嘴!
別懷疑,陳有年深信朱振有這個能力!
他麾下兵卒那悍勇的戰鬥力,以及那個神奇的雷神降世一般的鐵疙瘩,足以將安南國的國都夷為平地,將陳氏王族斬殺殆盡!
更何況一旦惹怒了這位權勢人物,一封書信送到淮安行省,下一刻就是上萬大軍氣勢洶洶的直接南下!
就算是最鼎盛的時候,安南國的軍隊也不可能與強盛的漢人軍隊抗衡,更何況現在整個國家滿目蒼夷軍隊被羅斜國打得七零八落的時候?
陳有年有魄力、有擔待,但是卻拙於言辭。被朱振這一番恐嚇,訥訥不知如何是好,隻能看向主位之上的陳德輝……
陳德輝心焦如焚。陳有年礙於見識,看不出安南國承諾漢人駐軍的隱患,活了七十幾年一生都在鬥爭之中的陳德輝如何看不出?說的好聽,隻要安南國遭受侵略可以快速的調兵幫助抵抗,
可同樣也是一枚刺入安南國身體裏的釘子!以前之所以安南國不怕漢人王朝,是因為安南國太過偏遠,漢人的每一任統治者都將心神放在中原的遼闊土地上,畢竟那裏才是王朝生存與否的根基,安南國就算占下來
亦不過是錦上添花,還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維係統治,實在是得不償失。
可是一旦安南國允許漢人在境內駐軍,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要知道按照陳有年與朱振商定的協議,這支駐軍是要由安南國來承擔糧草輜重的!
隻要有糧草,一支五千人的漢軍便足以不費吹灰之力的覆滅安南國!
而若是掐斷糧草供給,漢人可以在距離河內城不足五十裏的峴港一個長途奔襲就打過來了……
隻要漢軍在峴港駐軍,自此以後,安南國就世世代代的處於漢人控製之下!
這是陳德輝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可是現在這位年青得不像話的大宋伯爺口口聲聲威脅恐嚇,若是繼續搪塞,說不得立馬就能翻臉!
現在河內城內的安南國軍隊可以抵抗漢軍的反撲麽?
陳德輝一點底氣都沒有……拒絕,說不得安南國就能覆滅在即,陳氏王族也會被屠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