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都一臉愕然。
倒不是伯爺說的話太過於高深。
隻是他們無法理解,伯爺竟然用這麽一個詞匯來形容今日的所作所為。
何為不休?
雖然大家讀書不多,但是在軍中的讀書班裏,也挺夫子們提起過。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朱振的意思,就是說他現在所做的事,其功績可以稱之謂不休麽?
眾人皆不能理解。
不過是在安南這個地方強行索取一個所謂的永久性土地而已,就算是有漢人居住,甚至比不上中原疆域裏的一個州府,伯爺憑什麽敢說這是不休?
要知道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秦開始到現在,中原疆土經曆了一個又一個時代,但是領土這東西卻一直在變化。
元人欺壓漢人,搞各種等級詫異,甚至還一直揚言,要將漢人的耕地變成牧場,但是不得不說,元人統治下的疆域乃是史上最為遼闊的。
但那又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呢?
要知道,就算是以當年大元的鼎盛,幾乎容納了天下所有的土地,也不過是幾十年的王朝,不足百年便開始分崩離析。
現在的應天也好,淮安也罷,論強大不足大元的十一,憑什麽說安南國有朝一日不會收回港口?
到時候連港口都未必存在了,折騰這些還有什麽用處。
戚斌是個實在的手下,從來不會盲目吹噓領導的馬屁,他不懂就是不懂,他好奇問道:“恕末將愚笨,請伯爺解惑。”
朱振忍不住撓撓頭。
這怎麽解釋?
他發現自己解釋不了,雖然他一肚子的後世的知識,也隱隱約約知道王朝更替的原因,但是想給現代人解釋太難了。
這涉及到人民對於土地的態度、整個社會的風俗、國家政策的導向、還有儒家學說對於思想的禁錮……
論文都不足以清晰的表達,讓朱振怎麽說得清楚?
就算是解釋清楚了,朱振也擔心這群家夥會帶著自己找大夫去看病。
不過看著眾人一臉求知欲的樣子,朱振的腦海裏忽然閃過了一道亮光。
他忽然間發現,自己這段時間的路似乎並不是非常正確。
要知道,要想改變民族的命運,就要改變人們對於土地的執念,改變士農工商的落後思想,甚至改變儒家有些偏執的價值觀。
就算朱振是一代聖賢,也絕對不可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更不是區區十幾年、幾十年就能成功的!
自己單打獨鬥幹什麽?
大家不了解,不明白,大家愚昧,大家落後,那麽自己就要點亮火種啊?
後世的偉人大多數時間在幹什麽?
播下火種,收下希望啊!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己怎麽把屠龍術給忘記了呢?自己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開創不休偉業,這需要無數誌同道合的開明之輩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甚至是熱血生命,一代一代的堅持不懈,才最終能夠使得這個民族擺脫
掉土地的束縛,煥發出驚人的創造力,擁有著銳意進取、製霸天下的野心!
當然,成立政黨是絕對不行的,朱元璋分分給他決裂,來個紅巾軍大內鬥。
但是可以將自己的政見、思想拋出來,讓那些認同他的人走到一起,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這才是正途啊!
豈不是比自己瞎胡搞有有用的多?
至於用何種手段傳播自己的觀點,容易啊,寫書唄!
“三不朽”之中的“立德”自己怕是一輩子也達不到那種境界,可是立功、立言,卻未嚐不能嚐試!
《資本論》、《海權論》、《社會契約論》……雖然不可能通篇默背,但是闡述其中的觀點絕對沒有問題!
麻蛋,這可比抄抄詩詞當文豪牛逼多了,搞不好哥們兒有可能成為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的絕代思想家?
簡單的話語是沒法解釋如此宏大的係統問題的,朱振隻好說道:“等閑暇之時,本伯再為爾等詳細解說,或許稍後本伯寫本書出來,再相互探討吧。”
朱振著書這種事情,眾人是半點都不懷疑的。
要知道,伯爺可是江南大名鼎鼎的話本作家,不知道多少人,閑暇時間,都是靠伯爺的作品打發時間的。
城下的戰鬥已然接近尾聲,先前羅斜國軍隊的零星抵抗已經全部消失,戰鬥變成了追逐戰,大批大批的羅斜國軍隊或是投降或是斬殺,勝局已定。
朱振抹了把臉上黏糊糊的不知是汗水還是霧水,歎氣道:“這破地方的氣候真是要命,以後負責再次駐紮的部隊有的罪受咯!”戚斌笑道:“也不盡然,吳國公雖然立足發展,高築牆、廣積糧,但是不代表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將來實力充足,勢必會盡起北伐大軍,可以預見,屆時死在戰場上的將
領不知凡幾,但駐紮在此地的將領,卻無生命之危,想來一群土著,也不是我天朝上國的對手,即便是有所動蕩,彈指間也可以剿滅。”
天下大亂,確實是武將們非常喜歡的時代,但是若是能活命,還有功勞可拿,何樂而不為呢?
*****
陳德輝此時的內心非常焦躁。
他從父王手裏接過安南國的王位,幾十年來兢兢業業從未敢懈怠過一刻,日日夜夜想著將
安南國經營成強盛一時的王朝,能夠獨霸南洋,製霸一方!
所幸,他幹的還算不錯……在中原王朝動蕩的日子裏,中原對與南洋的影響力越來越弱,他還接收了許多不堪元人壓迫的漢人家族,這讓安南從文化到經濟都進一步發展,而自己在安南國人心中的
地位,更是無人能及。
甚至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描述,都絲毫不過分。
當然他也曾經覬覦過那些南遷而來的漢人王朝的財富,可是當他見到,僅僅是在北方被元人打的落花流水的家丁,就能將他們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的時候。
陳德輝內心深處便有了深深的恐懼。
那就是這些漢人是不可對抗的。
所以這些南遷而來的漢人並沒有爭雄南洋的野心,不然他的王位,或許早就不存在了。
所以當羅斜國入侵,安南國軍隊節節敗退被直搗國都的緊要關頭,陳德輝的第一反應是跟大宋求援。
聽說在江南有個韓林兒再次稱帝,連強悍的大元都沒辦法打敗他,若是他能發兵救援安南,那麽安南國勢必會重新迎來希望。
可當他親自到達江南的時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那就是所謂的大宋皇帝,就是權臣手下的寵物。陳德輝的耳畔現在還回蕩著那位禮房官員的話語,“你們安南自古不是能征善戰嗎?來找我們求援做什麽?抱歉,我們的軍隊,還要麵對北元這樣強大的敵人,沒有人會關
心你們夜郎般國家的事情。”
幸災樂禍啊!
妥妥的幸災樂禍,他連吳國公的麵都未見到,就被無情的拒絕了。
無奈,陳德輝隻得心灰意冷的踏上歸程。
他知道了事情的大部分真相,那就是江南名義上都是義軍,但實際上各自為營,根本沒有心情去搭理自己。
時也,命也。
罷了罷了,就讓這一條命隨著安南國的覆滅而死去吧,最艱難的時刻,怎麽也要跟安南國的軍隊和百姓站在一起拚死相抗,這才不負頭上這一座王冠!
隻是不知河內城是否能抵擋得住羅斜國這麽多天的攻擊?到了大占海口,看著港口內忙碌的漢商、胡商,陳德輝恨不得將這些人統統殺掉!這些人對於安南國毫無一絲忠誠可言,他們隻是做生意,才不管跟安南國做還是跟羅斜
國做,若有必要,這些商賈會搖身一變成為強悍的匪寇,甚至幫助羅斜國攻打安南國的城池……
換乘了馬車,陳德輝虛弱疲憊的趕往河內城。超長距離的旅行,早已耗盡了他最後一絲體力,坐在馬車上的陳德輝隻是微微搖晃幾下,便陷入了深沉的睡眠。
睡夢之中,他夢到河內城在羅斜軍隊的象兵衝擊下城牆坍塌,軍隊潰敗,一群群羅斜軍隊猶如漲潮的海水一般蜂湧衝進城內,燒殺劫掠,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自己的夢想就摧毀在這群貪婪的野狗手裏。
心很痛,哪怕是睡夢中,他的額頭也都是冷汗。
他是被一陣陣衝天的歡呼聲所驚醒了。
臉色蒼白虛弱之極的國王陛下差點連抬手的力氣都沒有,渾身酸澀痛楚散了架一般。
車簾撩開,一張熟悉的麵容映入眼簾。
“父王!您可終於回來了,兒臣率領大軍在宋軍的幫助下擊退了羅斜人,就連他們的大元帥都被兒臣與戰場之上俘虜,河內城保住了,安南國保住了,父王!”
陳有年激動的熱淚盈眶!
陳德輝徹底愣住了……什麽?我就出去了一趟,而且還是無功而返,你告訴我安南保住了?
倒不是伯爺說的話太過於高深。
隻是他們無法理解,伯爺竟然用這麽一個詞匯來形容今日的所作所為。
何為不休?
雖然大家讀書不多,但是在軍中的讀書班裏,也挺夫子們提起過。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朱振的意思,就是說他現在所做的事,其功績可以稱之謂不休麽?
眾人皆不能理解。
不過是在安南這個地方強行索取一個所謂的永久性土地而已,就算是有漢人居住,甚至比不上中原疆域裏的一個州府,伯爺憑什麽敢說這是不休?
要知道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秦開始到現在,中原疆土經曆了一個又一個時代,但是領土這東西卻一直在變化。
元人欺壓漢人,搞各種等級詫異,甚至還一直揚言,要將漢人的耕地變成牧場,但是不得不說,元人統治下的疆域乃是史上最為遼闊的。
但那又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呢?
要知道,就算是以當年大元的鼎盛,幾乎容納了天下所有的土地,也不過是幾十年的王朝,不足百年便開始分崩離析。
現在的應天也好,淮安也罷,論強大不足大元的十一,憑什麽說安南國有朝一日不會收回港口?
到時候連港口都未必存在了,折騰這些還有什麽用處。
戚斌是個實在的手下,從來不會盲目吹噓領導的馬屁,他不懂就是不懂,他好奇問道:“恕末將愚笨,請伯爺解惑。”
朱振忍不住撓撓頭。
這怎麽解釋?
他發現自己解釋不了,雖然他一肚子的後世的知識,也隱隱約約知道王朝更替的原因,但是想給現代人解釋太難了。
這涉及到人民對於土地的態度、整個社會的風俗、國家政策的導向、還有儒家學說對於思想的禁錮……
論文都不足以清晰的表達,讓朱振怎麽說得清楚?
就算是解釋清楚了,朱振也擔心這群家夥會帶著自己找大夫去看病。
不過看著眾人一臉求知欲的樣子,朱振的腦海裏忽然閃過了一道亮光。
他忽然間發現,自己這段時間的路似乎並不是非常正確。
要知道,要想改變民族的命運,就要改變人們對於土地的執念,改變士農工商的落後思想,甚至改變儒家有些偏執的價值觀。
就算朱振是一代聖賢,也絕對不可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更不是區區十幾年、幾十年就能成功的!
自己單打獨鬥幹什麽?
大家不了解,不明白,大家愚昧,大家落後,那麽自己就要點亮火種啊?
後世的偉人大多數時間在幹什麽?
播下火種,收下希望啊!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己怎麽把屠龍術給忘記了呢?自己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開創不休偉業,這需要無數誌同道合的開明之輩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甚至是熱血生命,一代一代的堅持不懈,才最終能夠使得這個民族擺脫
掉土地的束縛,煥發出驚人的創造力,擁有著銳意進取、製霸天下的野心!
當然,成立政黨是絕對不行的,朱元璋分分給他決裂,來個紅巾軍大內鬥。
但是可以將自己的政見、思想拋出來,讓那些認同他的人走到一起,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這才是正途啊!
豈不是比自己瞎胡搞有有用的多?
至於用何種手段傳播自己的觀點,容易啊,寫書唄!
“三不朽”之中的“立德”自己怕是一輩子也達不到那種境界,可是立功、立言,卻未嚐不能嚐試!
《資本論》、《海權論》、《社會契約論》……雖然不可能通篇默背,但是闡述其中的觀點絕對沒有問題!
麻蛋,這可比抄抄詩詞當文豪牛逼多了,搞不好哥們兒有可能成為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的絕代思想家?
簡單的話語是沒法解釋如此宏大的係統問題的,朱振隻好說道:“等閑暇之時,本伯再為爾等詳細解說,或許稍後本伯寫本書出來,再相互探討吧。”
朱振著書這種事情,眾人是半點都不懷疑的。
要知道,伯爺可是江南大名鼎鼎的話本作家,不知道多少人,閑暇時間,都是靠伯爺的作品打發時間的。
城下的戰鬥已然接近尾聲,先前羅斜國軍隊的零星抵抗已經全部消失,戰鬥變成了追逐戰,大批大批的羅斜國軍隊或是投降或是斬殺,勝局已定。
朱振抹了把臉上黏糊糊的不知是汗水還是霧水,歎氣道:“這破地方的氣候真是要命,以後負責再次駐紮的部隊有的罪受咯!”戚斌笑道:“也不盡然,吳國公雖然立足發展,高築牆、廣積糧,但是不代表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將來實力充足,勢必會盡起北伐大軍,可以預見,屆時死在戰場上的將
領不知凡幾,但駐紮在此地的將領,卻無生命之危,想來一群土著,也不是我天朝上國的對手,即便是有所動蕩,彈指間也可以剿滅。”
天下大亂,確實是武將們非常喜歡的時代,但是若是能活命,還有功勞可拿,何樂而不為呢?
*****
陳德輝此時的內心非常焦躁。
他從父王手裏接過安南國的王位,幾十年來兢兢業業從未敢懈怠過一刻,日日夜夜想著將
安南國經營成強盛一時的王朝,能夠獨霸南洋,製霸一方!
所幸,他幹的還算不錯……在中原王朝動蕩的日子裏,中原對與南洋的影響力越來越弱,他還接收了許多不堪元人壓迫的漢人家族,這讓安南從文化到經濟都進一步發展,而自己在安南國人心中的
地位,更是無人能及。
甚至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描述,都絲毫不過分。
當然他也曾經覬覦過那些南遷而來的漢人王朝的財富,可是當他見到,僅僅是在北方被元人打的落花流水的家丁,就能將他們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的時候。
陳德輝內心深處便有了深深的恐懼。
那就是這些漢人是不可對抗的。
所以這些南遷而來的漢人並沒有爭雄南洋的野心,不然他的王位,或許早就不存在了。
所以當羅斜國入侵,安南國軍隊節節敗退被直搗國都的緊要關頭,陳德輝的第一反應是跟大宋求援。
聽說在江南有個韓林兒再次稱帝,連強悍的大元都沒辦法打敗他,若是他能發兵救援安南,那麽安南國勢必會重新迎來希望。
可當他親自到達江南的時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那就是所謂的大宋皇帝,就是權臣手下的寵物。陳德輝的耳畔現在還回蕩著那位禮房官員的話語,“你們安南自古不是能征善戰嗎?來找我們求援做什麽?抱歉,我們的軍隊,還要麵對北元這樣強大的敵人,沒有人會關
心你們夜郎般國家的事情。”
幸災樂禍啊!
妥妥的幸災樂禍,他連吳國公的麵都未見到,就被無情的拒絕了。
無奈,陳德輝隻得心灰意冷的踏上歸程。
他知道了事情的大部分真相,那就是江南名義上都是義軍,但實際上各自為營,根本沒有心情去搭理自己。
時也,命也。
罷了罷了,就讓這一條命隨著安南國的覆滅而死去吧,最艱難的時刻,怎麽也要跟安南國的軍隊和百姓站在一起拚死相抗,這才不負頭上這一座王冠!
隻是不知河內城是否能抵擋得住羅斜國這麽多天的攻擊?到了大占海口,看著港口內忙碌的漢商、胡商,陳德輝恨不得將這些人統統殺掉!這些人對於安南國毫無一絲忠誠可言,他們隻是做生意,才不管跟安南國做還是跟羅斜
國做,若有必要,這些商賈會搖身一變成為強悍的匪寇,甚至幫助羅斜國攻打安南國的城池……
換乘了馬車,陳德輝虛弱疲憊的趕往河內城。超長距離的旅行,早已耗盡了他最後一絲體力,坐在馬車上的陳德輝隻是微微搖晃幾下,便陷入了深沉的睡眠。
睡夢之中,他夢到河內城在羅斜軍隊的象兵衝擊下城牆坍塌,軍隊潰敗,一群群羅斜軍隊猶如漲潮的海水一般蜂湧衝進城內,燒殺劫掠,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自己的夢想就摧毀在這群貪婪的野狗手裏。
心很痛,哪怕是睡夢中,他的額頭也都是冷汗。
他是被一陣陣衝天的歡呼聲所驚醒了。
臉色蒼白虛弱之極的國王陛下差點連抬手的力氣都沒有,渾身酸澀痛楚散了架一般。
車簾撩開,一張熟悉的麵容映入眼簾。
“父王!您可終於回來了,兒臣率領大軍在宋軍的幫助下擊退了羅斜人,就連他們的大元帥都被兒臣與戰場之上俘虜,河內城保住了,安南國保住了,父王!”
陳有年激動的熱淚盈眶!
陳德輝徹底愣住了……什麽?我就出去了一趟,而且還是無功而返,你告訴我安南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