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和父親簡單收拾一番,拿上砍刀和繩索就出了門。


    老水井就在後山的山腳那裏,離他們家也不過幾百米遠,沿著小溪一直緩緩前行,小溪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樹木,陽光被樹木遮住隻能透出稀稀點點的斑點,偶爾還能聽到鳥兒和蟲的鳴叫。


    涼風襲來,一陣舒爽。


    李強也是時不時的與父親聊兩句,問問現在村子的情況。


    從家裏出來外麵地裏,李盛的話多了許多,頭頭是道地和李強說著村裏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父子兩人有說有笑,不一會他們就來到了山腳下的老水井旁。


    水井周圍的紫竹林長勢喜人。


    這個季節又是竹葉茂密的時候,一根根挺拔而翠綠,紫竹的形態優雅,竹身細長而挺拔,竹葉輕盈而婆娑。


    一些年份長的紫竹在陽光的照射下,還顯出淡紫色的光澤,就像遊戲裏啊稀有裝備一般。


    李強也不會挑竹子,仔細觀察了一會,就覺得那些散發著淡紫色光芒的紫竹看著順眼,就準備去挑選幾根。


    他找到一根差不多在四五米長度的竹子,竹身上的紫色比較濃鬱,就準備砍這根,一旁的父親叫住了他。


    李盛憑借多年的經驗,一眼就看出李強選的這根竹子是根嫩竹。


    他平時也很少來砍紫竹編織竹藝品,這玩意生長時間長的外皮很硬,加上又比較細,不適合用來編織,隻是偶爾砍一些拿來製作竹杆這些。


    他一來便觀察了這片紫竹的生長情況,又用砍刀砍了幾顆不同的竹子試了一下。


    發現越新的竹子,竹身上的紫色反而越明顯,往往是那些老竹子,竹身上的紫色反而變淡了,隻是在陽關照射下,才會折射淺紫色的光芒。


    他指導李強挑選那些顏色不那麽深,竹節數量較多的且又直的竹子,這樣的竹子非常適合拿來製作魚竿,堅韌又美觀。


    確定了目標後,李盛拿著手裏的砍刀,小心翼翼地砍伐選中的紫竹。


    上來年份的紫竹根部非常硬,如果砍的時候沒有掌握好角度,反而會被彈起來受傷。


    反正砍得也不多,他就沒讓李強砍,讓兒子在旁邊清理竹子上多餘的枝丫。


    李強也知道父親經常做這些事情,經驗比他豐富,甘願在一旁看著,不時地接過父親遞來的竹子,幫忙整理、檢查。


    好在這片紫竹林密集,長勢也好,不過十幾分鍾,他們就挑選並砍伐好了十幾根優質的紫竹。


    竹子有長有短,短的三四米,長的那根差不多有七八米長,李強準備回去好好炮製,弄成他的大物杆。


    父子二人將砍伐下來的紫竹捆綁好,就往家裏趕。


    李盛心疼兒子,捆好後自己便扛到肩頭走在前麵。


    李強本想幫父親分擔一些,但看著父親扛著一捆竹子,還走得比他還快,他也就隻能乖乖跟上。


    日子還長,總有一天他會幫父親把責任扛到肩上。


    回到家裏,李強顧不上休息,就在父親的幫助下把紫竹整理幹淨。


    還好父親經常弄竹子,工具都齊全,兩個人花了半個小時,才把竹子兩頭打理,竹節打磨好。


    做好這一切,李強便讓父親去休息一會,剩下的他自己來弄。


    他挑出一根三米多的竹子,和兩根差不多在五米左右的紫竹,準備拿來先做成魚竿釣魚。


    剩下的,連同他打算用作大物杆的七八米紫竹,他都拿去泡到水裏。


    泡水這一步很重要,泡水後的紫竹韌性增強,能夠更好地承受釣魚時的拉力,減少斷裂的風險。


    因為幹燥的竹子,容易在製作過程中或使用時出現裂紋,泡水有助於竹子吸收水分,平衡內部的水分含量,減少因水分不均導致的變形。


    經過泡水處理的竹子,在使用過程中更耐用,能夠承受更多的使用和環境變化。


    準備好魚竿,李強拿出在雜貨店王大爺那裏,賒賬“借”來的魚鉤魚線,開始製作魚竿。


    粗線隻有十五米,這也是李強隻做兩根長竿的原因,8.0左右的魚線,隻要魚竿給力,他有信心能上30+。


    就看他的紫竹魚竿,和這個年代的魚線給不給力了。


    穿好魚線,綁好浮漂和魚鉤,一組釣具就準備好了。


    李強將王大爺給的三副浮漂都綁了,製作了三根魚竿,魚鉤魚線都搞好,李強才發現自己遺漏了鉛皮。


    好在這個問題不大,會釣魚的農村娃都知道怎麽處理。


    李強跑到家裏,找出用完的牙膏皮,裁剪出合適的大小,綁在魚線上,一樣能當鉛皮用。


    再把他的老夥計,開局的一根小魚竿,也綁上魚鉤魚線,再重新弄點羽毛漂,祖傳小魚竿就重新出爐了。


    這樣一來,李強就有四根魚竿可以出戰,頓時信心滿滿。


    做完魚竿,李強看著地上的四件起家裝備,又想到他還缺很多東西。


    例如釣椅、釣箱、釣傘這些不是必備的東西不說,像餌料、窩料、魚護、抄網、魚竿支架他好像啥都沒有。


    餌料窩料好解決。


    作為一個資深釣魚佬,李強深知這兩樣東西的大致配方,自己就可以調配,再不濟用萬能餌料蚯蚓,一樣也能作釣,但是魚護抄網這些沒有,釣到大魚的時候還是難搞。


    沒有的裝備就暫時不想。


    李強也不磨嘰,先釣到魚再說,其他的可以後麵再做準備。


    於是他帶上一根五米的長竿,把他爸掛在門口的包漿草帽戴在頭上,就前往河邊找位置。


    釣魚不是頭腦一熱就往前衝,在資源一般的情況下,找好位置很關鍵,隨意下杆可能釣一天就隻釣到幾條小雜魚。


    雖然李強現在對家鄉這條小河的資源充滿信心,但是要做生意,釣到更多的魚,長期的打窩釣位是必不可少的。


    他拿著魚竿沿著河流岸邊一路尋找,遇到水流較緩或者有回水灣、樹蔭遮擋之類的地點就去下竿試一下。


    傳統釣就是這點比較好,基本不挑地方,大水麵能釣,草洞樹枝旁也能釣。


    找了半個小時,李強就找到幾個不錯的釣位。


    其中一個就是上午他找到的一處淺回水灣,水不深,大概就在一米五左右,適合釣一些小型魚類,運氣好,估計也能上大魚。


    另外的幾個釣位有遠有近,老水井流下來的小溪跟河流交匯的那處支流點也是他重點考慮的釣位,離家裏也就一百多米,非常方便。


    期間李強還碰到同村的村民去地上幹活,看到他拿著魚竿這裏放一下那裏放一下,還笑嗬嗬地說李強不會釣魚,讓他有耐心一點,魚兒吃鉤是需要時間的,他這樣釣魚釣一天,看瞎貓能不能碰到一隻死魚。


    麵對村裏族叔的一番指教,李強也沒有過多理會,客氣一番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起事來。


    他不過是先找找釣位罷了。


    他知道村裏的鄉親們受製於時間,魚竿的強度,釣魚的技術都不咋滴,基本上也就停留在會釣,能玩這個地步。


    找好釣位,李強就回了到家。


    見父母還在休息,李強也沒聲張,他還要做得事情還有很多。


    其他的裝備他暫時不去想,但釣魚的餌料、窩料這些他還是要多準備一些,畢竟是準備長期作釣,這兩樣東西是必備的,其他的魚都沒釣到,準備了也沒用。


    餌料好說,他準備前期就以蚯蚓和家裏的穀麥、玉米這些作釣鯽魚、草魚鯉魚這些。


    至於目前更值錢的白鰱魚,目前沒有商品餌料,他打算自己製作。


    等到餌料弄好了,他再去王大爺那裏,看能不能買一些好作釣鰱鱅的裝備再到河裏釣魚。


    離秦貴來拉魚的時間還有三天,這三天夠他準備這些東西了。


    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基本的準備工作做好,去河裏釣一下魚再說。


    李強找來一個大的罐子,放入穀麥和玉米浸泡,準備泡一下過後拿來製作窩料。


    然後又找來一節竹筒,放入一些穀麥,再倒一點父親泡的白酒密封好,這就是他後麵要用到的穀麥餌。


    他本來是想找一個塑料瓶,這樣密封會好一些,找了半天也沒有,想來家裏估計也很少買塑料瓶包裝的飲料,隻好臨時找一節竹筒代替。


    做好這一切,李強扛著鋤頭,就跑到自家堆放雞糞旁的土地上,幾鋤下去,一根根肥嘟嘟的蚯蚓不甘心的扭動著身軀,被李強吵醒。


    作為從小挖蚯蚓釣魚的李強來說,哪裏的蚯蚓最肥,他是了然於心。


    他還打算等空下來看的時候,能不能找個大箱子或者大桶拿來養蚯蚓。


    這樣一來,他就不用每次釣魚還要現挖蚯蚓。


    碰到天氣不好的時候,蚯蚓也不好挖,他自己養的話,隨要隨有,還能控製品種,隻要紅蚯蚓。


    挖完蚯蚓,李強帶上一些新鮮的穀麥,又把雞圈裏還沒吃完的雞食,抓了兩把包起來。


    這種玉米麵拌著穀麥糠的混合物是打窩的好料,就是留窩時間太短,容易被水流衝走,隻適合作釣靜水區域。


    帶上父親包漿的老搭檔草帽,拿著一長一短兩根魚竿,提個桶拿個板凳李強就出門了。


    顧不上休息,一心隻想釣魚掙錢的他,現在渾身有勁。


    六月的時節隻要不是高強度的勞動,還不算太熱,對李強來說這正是釣魚的好天氣。


    來到上午釣魚的釣位,李強清理了一下周圍的雜草,上午隻是簡單的試一下,就沒考慮環境。


    他既然是打算長期作釣,釣位周圍的環境還是要好好打理一下的。


    把釣位周圍清理幹淨,一個是可以防蛇蟲鼠蟻,另一個也是為他釣魚,提供一個寬敞舒適的環境,這樣他長期作釣的話也舒坦。


    上了大魚也好溜魚,不會發生被絆倒或者一不小心踩坑跑魚這種橋段。


    釣位就好比釣魚人的第二個家,馬虎不得。


    李強將帶來的“雞飼料”拌上一些泥土,撒到了上午作釣的窩子裏。


    他加入泥土的目的,也是希望增加窩料在窩子裏的留魚時間。


    雖然他選的這個釣位是個回水灣,水流流動比較小,但難免有暗流。


    加點泥土在窩料裏,可以讓他的窩料在水下使用更長的時間。


    他家裏的糧食,可不像以後那般充足,這個時候可是要交糧食稅的,李強也想盡可能節約一些,畢竟“資源好”,應該不需要打“重窩”。


    撒好窩子,李強也不急著馬上就開始釣魚。


    資源再好,發窩還是需要一些時間。


    趁著發窩這個時間點,李強來到他找的另一處小溪與河流交匯的釣位,將“雞飼料”拌上泥土撒到窩子裏,打了個雙保險。


    他想的是這個釣位,就算他今天不釣,把窩子續著養魚也是不錯的。


    回到釣位,李強先把帶來的五米長竿掛上一顆麥子,扔到了窩子前方兩米左右的水裏。


    這裏比他打的窩子會深上一些,如果有大魚不敢靠近吃食,也可能會在邊緣吃鉤。


    李強將長竿固定好,也不掛失手繩,就這樣放在地上,如果有大魚上鉤,就看是他的反應快,還是大魚的速度快了。


    畢竟他自製的紫竹魚竿,可沒失手繩這個配置,全憑手速。


    長竿架好,李強又把較短的一根魚竿掛上蚯蚓丟入水中。


    看著一水綠色的七星漂一顆顆沉入水中,他也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這次李強沒帶上他的“老夥計”,開局小魚竿。


    開局小魚竿的浮漂是用羽毛做的,羽毛做的浮漂沒有七星漂顯眼,既然有更好的選擇,那麽“老夥計”就隻能先放放,當做備用魚竿用了。


    短竿上的蚯蚓一入水,七星漂便不時傳來一些小動作。


    這次李強找王大爺拿的魚鉤,都屬於伊勢尼魚鉤係列,是使用比較廣泛的魚鉤類型。


    短竿上麵,他綁的是一號鉤,主攻鯽魚小鯉魚這種中小個體魚類。


    長竿用了大鉤,用於作釣草魚,大鯉魚和鰱鱅這些大個體成魚。


    李強看著浮漂不時上下浮動,嚐試拉了兩次,都沒有收獲。


    這很正常,才開始作釣,魚餌一下水,都是一些中上層的小魚在吃蚯蚓。


    他的魚鉤太小的魚又吃不下,隻能一直在水下拖著跑。


    如果換做他重生前,資源不好的情況下,碰到小魚鬧窩,很多人會換成更小的袖鉤,或者直接用飛蠅釣刷小魚。


    但是李強的目標不是這些小雜魚。


    小雜魚在農村是沒啥市場的,肉少刺多,大家都不愛吃。


    李強記得小時候下大雨漲水,他用一個魚簍放在水渠出水口,就可以接到一大堆小雜魚,吃不完就拿來喂雞喂豬。


    既然小雜魚鬧窩,李強也不著急。


    這個時間天氣炎熱,小雜魚比較活躍,大魚不容易進窩,隻要耐心等待,鯽魚、鯉魚這些進窩後小雜魚就少了。


    他將被小魚拉扯得不成樣子的蚯蚓重新換下,再次放入水中,一番小魚爭奪後,七星漂猛地往下一沉。


    “嘿,上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88:這條河被我承包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彈殼超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彈殼超人並收藏重生1988:這條河被我承包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