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紫竹
重生1988:這條河被我承包了 作者:彈殼超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考得上就讀,考不上就不讀了”。
李強也沒有把話說死,他知道在這個年代的農村,讀書考大學就跟古代中了舉是一樣的,光宗耀祖。
李盛還想勸勸李強,畢竟做生意這些事情他也不懂。
他有時候也要一兩周才能編好去賣的商品,加上自家種的蔬菜,每次總共也就賣個幾塊錢錢,買點肉和其他的生活物品,也剩不了多少。
在賣東西的時候他看著那些騎著摩托車夾著公文包的“成功人士”,也希望他兒子考上大學出來也能這樣生活。
李強也知道父親對他考上大學的期望,父親作為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沒有人幫襯,受盡人間疾苦,望子成龍,光宗耀祖,這很正常。
想他當年考試完,收到學校傳來他沒考上的消息。
那個晚上,平日不愛抽煙的父親,在院子裏坐著抽了大半宿。
為了這一次不讓父母太過失望,李強也不得不為他們來一記強心針。
“爸、媽,大學我還是盡力去考,但是做生意這個事就這麽定了,一定要做。
我今天去鎮上看到報紙上說有名牌大學的大學生書都不讀了,跑到南方辦工廠,一年掙了一百萬”。
“對了媽,我還看到一個消息。
說的是在外國有個什麽佛的學校,在全世界都是最厲害的,比皇城腳下那兩個還牛。
裏麵有個叫比爾什麽的學生,估計跟我差不多大,是個天才,也沒讀書了,跑去創辦了一家公司,一年能掙幾百萬”。
李強激動地望著父母,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話語:“爸,媽,時代變了”。
李強在心裏,默默的為大洋彼岸的真實大佬鞠了個躬。
他也不知道這個時候大佬有沒有創辦公司。
但是大佬的事跡那是全球皆知,自己拿來作為榜樣那是合適的。
為了不讓父母覺得太過誇張,他還沒說什麽一年掙一個目標這樣的話,也沒說人家掙的還是us dor。
李強畫的一大堆虛幻的大餅,飛向了李盛夫妻二人。
聽完李強說的話,李盛和王惠蘭夫妻倆已經震驚得不行。
這可是在人均月收入一百來塊的年代,他們不知道一百萬是什麽概念,聽到後麵的一年幾百萬更是做夢都不敢這麽想。
要知道就連村裏最有錢的村長家,村民每次去村長兒媳婦小賣部買東西時,開玩笑說村長家是萬元戶,村長兒媳婦也還得客客氣氣地說還差一點。
這一百萬,得一百個村長加起來才有這麽多,那得有多大的地盤種地才行啊。
“小強,真能一年掙一百萬”。
王惠蘭被李強畫的大餅鎮住了,急忙追問著兒子。
中午她才在跟李強父親抱怨說村長兒媳婦又買了首飾,如果兒子真能掙一百萬,那得買多少耳環項鏈。
在她的世界裏,讀書就算是考了全鎮第一,一年也掙不了一百萬,就是一萬,都還要打個問號。
和兒子說的這個掙錢速度比起來,好像考學校真不那麽重要了。
“哪有這麽容易”。
李強還沒接話,旁邊的李盛開口打破了王惠蘭的美夢。
李強母親不常去鎮上賣東西,他多年來一直售賣竹席背簍這些,深知掙錢不容易,想到一年掙到一百萬,鎮上的首富都不行。
他還是記得李強說的是一天能掙五六塊錢,這個更實際一些,更是對李強發出李氏三問。
“小強你說一天能掙五六塊,這個是真的嗎?那鎮上的什麽老板做得什麽買賣?你拿什麽賣給人家?”
李強連忙和父親解釋,與他合作的,是鎮上做雞鴨魚生意的秦老板,他家兼著賣魚,秦老板在他這裏進貨,按照一天提供二三十斤的話,能掙幾塊錢。
李盛一聽是賣魚的生意,倒沒有多想,就怕李強做得不是正規生意,把自己給搭進去。
但是轉頭一想,自家是有魚塘不錯,不過隻有兩分地這般大,這麽大點的魚塘怎麽能供應上每天幾十斤的魚獲。
以為自家兒子書生意氣,紙上談兵,不知道魚塘裏有多少魚,隨意去與人承諾。
李盛連忙詢問李強:“小強,一天幾十斤的魚你準備從哪裏來?自家魚塘可沒這麽多魚可賣,那點魚也就逢年過節的時候打打牙祭還行”。
“釣魚”
李強沒有含糊,直接就告訴了父親。
聽到李強說釣魚來賣,李盛夫妻倆都覺得不可信。
雖說李家村有一條河流過,而且流量還不小,他家更是就在河邊不遠,但是從來沒人說有人一天能釣幾十斤魚的,村民偶爾想吃了也就是釣點小魚過過癮,李盛還是好心提醒兒子。
“小強,河裏有魚我信,但是你說一天釣幾十斤,你怎麽釣,就你那小魚竿能釣到多大的魚。
隔壁王家村有個老頭也是愛釣魚捕魚,我偶爾去那邊砍竹子看到過,都是釣一些沒人要的小魚,偶爾用網可能弄到一兩條大魚,你這又沒網,我怕是不行”。
聽到父親這樣說,李強還以為現在已經有人在河上捕魚了。
他沒有其他本事賺錢,還沒錢買漁船漁網,如果有人已經開始用漁網大規模捕魚,那他的釣魚生意就要大打折扣了,
連忙追問父親:“爸,我們周圍兩個村子已經有人在河上用網捕魚了?”
“那倒沒看見過,就偶爾有人釣點魚。”李盛回答道。
聽到父親這樣說,李強更是有信心了。
像這種原生態的小河,沒人釣也沒人捕,一定有很多大貨,而且非常好釣。
趁著還沒人開始弄,憑他比村民們多了解到的魚情和釣技。
家門前這條小河,那不就是被他承包了嘛。
過去他曾和釣友去過一個人跡罕見的峽穀釣魚,光是去釣點車停了都走了一兩個小時,那次他們過足了癮,每人起碼上百斤的魚獲。
李強連忙告知父母有把握能釣到魚,別人釣不到那是技術問題,他在書上學了些偏門技術,肯定沒問題,今天他上街就是去買漁具準備大幹一場。
再說了,秦老板也不是天天來收魚,他釣個兩三天估計才來收一次。
“行吧,既然你有主意,那你自己去搞,需要我跟你媽幫忙的你就說,借了多少錢讓你媽給你”。
李盛眼看兒子已經有了主意,也不再過多幹涉,兒子也大了,想幫家裏掙錢也是好的,說完便繼續編著自己的背簍。
王惠蘭看李強兩父子已經談妥,也不再計較。
這個家裏這就兩個男人,以後也是靠他倆養活這個家,她丈夫都答應了,她也不想再打擊兒子的自信,連忙進屋拿了錢交給李強,並讓李強掙了錢要還給她。
李強也隻能嘿嘿傻笑的承諾掙了錢十倍,百倍的還給她,這才讓母親臉上有了笑臉。
處理完家裏事情,李強想著要去幹正事了,魚鉤魚線也買了,是時候搞幾根魚竿開始釣魚了。
在此之前,他沒忘與秦貴說好的給他回個電話,於是問父母村裏哪家有電話,他要去給秦老板回個電話。
王惠蘭經常去村口小賣部買鹽,知道鄧美麗家的小賣部就有電話機,於是告訴李強去小賣部打。
鄧美麗家的那部電話原本是村委會的,被村長裝到小賣部了,說是方便接聽消息,實則是為了給李大龍一家添置點東西,打電話一分鍾得兩毛錢。
聽到這個話,李強那叫一個肉痛,一分鍾兩毛錢,打一分鍾就相當於二兩肉,都是錢啊。
李強讓母親再拿了五毛錢,就去村口小賣部了。
至於為什麽是五毛錢,是李強擔心一分鍾話沒說清楚,超時了也有錢付。
在路上的時候,他一路打著腹稿,爭取能在一分鍾把話說完。
村口的小賣部是一棟兩層小樓改造而成的,一樓擺放著商品,門口放著一個大玻璃櫃,放一些煙和小孩吃的糖這些,裏麵則是擺放一些不常賣的,比如鹽巴,白糖這些生活用品,以前李強偶爾也會來幫母親買點鹽巴醬油。
二樓就住著村長兒子李大龍一家,他老婆就是母親嘴裏說的鄧美麗,人如其名,長得還行,所以才能嫁到村長家。
李大龍兒子叫李小龍,長得也是不缺營養,跟李強在一個學校念書,隻是要小李強好幾歲。
那時村子裏放電影,這小子知道了紫荊花那邊有一個功夫高手也叫“李小龍”,便嚷嚷著要學武功,最後好像書都沒念完就去找人拜師學藝去了,也不知道後麵發展如何。
李強走到玻璃櫃子前,正是午休時間,李大龍和他媳婦鄧美麗不在,就他兒子李小龍在店裏看著,正在那裏用煙盒折著紙板。看到李強走近,也是連忙叫道。
“強哥”
李小龍家跟李強家都是李家村的原住民,沾親帶故的,說起來還是一個輩分的,叫聲哥也不過分。
李強也喜歡這個胖嘟嘟的小胖子,和他媽媽一樣,白白胖胖的,就和小龍說明來意。
“小龍,我想打個電話”。
“行,電話就在裏麵,你自己打,但是要兩毛錢一分鍾哦,電話我媽不讓白用,我想給同學打都不讓我打”。
說完李小龍指了指屋裏櫃子上,放著的一部老式電話機。
“我知道,我就用一兩分鍾”。
說完李強便摸出紙條給秦貴打了過去。
還好沒出現什麽人不在,或者是小孩子亂接電話,一直說不清楚這些橋段。
李強讓秦貴來的時候,提前打個電話說一聲,好讓人去喊他,帶一次路後以後就找得到了。
又叮囑秦貴不要跟別人提起這門生意,就說找他有事就行,免得別人說他一天不務正業。
其實李強是不想別人知道他跟秦貴談好了這門生意,魚大家都會釣,無非是多少大小的問題。
他擔心的是其他人看到也加入進來,那他的生意還沒起步就要大打折扣,至於後麵被別人知道了也無所謂,他也占個先機。
講完這些,掛斷電話,李強看著座機上顯示的五十八秒字樣,也是露出滿意的微笑,這控製能力還是不錯的。
他的掙錢之路剛開啟,還沒掙錢可不能多花錢。
而且剛好李大龍的老婆鄧美麗不在,李小龍又專心在那裏折著紙板,根本沒注意聽他在講什麽。
要是他媽媽鄧美麗在這裏,李強說話還得要想一番,那女人是出了名的大嘴巴,上午聽到的消息,不消過夜,必然給你傳得到處都知道。
“小龍五十八秒啊,兩毛錢,你看一下”。
李小龍隨便瞄了一眼,他對李強給誰打電話可不感興趣。
他母親讓他在這裏幫忙看店,他已經是盡職盡責了,現在是放假,要不是父母說有事出去了沒回來,他早出去跟小夥伴打紙板去了。
李強打完電話也沒過多停留,就直接回家了。
離去的時候拜托李小龍如果有人電話找他,就讓小龍來叫他,報酬呢,就是空了帶他去釣魚。
回去的路上,李強一邊想著等下去哪裏砍竹子,一邊想著釣到魚過後怎麽把魚養著等秦貴來拉。
萬一秦貴幾天都不來,魚要養這麽多天也是個問題。
放到自家魚塘裏,首先不說河裏的魚放到魚塘適不適應,其次是放到魚塘裏了又怎麽捉,他家可沒有漁網,每次吃魚都是把水放得差不多了,然後才下水用父親自製的捉魚工具捉魚。
回到家裏,李強的父親李盛,編完背簍正在那裏收拾,見到李強回來,也是詢問他有沒有聯係上買魚的秦老板。
李強回應說聯係上了,今明兩天不會來,還有魚沒有賣完,估計下下個趕集日前會來拉一趟魚。
李盛聽後點點頭,表示明白。
他們所在的安平鎮是每逢雙數趕集,今天趕完集,那就是還有三天時間準備。
“爸,哪裏有五六米長的斑竹,箭竹這些?我砍來做魚竿”。
賣魚的事情搞定,李強就詢問父親李盛,哪裏有適合做魚竿的竹子,他想去砍一些回來。
李強計劃五六米的魚竿準備幾根,三四米的準備幾根。
馬上要用的魚竿泡水、風幹這些步驟是來不及了,韌性這些肯定要差點,隻能將就用,剩下的再按照傳統方法浸泡起來。
雜貨店的王大爺雖說囉嗦,但是製作魚竿這方麵倒是沒有說錯,想要擁有一根能上大魚的好魚竿,精心製作是必不可少的。
聽到李強的詢問,李盛也是停下手裏的活,搜羅起腦海中周圍的竹子分布。
“五六米的普通竹子多的是,你要做魚竿的話,要找又細又長韌性好得魚竿,還得是紫竹”。
“紫竹?我們這裏有嗎,我不認識”
李強對竹子做魚竿也不是特別懂,小時候就在河邊砍一些小竹子就可以做魚竿,五六米長的他也沒做過。
“對,紫竹。老人們常說,百年紫竹釣過江,千年紫竹釣過海,萬年紫竹,那是神仙才能用的,兩三米、的魚竿就前麵河邊的箭竹就可以用”
但是紫竹的話。
我記得山腳下那個以前的老水井旁邊有一片,長勢非常好,我帶你去砍”。
說完李盛顧不上自己中午休息,就要帶李強去找竹子。
隨著李強漸漸長大,父子倆也少有溝通交流的時候,趁著這個空檔,他也想多和兒子一起做點事,增進一下父子關係。
李強也沒有把話說死,他知道在這個年代的農村,讀書考大學就跟古代中了舉是一樣的,光宗耀祖。
李盛還想勸勸李強,畢竟做生意這些事情他也不懂。
他有時候也要一兩周才能編好去賣的商品,加上自家種的蔬菜,每次總共也就賣個幾塊錢錢,買點肉和其他的生活物品,也剩不了多少。
在賣東西的時候他看著那些騎著摩托車夾著公文包的“成功人士”,也希望他兒子考上大學出來也能這樣生活。
李強也知道父親對他考上大學的期望,父親作為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沒有人幫襯,受盡人間疾苦,望子成龍,光宗耀祖,這很正常。
想他當年考試完,收到學校傳來他沒考上的消息。
那個晚上,平日不愛抽煙的父親,在院子裏坐著抽了大半宿。
為了這一次不讓父母太過失望,李強也不得不為他們來一記強心針。
“爸、媽,大學我還是盡力去考,但是做生意這個事就這麽定了,一定要做。
我今天去鎮上看到報紙上說有名牌大學的大學生書都不讀了,跑到南方辦工廠,一年掙了一百萬”。
“對了媽,我還看到一個消息。
說的是在外國有個什麽佛的學校,在全世界都是最厲害的,比皇城腳下那兩個還牛。
裏麵有個叫比爾什麽的學生,估計跟我差不多大,是個天才,也沒讀書了,跑去創辦了一家公司,一年能掙幾百萬”。
李強激動地望著父母,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話語:“爸,媽,時代變了”。
李強在心裏,默默的為大洋彼岸的真實大佬鞠了個躬。
他也不知道這個時候大佬有沒有創辦公司。
但是大佬的事跡那是全球皆知,自己拿來作為榜樣那是合適的。
為了不讓父母覺得太過誇張,他還沒說什麽一年掙一個目標這樣的話,也沒說人家掙的還是us dor。
李強畫的一大堆虛幻的大餅,飛向了李盛夫妻二人。
聽完李強說的話,李盛和王惠蘭夫妻倆已經震驚得不行。
這可是在人均月收入一百來塊的年代,他們不知道一百萬是什麽概念,聽到後麵的一年幾百萬更是做夢都不敢這麽想。
要知道就連村裏最有錢的村長家,村民每次去村長兒媳婦小賣部買東西時,開玩笑說村長家是萬元戶,村長兒媳婦也還得客客氣氣地說還差一點。
這一百萬,得一百個村長加起來才有這麽多,那得有多大的地盤種地才行啊。
“小強,真能一年掙一百萬”。
王惠蘭被李強畫的大餅鎮住了,急忙追問著兒子。
中午她才在跟李強父親抱怨說村長兒媳婦又買了首飾,如果兒子真能掙一百萬,那得買多少耳環項鏈。
在她的世界裏,讀書就算是考了全鎮第一,一年也掙不了一百萬,就是一萬,都還要打個問號。
和兒子說的這個掙錢速度比起來,好像考學校真不那麽重要了。
“哪有這麽容易”。
李強還沒接話,旁邊的李盛開口打破了王惠蘭的美夢。
李強母親不常去鎮上賣東西,他多年來一直售賣竹席背簍這些,深知掙錢不容易,想到一年掙到一百萬,鎮上的首富都不行。
他還是記得李強說的是一天能掙五六塊錢,這個更實際一些,更是對李強發出李氏三問。
“小強你說一天能掙五六塊,這個是真的嗎?那鎮上的什麽老板做得什麽買賣?你拿什麽賣給人家?”
李強連忙和父親解釋,與他合作的,是鎮上做雞鴨魚生意的秦老板,他家兼著賣魚,秦老板在他這裏進貨,按照一天提供二三十斤的話,能掙幾塊錢。
李盛一聽是賣魚的生意,倒沒有多想,就怕李強做得不是正規生意,把自己給搭進去。
但是轉頭一想,自家是有魚塘不錯,不過隻有兩分地這般大,這麽大點的魚塘怎麽能供應上每天幾十斤的魚獲。
以為自家兒子書生意氣,紙上談兵,不知道魚塘裏有多少魚,隨意去與人承諾。
李盛連忙詢問李強:“小強,一天幾十斤的魚你準備從哪裏來?自家魚塘可沒這麽多魚可賣,那點魚也就逢年過節的時候打打牙祭還行”。
“釣魚”
李強沒有含糊,直接就告訴了父親。
聽到李強說釣魚來賣,李盛夫妻倆都覺得不可信。
雖說李家村有一條河流過,而且流量還不小,他家更是就在河邊不遠,但是從來沒人說有人一天能釣幾十斤魚的,村民偶爾想吃了也就是釣點小魚過過癮,李盛還是好心提醒兒子。
“小強,河裏有魚我信,但是你說一天釣幾十斤,你怎麽釣,就你那小魚竿能釣到多大的魚。
隔壁王家村有個老頭也是愛釣魚捕魚,我偶爾去那邊砍竹子看到過,都是釣一些沒人要的小魚,偶爾用網可能弄到一兩條大魚,你這又沒網,我怕是不行”。
聽到父親這樣說,李強還以為現在已經有人在河上捕魚了。
他沒有其他本事賺錢,還沒錢買漁船漁網,如果有人已經開始用漁網大規模捕魚,那他的釣魚生意就要大打折扣了,
連忙追問父親:“爸,我們周圍兩個村子已經有人在河上用網捕魚了?”
“那倒沒看見過,就偶爾有人釣點魚。”李盛回答道。
聽到父親這樣說,李強更是有信心了。
像這種原生態的小河,沒人釣也沒人捕,一定有很多大貨,而且非常好釣。
趁著還沒人開始弄,憑他比村民們多了解到的魚情和釣技。
家門前這條小河,那不就是被他承包了嘛。
過去他曾和釣友去過一個人跡罕見的峽穀釣魚,光是去釣點車停了都走了一兩個小時,那次他們過足了癮,每人起碼上百斤的魚獲。
李強連忙告知父母有把握能釣到魚,別人釣不到那是技術問題,他在書上學了些偏門技術,肯定沒問題,今天他上街就是去買漁具準備大幹一場。
再說了,秦老板也不是天天來收魚,他釣個兩三天估計才來收一次。
“行吧,既然你有主意,那你自己去搞,需要我跟你媽幫忙的你就說,借了多少錢讓你媽給你”。
李盛眼看兒子已經有了主意,也不再過多幹涉,兒子也大了,想幫家裏掙錢也是好的,說完便繼續編著自己的背簍。
王惠蘭看李強兩父子已經談妥,也不再計較。
這個家裏這就兩個男人,以後也是靠他倆養活這個家,她丈夫都答應了,她也不想再打擊兒子的自信,連忙進屋拿了錢交給李強,並讓李強掙了錢要還給她。
李強也隻能嘿嘿傻笑的承諾掙了錢十倍,百倍的還給她,這才讓母親臉上有了笑臉。
處理完家裏事情,李強想著要去幹正事了,魚鉤魚線也買了,是時候搞幾根魚竿開始釣魚了。
在此之前,他沒忘與秦貴說好的給他回個電話,於是問父母村裏哪家有電話,他要去給秦老板回個電話。
王惠蘭經常去村口小賣部買鹽,知道鄧美麗家的小賣部就有電話機,於是告訴李強去小賣部打。
鄧美麗家的那部電話原本是村委會的,被村長裝到小賣部了,說是方便接聽消息,實則是為了給李大龍一家添置點東西,打電話一分鍾得兩毛錢。
聽到這個話,李強那叫一個肉痛,一分鍾兩毛錢,打一分鍾就相當於二兩肉,都是錢啊。
李強讓母親再拿了五毛錢,就去村口小賣部了。
至於為什麽是五毛錢,是李強擔心一分鍾話沒說清楚,超時了也有錢付。
在路上的時候,他一路打著腹稿,爭取能在一分鍾把話說完。
村口的小賣部是一棟兩層小樓改造而成的,一樓擺放著商品,門口放著一個大玻璃櫃,放一些煙和小孩吃的糖這些,裏麵則是擺放一些不常賣的,比如鹽巴,白糖這些生活用品,以前李強偶爾也會來幫母親買點鹽巴醬油。
二樓就住著村長兒子李大龍一家,他老婆就是母親嘴裏說的鄧美麗,人如其名,長得還行,所以才能嫁到村長家。
李大龍兒子叫李小龍,長得也是不缺營養,跟李強在一個學校念書,隻是要小李強好幾歲。
那時村子裏放電影,這小子知道了紫荊花那邊有一個功夫高手也叫“李小龍”,便嚷嚷著要學武功,最後好像書都沒念完就去找人拜師學藝去了,也不知道後麵發展如何。
李強走到玻璃櫃子前,正是午休時間,李大龍和他媳婦鄧美麗不在,就他兒子李小龍在店裏看著,正在那裏用煙盒折著紙板。看到李強走近,也是連忙叫道。
“強哥”
李小龍家跟李強家都是李家村的原住民,沾親帶故的,說起來還是一個輩分的,叫聲哥也不過分。
李強也喜歡這個胖嘟嘟的小胖子,和他媽媽一樣,白白胖胖的,就和小龍說明來意。
“小龍,我想打個電話”。
“行,電話就在裏麵,你自己打,但是要兩毛錢一分鍾哦,電話我媽不讓白用,我想給同學打都不讓我打”。
說完李小龍指了指屋裏櫃子上,放著的一部老式電話機。
“我知道,我就用一兩分鍾”。
說完李強便摸出紙條給秦貴打了過去。
還好沒出現什麽人不在,或者是小孩子亂接電話,一直說不清楚這些橋段。
李強讓秦貴來的時候,提前打個電話說一聲,好讓人去喊他,帶一次路後以後就找得到了。
又叮囑秦貴不要跟別人提起這門生意,就說找他有事就行,免得別人說他一天不務正業。
其實李強是不想別人知道他跟秦貴談好了這門生意,魚大家都會釣,無非是多少大小的問題。
他擔心的是其他人看到也加入進來,那他的生意還沒起步就要大打折扣,至於後麵被別人知道了也無所謂,他也占個先機。
講完這些,掛斷電話,李強看著座機上顯示的五十八秒字樣,也是露出滿意的微笑,這控製能力還是不錯的。
他的掙錢之路剛開啟,還沒掙錢可不能多花錢。
而且剛好李大龍的老婆鄧美麗不在,李小龍又專心在那裏折著紙板,根本沒注意聽他在講什麽。
要是他媽媽鄧美麗在這裏,李強說話還得要想一番,那女人是出了名的大嘴巴,上午聽到的消息,不消過夜,必然給你傳得到處都知道。
“小龍五十八秒啊,兩毛錢,你看一下”。
李小龍隨便瞄了一眼,他對李強給誰打電話可不感興趣。
他母親讓他在這裏幫忙看店,他已經是盡職盡責了,現在是放假,要不是父母說有事出去了沒回來,他早出去跟小夥伴打紙板去了。
李強打完電話也沒過多停留,就直接回家了。
離去的時候拜托李小龍如果有人電話找他,就讓小龍來叫他,報酬呢,就是空了帶他去釣魚。
回去的路上,李強一邊想著等下去哪裏砍竹子,一邊想著釣到魚過後怎麽把魚養著等秦貴來拉。
萬一秦貴幾天都不來,魚要養這麽多天也是個問題。
放到自家魚塘裏,首先不說河裏的魚放到魚塘適不適應,其次是放到魚塘裏了又怎麽捉,他家可沒有漁網,每次吃魚都是把水放得差不多了,然後才下水用父親自製的捉魚工具捉魚。
回到家裏,李強的父親李盛,編完背簍正在那裏收拾,見到李強回來,也是詢問他有沒有聯係上買魚的秦老板。
李強回應說聯係上了,今明兩天不會來,還有魚沒有賣完,估計下下個趕集日前會來拉一趟魚。
李盛聽後點點頭,表示明白。
他們所在的安平鎮是每逢雙數趕集,今天趕完集,那就是還有三天時間準備。
“爸,哪裏有五六米長的斑竹,箭竹這些?我砍來做魚竿”。
賣魚的事情搞定,李強就詢問父親李盛,哪裏有適合做魚竿的竹子,他想去砍一些回來。
李強計劃五六米的魚竿準備幾根,三四米的準備幾根。
馬上要用的魚竿泡水、風幹這些步驟是來不及了,韌性這些肯定要差點,隻能將就用,剩下的再按照傳統方法浸泡起來。
雜貨店的王大爺雖說囉嗦,但是製作魚竿這方麵倒是沒有說錯,想要擁有一根能上大魚的好魚竿,精心製作是必不可少的。
聽到李強的詢問,李盛也是停下手裏的活,搜羅起腦海中周圍的竹子分布。
“五六米的普通竹子多的是,你要做魚竿的話,要找又細又長韌性好得魚竿,還得是紫竹”。
“紫竹?我們這裏有嗎,我不認識”
李強對竹子做魚竿也不是特別懂,小時候就在河邊砍一些小竹子就可以做魚竿,五六米長的他也沒做過。
“對,紫竹。老人們常說,百年紫竹釣過江,千年紫竹釣過海,萬年紫竹,那是神仙才能用的,兩三米、的魚竿就前麵河邊的箭竹就可以用”
但是紫竹的話。
我記得山腳下那個以前的老水井旁邊有一片,長勢非常好,我帶你去砍”。
說完李盛顧不上自己中午休息,就要帶李強去找竹子。
隨著李強漸漸長大,父子倆也少有溝通交流的時候,趁著這個空檔,他也想多和兒子一起做點事,增進一下父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