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計劃受阻
重生1988:這條河被我承包了 作者:彈殼超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強眼疾手快,看到七星漂一下被拉到水裏,形如“黑漂”,直接將魚竿往上提,新製的紫竹魚竿偏硬,腰力十足,直接將魚兒拉出了水麵。
“靠,肥參”
隻見一條筷子長肥嘟嘟的參子魚躍出水麵,身形優美,鱗片閃閃發光,肚子吃得圓滾滾的,看來上午和下午沒少吃窩料。
李強將大餐條嘴巴上的魚鉤取掉,這個魚和白條都是釣魚人比較討厭釣到的魚種,餐條魚有些地方也叫參子魚,大麥穗等,嘴巴比白條魚小,身子更肥,兩種魚吃口都凶,有時候突然而來的黑漂大概率就是這兩種魚在作怪。
丟進桶裏,李強繼續作釣,上午白條先光顧他的生意,下午餐條又給他捧場,也算是開了個好頭,重新穿好魚餌,丟進水裏,這麽大的魚鉤,能上的白條和餐條也不小,釣他十幾個,今晚一家人的的蛋白質就有著落了。
他連續作釣了半個小時,不是白條就是餐條,每個都是大個體,小的手掌長,大的筷子長,一個個膀大腰粗的甚是喜人,李強估計是平日釣的人少,水源和食物也充足,為小魚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又釣了一會,桶裏的小雜魚多了起來,一些白條由於缺氧已經翻了肚皮浮在上麵,餐條魚活力更強,密集地在桶底擠來擠去。
李強準備地長竿釣穀麥沒有反應,加上短竿一直上小雜魚,他也有點坐不住了。
他估計可能是這處水淺,又是白天,大個體的小雜魚一直在窩子裏鬧,鯽魚和大魚這些都不進場,他也沒辦法。都快到吃晚飯的時間,他打算去另一個窩子試試,看能不能釣到大個體的魚,如果沒有其他魚就隻有先回家。
拿著長竿來到另一個窩子,這裏的水深在三米左右,李強又不想釣小魚,就沒帶短竿,輕微流動的河水也看不出魚兒進窩吃食產生的泡泡,他隻能試一下,這次他沒有再掛穀麥,因為這裏水深,小魚應該會少一點,掛上蚯蚓說不定能快點上魚。
掛上蚯蚓丟入水中,剛入水的時候還有小魚接口,隨著魚餌的持續下落,小魚也不再追食,李強看著成功到底的魚兒也是充滿了期待,隻要沒有小魚鬧窩,中目標魚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等了一小會,浮漂果然傳來動作,斷斷續續間不停地起起伏伏,就是沒有大動作,李強嚐試性拉了幾杆都沒有收獲,看著魚鉤上的蚯蚓被啃食得麵目全非,又沒上魚,他猜測可能是長竿的鉤太大了,下麵暫時沒有這麽大個人的魚,其他魚兒根本吃不下。
於是他將長竿重新掛上一顆麥子扔進水裏,等待天意。又跑到之前的一號釣位將短竿拿到二號釣位來,也沒有出現人走了魚來把竿子拖走了這種幸運的事情,掛著穀麥的魚竿依舊如石頭過河一般,漂不動。
將短竿浮漂往上擼了一大截,掛上蚯蚓, 扔到窩子裏,小雜魚一如既往的歡迎李強,逗弄了幾次魚兒才沉到水底,正當他以為穩了的時候,一個大黑漂打的李強措手不及,慌忙抬起魚竿,想象中與大魚角力的事情沒有發生,魚兒在紫竹魚竿強大的腰力下迅速出水,又是一條筷子長的肥參。
河裏釣魚就是這樣,如果小雜魚過多,時間不對,目標魚群沒有過來,那麽大概率就會一直釣小雜魚。
把肥參丟到地上,李強沒帶桶過來,準備等下釣完了一起拿過去,反正也要回去了,死的活的無所謂。他也不打算放回去,這種個體也算大了,再加上河裏這種魚多的是,不談放生。
又扔了幾竿,還是隻有小雜魚上鉤,掛麥子的長竿也沒有反應,李強就準備收拾回家了,他估計一個是現在的時間正規魚不怎麽活躍,第二個是剛開始來作釣,野生魚警惕性強,還沒喂到窩子裏來,上午的時候應該正是魚兒覓食活躍,剛好被他碰到一條大魚,可惜沒拉上來。
算上一號釣位,李強差不多釣了一下午,一條正規魚都沒有釣到,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雖然他釣的時間很短,但是在他看來,以目前河裏的資源,釣一個小時爆桶都有可能,可是今天隻釣到了小雜魚,個體倒是不輸鯽魚,但是商業價值來說大打折扣,小鯽魚可以熬湯,大鯽魚可以紅燒水煮,很多家庭都愛吃。
再加上他寄予厚望的穀麥竿也沒動靜,大魚連個影子都沒有,如果說鯽魚鯉魚是開胃菜,那草魚就得是個葷菜了,剩下的鰱鱅魚,那一定得是壓軸菜,一桌都要有,現在是連開胃菜都上不了,他的釣魚掙錢計劃受到阻礙了。
李強心頭雖然著急,但也沒辦法,魚兒在水裏,不是他想要就能有的,除非他輸不起,直接放藥,要多少有多少,用魚竿釣魚的話釣多釣少全看龍王爺賞不賞臉,既然今天魚情不給力,他也不打算釣了,把這些小雜魚帶回去就行。
收拾好魚竿,李強將扔在地上的小雜魚撿起來拿到放桶的地方,用手在桶裏攪了攪,估計得有個三四斤魚,今晚晚餐的主菜是有了,拿上釣魚的家夥,李強回到了家,見大門虛掩著,就知道父母去地裏了幹活了。
他也不閑著,先把提前泡好的穀麥玉米撈出來放進鍋裏,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繼續煮一段時間,直到穀麥變軟但未完全開花就放到一邊冷卻,等到冷卻後再放到罐子裏,加入一些自家泡的白酒發酵一段時間,既能當窩料,又能當餌料。比他下午直接用麥子做餌料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趁著穀物冷卻的時間,李強將釣來的魚處理了,小一點的直接扔給雞吃,他也懶得打理,大一點的直接用剪刀將肚子剪開,擠去內髒魚鰓衝洗幹淨,抹上一點鹽放著,都說釣魚佬都是做魚的大師,今天他準備給父母做一道紅燒小雜魚。
準備好配料,李強也是準備生火造飯,農村的柴火灶他好久沒有燒過了,搞了半天灰頭土臉的終於把火燒旺,好在他以前經常冬天去野釣,天太冷就用釣位周圍的竹子木柴生火取暖,燒竹子這一招他熟。
他先是把母親提前準備好的豇豆焯水,做了一道炒豇豆,又打了一個雞蛋在番茄湯裏,弄了一個甜口的番茄雞蛋湯,再把他的紅燒魚做好悶在鍋裏,這個天氣素菜冷了無所謂,紅燒小雜魚冷了就不好吃了,一股子魚腥味。
做好飯菜,天色漸晚李強將已經冷卻好的穀麥玉米放入罐子裏放在一邊,他不知道父母下午起來的時候看到沒,晚上吃飯的時候還是要與家裏說一聲,以後肯定會大量使用穀麥、玉米這些,要看家裏夠不夠,不夠的話還得去其他家裏買一些,家裏養的牲畜,還有要上交的糧食稅,都要用到。
做完這些,他來到自家院子前扯起嗓子大聲喊了起來:“爸,媽回來吃飯了”。
村裏人照顧他爸,他爸成年的時候,村長安排村裏人給他爸修了一室一廳的小瓦房,又把附近的地分給他,父親住進去後一天一天慢慢修繕,將一室一廳的小瓦房變成了兩室一廳的小瓦房,又在李盛二伯的介紹下娶了他母親。
院子前麵喊了一聲沒反應,李強跑到院子背後又大聲喊了一次。
正在院子後麵玉米地裏鋤草的王惠蘭耳朵靈敏,李強喊第一聲的時候她就隱隱約約聽到了,還詢問李盛是不是李強在叫他們,李盛則專心幹活絲毫沒有聽見,李強喊第二聲時才聽到了,王惠蘭在聽到第二聲時給了李強回應。
“回來了”。
聽到母親的回應,趁著父母還沒回家,李強也是抓緊時間將家裏的牲畜喂了,又把家裏的雞放出雞圈讓它們放放風,既來之則安之,老天爺給了他第二次機會,他也想幫父母多做一些,盡可能的減輕他們的負擔。
這些做完,李盛夫妻倆也是扛著鋤頭回到了家。
王惠蘭回應了李強一聲後就抓起鋤頭催促李盛趕緊回家,她可聽得一清二楚,兒子是喊的回家吃飯了,不是喊的回來弄飯了。
這麽多年來李強可從來沒有弄過飯,她猜想是不是娘家來了哪個姐妹,幫忙做了飯,這家裏來人李強也不喊他們一聲。
她和李盛快步的往家趕,看到自家的雞跑的到處都是,家裏的煙囪就冒著一點點的白煙,顯示著它已經被用過,正是事後煙的狀態。走進院子,門大大的開著,李強正圍著鍋往盆裏舀著什麽。
“小強家裏來人了嗎?”,王惠蘭還是以為家裏來了客人。
“沒有啊,今天一天也沒有人來,怎麽了?”,麵對母親的詢問,李強也是莫名其妙,將紅燒魚放在桌子上轉身盛著米飯。
王惠蘭一聽家裏沒來人,又看著桌上的兩菜一湯,真不錯,還有魚呢。連忙問到兒子:“那這飯是你弄的,你不是去釣魚了”。
“是去釣魚了啊,盆裏的這不就是,今天沒怎麽釣到,我就先回來了,看你們還沒回來,就把飯做了,你跟爸快去洗洗手吃飯了”。
麵對母親的詢問,李強也知道他以前從來沒有給父母弄過飯,有點反常這是很正常的,他也不能給父母解釋他不是十八歲的青年,而是擁有比父母見識更多的“中年人”。
一家人圍坐一桌,李盛夫妻倆看著眼前的紅燒魚一時也不好下筷子,不是不好吃,也不是不好看,而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放在眼前,他們有點不相信是他們兒子做的。
其實李強做這道紅燒魚還有點可惜,家裏隻有鹽巴,醬油這些,他把魚用油煎一下後就用醬油和少許母親自製的黃豆醬把魚紅燒了,再撒上蔥花,雖然趕不上他以前做魚那般滋味豐富,但在這個時候,這就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魚大餐。
李強分別給父母挑了兩條大一些的小雜魚,又把湯汁給他們舀了一些,自己也夾起一條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早上喝稀飯,中午也吃素,就一點螃蟹肉,忙活了一下午,他早就餓了。
經過開始的驚訝,一旁的李盛夫妻倆看兒子吃得津津有味,也是夾起紅燒小雜魚吃了起來,還別說,平日裏王惠蘭煮魚都是放點鹹菜或者清蒸,普通魚這樣吃起來一點滋味沒有不說,魚腥味也壓不住,平日裏都忙,哪有閑工夫一天來辦美食,能吃飽就行。
一條魚吃完,王惠蘭終於忍不住問兒子:“小強,你什麽時候會燒魚了?”。
一旁的李盛倒是無所謂,兒子懂事是好事,說不定就是天生的。
“我看著書上學的,今天也是第一次做”李強明白母親為什麽會問,他從來沒做過,突然就會,母親難免好奇,倒不是說懷疑他什麽。
王惠蘭一聽兒子是在書上學做的,第一次做就有這手藝,連忙誇讚李強會讀書,她就沒這本事,在娘家也就學個會做飯,做出花樣來她也沒學過,又想起來李強下午去釣魚賣錢,這魚都吃了,拿什麽賣錢,也是連忙詢問道:
“小強,你下午去釣魚釣的多不?”
“唉,一言難盡,來,媽,你再吃點魚,吃魚不說話,小心魚刺卡到喉嚨”。
李強盡量避開他下午釣魚這個話題,一家人就在李強熱情服務中其樂融融的享受著這頓小魚“大餐”。
“靠,肥參”
隻見一條筷子長肥嘟嘟的參子魚躍出水麵,身形優美,鱗片閃閃發光,肚子吃得圓滾滾的,看來上午和下午沒少吃窩料。
李強將大餐條嘴巴上的魚鉤取掉,這個魚和白條都是釣魚人比較討厭釣到的魚種,餐條魚有些地方也叫參子魚,大麥穗等,嘴巴比白條魚小,身子更肥,兩種魚吃口都凶,有時候突然而來的黑漂大概率就是這兩種魚在作怪。
丟進桶裏,李強繼續作釣,上午白條先光顧他的生意,下午餐條又給他捧場,也算是開了個好頭,重新穿好魚餌,丟進水裏,這麽大的魚鉤,能上的白條和餐條也不小,釣他十幾個,今晚一家人的的蛋白質就有著落了。
他連續作釣了半個小時,不是白條就是餐條,每個都是大個體,小的手掌長,大的筷子長,一個個膀大腰粗的甚是喜人,李強估計是平日釣的人少,水源和食物也充足,為小魚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又釣了一會,桶裏的小雜魚多了起來,一些白條由於缺氧已經翻了肚皮浮在上麵,餐條魚活力更強,密集地在桶底擠來擠去。
李強準備地長竿釣穀麥沒有反應,加上短竿一直上小雜魚,他也有點坐不住了。
他估計可能是這處水淺,又是白天,大個體的小雜魚一直在窩子裏鬧,鯽魚和大魚這些都不進場,他也沒辦法。都快到吃晚飯的時間,他打算去另一個窩子試試,看能不能釣到大個體的魚,如果沒有其他魚就隻有先回家。
拿著長竿來到另一個窩子,這裏的水深在三米左右,李強又不想釣小魚,就沒帶短竿,輕微流動的河水也看不出魚兒進窩吃食產生的泡泡,他隻能試一下,這次他沒有再掛穀麥,因為這裏水深,小魚應該會少一點,掛上蚯蚓說不定能快點上魚。
掛上蚯蚓丟入水中,剛入水的時候還有小魚接口,隨著魚餌的持續下落,小魚也不再追食,李強看著成功到底的魚兒也是充滿了期待,隻要沒有小魚鬧窩,中目標魚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等了一小會,浮漂果然傳來動作,斷斷續續間不停地起起伏伏,就是沒有大動作,李強嚐試性拉了幾杆都沒有收獲,看著魚鉤上的蚯蚓被啃食得麵目全非,又沒上魚,他猜測可能是長竿的鉤太大了,下麵暫時沒有這麽大個人的魚,其他魚兒根本吃不下。
於是他將長竿重新掛上一顆麥子扔進水裏,等待天意。又跑到之前的一號釣位將短竿拿到二號釣位來,也沒有出現人走了魚來把竿子拖走了這種幸運的事情,掛著穀麥的魚竿依舊如石頭過河一般,漂不動。
將短竿浮漂往上擼了一大截,掛上蚯蚓, 扔到窩子裏,小雜魚一如既往的歡迎李強,逗弄了幾次魚兒才沉到水底,正當他以為穩了的時候,一個大黑漂打的李強措手不及,慌忙抬起魚竿,想象中與大魚角力的事情沒有發生,魚兒在紫竹魚竿強大的腰力下迅速出水,又是一條筷子長的肥參。
河裏釣魚就是這樣,如果小雜魚過多,時間不對,目標魚群沒有過來,那麽大概率就會一直釣小雜魚。
把肥參丟到地上,李強沒帶桶過來,準備等下釣完了一起拿過去,反正也要回去了,死的活的無所謂。他也不打算放回去,這種個體也算大了,再加上河裏這種魚多的是,不談放生。
又扔了幾竿,還是隻有小雜魚上鉤,掛麥子的長竿也沒有反應,李強就準備收拾回家了,他估計一個是現在的時間正規魚不怎麽活躍,第二個是剛開始來作釣,野生魚警惕性強,還沒喂到窩子裏來,上午的時候應該正是魚兒覓食活躍,剛好被他碰到一條大魚,可惜沒拉上來。
算上一號釣位,李強差不多釣了一下午,一條正規魚都沒有釣到,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雖然他釣的時間很短,但是在他看來,以目前河裏的資源,釣一個小時爆桶都有可能,可是今天隻釣到了小雜魚,個體倒是不輸鯽魚,但是商業價值來說大打折扣,小鯽魚可以熬湯,大鯽魚可以紅燒水煮,很多家庭都愛吃。
再加上他寄予厚望的穀麥竿也沒動靜,大魚連個影子都沒有,如果說鯽魚鯉魚是開胃菜,那草魚就得是個葷菜了,剩下的鰱鱅魚,那一定得是壓軸菜,一桌都要有,現在是連開胃菜都上不了,他的釣魚掙錢計劃受到阻礙了。
李強心頭雖然著急,但也沒辦法,魚兒在水裏,不是他想要就能有的,除非他輸不起,直接放藥,要多少有多少,用魚竿釣魚的話釣多釣少全看龍王爺賞不賞臉,既然今天魚情不給力,他也不打算釣了,把這些小雜魚帶回去就行。
收拾好魚竿,李強將扔在地上的小雜魚撿起來拿到放桶的地方,用手在桶裏攪了攪,估計得有個三四斤魚,今晚晚餐的主菜是有了,拿上釣魚的家夥,李強回到了家,見大門虛掩著,就知道父母去地裏了幹活了。
他也不閑著,先把提前泡好的穀麥玉米撈出來放進鍋裏,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繼續煮一段時間,直到穀麥變軟但未完全開花就放到一邊冷卻,等到冷卻後再放到罐子裏,加入一些自家泡的白酒發酵一段時間,既能當窩料,又能當餌料。比他下午直接用麥子做餌料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趁著穀物冷卻的時間,李強將釣來的魚處理了,小一點的直接扔給雞吃,他也懶得打理,大一點的直接用剪刀將肚子剪開,擠去內髒魚鰓衝洗幹淨,抹上一點鹽放著,都說釣魚佬都是做魚的大師,今天他準備給父母做一道紅燒小雜魚。
準備好配料,李強也是準備生火造飯,農村的柴火灶他好久沒有燒過了,搞了半天灰頭土臉的終於把火燒旺,好在他以前經常冬天去野釣,天太冷就用釣位周圍的竹子木柴生火取暖,燒竹子這一招他熟。
他先是把母親提前準備好的豇豆焯水,做了一道炒豇豆,又打了一個雞蛋在番茄湯裏,弄了一個甜口的番茄雞蛋湯,再把他的紅燒魚做好悶在鍋裏,這個天氣素菜冷了無所謂,紅燒小雜魚冷了就不好吃了,一股子魚腥味。
做好飯菜,天色漸晚李強將已經冷卻好的穀麥玉米放入罐子裏放在一邊,他不知道父母下午起來的時候看到沒,晚上吃飯的時候還是要與家裏說一聲,以後肯定會大量使用穀麥、玉米這些,要看家裏夠不夠,不夠的話還得去其他家裏買一些,家裏養的牲畜,還有要上交的糧食稅,都要用到。
做完這些,他來到自家院子前扯起嗓子大聲喊了起來:“爸,媽回來吃飯了”。
村裏人照顧他爸,他爸成年的時候,村長安排村裏人給他爸修了一室一廳的小瓦房,又把附近的地分給他,父親住進去後一天一天慢慢修繕,將一室一廳的小瓦房變成了兩室一廳的小瓦房,又在李盛二伯的介紹下娶了他母親。
院子前麵喊了一聲沒反應,李強跑到院子背後又大聲喊了一次。
正在院子後麵玉米地裏鋤草的王惠蘭耳朵靈敏,李強喊第一聲的時候她就隱隱約約聽到了,還詢問李盛是不是李強在叫他們,李盛則專心幹活絲毫沒有聽見,李強喊第二聲時才聽到了,王惠蘭在聽到第二聲時給了李強回應。
“回來了”。
聽到母親的回應,趁著父母還沒回家,李強也是抓緊時間將家裏的牲畜喂了,又把家裏的雞放出雞圈讓它們放放風,既來之則安之,老天爺給了他第二次機會,他也想幫父母多做一些,盡可能的減輕他們的負擔。
這些做完,李盛夫妻倆也是扛著鋤頭回到了家。
王惠蘭回應了李強一聲後就抓起鋤頭催促李盛趕緊回家,她可聽得一清二楚,兒子是喊的回家吃飯了,不是喊的回來弄飯了。
這麽多年來李強可從來沒有弄過飯,她猜想是不是娘家來了哪個姐妹,幫忙做了飯,這家裏來人李強也不喊他們一聲。
她和李盛快步的往家趕,看到自家的雞跑的到處都是,家裏的煙囪就冒著一點點的白煙,顯示著它已經被用過,正是事後煙的狀態。走進院子,門大大的開著,李強正圍著鍋往盆裏舀著什麽。
“小強家裏來人了嗎?”,王惠蘭還是以為家裏來了客人。
“沒有啊,今天一天也沒有人來,怎麽了?”,麵對母親的詢問,李強也是莫名其妙,將紅燒魚放在桌子上轉身盛著米飯。
王惠蘭一聽家裏沒來人,又看著桌上的兩菜一湯,真不錯,還有魚呢。連忙問到兒子:“那這飯是你弄的,你不是去釣魚了”。
“是去釣魚了啊,盆裏的這不就是,今天沒怎麽釣到,我就先回來了,看你們還沒回來,就把飯做了,你跟爸快去洗洗手吃飯了”。
麵對母親的詢問,李強也知道他以前從來沒有給父母弄過飯,有點反常這是很正常的,他也不能給父母解釋他不是十八歲的青年,而是擁有比父母見識更多的“中年人”。
一家人圍坐一桌,李盛夫妻倆看著眼前的紅燒魚一時也不好下筷子,不是不好吃,也不是不好看,而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放在眼前,他們有點不相信是他們兒子做的。
其實李強做這道紅燒魚還有點可惜,家裏隻有鹽巴,醬油這些,他把魚用油煎一下後就用醬油和少許母親自製的黃豆醬把魚紅燒了,再撒上蔥花,雖然趕不上他以前做魚那般滋味豐富,但在這個時候,這就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魚大餐。
李強分別給父母挑了兩條大一些的小雜魚,又把湯汁給他們舀了一些,自己也夾起一條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早上喝稀飯,中午也吃素,就一點螃蟹肉,忙活了一下午,他早就餓了。
經過開始的驚訝,一旁的李盛夫妻倆看兒子吃得津津有味,也是夾起紅燒小雜魚吃了起來,還別說,平日裏王惠蘭煮魚都是放點鹹菜或者清蒸,普通魚這樣吃起來一點滋味沒有不說,魚腥味也壓不住,平日裏都忙,哪有閑工夫一天來辦美食,能吃飽就行。
一條魚吃完,王惠蘭終於忍不住問兒子:“小強,你什麽時候會燒魚了?”。
一旁的李盛倒是無所謂,兒子懂事是好事,說不定就是天生的。
“我看著書上學的,今天也是第一次做”李強明白母親為什麽會問,他從來沒做過,突然就會,母親難免好奇,倒不是說懷疑他什麽。
王惠蘭一聽兒子是在書上學做的,第一次做就有這手藝,連忙誇讚李強會讀書,她就沒這本事,在娘家也就學個會做飯,做出花樣來她也沒學過,又想起來李強下午去釣魚賣錢,這魚都吃了,拿什麽賣錢,也是連忙詢問道:
“小強,你下午去釣魚釣的多不?”
“唉,一言難盡,來,媽,你再吃點魚,吃魚不說話,小心魚刺卡到喉嚨”。
李強盡量避開他下午釣魚這個話題,一家人就在李強熱情服務中其樂融融的享受著這頓小魚“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