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自然規律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輕人,思想建設做的不錯嘛。”張信廣在聽到林少瑾的話後,其冷冰冰的態度瞬間融化,臉上帶著和顏悅色的笑容說道,“不過,有的事情,其實並不以個人意誌為主導,你明白嗎?
有一腔熱血,這值得鼓勵,但你需要了解,一個社會采取什麽樣的政體,用什麽樣的經濟模式,進行什麽樣的分配模式,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而不是由一個英雄人物的雄心壯誌、逆天才華決定的。這是曆史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世界是聯係、全麵和發展的,不是孤立、片麵和靜止的。
章毅或許今天的想法是錯的,今天的路線是錯的,但在不斷的實踐當中,他最終也會走向一條正確的道路,畢竟社會發展的整體是呈螺旋上升的。”
“可那樣會死很多人。”林少瑾回道,“從短期來看,章毅的路子確實是將生產力最大化的最優選,但從長期來看,這是一種歇澤而漁的行為。
22世紀的生產力不比21世紀,麵對核大戰後的廢土,2020年的人可能需要50-80年的時間才能初步恢複文明。
但2106年,在依靠強大的自動化生產機器與火種計劃的前提下,或許隻需要5-10年的時間就能夠重建滬杭,隻需要1-2年就能重建滬區。
所以,產能過剩才是核戰後時代的最大問題,而不是產能不足。
雖說現在是人少機器少,但隻需要很短時間的發展,就能生產出大量的作業機器,而人口卻並不能短時間迅速增長。
到那時,天空之城想要轉型,就要對抗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到利益的人,最終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蕩。”
林少瑾的話對於張信廣來說,自然是聽得懂的。核大戰後初期,天空之城需要工人,便賦予工人絕高的地位,甚至將大部分其他職業的人都轉型成為工人。
而在核大戰後的10年,當重建工作漸漸達成,工人的地位會越來越低。那些工人必然是不能答應這一點的,到那時,一個社會中已經幾乎百分之99的人都是工人了,那怎麽可能不會動蕩呢?
若是2020年情況又有所不同,重建需要漫長的時間,有錯誤都可以慢慢糾正,就算有動蕩也是輕微的。
這就好像是一輛電瓶車與高鐵,兩者以不同的速度向一個方向前進,當發現前方有障礙的時候,電瓶車可以輕鬆地繞行,哪怕是躲避不及撞上去了也是無關痛癢。
可要是高速列車,先不說幾乎沒有避讓的可能,真要撞上去,那直接就碎一地了。
“嗯,說的不錯,不過呢其實你倒是有些杞人憂天了。章毅可沒這個本事把天空之城帶到那一步,還記得你之前跟我說的消息麽,中央已經與滬杭取得聯係了。
在中央的控製下,章毅是跳不起來的。所以,就算最嚴重的情況,他也害不了幾個人。”
“哈哈哈,您誤會了,我實際上並不擔心章毅能影響多大的範圍,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們武安早就探討過了,答案和您說一致,他最多就影響滬杭一帶。”林少瑾禮貌性地笑了笑。
“那你這是......”
“我要說的是!別說隻能影響滬杭一帶,哪怕是他隻能影響一個天空之城,這也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事情。”張信廣的後半截話還沒說完,便被林少瑾打斷了。
接著他又收起之前的笑容,板著臉嚴肅地說:
“我希望您可以明白一件事,那不是幾十萬數據,是幾十萬活生生的人!一個人的死亡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如天崩地裂。”
聽到這話,張信廣不由得微微一愣,愛國愛民這兩個字一直是他的過去工作與生活的主旋律。
可,有句俗話說的好,居廟堂之高不知民間疾苦,處江湖之遠隻知腰包鼓鼓。身居高位者,往往與底層脫節,時常會鬧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這種笑話張信廣自然是不會鬧出來的,可他也有他的局限性。曾經在智囊團工作的時候,他接觸最多的就是來自泛亞各地的數據,其中關於災害的數據也不少。
地震、火災、事故、瘟疫等等,每當他在看那些死亡數字的時候,都會感到十分地難過。
但這種難過,是難過死了這麽多人。對於“個體”他並不能感同身受,而林少瑾卻對這種感受極深。因為出身卑微的人,才能夠更加真實地體會到“苦難”一詞,絕不隻是一個詞語。
“看來我是被你上了一課啊。”張信廣無奈苦笑道,“人們常說,站得高看得遠。可,幾乎沒人會說,站的低,看得清。”
“那我還真是榮幸了。”林少瑾抱拳推了推,禮貌性地笑了笑。原本他是想說,晚輩僭越了,不過仔細想了想,貌似自己輩分好像更大一些,就沒這麽說。
“你和那個章毅,是一類人。”張信廣在沉默片刻後,忽然便冒出來這麽一句話。
“哦?為什麽?”
“我記得,他是廣南省人,在納入華夏版圖之前,那是個積貧積弱的地方,論發展度,那兒估計連2020年的華夏農村都不如。
從這一點看,你們有相似的價值觀,一個不擇手段地要更多的人活下來,一個不擇手段地想讓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張信廣回道。
林少瑾聞言,在思索片刻後輕輕搖了搖頭說道:
“我們並不是一類人,他做事更憑個人主觀臆想,我做事是依據客觀唯物主義辯證法的。不管是他強行關押那些‘企業家’還是強迫人學習‘工人’知識,都是違背了客觀事實的。
表麵上看,我們都是愛國愛民的人,都是共產主義的擁護者,可本質上說,章毅是信仰共產主義,而我是辯證思考後自己得出的結論。
他仇富,痛恨資本,但不了解什麽是資本。他熱愛工人,但不知道什麽是生產和生產關係。他愛國,卻盲目,對事實不進行辯證思考,作出不具有客觀性的判斷。
救人者,先自救。就好比要去救落水的人,要先脫下自身衣物一樣,同理,想要幫助廢土上的人,也同樣需要整理好自己的內部事情。
否則,最終就會導致救人者和被救者雙雙溺亡的結局。
章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路子錯了。就好比你剛才說的,一個社會采取什麽樣的政體,用什麽樣的經濟模式,進行什麽樣的分配模式,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很明顯,天空之城的政體並不適合當前的天空之城。認識到這一缺陷進行改革後的天空之城,也仍舊無法擺脫覆滅的命運。
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是充滿局限性的。
我們常說要實現共產主義,但並不是每一個共產主義者都認真讀過“馬哲”,學過“毛概”。這些人他們將共產主義視作一種精神信仰,將其神話,崇拜它,推崇它。
他們是盲目的,盲從的,不科學的,很顯然,章毅也是這類人。
而我,從來就沒有把共產主義視為神話,從一開始,我就是抱著質疑的態度去看所有有關共產主義的書籍的。
馬克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用客觀的、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去看待任何事物。
無論是什麽東西都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我們要辯證地去看待這個世界。
而這個辯證,也同樣可以用在馬克斯本人寫的宣言上。
我相信共產主義,是通過辯證法獨立思考後發現,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辯證,都無法推翻馬克斯的觀點時,我這才開始相信共產主義是正確的。
一個真正的馬克斯主義者,信奉的絕對不是馬克斯主義,而是我們基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最終得出的真理。
隻不過呢,這個真理恰好就是馬克斯主義,這也是為什麽所有相信馬克斯主義的人會互相稱呼對方為同誌的原因。
很明顯,張老先生,章毅並不是我的同誌。”
有一腔熱血,這值得鼓勵,但你需要了解,一個社會采取什麽樣的政體,用什麽樣的經濟模式,進行什麽樣的分配模式,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而不是由一個英雄人物的雄心壯誌、逆天才華決定的。這是曆史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世界是聯係、全麵和發展的,不是孤立、片麵和靜止的。
章毅或許今天的想法是錯的,今天的路線是錯的,但在不斷的實踐當中,他最終也會走向一條正確的道路,畢竟社會發展的整體是呈螺旋上升的。”
“可那樣會死很多人。”林少瑾回道,“從短期來看,章毅的路子確實是將生產力最大化的最優選,但從長期來看,這是一種歇澤而漁的行為。
22世紀的生產力不比21世紀,麵對核大戰後的廢土,2020年的人可能需要50-80年的時間才能初步恢複文明。
但2106年,在依靠強大的自動化生產機器與火種計劃的前提下,或許隻需要5-10年的時間就能夠重建滬杭,隻需要1-2年就能重建滬區。
所以,產能過剩才是核戰後時代的最大問題,而不是產能不足。
雖說現在是人少機器少,但隻需要很短時間的發展,就能生產出大量的作業機器,而人口卻並不能短時間迅速增長。
到那時,天空之城想要轉型,就要對抗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到利益的人,最終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蕩。”
林少瑾的話對於張信廣來說,自然是聽得懂的。核大戰後初期,天空之城需要工人,便賦予工人絕高的地位,甚至將大部分其他職業的人都轉型成為工人。
而在核大戰後的10年,當重建工作漸漸達成,工人的地位會越來越低。那些工人必然是不能答應這一點的,到那時,一個社會中已經幾乎百分之99的人都是工人了,那怎麽可能不會動蕩呢?
若是2020年情況又有所不同,重建需要漫長的時間,有錯誤都可以慢慢糾正,就算有動蕩也是輕微的。
這就好像是一輛電瓶車與高鐵,兩者以不同的速度向一個方向前進,當發現前方有障礙的時候,電瓶車可以輕鬆地繞行,哪怕是躲避不及撞上去了也是無關痛癢。
可要是高速列車,先不說幾乎沒有避讓的可能,真要撞上去,那直接就碎一地了。
“嗯,說的不錯,不過呢其實你倒是有些杞人憂天了。章毅可沒這個本事把天空之城帶到那一步,還記得你之前跟我說的消息麽,中央已經與滬杭取得聯係了。
在中央的控製下,章毅是跳不起來的。所以,就算最嚴重的情況,他也害不了幾個人。”
“哈哈哈,您誤會了,我實際上並不擔心章毅能影響多大的範圍,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們武安早就探討過了,答案和您說一致,他最多就影響滬杭一帶。”林少瑾禮貌性地笑了笑。
“那你這是......”
“我要說的是!別說隻能影響滬杭一帶,哪怕是他隻能影響一個天空之城,這也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事情。”張信廣的後半截話還沒說完,便被林少瑾打斷了。
接著他又收起之前的笑容,板著臉嚴肅地說:
“我希望您可以明白一件事,那不是幾十萬數據,是幾十萬活生生的人!一個人的死亡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如天崩地裂。”
聽到這話,張信廣不由得微微一愣,愛國愛民這兩個字一直是他的過去工作與生活的主旋律。
可,有句俗話說的好,居廟堂之高不知民間疾苦,處江湖之遠隻知腰包鼓鼓。身居高位者,往往與底層脫節,時常會鬧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這種笑話張信廣自然是不會鬧出來的,可他也有他的局限性。曾經在智囊團工作的時候,他接觸最多的就是來自泛亞各地的數據,其中關於災害的數據也不少。
地震、火災、事故、瘟疫等等,每當他在看那些死亡數字的時候,都會感到十分地難過。
但這種難過,是難過死了這麽多人。對於“個體”他並不能感同身受,而林少瑾卻對這種感受極深。因為出身卑微的人,才能夠更加真實地體會到“苦難”一詞,絕不隻是一個詞語。
“看來我是被你上了一課啊。”張信廣無奈苦笑道,“人們常說,站得高看得遠。可,幾乎沒人會說,站的低,看得清。”
“那我還真是榮幸了。”林少瑾抱拳推了推,禮貌性地笑了笑。原本他是想說,晚輩僭越了,不過仔細想了想,貌似自己輩分好像更大一些,就沒這麽說。
“你和那個章毅,是一類人。”張信廣在沉默片刻後,忽然便冒出來這麽一句話。
“哦?為什麽?”
“我記得,他是廣南省人,在納入華夏版圖之前,那是個積貧積弱的地方,論發展度,那兒估計連2020年的華夏農村都不如。
從這一點看,你們有相似的價值觀,一個不擇手段地要更多的人活下來,一個不擇手段地想讓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張信廣回道。
林少瑾聞言,在思索片刻後輕輕搖了搖頭說道:
“我們並不是一類人,他做事更憑個人主觀臆想,我做事是依據客觀唯物主義辯證法的。不管是他強行關押那些‘企業家’還是強迫人學習‘工人’知識,都是違背了客觀事實的。
表麵上看,我們都是愛國愛民的人,都是共產主義的擁護者,可本質上說,章毅是信仰共產主義,而我是辯證思考後自己得出的結論。
他仇富,痛恨資本,但不了解什麽是資本。他熱愛工人,但不知道什麽是生產和生產關係。他愛國,卻盲目,對事實不進行辯證思考,作出不具有客觀性的判斷。
救人者,先自救。就好比要去救落水的人,要先脫下自身衣物一樣,同理,想要幫助廢土上的人,也同樣需要整理好自己的內部事情。
否則,最終就會導致救人者和被救者雙雙溺亡的結局。
章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路子錯了。就好比你剛才說的,一個社會采取什麽樣的政體,用什麽樣的經濟模式,進行什麽樣的分配模式,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很明顯,天空之城的政體並不適合當前的天空之城。認識到這一缺陷進行改革後的天空之城,也仍舊無法擺脫覆滅的命運。
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是充滿局限性的。
我們常說要實現共產主義,但並不是每一個共產主義者都認真讀過“馬哲”,學過“毛概”。這些人他們將共產主義視作一種精神信仰,將其神話,崇拜它,推崇它。
他們是盲目的,盲從的,不科學的,很顯然,章毅也是這類人。
而我,從來就沒有把共產主義視為神話,從一開始,我就是抱著質疑的態度去看所有有關共產主義的書籍的。
馬克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用客觀的、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去看待任何事物。
無論是什麽東西都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我們要辯證地去看待這個世界。
而這個辯證,也同樣可以用在馬克斯本人寫的宣言上。
我相信共產主義,是通過辯證法獨立思考後發現,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辯證,都無法推翻馬克斯的觀點時,我這才開始相信共產主義是正確的。
一個真正的馬克斯主義者,信奉的絕對不是馬克斯主義,而是我們基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最終得出的真理。
隻不過呢,這個真理恰好就是馬克斯主義,這也是為什麽所有相信馬克斯主義的人會互相稱呼對方為同誌的原因。
很明顯,張老先生,章毅並不是我的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