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抄檢大觀園
我在紅樓當丫鬟那幾年 作者:轉眼皆寥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李紈也是個妙人,自從鳳姐走後,王夫人就讓她和探春管家。李紈是事到她眼前了,她就管管;別人不找她,她是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又以體弱多病為由躲避鋒芒,三天兩頭的,不是賈蘭生病,就是她病了。
這次也一樣,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李紈正病著,探春又是個姑娘家。隻能王夫人自己披掛上陣,人上了年紀覺就變少了,倒也不嫌辛苦。
探春麵對王夫人自然不能像麵對鳳姐那樣,可以據理力爭、態度強硬,雖內心激憤,卻不得不忍氣吞聲。
黛玉一進門便見探春哭訴道:“前幾日他們還議論那甄家好好的抄起家來,如今咱們自己家這不也來了麽!——是呢,這樣的世家大族若從外麵殺進來,一時間是殺不死的,得先從內部自相殘殺,殺得四分五裂了,方能一擊即破!家事上是如此,國事上也是如此。”
尤氏、李紈來了,連忙讓座。探春也擦了眼淚,對黛玉道:“昨晚的事,你可知道了?”
黛玉也不偽飾,點頭道:“昨夜裏聽見些動靜。雖沒去我那裏,但我早晨遣了丫頭去打聽了。多少知道幾分。”
李紈便道:“因你是客,所以才沒打擾,並沒別的意思,你別多心。”
黛玉笑道:“多不多心的倒不要緊。我不高興了還能躲走,你們就隻能受著,還是你們更委屈些。”
尤氏也歎道:“你這話說到我心坎上去了。正是呢,不受著還能怎樣呢!”
李紈和探春便問她:“你又是怎麽了?今天一過來就悶悶不樂的,難道是四妹妹給你氣受了?”
尤氏搖頭笑笑還不肯說。
探春便道:“這有什麽好藏著掖著的,平白憋壞了自己。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我們也聽說了幾分。昨夜裏,二姐姐房裏的司棋出了事,還有四妹妹那裏的入畫也得了不是。想是為入畫的事,四妹妹埋怨你了。”
尤氏便不再瞞著,大倒苦水:“就是入畫的哥哥私帶進來東西存放在入畫那裏,昨夜被翻了出來。那些東西原是你珍大哥哥賞他哥哥的,隻是不該私帶進來。原本不是什麽大事,懲戒一番也就罷了。誰知今天我一來,你四妹妹就跟我說不要入畫了,讓我帶回我們那邊去。還說了一堆無情無義的話,嫌我們風評不好,恐連累了她,要跟我們那邊斷絕來往的意思。我這一大早的過來,遭受她一通數落,好沒意思!”
李紈跟探春忙安慰她:“四妹妹從小就性子清冷孤僻,又倔強的很。她有她自己的思想,我們不理解,也不敢招惹。少不得讓你受這委屈了。”
“說起來,這事兒還是從我的丫頭起的頭——”黛玉把荷花推出來,“你來說說吧!”
之前就商量好了的,荷花撿到繡春囊的事,要是以後眾人從別人口裏聽說,反倒不好,不如自己大大方方先說出來。
荷花便道:“我前些日子在園裏石頭上撿到個外麵的物件,恰巧被府上大太太撞見了,被她拿了去了。這些日子一直沒見動靜,我以為這事就過去了,他們暗地裏查訪尋拿著了呢!誰成想昨夜裏忽然鬧起來了。我心裏怪過意不去的,給各位奶奶姑娘們添了這麽多事故。”說著便福了一福。
李紈笑道:“這怎麽也怪不到你頭上。園子裏人來人往的,沒被你撿到,也會被別人撿到。歸根結底是我們管理不嚴,使得下人們沒個懼怕,私底下作亂。”
探春聽了,冷笑道:“這不過是由頭罷了!一家子骨肉為了各自的利益,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鬧到家破人亡才不鬧了呢!”
眾人又感慨一回。
黛玉望了望天色,起身道:“我原本要辭別老太太,回家去。所以先來見見你們,跟你們也見過了,我也該走了。”
李紈尤氏都道:“過兩天再來才好,老太太心心念念著要大家一起中秋賞月呢!”
探春卻道:“走了也好。我若是個男人,早出去了。縱是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也強過困於這尺寸地方,跟籠子裏的蟋蟀似的,同類相爭,不死不休!”
眾人無話以對,送了黛玉出來。
來到賈母處,賈母十分不舍:“八月十五再來,你們家裏冷冷清清的,難免傷感。你和你父親都過來,咱們一家子骨肉熱熱鬧鬧的才好呢!”
黛玉隻得含笑答應。
“寶玉怎麽不來,他又到哪裏去了?”賈母環顧四周問道。又遣人去怡紅院問,不多時襲人趕來,回道:“二爺一早就出去了,說是外麵有事。”
賈母歎道:“寶玉如今長大了,多出門曆練曆練也好。隻是,見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寶玉今日,天色微亮就起床了。昨夜王夫人抄檢大觀園,第一處來的就是他這兒。幸好,之前晴雯生病已經搬了出去。怡紅院裏也沒翻出什麽不妥的東西,王夫人對他房裏幾個模樣標致的丫鬟死盯了幾眼,又訓誡寶玉一通,才去別處。
寶玉心裏不安,也沒睡好。天一亮就出來了,來到外書房,把茗煙叫過來問道:“事情辦的怎麽樣了?”
茗煙嬉笑道:“爺的事,小的什麽時候辦岔過?租的宅子就在咱們府後邊兩裏地,幹淨整潔二十多間屋子,已經雇人收拾得差不多了。就等著爺金屋藏嬌了!”
寶玉聞言,向茗煙腦門上彈了一下,啐道:“別胡說八道!我不過是暫時為你裏頭那些姐姐們找個容身之處。此事,萬萬不可讓人知道,否則就將你交給老爺打死!”
茗煙捂著腦袋笑道:“我辦事,爺放心!”
寶玉又出門辦了些瑣事,回到家,聽聞黛玉回家去了。跺腳道:“我真該死!隻顧著自己的事,沒有送送她。”
又來到園中各個姐妹處,一一慰問一番,方回到怡紅院。
襲人倒了茶給他,嗔道:“二爺如今怎麽跟個沒籠頭的馬一般!有那往外頭跑的功夫,不如坐下來念念書,叫老爺知道了,也少生些氣。”
寶玉不以為意:“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這是知行合一,老爺知道了定不會生氣。”
這次也一樣,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李紈正病著,探春又是個姑娘家。隻能王夫人自己披掛上陣,人上了年紀覺就變少了,倒也不嫌辛苦。
探春麵對王夫人自然不能像麵對鳳姐那樣,可以據理力爭、態度強硬,雖內心激憤,卻不得不忍氣吞聲。
黛玉一進門便見探春哭訴道:“前幾日他們還議論那甄家好好的抄起家來,如今咱們自己家這不也來了麽!——是呢,這樣的世家大族若從外麵殺進來,一時間是殺不死的,得先從內部自相殘殺,殺得四分五裂了,方能一擊即破!家事上是如此,國事上也是如此。”
尤氏、李紈來了,連忙讓座。探春也擦了眼淚,對黛玉道:“昨晚的事,你可知道了?”
黛玉也不偽飾,點頭道:“昨夜裏聽見些動靜。雖沒去我那裏,但我早晨遣了丫頭去打聽了。多少知道幾分。”
李紈便道:“因你是客,所以才沒打擾,並沒別的意思,你別多心。”
黛玉笑道:“多不多心的倒不要緊。我不高興了還能躲走,你們就隻能受著,還是你們更委屈些。”
尤氏也歎道:“你這話說到我心坎上去了。正是呢,不受著還能怎樣呢!”
李紈和探春便問她:“你又是怎麽了?今天一過來就悶悶不樂的,難道是四妹妹給你氣受了?”
尤氏搖頭笑笑還不肯說。
探春便道:“這有什麽好藏著掖著的,平白憋壞了自己。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我們也聽說了幾分。昨夜裏,二姐姐房裏的司棋出了事,還有四妹妹那裏的入畫也得了不是。想是為入畫的事,四妹妹埋怨你了。”
尤氏便不再瞞著,大倒苦水:“就是入畫的哥哥私帶進來東西存放在入畫那裏,昨夜被翻了出來。那些東西原是你珍大哥哥賞他哥哥的,隻是不該私帶進來。原本不是什麽大事,懲戒一番也就罷了。誰知今天我一來,你四妹妹就跟我說不要入畫了,讓我帶回我們那邊去。還說了一堆無情無義的話,嫌我們風評不好,恐連累了她,要跟我們那邊斷絕來往的意思。我這一大早的過來,遭受她一通數落,好沒意思!”
李紈跟探春忙安慰她:“四妹妹從小就性子清冷孤僻,又倔強的很。她有她自己的思想,我們不理解,也不敢招惹。少不得讓你受這委屈了。”
“說起來,這事兒還是從我的丫頭起的頭——”黛玉把荷花推出來,“你來說說吧!”
之前就商量好了的,荷花撿到繡春囊的事,要是以後眾人從別人口裏聽說,反倒不好,不如自己大大方方先說出來。
荷花便道:“我前些日子在園裏石頭上撿到個外麵的物件,恰巧被府上大太太撞見了,被她拿了去了。這些日子一直沒見動靜,我以為這事就過去了,他們暗地裏查訪尋拿著了呢!誰成想昨夜裏忽然鬧起來了。我心裏怪過意不去的,給各位奶奶姑娘們添了這麽多事故。”說著便福了一福。
李紈笑道:“這怎麽也怪不到你頭上。園子裏人來人往的,沒被你撿到,也會被別人撿到。歸根結底是我們管理不嚴,使得下人們沒個懼怕,私底下作亂。”
探春聽了,冷笑道:“這不過是由頭罷了!一家子骨肉為了各自的利益,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鬧到家破人亡才不鬧了呢!”
眾人又感慨一回。
黛玉望了望天色,起身道:“我原本要辭別老太太,回家去。所以先來見見你們,跟你們也見過了,我也該走了。”
李紈尤氏都道:“過兩天再來才好,老太太心心念念著要大家一起中秋賞月呢!”
探春卻道:“走了也好。我若是個男人,早出去了。縱是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也強過困於這尺寸地方,跟籠子裏的蟋蟀似的,同類相爭,不死不休!”
眾人無話以對,送了黛玉出來。
來到賈母處,賈母十分不舍:“八月十五再來,你們家裏冷冷清清的,難免傷感。你和你父親都過來,咱們一家子骨肉熱熱鬧鬧的才好呢!”
黛玉隻得含笑答應。
“寶玉怎麽不來,他又到哪裏去了?”賈母環顧四周問道。又遣人去怡紅院問,不多時襲人趕來,回道:“二爺一早就出去了,說是外麵有事。”
賈母歎道:“寶玉如今長大了,多出門曆練曆練也好。隻是,見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寶玉今日,天色微亮就起床了。昨夜王夫人抄檢大觀園,第一處來的就是他這兒。幸好,之前晴雯生病已經搬了出去。怡紅院裏也沒翻出什麽不妥的東西,王夫人對他房裏幾個模樣標致的丫鬟死盯了幾眼,又訓誡寶玉一通,才去別處。
寶玉心裏不安,也沒睡好。天一亮就出來了,來到外書房,把茗煙叫過來問道:“事情辦的怎麽樣了?”
茗煙嬉笑道:“爺的事,小的什麽時候辦岔過?租的宅子就在咱們府後邊兩裏地,幹淨整潔二十多間屋子,已經雇人收拾得差不多了。就等著爺金屋藏嬌了!”
寶玉聞言,向茗煙腦門上彈了一下,啐道:“別胡說八道!我不過是暫時為你裏頭那些姐姐們找個容身之處。此事,萬萬不可讓人知道,否則就將你交給老爺打死!”
茗煙捂著腦袋笑道:“我辦事,爺放心!”
寶玉又出門辦了些瑣事,回到家,聽聞黛玉回家去了。跺腳道:“我真該死!隻顧著自己的事,沒有送送她。”
又來到園中各個姐妹處,一一慰問一番,方回到怡紅院。
襲人倒了茶給他,嗔道:“二爺如今怎麽跟個沒籠頭的馬一般!有那往外頭跑的功夫,不如坐下來念念書,叫老爺知道了,也少生些氣。”
寶玉不以為意:“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這是知行合一,老爺知道了定不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