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寶釵遠嫁
我在紅樓當丫鬟那幾年 作者:轉眼皆寥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寶釵心中想到這兩句詩。
那一晚,她與王夫人聊了很久很久。
等到姐妹們得知此事,已是南安太妃又來榮國府的時候。她當眾認寶釵為義女,眾人說著恭維的話。
薛姨媽哭腫了眼睛,含淚笑著說:“我們寶丫頭,幾世裏來的造化,能被太妃娘娘看中,認為義女,這是天大的造化!”
南安太妃立刻就要帶寶釵回南安王府。
寶釵跪下,求道:“請太妃娘娘容民女與母親和眾姊妹,先告個別。”
南安太妃點頭答應了允許她明日去南安王府,然後再從那裏備嫁。
眾姊妹將寶釵讓進園內。寶釵見她們全都麵色悲戚,強笑道:“你們該為我高興才是,怎麽都這樣無精打采的?”
探春麵有愧色,含淚對寶釵道:“寶姐姐,該去和蕃的人原本是我,你是替我……”
寶釵搖搖頭,止住她的話:“不是這樣的。能被南安太妃認作義女是何等風光的事,她選中誰就是誰,沒什麽替不替的。況且,太妃她老人家慈悲,幫我們家和裘都尉說和。朝廷也念在我和親有功,免了我哥哥的死罪,改為流放。我還能有什麽不知足的呢……”
“唉!明明是我們男人無能,卻讓女兒家去受罪。”寶玉拍著欄杆憤恨道。
湘雲泣道:“寶姐姐,你這一走,我們何年何月才能再見到你!那番邦乃蠻夷之地,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去國離鄉,你一個人該有多孤單啊……”
黛玉忙拉著她勸道:“你這雲丫頭,淨說些喪氣的話。你就不能給她說點好聽的?我記得舊年寶姐姐填的那首柳絮詞: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是何等的有氣魄、何等的誌存高遠。
不日,寶姐姐就會被朝廷冊封為郡主,聽聞那真真國仰慕我華夏文明已久,他們的貴族子弟自幼就學習我們的文化。他們的王子此次親自前來求娶我們郡主為正妃。咱們的郡主下嫁自然有一定的規格,陪嫁去的人和物都不會少。一飲一食自然都用我們自己的。哪裏就孤單一人了!”
湘雲聽了方止了淚。
寶釵笑道:“顰兒不愧為我之知己!你的話正是我想說的。我原本以為自己會終生困在這一方天地裏,誰成想如今得了這個機會,得以遠涉山川。縱是前路漫漫,我也不懼!隻是,舍不得姐妹們……”
眾人聽了,紛紛落淚。
“以後再也沒有人在你們耳邊說教了,該高興才是,都哭什麽!”寶釵笑道。
寶玉拭淚道:“以前都是我不懂事,姐姐寬厚,不曾跟我計較。如今想來,實在汗顏!你以後就隻記得咱們開心的時候,不開心的都忘了吧。”
寶釵點點頭,忽又向他道:“隻是有一件事,深感遺憾……”
眾人忙問是何事。
“可惜喝不到他二人的喜酒了!”寶釵手裏指著寶黛二人笑道。眾人都笑了起來。唯獨他二人低了頭。
眾人說笑一回,又在園裏擺了酒席,為寶釵餞行。席間姐妹互訴衷腸,依依不舍。
回到家裏,寶釵已帶了七分醉。薛姨媽正淚眼朦朧地望著她:“寶丫頭……”
“媽,你怎麽哭了?該為女兒高興才是啊!”寶釵搖搖擺擺走進來,拿出帕子為母親拭淚。
薛姨媽握住她的手,泣道:“媽知道,你是為了救你哥哥,才……媽對不住你!”
寶釵搖頭笑道:“媽,你又說糊塗話了!我要當郡主了,以後就是王妃了!這是天大的喜事,有什麽對不住的呢?”
“寶丫頭,你就別刺媽的心了……都是媽的錯,我不該一味慣著你哥哥,慣得他不知天高地厚,一錯再錯;也害得你要去那麽遠的地方……”薛姨媽哭得泣不成聲。
寶釵也流下淚來:“如今說這些又有什麽用!媽,從今以後,我不在你身邊了,您老人家要自己保重……”
薛姨媽緊緊抱住女兒,哭得聲嘶力竭:“寶丫頭,媽不能沒有你……不能沒有你啊……”
寶釵拍著母親的背,安撫她,任憑淚水模糊了視線,口中喃喃道:“如今算還清了吧……我不欠你們的了……”
第二日一早,南安王府就派人來接寶釵過去。她來到賈母房中,邢夫人、王夫人、李紈及眾姊妹們皆已到齊。寶釵一一拜別過。
探春將一冊書卷遞給她:“這是我抄錄的咱們平日裏做的那些詩詞,留個念想吧。”寶釵點頭接過,其他姐妹也各有贈禮。
薛姨媽哭得如同淚人一般,由丫鬟扶著,勉強站立。
“姐姐,我和哥哥以後會好好照顧伯母的。”寶琴含淚道。
寶釵跪下磕了頭,含淚道:“媽多保重,女兒去了——”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不久後,薛寶釵被封為靖安郡主,出使真真國,下嫁真真國王儲為正妃。
朝廷念及寶釵的功勞,將薛蟠的死刑改為流放,薛蟠不幸病逝於流放途中。
薛姨媽一直由薛蝌、寶琴兄妹贍養,直到逝世。
南安王平寇不利,辜負聖恩,褫奪封誥,降為二等威武將軍。
“姑娘,你別難過了。薛大姑娘那麽聰慧的人,到了真真國,一定會有一番大作為的。”荷花安慰黛玉道。
“這個道理我當然懂。隻是想到姐妹們此生怕是再難見麵,心中怎麽能不悲傷!”黛玉拿著帕子擦著眼淚。
正說著,忽然聽見外麵傳來一陣喧鬧聲。
春纖跑進來道:“外麵好多人呢!明火執仗的,太太帶了一幫管事媽媽進來。我看見有周瑞家的,還有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浩浩蕩蕩一群人,不知幹什麽呢!”
這是要抄家呢!
荷花聽了,不禁與黛玉對視一眼。然後,她跑出去,從門縫裏往外瞧了半天才回來:“他們走遠了,沒往咱們這裏來。”
黛玉點點頭:“那就洗洗睡吧!”
於是,眾人服侍黛玉梳洗完睡下,也各自胡亂睡了。
第二天一早,黛玉便命人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府。
她先去了李紈處,恰巧尤氏和探春也在。
寶釵心中想到這兩句詩。
那一晚,她與王夫人聊了很久很久。
等到姐妹們得知此事,已是南安太妃又來榮國府的時候。她當眾認寶釵為義女,眾人說著恭維的話。
薛姨媽哭腫了眼睛,含淚笑著說:“我們寶丫頭,幾世裏來的造化,能被太妃娘娘看中,認為義女,這是天大的造化!”
南安太妃立刻就要帶寶釵回南安王府。
寶釵跪下,求道:“請太妃娘娘容民女與母親和眾姊妹,先告個別。”
南安太妃點頭答應了允許她明日去南安王府,然後再從那裏備嫁。
眾姊妹將寶釵讓進園內。寶釵見她們全都麵色悲戚,強笑道:“你們該為我高興才是,怎麽都這樣無精打采的?”
探春麵有愧色,含淚對寶釵道:“寶姐姐,該去和蕃的人原本是我,你是替我……”
寶釵搖搖頭,止住她的話:“不是這樣的。能被南安太妃認作義女是何等風光的事,她選中誰就是誰,沒什麽替不替的。況且,太妃她老人家慈悲,幫我們家和裘都尉說和。朝廷也念在我和親有功,免了我哥哥的死罪,改為流放。我還能有什麽不知足的呢……”
“唉!明明是我們男人無能,卻讓女兒家去受罪。”寶玉拍著欄杆憤恨道。
湘雲泣道:“寶姐姐,你這一走,我們何年何月才能再見到你!那番邦乃蠻夷之地,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去國離鄉,你一個人該有多孤單啊……”
黛玉忙拉著她勸道:“你這雲丫頭,淨說些喪氣的話。你就不能給她說點好聽的?我記得舊年寶姐姐填的那首柳絮詞: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是何等的有氣魄、何等的誌存高遠。
不日,寶姐姐就會被朝廷冊封為郡主,聽聞那真真國仰慕我華夏文明已久,他們的貴族子弟自幼就學習我們的文化。他們的王子此次親自前來求娶我們郡主為正妃。咱們的郡主下嫁自然有一定的規格,陪嫁去的人和物都不會少。一飲一食自然都用我們自己的。哪裏就孤單一人了!”
湘雲聽了方止了淚。
寶釵笑道:“顰兒不愧為我之知己!你的話正是我想說的。我原本以為自己會終生困在這一方天地裏,誰成想如今得了這個機會,得以遠涉山川。縱是前路漫漫,我也不懼!隻是,舍不得姐妹們……”
眾人聽了,紛紛落淚。
“以後再也沒有人在你們耳邊說教了,該高興才是,都哭什麽!”寶釵笑道。
寶玉拭淚道:“以前都是我不懂事,姐姐寬厚,不曾跟我計較。如今想來,實在汗顏!你以後就隻記得咱們開心的時候,不開心的都忘了吧。”
寶釵點點頭,忽又向他道:“隻是有一件事,深感遺憾……”
眾人忙問是何事。
“可惜喝不到他二人的喜酒了!”寶釵手裏指著寶黛二人笑道。眾人都笑了起來。唯獨他二人低了頭。
眾人說笑一回,又在園裏擺了酒席,為寶釵餞行。席間姐妹互訴衷腸,依依不舍。
回到家裏,寶釵已帶了七分醉。薛姨媽正淚眼朦朧地望著她:“寶丫頭……”
“媽,你怎麽哭了?該為女兒高興才是啊!”寶釵搖搖擺擺走進來,拿出帕子為母親拭淚。
薛姨媽握住她的手,泣道:“媽知道,你是為了救你哥哥,才……媽對不住你!”
寶釵搖頭笑道:“媽,你又說糊塗話了!我要當郡主了,以後就是王妃了!這是天大的喜事,有什麽對不住的呢?”
“寶丫頭,你就別刺媽的心了……都是媽的錯,我不該一味慣著你哥哥,慣得他不知天高地厚,一錯再錯;也害得你要去那麽遠的地方……”薛姨媽哭得泣不成聲。
寶釵也流下淚來:“如今說這些又有什麽用!媽,從今以後,我不在你身邊了,您老人家要自己保重……”
薛姨媽緊緊抱住女兒,哭得聲嘶力竭:“寶丫頭,媽不能沒有你……不能沒有你啊……”
寶釵拍著母親的背,安撫她,任憑淚水模糊了視線,口中喃喃道:“如今算還清了吧……我不欠你們的了……”
第二日一早,南安王府就派人來接寶釵過去。她來到賈母房中,邢夫人、王夫人、李紈及眾姊妹們皆已到齊。寶釵一一拜別過。
探春將一冊書卷遞給她:“這是我抄錄的咱們平日裏做的那些詩詞,留個念想吧。”寶釵點頭接過,其他姐妹也各有贈禮。
薛姨媽哭得如同淚人一般,由丫鬟扶著,勉強站立。
“姐姐,我和哥哥以後會好好照顧伯母的。”寶琴含淚道。
寶釵跪下磕了頭,含淚道:“媽多保重,女兒去了——”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不久後,薛寶釵被封為靖安郡主,出使真真國,下嫁真真國王儲為正妃。
朝廷念及寶釵的功勞,將薛蟠的死刑改為流放,薛蟠不幸病逝於流放途中。
薛姨媽一直由薛蝌、寶琴兄妹贍養,直到逝世。
南安王平寇不利,辜負聖恩,褫奪封誥,降為二等威武將軍。
“姑娘,你別難過了。薛大姑娘那麽聰慧的人,到了真真國,一定會有一番大作為的。”荷花安慰黛玉道。
“這個道理我當然懂。隻是想到姐妹們此生怕是再難見麵,心中怎麽能不悲傷!”黛玉拿著帕子擦著眼淚。
正說著,忽然聽見外麵傳來一陣喧鬧聲。
春纖跑進來道:“外麵好多人呢!明火執仗的,太太帶了一幫管事媽媽進來。我看見有周瑞家的,還有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浩浩蕩蕩一群人,不知幹什麽呢!”
這是要抄家呢!
荷花聽了,不禁與黛玉對視一眼。然後,她跑出去,從門縫裏往外瞧了半天才回來:“他們走遠了,沒往咱們這裏來。”
黛玉點點頭:“那就洗洗睡吧!”
於是,眾人服侍黛玉梳洗完睡下,也各自胡亂睡了。
第二天一早,黛玉便命人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府。
她先去了李紈處,恰巧尤氏和探春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