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鵲橋引路
滿朝文武被我卷的睡不著 作者:陸瑄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說話間,又聽見門外沈景軒的隨侍小廝元寶叩了扣門扉道,“郎君可在裏麵,大娘子正四處尋您呢。”
沈景軒見狀,連忙高聲答道:“我在此處更衣,你去通稟母親,說我隨後便到。”
“臭元寶,竟壞我好事,”沈景軒懊惱地低聲嘟囔道,隨後理了理衣衫對顧望之道,“阿望我去去便回。”
顧望之見沈景軒去了,怕人起疑心,又等了莫約一刻鍾方才也出了房門,剛走到庭院之中,便瞧見獨自一人坐在涼亭之中的應褘,不由挑了挑眉,他近日倒是名聲大噪,除了兵部相邀外,竟也得了寧國公府的帖子。
應褘見來人,伸手斟了盞酒遞給顧望之道:“我聽聞你前些日子受了傷,如今想來是大好了。”
“嗯,明日便可上朝了,”劍南春,倒是好酒,顧望之暗自歎道,“倒是你,兩黨相爭,你又意欲何為?”
他兩麵的邀請都不拒絕,卻也不明確表示接受,倒是令人好奇。
應褘手中動作一滯,神色不變道:“你這話是為太子問的?”
顧望之輕笑了一聲,答道:“是顧清檸問的。”
“到底是多來了幾年,話術也愈發高明了,”應褘理了理衣袍,扭頭看向顧望之道,“我對黨爭沒興趣,畢竟我們生活過的地方與這裏不同,沒有那麽多流離失所的百姓,也沒有那麽多烽火硝煙的戰亂。”
“可這裏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地方,”顧望之淡淡道,“你選擇從軍,便該知道自己踏入這旋渦之中,有些事情,躲是躲不掉的。”
“若是最初,我可能會同你一般,選擇太子,”應褘指尖摩挲著茶盞緩緩道,“可如今,我倒有些迷茫了。”
“哦?”顧望之挑了挑眉。
應褘抻了抻腰身,漫不經心道:“朝堂中的事,我倒也聽說了一二,近些年隨著官家身子愈發病弱,太子似乎有些坐不住了,行事逐漸急功近利了起來。雖表麵上待人處事仍舊寬厚仁德,可暗地裏的詭譎手段卻也使了不少。”
“單安定橋一案,他為保工部尚書江敏便可棄受難百姓於不顧,這樣的人,真的是值得追隨信奉的明君嗎?”
往日裏有皇帝支撐,赫連璟尚可與赫連玦一搏,可一旦官家沒了,他的處境會愈發艱難。
他太著急想要握住手中的權勢,豐滿自身的羽翼,至於底下平頭百姓的生死利益,自然也顧不得了。
“赫連玦本就是狠厲暴虐之人,故而他做出什麽事都不會叫人覺得奇怪,可赫連璟不同,”應褘盯著顧望之,緩緩道,“仁德的人設立住了自然是好的,可一旦有一日出現了裂縫,便會叫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顧望之垂下眼睫:“你既知我是太子之人,又同我說這些,不怕我出賣你嗎?”
“可你當真是太子的人嗎?”應褘輕笑了一聲,“他們沒見過真正的盛世之景,自然理所應當地認為這世間本該如此,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好像總得選出個什麽。”
應褘拍了拍顧望之的肩膀,眼眸不由向更遠處眺望道,“可我們不同,我們既見過那樣的時代,便知這世上所有的路,都本就是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不是嗎?”
顧望之隻覺眼眶頓時一酸,連忙垂下頭不願讓旁人瞧出自己的神色,她伸手握住應褘的手腕,有些哽咽道:“有時候,在這裏待得太久了,我真怕自己會忘了初心,忘了來時的路,我怕自己會被時代的洪流衝淡,會當真就此隨波逐流。”
“應褘,我知道這個請求很自私,但我想請求你陪在我身邊,至少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顧望之抬頭看著應褘,扯著嘴角笑道,“提醒我,我不止是顧望之,我還是顧清檸。”
應褘沉默了片刻,反握住顧望之的手,“我雖願為你助力,可如今這朝中局勢分明,軍中事務黨派林立,我無黨無派,根本無從插手。”
“你若想在軍務中站穩腳跟,非赫連玦相助不可,”顧望之眸光一沉,分析道,“如今之景,太子在軍中唯有寧國公可以依仗,南境的軍功他們自己的人尚且才得了幾分甜頭,又怎會從中分羹於旁人。
“可赫連玦不同,他西有祁國公慕紹,北有英國公楊卓遠,東有武安侯婁煥英,現下英國公同祁國公正值壯年,且軍功穩固無可撼動。
“但武安侯卻他到底是上了年歲,宮徽閣一事又痛失愛子,如今身子已經大不如前,故我猜東境的軍權,赫連玦似是有意另扶新貴。這正是你的好時機。”
應褘雖對黨派紛爭不甚熟知,可卻也對赫連玦的性子多少有些耳聞,不由擔心道:“可此人詭譎多計,雖有意派兵部尚書胡新培對我有所拉攏,卻不見得當真會扶持我一個毫無根基的平民替代了婁煥英的位置。”
“你如今不過剛得了武舉的榜眼,離執掌東境自然還差十萬八千裏,”顧望之伸出兩根手指,“所以你要做的事有兩件,第一件,要讓赫連玦看到你的價值,第二件,要讓他抓住你的把柄。”
應褘皺了皺眉,“這第一件我明白,第二件我卻有些聽不懂了。”
顧望之微微歎了口氣道:“赫連玦用人,必得先牢牢捏住對方的死穴,叫他無可背叛。你投誠於他若隻是為了名利地位,那有朝一日也終將會因為這些背棄於他。所以,你要把自己的把柄也一同叫他捏在手裏,方才能叫他扶持你站的更高。”
“可我孑然一身,在此無親無故,能有什麽把柄可以給他的。”應褘有些不解道。
“沒有把柄,可以創造把柄,”顧望之垂了眼睫,淡淡道,“你應當,還未娶妻吧……”
“你的意思是?”
顧望之半飲了盞茶水,垂著眼睫輕聲道,“十五燈會,鳳簫聲動,最動凡心。不知應兄可遇著了佳人?”
應褘想起不日一夜魚龍燈火中的一抹倩影,眉心一動,看向顧望之的眸色立馬暗了半分,“你跟蹤我?”
“跟蹤這話倒是將顧某說的低俗了些,”顧望之抬眼對上應褘,眸色清淺,“姻緣之事不可強求,鵲橋引路卻未嚐不可。”
應褘心中一驚,“你故意設計引我?”
顧望之微微側了側頭,“你二人見麵雖是人為,可顧某便是再有本事,若應兄無意我又哪裏強求的來?”
應褘默了片刻,回起遊船共度二人相談甚歡之景,終是開口道,“祁國公慕紹的嫡長女,哪裏是我能夠高攀的。更何況我既心悅於她,便更不能叫她攪入這趟混水之中,憑白耽誤她一輩子。這對她不公平。”
“這世上有什麽是對女子公平的?”顧望之看向他反問道。
她伸手指向遠處一獨坐在長凳之上的青衫女子,不是旁人,正是慕雅琪。
“你可知她為何會獨坐於此,無人問津?”
應褘抿了抿唇,“為何?”
顧望之眸色沉沉道:“她先前是有過婚約的,定的先太師閆豫家的嫡子閆殊,兩人青梅竹馬一同長大本是京都中人人稱讚的好姻緣,可誰知閆殊變心另有新歡,便是在新婚前日,竟帶著一青樓藝伎當眾私奔,叫她無端成了棄婦天下恥笑,至此顏麵盡失、無人敢娶。
“被負之人是她,背上罵名被世人嗤笑的也是她,這樣的結局,對她又公平嗎?”
“府中繼母若豺狼,府外流言若虎豹,她早已進退兩難。”顧望之淡淡道,“我想讓你娶她並非隻為謀劃算計,以你的秉性而言,至少你可以護著她不再受旁人冷眼嘲諷。”
阿姊入殯那日,慕家姑娘是京都一眾名門貴女中頭個來的,她曾同阿姊有過私交。
讓應褘娶她,便是有朝一日慕家倒了,慕雅琦也能全身而退。
應褘再抬眼看向那抹淺綠色的身影,垂著眼眸道,“你說的,我應下了。”
沈景軒見狀,連忙高聲答道:“我在此處更衣,你去通稟母親,說我隨後便到。”
“臭元寶,竟壞我好事,”沈景軒懊惱地低聲嘟囔道,隨後理了理衣衫對顧望之道,“阿望我去去便回。”
顧望之見沈景軒去了,怕人起疑心,又等了莫約一刻鍾方才也出了房門,剛走到庭院之中,便瞧見獨自一人坐在涼亭之中的應褘,不由挑了挑眉,他近日倒是名聲大噪,除了兵部相邀外,竟也得了寧國公府的帖子。
應褘見來人,伸手斟了盞酒遞給顧望之道:“我聽聞你前些日子受了傷,如今想來是大好了。”
“嗯,明日便可上朝了,”劍南春,倒是好酒,顧望之暗自歎道,“倒是你,兩黨相爭,你又意欲何為?”
他兩麵的邀請都不拒絕,卻也不明確表示接受,倒是令人好奇。
應褘手中動作一滯,神色不變道:“你這話是為太子問的?”
顧望之輕笑了一聲,答道:“是顧清檸問的。”
“到底是多來了幾年,話術也愈發高明了,”應褘理了理衣袍,扭頭看向顧望之道,“我對黨爭沒興趣,畢竟我們生活過的地方與這裏不同,沒有那麽多流離失所的百姓,也沒有那麽多烽火硝煙的戰亂。”
“可這裏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地方,”顧望之淡淡道,“你選擇從軍,便該知道自己踏入這旋渦之中,有些事情,躲是躲不掉的。”
“若是最初,我可能會同你一般,選擇太子,”應褘指尖摩挲著茶盞緩緩道,“可如今,我倒有些迷茫了。”
“哦?”顧望之挑了挑眉。
應褘抻了抻腰身,漫不經心道:“朝堂中的事,我倒也聽說了一二,近些年隨著官家身子愈發病弱,太子似乎有些坐不住了,行事逐漸急功近利了起來。雖表麵上待人處事仍舊寬厚仁德,可暗地裏的詭譎手段卻也使了不少。”
“單安定橋一案,他為保工部尚書江敏便可棄受難百姓於不顧,這樣的人,真的是值得追隨信奉的明君嗎?”
往日裏有皇帝支撐,赫連璟尚可與赫連玦一搏,可一旦官家沒了,他的處境會愈發艱難。
他太著急想要握住手中的權勢,豐滿自身的羽翼,至於底下平頭百姓的生死利益,自然也顧不得了。
“赫連玦本就是狠厲暴虐之人,故而他做出什麽事都不會叫人覺得奇怪,可赫連璟不同,”應褘盯著顧望之,緩緩道,“仁德的人設立住了自然是好的,可一旦有一日出現了裂縫,便會叫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顧望之垂下眼睫:“你既知我是太子之人,又同我說這些,不怕我出賣你嗎?”
“可你當真是太子的人嗎?”應褘輕笑了一聲,“他們沒見過真正的盛世之景,自然理所應當地認為這世間本該如此,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好像總得選出個什麽。”
應褘拍了拍顧望之的肩膀,眼眸不由向更遠處眺望道,“可我們不同,我們既見過那樣的時代,便知這世上所有的路,都本就是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不是嗎?”
顧望之隻覺眼眶頓時一酸,連忙垂下頭不願讓旁人瞧出自己的神色,她伸手握住應褘的手腕,有些哽咽道:“有時候,在這裏待得太久了,我真怕自己會忘了初心,忘了來時的路,我怕自己會被時代的洪流衝淡,會當真就此隨波逐流。”
“應褘,我知道這個請求很自私,但我想請求你陪在我身邊,至少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顧望之抬頭看著應褘,扯著嘴角笑道,“提醒我,我不止是顧望之,我還是顧清檸。”
應褘沉默了片刻,反握住顧望之的手,“我雖願為你助力,可如今這朝中局勢分明,軍中事務黨派林立,我無黨無派,根本無從插手。”
“你若想在軍務中站穩腳跟,非赫連玦相助不可,”顧望之眸光一沉,分析道,“如今之景,太子在軍中唯有寧國公可以依仗,南境的軍功他們自己的人尚且才得了幾分甜頭,又怎會從中分羹於旁人。
“可赫連玦不同,他西有祁國公慕紹,北有英國公楊卓遠,東有武安侯婁煥英,現下英國公同祁國公正值壯年,且軍功穩固無可撼動。
“但武安侯卻他到底是上了年歲,宮徽閣一事又痛失愛子,如今身子已經大不如前,故我猜東境的軍權,赫連玦似是有意另扶新貴。這正是你的好時機。”
應褘雖對黨派紛爭不甚熟知,可卻也對赫連玦的性子多少有些耳聞,不由擔心道:“可此人詭譎多計,雖有意派兵部尚書胡新培對我有所拉攏,卻不見得當真會扶持我一個毫無根基的平民替代了婁煥英的位置。”
“你如今不過剛得了武舉的榜眼,離執掌東境自然還差十萬八千裏,”顧望之伸出兩根手指,“所以你要做的事有兩件,第一件,要讓赫連玦看到你的價值,第二件,要讓他抓住你的把柄。”
應褘皺了皺眉,“這第一件我明白,第二件我卻有些聽不懂了。”
顧望之微微歎了口氣道:“赫連玦用人,必得先牢牢捏住對方的死穴,叫他無可背叛。你投誠於他若隻是為了名利地位,那有朝一日也終將會因為這些背棄於他。所以,你要把自己的把柄也一同叫他捏在手裏,方才能叫他扶持你站的更高。”
“可我孑然一身,在此無親無故,能有什麽把柄可以給他的。”應褘有些不解道。
“沒有把柄,可以創造把柄,”顧望之垂了眼睫,淡淡道,“你應當,還未娶妻吧……”
“你的意思是?”
顧望之半飲了盞茶水,垂著眼睫輕聲道,“十五燈會,鳳簫聲動,最動凡心。不知應兄可遇著了佳人?”
應褘想起不日一夜魚龍燈火中的一抹倩影,眉心一動,看向顧望之的眸色立馬暗了半分,“你跟蹤我?”
“跟蹤這話倒是將顧某說的低俗了些,”顧望之抬眼對上應褘,眸色清淺,“姻緣之事不可強求,鵲橋引路卻未嚐不可。”
應褘心中一驚,“你故意設計引我?”
顧望之微微側了側頭,“你二人見麵雖是人為,可顧某便是再有本事,若應兄無意我又哪裏強求的來?”
應褘默了片刻,回起遊船共度二人相談甚歡之景,終是開口道,“祁國公慕紹的嫡長女,哪裏是我能夠高攀的。更何況我既心悅於她,便更不能叫她攪入這趟混水之中,憑白耽誤她一輩子。這對她不公平。”
“這世上有什麽是對女子公平的?”顧望之看向他反問道。
她伸手指向遠處一獨坐在長凳之上的青衫女子,不是旁人,正是慕雅琪。
“你可知她為何會獨坐於此,無人問津?”
應褘抿了抿唇,“為何?”
顧望之眸色沉沉道:“她先前是有過婚約的,定的先太師閆豫家的嫡子閆殊,兩人青梅竹馬一同長大本是京都中人人稱讚的好姻緣,可誰知閆殊變心另有新歡,便是在新婚前日,竟帶著一青樓藝伎當眾私奔,叫她無端成了棄婦天下恥笑,至此顏麵盡失、無人敢娶。
“被負之人是她,背上罵名被世人嗤笑的也是她,這樣的結局,對她又公平嗎?”
“府中繼母若豺狼,府外流言若虎豹,她早已進退兩難。”顧望之淡淡道,“我想讓你娶她並非隻為謀劃算計,以你的秉性而言,至少你可以護著她不再受旁人冷眼嘲諷。”
阿姊入殯那日,慕家姑娘是京都一眾名門貴女中頭個來的,她曾同阿姊有過私交。
讓應褘娶她,便是有朝一日慕家倒了,慕雅琦也能全身而退。
應褘再抬眼看向那抹淺綠色的身影,垂著眼眸道,“你說的,我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