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宿敵
皇帝不動聲色,隻是心中暗凜,他看了一眼太後,見她蹙眉冷笑,仿佛絲毫不以眼前劍拔弩張的形勢為意,時局越亂,她反倒是越發安心。
別過眼去,微抬了聲音道:“閣老有話請說吧。”
崔謹言是很知事明禮之人,身為禦史中丞,自是比這朝堂中太多人懂得進退,公子恪在看到崔謹言那平和的神容時,竟舒了口氣。
“臣說的話,或許會冒犯各位大人,或許會冒犯聖上甚至太後娘娘,但此刻情形,臣這番話亦是發自肺腑。臣以為,史官筆風批判也好、堵天下悠悠眾口也罷,不過都是旁的借口,眾位大人,甚至是太後娘娘,興許心中的目的都跟老臣一樣,無非隻有一個……”他語意至此頓了一頓,回眸掃向滿殿群臣,微微一歎道:“皇上登基還不至一年,群臣擁戴的今上,要後宮雨露均沾,決不能因寵幸後宮女子而失衡前廷。”
公子恪心中一顫,眸中還是斂去鋒芒,沉聲道:“閣老的意思朕明白,隻是因玉嬪一事失衡前朝,閣老的話未免太過偏激了些?朕自詡登基以來,對後宮雨露均沾,從未盲寵過哪一個,如今隻是為玉嬪說一句公道話,怎麽……這昏庸的罪過,也要朕來承擔?”
“老臣雖侍奉君側多年,還未耳聾眼花,皇上聖明之策,老臣欽佩。隻是虞王朝自開朝以來,權貴望族女子充實掖庭之策已綿延至今,眾位大人又怎能眼看他們送入後宮的心頭瑰寶受半分委屈?皇上緊張玉嬪安危,眾大人全數看在眼裏,自古都常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此話老臣亦逃不過,今日冒死進言,是望皇上能三思而行,為大局著想。今日已成眾大人相脅之勢,皇上畢竟,還需文人詞墨珠璣、武將作仗馬之鳴……”
***
於渾噩之中突然驚醒的玉岫,在倏然睜眸後,將祈瑞殿大殿中的一言一辭聽得一字不落,她看著繁覆帳頂,龍紋繡褥明晃了眼睛,公子恪他……也是千千萬萬次從黑暗夜裏醒來之後,一眼便瞥到這層皇家的“儀仗”麽。
撐著床榻坐起來,後背不知怎麽起了一層薄汗,渾身上下的傷口還在牽扯著所有體膚的疼,能感到自己滾燙的身體,腦中亦是渾渾噩噩,可她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明。
披了衣服起身,屏風外守候的宮女大概守了不知有多長時間,已經昏沉地在打瞌睡,想來廷議上那些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執,這龍殿之中服侍的宮女都聽膩煩了罷。
玉岫看著她,越來越低垂的腦袋不小心撞在桌腳上,微微眯眸時看見玉岫站在一旁,驚慌地醒了過來,大氣也不敢出地低垂下頭來,渾身抖得如同篩糠一般,似乎是行妃嬪之禮也不對,不行亦不對,連手腳都不知該往何處放的樣子。
玉岫側頭看了看她,似乎是服侍祈瑞殿的舊人,卻記不起來名字。
公子恪不喜奴才侍婢太過近侍,因而殿中侍婢即便有心出頭也很少露臉,在帝王身側,難免被製壓得平庸懦弱。然而轉念一想,公子恪身邊之人,又有多少來自於慈安宮中、多少來自於西宮中各個女人的處心積慮安置,這些看似平庸的麵龐下究竟有著怎樣求生的伶俐,才能從虞王宮的最底層小心而謹慎地爬到今天這個位置,從不出挑、卻又安靜地可怕……
被這樣一群人終日服侍著,不知道他們謙卑恭敬戰戰兢兢的模樣下何時就會露出私心的猙獰,為了生存為了家人小心翼翼輾轉於各個主子之前,用一字不落的言辭和所謂的忠心來保全自己,這樣被人成日監視的日子,為何竟會有那麽多人爭搶,就連大鈺那樣的人,都不能於這之中抽手。
玉岫想著唇角微牽,那笑容看似嘲諷,又像極了無奈,索性別過頭去提起衣裾往前走,那宮女反應過來要阻止,訥訥地道:“前廷正在早朝,玉嬪娘娘重傷未愈,皇上吩咐奴婢好好侍候。”
玉岫一笑,輕聲道:“我知道。”
示意那宮女噤聲,她小心翼翼地踏出內殿,無聲無息地端站在大殿的屏風之後,借著屏風間的細微縫隙,靜靜地看著朝堂大殿上那些熙熙攘攘的爭論。
她如今是頂替著她人的身份,然而今日朝堂上這些,分明牽扯到了自身性命,與其等死,不妨先聽聽怎麽讓她死。
渺渺看去,那殿上正在說話之人,似是子蕪的爹爹,禦史中丞崔謹言。
中丞大人晚來得女,又是一身清派作風,數年殿中為臣,早將這朝堂內廷之中的人心汙垢看得清楚透徹,再加上將子蕪看得極重,原本是不喜她入宮的,今時今日,竟也會為了她而站出來與皇帝分庭據理相爭,誠如他所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便是朝堂。
是遮擋在所有後宮女人麵前的東西,是每一個門第望族的私心曝露的地方。這座朝堂上,演繹著所有世族權勢煊赫下的隱忍與刀鋒,亦看得出每個人光環籠罩下的灰敗。而公子恪,他若是虞國的帝王,便必定此一生年年歲歲要麵對這些,麵對他一人的不忍與所有人的不忍。想起那些市井小民心目中的帝王,大抵是不愁吃穿無憂無慮,一生榮華的。
殊不知,帝王才是這個世上最無可奈何的人。
玉岫輕扯嘴角,忍不住心中暗嘲,你看,公子恪。即便你有那樣的心,然而站在這樣的朝堂上,你又終究該如何選擇呢。
那些與你分庭抗禮的群臣有何錯,他們的貴女嬌嬌又有何錯,那些看似華章的錦繡姻緣,哪一段不潛藏著一番番辛酸深沉。他們說得對,身為帝王,本就不能有感情。
“朕不同意。”
玉岫身姿輕微一抖,那低沉堅決的聲音自他口中利落拋出,響徹在大殿內。
“臣周夔請皇上三思而行。”周夔言時雙手撐地,在低頭那一瞬,與龍座一旁的太後相視,眼角帶出微妙桀驁與堅決。
“臣亦請皇上三思。”又一名朝臣站出,隨在周夔身後,也上前跪了。
朝中頓時響起一片響應之聲,呼啦啦的衣料相擦與跪地之聲頻頻相傳,紛紛俯身堵住皇帝之口,此刻間,整個朝堂之上,溫書伯一人孑然而立,顯得格外刺目。
公子恪眸中不禁盛怒,雙拳緊攥,狠狠俯擊在龍案上,“都給朕起來!”
“臣等亦是為皇上著想,請皇上明白臣等苦心。”
那樣整齊的眾口一辭,齊齊說出時像極了莫大的諷刺,跪滿了大殿之中的群臣,一個個麵容從容又肯定,多少君臣相爭中,帝王都是在這樣的浪潮之中敗下陣去的那一個。
公子恪怒極,不禁咬牙冷笑著反問道:“你們這是在逼朕?”
一旁滿臉高華淡漠的王妍忽而撥了一圈腕上鐲子,淡淡開口,“皇兒,眾位臣工的意思,你也該看得清楚了。”
“好、好得很呐!”年輕帝王眸中光華一閃,神色炯然,沉聲道:“朕若今日不允你們所求,便是刻薄寡恩,是昏君!”
大殿之中,寂靜得可怕。良久,才有一人站出來,舉目看去,赫然是玉嬪之父,當朝奉常溫書伯,那人抖著袍袖,已是哽咽難訴,幾度欲講話,最終仍是未吐露一字,隨著群臣跪伏下身去,蒼華的臉上已看不出過多的悲喜。
整個祈瑞殿中一片漠然。
玉岫手中冷汗涔然,背脊一陣陣發涼。不知為何,在看到溫書伯跪下的那一瞬,心中竟會難過莫名。公子恪的背影透過屏風由殿後恢弘燭塔透映在她臉上,一身孤悒、蒼涼而疲憊。
那雕龍扶手上開始止不住輕顫的手,如同針一樣刺進她的血脈中。
此刻王妍微微垂頭,似乎也留意到了那極力沉穩卻依舊控製不住抖動的手,一絲極其清淡的笑意浮現,卻眨眼便去,麵上似是極不情願,卻又毫不猶豫地開口道:“還有一事,哀家本不該翻出來勞煩皇帝,可哀家現下想來實在覺得心中生疑,不如借著今日之計,一道請眾臣工做個定奪?”
公子恪笑得叫人隻覺涼到骨髓:“母後還有何準備,都一並拿出來吧。”
王妍聞言嘴角微微一挑,斂眸時眸中一湛,揚聲道:“帶上來!”
朱漆紋龍的殿門揚開,一個身著樸素的女子被帶上來,一張豔麗的小臉上滿是說不明白的神色,那雙眸子擢入殿中時,似乎極力搜尋著什麽,忽而目光一頓地落到跪伏的群臣當中一人身上,眉目一擰,所有的委屈不甘盡數浮於臉上,大聲哭嚎出聲:“爹爹……”
溫書伯背脊一僵,詫異地回過頭去,看著麵前女子,唇角顫抖半天說不出話來。
燭火搖搖曳曳將屏風後玉岫的瞳眸晃得明明暗暗,她一眼便認出,這女子,乃是她當日進宮前,李代桃僵的溫氏嬌嬌。
“溫大人,你可認識她?”太後揚手一指,順手牽過案上杯盞,絲毫不經意地抿了一口茶水,淡淡掃眸道。
此刻坐在龍殿上的公子恪亦是心中擂鼓,眉目半刻不瞬地凝著溫書伯,便是多年前初上疆場,也未曾有過此刻的不安和緊張。
溫書伯在兩道銳利目光中低下眸去,身為虞國中流砥柱之一的一大望族,怎會連這點清明都沒有,隻消片刻,他便明白了其中大概。
這一問一答,關係著溫氏日後士族高門的風光與存亡。
皇帝不動聲色,隻是心中暗凜,他看了一眼太後,見她蹙眉冷笑,仿佛絲毫不以眼前劍拔弩張的形勢為意,時局越亂,她反倒是越發安心。
別過眼去,微抬了聲音道:“閣老有話請說吧。”
崔謹言是很知事明禮之人,身為禦史中丞,自是比這朝堂中太多人懂得進退,公子恪在看到崔謹言那平和的神容時,竟舒了口氣。
“臣說的話,或許會冒犯各位大人,或許會冒犯聖上甚至太後娘娘,但此刻情形,臣這番話亦是發自肺腑。臣以為,史官筆風批判也好、堵天下悠悠眾口也罷,不過都是旁的借口,眾位大人,甚至是太後娘娘,興許心中的目的都跟老臣一樣,無非隻有一個……”他語意至此頓了一頓,回眸掃向滿殿群臣,微微一歎道:“皇上登基還不至一年,群臣擁戴的今上,要後宮雨露均沾,決不能因寵幸後宮女子而失衡前廷。”
公子恪心中一顫,眸中還是斂去鋒芒,沉聲道:“閣老的意思朕明白,隻是因玉嬪一事失衡前朝,閣老的話未免太過偏激了些?朕自詡登基以來,對後宮雨露均沾,從未盲寵過哪一個,如今隻是為玉嬪說一句公道話,怎麽……這昏庸的罪過,也要朕來承擔?”
“老臣雖侍奉君側多年,還未耳聾眼花,皇上聖明之策,老臣欽佩。隻是虞王朝自開朝以來,權貴望族女子充實掖庭之策已綿延至今,眾位大人又怎能眼看他們送入後宮的心頭瑰寶受半分委屈?皇上緊張玉嬪安危,眾大人全數看在眼裏,自古都常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此話老臣亦逃不過,今日冒死進言,是望皇上能三思而行,為大局著想。今日已成眾大人相脅之勢,皇上畢竟,還需文人詞墨珠璣、武將作仗馬之鳴……”
***
於渾噩之中突然驚醒的玉岫,在倏然睜眸後,將祈瑞殿大殿中的一言一辭聽得一字不落,她看著繁覆帳頂,龍紋繡褥明晃了眼睛,公子恪他……也是千千萬萬次從黑暗夜裏醒來之後,一眼便瞥到這層皇家的“儀仗”麽。
撐著床榻坐起來,後背不知怎麽起了一層薄汗,渾身上下的傷口還在牽扯著所有體膚的疼,能感到自己滾燙的身體,腦中亦是渾渾噩噩,可她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明。
披了衣服起身,屏風外守候的宮女大概守了不知有多長時間,已經昏沉地在打瞌睡,想來廷議上那些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執,這龍殿之中服侍的宮女都聽膩煩了罷。
玉岫看著她,越來越低垂的腦袋不小心撞在桌腳上,微微眯眸時看見玉岫站在一旁,驚慌地醒了過來,大氣也不敢出地低垂下頭來,渾身抖得如同篩糠一般,似乎是行妃嬪之禮也不對,不行亦不對,連手腳都不知該往何處放的樣子。
玉岫側頭看了看她,似乎是服侍祈瑞殿的舊人,卻記不起來名字。
公子恪不喜奴才侍婢太過近侍,因而殿中侍婢即便有心出頭也很少露臉,在帝王身側,難免被製壓得平庸懦弱。然而轉念一想,公子恪身邊之人,又有多少來自於慈安宮中、多少來自於西宮中各個女人的處心積慮安置,這些看似平庸的麵龐下究竟有著怎樣求生的伶俐,才能從虞王宮的最底層小心而謹慎地爬到今天這個位置,從不出挑、卻又安靜地可怕……
被這樣一群人終日服侍著,不知道他們謙卑恭敬戰戰兢兢的模樣下何時就會露出私心的猙獰,為了生存為了家人小心翼翼輾轉於各個主子之前,用一字不落的言辭和所謂的忠心來保全自己,這樣被人成日監視的日子,為何竟會有那麽多人爭搶,就連大鈺那樣的人,都不能於這之中抽手。
玉岫想著唇角微牽,那笑容看似嘲諷,又像極了無奈,索性別過頭去提起衣裾往前走,那宮女反應過來要阻止,訥訥地道:“前廷正在早朝,玉嬪娘娘重傷未愈,皇上吩咐奴婢好好侍候。”
玉岫一笑,輕聲道:“我知道。”
示意那宮女噤聲,她小心翼翼地踏出內殿,無聲無息地端站在大殿的屏風之後,借著屏風間的細微縫隙,靜靜地看著朝堂大殿上那些熙熙攘攘的爭論。
她如今是頂替著她人的身份,然而今日朝堂上這些,分明牽扯到了自身性命,與其等死,不妨先聽聽怎麽讓她死。
渺渺看去,那殿上正在說話之人,似是子蕪的爹爹,禦史中丞崔謹言。
中丞大人晚來得女,又是一身清派作風,數年殿中為臣,早將這朝堂內廷之中的人心汙垢看得清楚透徹,再加上將子蕪看得極重,原本是不喜她入宮的,今時今日,竟也會為了她而站出來與皇帝分庭據理相爭,誠如他所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便是朝堂。
是遮擋在所有後宮女人麵前的東西,是每一個門第望族的私心曝露的地方。這座朝堂上,演繹著所有世族權勢煊赫下的隱忍與刀鋒,亦看得出每個人光環籠罩下的灰敗。而公子恪,他若是虞國的帝王,便必定此一生年年歲歲要麵對這些,麵對他一人的不忍與所有人的不忍。想起那些市井小民心目中的帝王,大抵是不愁吃穿無憂無慮,一生榮華的。
殊不知,帝王才是這個世上最無可奈何的人。
玉岫輕扯嘴角,忍不住心中暗嘲,你看,公子恪。即便你有那樣的心,然而站在這樣的朝堂上,你又終究該如何選擇呢。
那些與你分庭抗禮的群臣有何錯,他們的貴女嬌嬌又有何錯,那些看似華章的錦繡姻緣,哪一段不潛藏著一番番辛酸深沉。他們說得對,身為帝王,本就不能有感情。
“朕不同意。”
玉岫身姿輕微一抖,那低沉堅決的聲音自他口中利落拋出,響徹在大殿內。
“臣周夔請皇上三思而行。”周夔言時雙手撐地,在低頭那一瞬,與龍座一旁的太後相視,眼角帶出微妙桀驁與堅決。
“臣亦請皇上三思。”又一名朝臣站出,隨在周夔身後,也上前跪了。
朝中頓時響起一片響應之聲,呼啦啦的衣料相擦與跪地之聲頻頻相傳,紛紛俯身堵住皇帝之口,此刻間,整個朝堂之上,溫書伯一人孑然而立,顯得格外刺目。
公子恪眸中不禁盛怒,雙拳緊攥,狠狠俯擊在龍案上,“都給朕起來!”
“臣等亦是為皇上著想,請皇上明白臣等苦心。”
那樣整齊的眾口一辭,齊齊說出時像極了莫大的諷刺,跪滿了大殿之中的群臣,一個個麵容從容又肯定,多少君臣相爭中,帝王都是在這樣的浪潮之中敗下陣去的那一個。
公子恪怒極,不禁咬牙冷笑著反問道:“你們這是在逼朕?”
一旁滿臉高華淡漠的王妍忽而撥了一圈腕上鐲子,淡淡開口,“皇兒,眾位臣工的意思,你也該看得清楚了。”
“好、好得很呐!”年輕帝王眸中光華一閃,神色炯然,沉聲道:“朕若今日不允你們所求,便是刻薄寡恩,是昏君!”
大殿之中,寂靜得可怕。良久,才有一人站出來,舉目看去,赫然是玉嬪之父,當朝奉常溫書伯,那人抖著袍袖,已是哽咽難訴,幾度欲講話,最終仍是未吐露一字,隨著群臣跪伏下身去,蒼華的臉上已看不出過多的悲喜。
整個祈瑞殿中一片漠然。
玉岫手中冷汗涔然,背脊一陣陣發涼。不知為何,在看到溫書伯跪下的那一瞬,心中竟會難過莫名。公子恪的背影透過屏風由殿後恢弘燭塔透映在她臉上,一身孤悒、蒼涼而疲憊。
那雕龍扶手上開始止不住輕顫的手,如同針一樣刺進她的血脈中。
此刻王妍微微垂頭,似乎也留意到了那極力沉穩卻依舊控製不住抖動的手,一絲極其清淡的笑意浮現,卻眨眼便去,麵上似是極不情願,卻又毫不猶豫地開口道:“還有一事,哀家本不該翻出來勞煩皇帝,可哀家現下想來實在覺得心中生疑,不如借著今日之計,一道請眾臣工做個定奪?”
公子恪笑得叫人隻覺涼到骨髓:“母後還有何準備,都一並拿出來吧。”
王妍聞言嘴角微微一挑,斂眸時眸中一湛,揚聲道:“帶上來!”
朱漆紋龍的殿門揚開,一個身著樸素的女子被帶上來,一張豔麗的小臉上滿是說不明白的神色,那雙眸子擢入殿中時,似乎極力搜尋著什麽,忽而目光一頓地落到跪伏的群臣當中一人身上,眉目一擰,所有的委屈不甘盡數浮於臉上,大聲哭嚎出聲:“爹爹……”
溫書伯背脊一僵,詫異地回過頭去,看著麵前女子,唇角顫抖半天說不出話來。
燭火搖搖曳曳將屏風後玉岫的瞳眸晃得明明暗暗,她一眼便認出,這女子,乃是她當日進宮前,李代桃僵的溫氏嬌嬌。
“溫大人,你可認識她?”太後揚手一指,順手牽過案上杯盞,絲毫不經意地抿了一口茶水,淡淡掃眸道。
此刻坐在龍殿上的公子恪亦是心中擂鼓,眉目半刻不瞬地凝著溫書伯,便是多年前初上疆場,也未曾有過此刻的不安和緊張。
溫書伯在兩道銳利目光中低下眸去,身為虞國中流砥柱之一的一大望族,怎會連這點清明都沒有,隻消片刻,他便明白了其中大概。
這一問一答,關係著溫氏日後士族高門的風光與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