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劉備與這先生在翠雲樓討論天下之事,問到如何爭奪天下,那先生道:


    “自然是先攻破趙官家,而後向北圖之。”劉備問其原因。


    那人道:


    “這王倫士兵俱是宋人,若是出境征討異族,難免思想,更兼這宋廷與那遼金若是聯手,豈不腹背受敵?如今遼金焦灼,童貫大軍被滅,遼金短期難以分出勝負,不如趁此時機,先南而後北,到時候以中原討夷狄,必獲全勝。”


    劉備道:“如此,便能收複燕雲,北定天下,而後恢複大漢疆土!”


    那人附和:“正是!”劉備一把拉住這人:


    “不瞞先生,小可正是這山東義軍之主,先生一番話使我茅塞頓開,小人不才,欲伸大義於天下,先生難得之才,還望先生不棄鄙賤,與我共成大事!”


    那人也早就猜出劉備身份,見這義軍頭領心懷百姓又禮賢下士,這人本來到此處就有相投之意,此番見了,更是覺得遇到明主。


    當即下拜道:“小可聞煥章,東京人士,早聞山東義軍大名,特來尋訪,沒想到在此處得見明主!小人願意赴湯蹈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句,聯想這句話的人物,不禁鼻尖兒一酸,慌忙扶起:


    “先生與我共成大事,還要濟世安民,百姓不安,天下不定,你我皆不可言死。”


    說罷又添酒布宴,幾日盡歡而去,劉備攬住聞煥章胳膊,帶上林衝朱仝並那個小書童,一同回到官衙。


    一連幾日,劉備與聞煥章抵足而眠,終日談論不倦。吳用、李應也自山東述職,劉備便在賬本上考校錢糧,與眾人商議改革之策。


    又過了幾日,呼延灼傳來消息,言道已經平定了河間府,劉備令韓滔彭玘引兵兩萬,在河間府駐守,防備北方,令呼延灼回大名府述職。


    隨即,劉備聽從聞煥章建議,在山東河北兩地開科取士,設經綸科目、商科、工科三個科目。


    若是通曉詩書,能治理州郡者為經科進士、善於經商,生財有道者也可授予官職,專門管理南北貿易。若是善於冶煉,能造器具者,亦可錄用。


    為此,劉備特意設置了兩個官署,一曰貿易司,一曰工匠司,貿易司由朱富管理,工匠司讓淩振統轄。


    雖然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四民分得貴賤,但在劉備看來,都是芸芸眾生,何必厚此薄彼,因此他首個把著商人、工匠也看作讀書人一般錄用。


    隨即又派吳用主持科考,根據文章本領選拔人才,再由他錄用。


    劉備注意到,自己雖然占據州郡,但是朝廷卻是沉默,自打童貫被滅,朝廷既無援兵,也沒有動靜。


    劉備有心詢問柴進,隻可惜,就在自己與童貫激戰之時,那柴大官人,居然扔了富貴,舍了家業,帶著平時豢養的好漢,投奔南邊方臘去了。


    劉備早就耳聞方臘之名,如今著方臘借著宋廷的名號,在南邊東征西討,早晚也是要立業的人。


    劉備暫且不去想南邊的事兒,下一步就是依照聞煥章的計劃,治理地方了。


    隨即在軍中和府衙挑選,見到最近被招來的一個叫做裴宣的,人稱鐵麵孔目。


    他本來是飲馬川的寨主,見山東軍勢大,又有仁義之名,便燒了山寨,前來投奔。劉備與之交談,便看出此人不畏強權,又剛正不阿。


    因此,此人便是做這均田限田的不二人選,當即封裴宣為山東河北兩路廉訪使,專門在州郡,尋那劣紳惡霸。


    若是依法的善人,便不予追究,若是魚肉百姓,橫行鄉裏,便分了這等人田地,再招攬流民和佃戶耕種,更挑選公田,以作軍資。


    隨後又叫來石秀,劉備知道這人為人端正又心思縝密,便叫他尋訪各處官吏,有無貪墨和欺壓民眾的情況。


    一番安排下去,眾人各自忙去,劉備每日在案牘之間,抬不起頭,雖然隻有山東河北兩地,但草創初期,事務繁雜,劉備更是事無巨細,均過問把控。


    幸得聞煥章、吳用、朱武等人刀筆精通,為之分憂。


    “這治理天下要比打天下難的多啊...”劉備時常感歎。


    又過了幾日,呼延灼回到大名府,隻是這趟回來,卻帶了兩夥人。


    呼延灼先是拜見劉備,講述攻打河間府經過,這河間府守備雖然嚴密,但是在山東義軍的發展之下已經成了飛地。


    因此沒有費什麽功夫就攻打下來。隻是呼延灼在巡視河間府時候,有人來報,城外有兩夥人作戰,看服色,俱不是中原人物。


    呼延灼引兵出城,見兩邊各有百餘人,都是駿馬彎刀,往來廝殺對壘,兩邊都頗有章法。


    他看旗幟和衣服,認得這兩邊是遼、金兩國人馬。


    呼延灼當即率兵圍住,止住了爭鬥,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兩部人馬,一個自遼國而來,一個由金國出發。


    都是聽說山東之事,來到這裏求見義軍頭領。


    金國因這與大宋有盟約在前,不過這山東軍占據北方,不但擊破了伐遼的宋軍,還阻隔了宋軍北上的道路,但這金國也有明白人,聽了細作的消息,隨即就遣使來交往。


    遼國則是本就痛恨宋廷背棄盟約,聽說山東河北一帶義軍,便也來結交。


    沒想到,兩路使節在這河間府相遇,不知道是不是兩邊都聽說過班超的故事,見麵當即就動起手來。


    呼延灼知道原委之後,便讓雙方放下刀兵,一同到大名府找頭領定奪。兩邊答應,因此,今日呼延灼才帶著這兩路使節到了大名府。


    劉備命眾人在大名府衙門正廳集合,一同接見外國使節,少頃,文武眾人到齊。


    隻見這遼、金使節,都是番邦服飾,遼國使節卻是中原發型,金國卻是光著頭,隻在腦後梳個辮子。


    這兩人被呼延灼引到正堂,卻是不拜,隻垂手站立。劉備問:“二位使節到此何為?”


    這兩人便爭搶回答,吵吵嚷嚷,甚至撕扯推搡。劉備隻目光向魯智深麵上一掃。


    魯智深便大喝:“兩個醃臢!且與灑家停手!你二人來使,見了我家哥哥,兀自不拜,還在這裏撕扯,當我滿堂好漢為無物麽!”


    他聲如洪鍾,震得這房簷的瓦片都抖了三抖。兩人聽這莽和尚怒吼,手早自軟了,又見這和尚端的威武,遼金又是禮佛,當即便停下手來。


    究竟這兩國使節有何話說,


    且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