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魯智深喝住兩人,那遼國的使節心思靈活些,搶在前一步,單膝跪倒道:


    “我乃是遼國使節,頭領休怪,隻因我乃遼室宗親,喚作耶律大石,聽聞頭領率領義軍,討強暴,安百姓,因此便來結交。願與頭領之軍永結盟好。”


    劉備見這遼國使節不卑不亢,言語也甚是有條理,再看這人,天庭飽滿,隆鼻闊口,剛才進來時候,他好像要施禮,卻被金國使者拉扯推搡。


    劉備道:“我中原之事,不勞貴邦過問,若是尋常訪問,交個朋友,且請使者留下,稍後與我的共同飲宴。”


    那耶律大石道:


    “我此次前來不但是為了與貴軍結盟,更有我家皇帝印信相贈。”隨後站起身來,在懷中取出一道遼國詔令和一個金印。


    “頭領有所不知,我遼國世代與你們漢人交好,自澶淵之盟後,契丹與漢,再無刀兵,雖然宋廷背信棄義,但我等依然願與漢人交好。


    我朝如今兵精糧足,控弦之士十萬之眾,能戰之兵五十萬之巨,我家皇帝,仁慈聖明,聽問頭領舉義...”


    不等耶律大石說完,那金國使者也跪倒說:


    “我金國帶甲十數萬,良將不可勝數,聽說頭領幹得大事兒,也要支持,願與頭領結盟,共擊這遼賊!”


    說完也掏出詔書和金印。


    劉備令二人呈上詔書和金印,略略一看,原來這遼金兩國想到一塊去了,兩份詔書均是招安的詔書。


    那遼國許諾,若是山東軍支持遼國,便願意封他做個南王,與遼國共分天下,信上還羅列遼國願意出牛羊萬頭,金銀無算,印了個南王金印送來。


    金國許諾也是大同小異,隻是這王位是南金王。一字之差而已。


    這時候兩個人又搶先說,自己國家如何強盛,許諾劉備高官厚祿。


    劉備看著這兩人,心中好笑,把金印拋還兩人道:


    “我吊民伐罪,為的是天下百姓,你兩人乃番邦之人,怎可封我漢人為王?”


    朱武在一旁道:“我等乃中原之人,就算爭奪天下,封王稱帝,也是民心所向,怎可受你等封賞!”


    眾將附和,劉備道:


    “自古以來,漢據中原,華夷之辨古已有之,我等吊民伐罪,乃是伐無道昏君,我義軍順天應人,不需二位來封。”


    金國使者聽了,大為不喜,麵帶憤怒道:“南方柔弱之兵,怎能...”


    耶律大石卻又拜倒,打斷道:


    “我家皇帝信息不通,與中原人文化有別,我等聽說頭領大事兒,隻是心向往之,未曾想這許多,這金印詔書,隻是略表敬意,既然此等行為不是妥當,小人自當帶回。”


    緊接著又說道:“我等此行乃是交好頭領,皇帝與小人都深敬頭領,頭領與敝國交界,敝國願廣開商路,互通有無。”


    隨即又掏出個單子,上麵羅列貨物與價格,劉備命人呈上一看,這遼國願意以牛羊馬匹,換取山東河北之地的銅鐵和軍器。


    標注甚是詳細,價格與市價無異。金國使者也忙不迭的遞上清單。


    劉備一笑,隨即明白,這遼金雙方大戰,根據段景住的情報,雖然金軍勇猛難當,但是遼國畢竟百年基業,經過初期驚慌,現在也是良將無數。


    如今細看這兩個使者,顯然這遼國使者並非等閑人物,金國使者似乎野蠻之氣未脫。


    當下道:“互通有無本就是常理,二位的貨物我自然是擇優而進,隻是這清單上的東西還需要斟酌。”


    劉備知道,若是茶葉絲綢之類尚且可以,隻是鐵器還需要限製,此外,遼金兩國的牛羊皮毛之類並不打緊,重要的是戰馬。


    隨後令吳用收下清單,詳細審議。劉備傳令擺宴款待兩位使者。


    宴席間這耶律大石侃侃而談,言道這遼國並非頭領所言,是番邦外人,遼國乃是承命隋唐,與宋兄弟相稱,乃都是華夏。


    隻是這金,起源女真,偏居一隅,乃是茹毛飲血的蠻子,妄想竊取神器,我遼與南方之人,雖境分二國,義乃一家。


    更說道這遼國契丹人乃是華夏子孫,其先乃是虞舜雲雲。


    金國使者語拙,想要發怒,卻被魯智深瞪了回去。劉備知道這耶律大石乃是借此彰顯地位。


    這時候聞煥章言道:


    “自古華夷之辨並非血脈而已,《春秋》有言,有禮儀之大謂之華,有服章之美謂之夏。我等不僅據中原,更能安百姓,定社稷。


    尊使今日在我主麵前廝打,是無禮也,不辨尊卑而遣使封王,是無儀也,我家主公,體恤愛民,古人君之相也,當自受大統,兩國之意乃違天命又不應民心。此夷狄之行也。”


    耶律大石無言,金國使者更是被魯智深嚇得不敢動彈。


    席上吃了些東西,兩國使者又拿出禮物,都是犀角、山參等物件,劉備也命人呈上金銀回禮。


    這時候耶律大石又言道:“我早聽頭領自起兵戰無不勝,可否讓小臣一觀貴軍兵馬?”


    劉備笑道:“莫非探我虛實否?花榮,你帶他們出城,隨便獵一些禽鳥,呼延灼,帶上你的連環馬一同逛逛。”


    安排下去,花榮等人帶著使者到城外,劉備與聞煥章、吳用商議。


    吳用道:“這遼國使節是個人物,頗有才智,我看留不得,可等出境之後,令人截殺之。再推脫成金人所為,令北方亂上加亂。”


    劉備思忖一會兒,道:“不可為此等不義之事。”


    聞煥章卻道:“如今我等占據兩州之地,可稱王矣。”


    劉備道:“豈不是為時尚早乎?”


    “非也,如今天下,都知我山東軍威名,朝廷方麵也再無緩和之機,遼金兩國把我等看作割據。天下才能之人欲投奔也尚無名分。


    不如早舉起義旗,快些平定天下,若是大亂之世道,出頭之人必成眾矢之的,可如今天下,都有名分,唯獨我等頂著草寇的帽子,不若定名分,堂堂而戰,定社稷。”


    劉備沉思:“此事容某思量。”


    對於稱王,劉備並沒有什麽壓力,他上輩子都稱帝了,況且大漢滅亡這麽多年,自己也再無顧慮。


    更主要的是,這幾百年過去,自己突然臨世,定然是天命在身。隻是這現在就稱王,是否妥當還需要思量。


    商議多時,花榮等回來,兩個使者手裏都提著大雁,都拜服,稱花榮為神器將軍。


    劉備嗬嗬一笑,這小李廣的本事自己清楚,就算這契丹女真自小騎射,也未必有花榮這樣的好手。


    耶律大石道:“這連環馬之術,我遼金都有,重騎兵壓陣,無往不利。”


    金國使者又與之爭辯。劉備卻問:“兩位說說看,此等重騎兵之陣,汝等如何破之?”


    二人忽然都閉口不言,劉備哈哈大笑。隨即又令吳用與他們商討商路之事,劉備看出兩國都是緊缺物資,因此授意吳用兩邊壓價。


    隨後劉備來到後麵,密室之中有人等候多時了。


    一個是插翅虎雷橫,另一個是浪子燕青。


    雷橫道:


    “小人到南方,偵察到那方臘勢力大增,現在已經擊破田虎、王慶。對朝廷也是早就不滿,前日更是斬了要接手田虎王慶地盤的送使,現在方臘與朝廷關係緊張的很。”


    劉備接著問道:“那方臘是何等樣人?”


    雷橫道:“方臘也是個窮苦人出身,原本也是平平之人,隻是忽然不知為何,仗劍離家,四處流浪,也不知哪來的才智,詩書兵法一日就通了,連...”


    “連什麽?”劉備問。


    “連我舊時相識,宋公明哥哥也在南邊跟了他。”雷橫道。“如今他兵強馬壯,就連那關公的後人也在麾下。”


    “詩歌...兵法...雲長後人...”劉備一陣呢喃,隨後又問燕青,東京情況。


    燕青道:“童貫之死已經到了東京,朝廷一片混亂,如今朝廷南北都有強敵,趙官家也沒個準主意,朝堂上戰和不定,隻是小弟尋到宗澤處,見到了一個少年,端的舉世無雙。”


    “哦?好你個浪子,也為吾訪才了?那人怎生舉世無雙?”


    燕青究竟說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