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自然是劉玄德,劉備雖明知道這類事件大多是鄉間雜談,但是這其中緣故也隻有他猜得出來。


    茶館眾人都看向劉備,又見他三人打扮,不免竊竊私語。有的道那紅臉漢子仿佛是那關公,有的道這黑臉大漢如同張飛。


    說書先生接口道:


    “正如這位官人所言,那日裏我那朋友扮作的正是關二爺的義兄,先主劉玄德。二爺忠義千秋,怎會讓自己兄長被那妖物戲耍,縱然是假扮的先主模樣。”


    隨即以此為引子,講了一段這關羽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緊接著又講了一段攜民渡江的段子。


    這兩段是眼下最為熱鬧的橋段,這先生每日裏隻講述這兩段評話,便使得這茶樓賓客滿座。


    講完這兩段,說書先生便下去了,樓上賓客卻是未散。


    劉備發現,眾人聽到關公斬將時候,無不歡欣鼓舞,聽到那曹操追殺劉備,劉備兵敗當陽,座上無不唉聲歎氣。


    更有甚者,垂下淚來,道:


    “如今世道,怎的無劉備那樣的賢主,若是能遇到劉玄德那樣的人,我等百姓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值得追隨!”


    這時卻有人接話道:“如今這大名府內做主的,不就是賢主麽!我家耕地三十稅一,今秋豐收,我家的穀倉可是十多年沒有如此之滿了!”


    還有的道:


    “我們城主自打得了這大名府,從來沒有苛捐雜稅,甚至對我等行商買賣也照顧有加,去年我從東京到這裏,城門便是兩三處卡子,收我一半利潤,如今來這裏,居然一處卡子也沒有,就連一路上也不曾見一個強人!”


    這茶館一時間議論紛紛,有的道:


    “這城主寬宏大量,前者幫忙童貫守城的壯丁,不但不追究,甚至還分給銀錢。”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卻也有人道:


    這人終究是造反,如此行為不過是收買人心罷了,這番言語立刻遭到眾人反對。


    有個教書先生打扮的茶客道:“我看這城主雖是與趙官家為敵,卻未必是造反。”


    眾人聽他言語,卻都疑惑,這人道:“這大宋的天下,卻是因何得來?”


    眾人疑惑,這人接著道:


    “這大宋天下,若是惡言,便是搶了柴家的孤兒寡母而來,若是好言,便是太祖皇帝,一條杆棒打下來的。


    隻可惜,這幽雲之地不在我朝之手,西域也在他人手裏,不複漢唐氣魄矣!”


    劉備不禁問:“你且說為何這城主算不得造反。”


    那人不緊不慢飲了一口茶,道:


    “這本朝雖然得國不正,但是好在仁義遍布,更有那仁宗神宗之治,百姓也過得好日子,可如今皇帝,寵信奸佞,百姓苦不堪言,四處烽火。


    這山東的王倫,打著吊民伐罪的旗號,若真的不變初心,我看他若是成了皇帝,百姓倒是能過上好日子。


    這使得天下安定,百姓樂業之人,又怎算得上造反呢?我看那趙佶,才算是反賊,他反的是天下百姓,反的是天下的安寧。”


    劉備聽了擊桌而歎道:“不意賢才在此!”當即邀這人到自己坐上。


    隻見這人三十來歲,白麵細須,身邊隻有一個童子,頭上逍遙巾,青色直綴,手裏一把折扇。


    劉備吩咐小二上茶,便與這人相談,一談之下才發現這人當真博古通今,不但時局政策,更兼詩詞歌賦,甚至兵法韜略都頭頭是道。


    劉備談的高興,一把拉住這人,道:飲茶久了,腹中饑餓,不如我請先生到翠雲樓雅間吃酒敘談。


    那人還要推脫,劉備攔住這人手臂,道:


    “先生莫要疑惑,小可也是讀書人,聽先生高論實在是大開眼界,遇見先生乃是天賜的緣分,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正巧那人肚中饑餓,竟然咕嚕嚕叫了起來,劉備笑道:


    “且與小可來,祭了這五髒廟,邊吃邊談。”那人推脫不得,隻好和劉備一同上了翠雲樓。


    這翠雲樓當真是大名府第一去處。百十個閣子,都雕梁畫棟,華美異常。


    朱仝嘖嘖稱奇,林衝暗自把翠雲樓和東京樊樓比較。隻有這劉備攔住這先生,撿了個僻靜的單間,叫上了一桌酒席。


    那人也不客氣,便與劉備飲酒敘談。一開始又是談了些詩詞,劉備不好此道,隻是用著王倫的記憶應對。


    話題慢慢轉移到了這眼下的時局上了。劉備問:


    “先生真以為這王倫是仁主聖君?”


    那人道:


    “眼下觀之,無出其右者,凡是舉大事者,草創初期,皆有搶掠,隻有這王倫,頗似今日茶館說書人中的劉玄德,仁義為先,舉事以大義為先,以百姓為本。”


    劉備莞爾,又問道:“先生覺得這王倫可成大事麽?”


    這人道:


    “如今天下,可比那漢末三國混亂,趙官家雖然渾噩,但卻是百足大蟲,死而不僵。南邊方臘席卷江東,隱隱有了爭奪天下之勢,更兼北方遼金等國連年動亂。


    非大智大勇者不能安定天下。”


    劉備撚髯點頭。


    那人又道:“這城主雖然仁義也能戰,但是這草創初期,卻也有隱患在其中。”


    劉備急問。


    那人道:“我之前遊曆山東,見山東之民安定,雖然戰亂,百姓卻比在宋廷治下過的好日子。但是此消彼長,這王倫開倉放糧食,開庫放米,自己又是征戰,隻怕如今,府庫之內難以接續未來的征討了。”


    劉備聽了心中道:“此人端的厲害,隻是遊曆各地,便一眼看出自己勢力症結。”


    原來這上一世劉備所經曆的戰爭規模不大,當時華夏人口不多,這一世自己動輒十幾萬人的會戰,耗費巨大,前幾日劉備查賬,也是心驚。


    不禁問:“若是先生主持山東河北之事兒,有何方法?”


    那人飲了一口酒,道:


    “若成大事,以人為本,更是以錢糧為本,我朝以來,關中之地疲敝,北方各地混亂。曆朝以來,北方是錢糧中心,隻有我朝卻是南邊富庶,漸漸有超越北方之勢。


    如今之計,不如廣開商路,路上交戰不通,那便在海上貿易。山東之地,臨海便宜,向北可購買馬匹,向南可經營糧食布匹,若是以商之利充實府庫,則征戰天下之本,有矣。”


    劉備擊節讚歎:“人都言商人低賤,殊不知商人互通有無,聚財有道,可謂大用矣。”


    這人又道:“即使民政也要改改。”劉備細問。


    這人道:“這自三代以來,強盛者無過漢唐兩朝。就近而言,唐朝之初,民有田地,良家子參軍俱是報國立功。本朝以來不抑兼並,佃農苦於地主盤剝,有的便為匪為盜。


    山東河北之政,雖然效法漢文時期,三十稅一,但是隻是這大戶地主交糧少了,普通百姓卻是鮮得實惠。足下今日不曾看見,二樓之上高朋滿座,果品精致,名茶俱有。


    一樓卻是販夫走卒舍幾個銅錢飲一口苦茶。更有那城外得農戶,一年到頭怎舍得喝茶飲酒。


    本朝所謂藏富於民,可謂大謬!”


    劉備聞言頻頻點頭,急忙問這人有何辦法,這人接著道:


    “不如效法古人,限田均田,使百姓有田所耕,到時候即使官軍來犯,為了自己的田地,更會拚命抵禦。二則,收攏流民和無地之人,許諾分南方之田,如此,三軍用命,豈不是百戰百勝?”


    劉備大喜,道:“我今日得此良言,勝過十年苦讀。”


    緊接著又問:“那這王倫占據此地,北有夷狄,南有趙宋,如何爭奪天下呢?”


    那人道:“易耳。”


    隨即說出金玉良言,若知怎生言語,且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