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趙軍的親眷,翹首以盼了吧?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牧沒有接話。
他用來回應王翦的,是手中的三尺長劍。
雙方即是對手,戰場相遇,自然是要用手中的長劍說話,而不是做口舌之爭。
方才,若不是為了從王翦口中探聽,那些被俘虜趙軍的下落,李牧斷不會停手。
接踵攻擊,將王翦身邊那名副將斬於馬下,才符合李牧的行事風格。
“哐~哐~當~”
兩人交手在戰場中心,四周是捉對廝殺的雙方將士。
戰馬互相撞在一起,身子撞身子,腦袋碰腦袋,咧開的馬嘴裏,口水甩的到處都是。
王翦和李牧,皆是麵色堅毅,神情凝重地看著對方。
一時半會,誰也奈何不了誰。
李牧長劍狂舞,攻勢淩厲,看似占據戰場主動權。
在他對麵的王翦,每每抬手格擋,都略顯倉促慌亂,卻又偏偏能夠恰到好處地接住李牧的攻擊。
看上去,出手被動,處處受製於李牧的攻擊,全程跟著李牧的攻擊節奏出手。
實際上,和李牧的淩厲凶狠,強力爆發比起來,王翦所消耗的力氣更小,顯得更加從容沉穩。
李牧想要通過猛攻,將王翦擊落馬下。
王翦則是,像是一個龜殼,穩穩地接住李牧的所有出手,靜靜地等待著李牧出現失誤,從而迅捷出手,一擊必殺。
然而,經過一番交手後,兩個人都知道無法輕易拿下對方,誰也不敢貿然動手。
維持著一開始的節奏。
在一旁廝殺的雙方將士,奮力擊退麵前的敵人,轉身去幫自家的將軍。
秦軍看到王翦隻守不攻,以為自家將軍處於劣勢,便主動衝上前去,想要幫忙解圍。
趙軍則是看到李牧攻勢淩厲,就以為自家將軍穩占上風,拿下王翦就差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擁上前去,想要做擊殺王翦的最後一根稻草。
“將軍,我們來幫你!”
合圍過來的雙方將士,剛剛靠近兩個人的戰鬥範圍。
李牧便突然爆發全身的力量,勢大力沉地揮出一劍,將王翦暫時擊退。
轉身殺向靠過來的秦軍。
王翦後退兩步,在馬背上穩住身形。
正要借機對李牧發起偷襲,察覺到李牧對時間把握極其精準。
他手中的劍還沒有揮出去,趕來幫忙的趙軍,已經來到的近前。
數柄長劍,眨眼間的功夫,就可能落到他的身上。
見此,王翦不得不舍棄,偷襲李牧的想法。
眼看趙軍的劍鋒,已經到了自己的危險區域。
千鈞一發之際,其中一名趙軍的劍鋒,停在王翦上臂位置,雙方距離不足三寸。
對方渾身發軟,長劍失去支撐,軟軟地跌落在地上。
王翦轉身抽出劍鋒,接連斬殺其他衝到身邊的趙軍。
幾乎是同一時間,他和李牧,同時解決掉了試圖加入兩人戰鬥的雙方士卒。
李牧回頭望去,還想繼續交戰王翦。
卻發現王翦滑頭地鑽進了人群中,溜到了其他地方。
麵對李牧,王翦出手處處掣肘。
但是,失去了李牧的牽製,他親自率領一支秦軍,猶如弩箭的箭頭,鋒利地刺穿趙軍,帶動著身後的秦軍,勇而無畏地向前衝去。
李牧洞悉王翦的意圖,為時已晚。
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去阻止王翦。
無奈之下,李牧也隻能采取王翦的法子,親自帶領趙軍殺向秦軍陣營。
而在騎兵戰場的不遠處。
秦軍步卒的陣型,數次努力,都沒有匯聚成型。
總是,在即將成型的瞬間,被衝過來的趙國騎兵,撕開巨大的口子,根本無法凝聚成力。
更別說,支援王翦的騎兵作戰。
能夠拖延住分離戰場之外的這支趙國騎兵,不被其擊潰,從而減輕王翦的壓力。
已經是能夠做到的極限。
王翦身處戰之上,親冒敵矢,仍然不忘關注步卒的情況。
他們所遭遇的一切,王翦全都記在心裏。
這些都會成為,將來秦軍對付趙國騎兵的經驗。
今天吃過的虧,陣亡的士卒,都會轉嫁到其他人身上,在未來擊敗趙國騎兵,洗刷今日之恥。
唯一讓他覺得,還繼續能打下去的原因。
就是步卒的人數,占絕對優勢。
盡管無法匯聚成完整的陣型,但是幾個分散的小型隊列,還是匯聚起來了。
他們不能正麵硬扛趙軍的騎兵,卻也能夠從側麵迎擊趙軍,給敵人帶來一定的傷害和挫折。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夠慢慢地消磨掉趙軍的兵力。
騎兵數量減少後,對己方陣型的衝擊力也會減弱。
規模不大的陣型,秦軍能夠匯聚更多,直到最後,趙軍疲憊,秦軍終於凝聚陣型。
然而,這樣的結果,就是秦軍死傷無數,隻是換來一個防禦的機會,並不值得。
而且,趙軍也可以憑借戰馬的機動性,在形勢不利的情況,立刻抽離戰場,步卒根本追不上他們。
“趙軍走了,快列陣!”
...
“趙軍來了,快頂住,不要慌!”
...
“弓弩兵放箭,所有人不許後退!”
...
戰場上,回蕩著秦軍將領的指揮口令。
往往是一處剛剛結陣,另一處便被趙軍破開。
被趙軍折騰來折騰去,一直都處於潰散的邊緣。
若不是王翦率領騎兵,擋住了李牧,給他們帶來希望。
秦軍就算是號稱天下無敵,也早就被擊潰落敗,不可能撐到此刻。
此戰,從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方才停止。
秦趙雙方暫時休戰。
活著的士卒,舉著火把,或跟在火把後麵,摸瞎去尋找戰場上存活的同袍。
白天殺的不可開交,此時在戰場上擦肩而過。
卻都是同一類人。
為死去的同袍收殮屍體,找出還活著的同袍,把他們抬回去接受治療。
李牧親自舉著火把出現在戰場上,他既不參與搬運屍體,也不參與尋找存活的士兵,更沒有巡視戰場,為鏖戰一天的士兵鼓氣。
而是目標明確地朝著秦軍方向走去。
其身後跟著兩名親隨,就這麽幾個人,走向秦軍營地。
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的害怕,完全不擔心就這麽走過去,會不會惹怒秦軍,再度引發戰事。
他們是李牧的親隨,跟在李牧身後,仿佛便有了無窮無盡的勇氣,沒有任何地方是他們不敢去的。
一路上走來,收到無數秦軍士卒的白眼。
也全然被他們忽視不見。
“今日戰事已畢,貴軍應該打掃戰場,而不是闖入我軍營地。”
“我要見秦軍主將王翦,有要事相商。”
“你是何人?”
“趙軍主將,李牧!”
李牧等人被巡邏的秦軍攔下後,他直接點明來意,暴露身份。
引起巡邏士兵的重視後,對方分出一半的人,帶領他們朝著王翦的營帳走去。
眾人停在一處大帳前麵,引路的士兵上前,與值守的士兵交頭接耳片刻。
巡邏士兵原路返回,值守士兵則是看向李牧等人,見其空手而來,腰間沒有攜帶兵器,便轉身進了大帳。
不多時,士兵走了出來,掀開門簾。
“將軍有請!”
李牧前腳剛抬起來,就被同行的士兵拉住,後者解下腰間的兵器,遞到李牧手裏:“將軍,秦營龍潭虎穴,小心為上。”
“你們在這裏等著,不要與秦軍有任何接觸,我問王翦幾句話,片刻便回。”
李牧推掌拒絕,自信滿滿地朝著營帳走去。
營帳內,王翦卸下甲衣,穿著一身樸素的黑色勁裝,安靜地坐著。
其中,也為李牧準備好了位置。
一等李牧進入,王翦身為東道主,便伸手指向旁邊的位置:“李將軍,請坐!”
“不知將軍深夜來此,可是有何要事?”
“本將意欲罷兵,兩國士卒征戰多日,是時候該卸甲歸田,休養生息了。”
李牧從容不迫地走在準備的坐墊處,屈膝跪坐下去。
王翦淡淡一笑。
李牧的話,他不會信,他相信李牧也不會信。
大爭之世,哪國敢卸甲歸田?
取死之道耳!
但,罷兵休戰,倒是可以。
今日一戰,王翦已經得到想要的,沒必要繼續與趙國騎兵硬磕。
不然,到頭來,就算是憑借強大的國力,贏下戰爭,也會傷亡無數,並不值得。
王翦回應道:“本將也正有此意,是時候該罷兵停戰了,秦軍離秦數月,士卒早就想念家中親眷,是時候讓他們回家看看了。”
本該到此結束,王翦忽然起了念頭。
想要陰陽一下李牧,同時試探一下對方。
他露出一抹看熱鬧的笑意,繼續道:“趙軍離家更久,想必家中的親眷,早就翹首以盼了吧!”
他用來回應王翦的,是手中的三尺長劍。
雙方即是對手,戰場相遇,自然是要用手中的長劍說話,而不是做口舌之爭。
方才,若不是為了從王翦口中探聽,那些被俘虜趙軍的下落,李牧斷不會停手。
接踵攻擊,將王翦身邊那名副將斬於馬下,才符合李牧的行事風格。
“哐~哐~當~”
兩人交手在戰場中心,四周是捉對廝殺的雙方將士。
戰馬互相撞在一起,身子撞身子,腦袋碰腦袋,咧開的馬嘴裏,口水甩的到處都是。
王翦和李牧,皆是麵色堅毅,神情凝重地看著對方。
一時半會,誰也奈何不了誰。
李牧長劍狂舞,攻勢淩厲,看似占據戰場主動權。
在他對麵的王翦,每每抬手格擋,都略顯倉促慌亂,卻又偏偏能夠恰到好處地接住李牧的攻擊。
看上去,出手被動,處處受製於李牧的攻擊,全程跟著李牧的攻擊節奏出手。
實際上,和李牧的淩厲凶狠,強力爆發比起來,王翦所消耗的力氣更小,顯得更加從容沉穩。
李牧想要通過猛攻,將王翦擊落馬下。
王翦則是,像是一個龜殼,穩穩地接住李牧的所有出手,靜靜地等待著李牧出現失誤,從而迅捷出手,一擊必殺。
然而,經過一番交手後,兩個人都知道無法輕易拿下對方,誰也不敢貿然動手。
維持著一開始的節奏。
在一旁廝殺的雙方將士,奮力擊退麵前的敵人,轉身去幫自家的將軍。
秦軍看到王翦隻守不攻,以為自家將軍處於劣勢,便主動衝上前去,想要幫忙解圍。
趙軍則是看到李牧攻勢淩厲,就以為自家將軍穩占上風,拿下王翦就差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擁上前去,想要做擊殺王翦的最後一根稻草。
“將軍,我們來幫你!”
合圍過來的雙方將士,剛剛靠近兩個人的戰鬥範圍。
李牧便突然爆發全身的力量,勢大力沉地揮出一劍,將王翦暫時擊退。
轉身殺向靠過來的秦軍。
王翦後退兩步,在馬背上穩住身形。
正要借機對李牧發起偷襲,察覺到李牧對時間把握極其精準。
他手中的劍還沒有揮出去,趕來幫忙的趙軍,已經來到的近前。
數柄長劍,眨眼間的功夫,就可能落到他的身上。
見此,王翦不得不舍棄,偷襲李牧的想法。
眼看趙軍的劍鋒,已經到了自己的危險區域。
千鈞一發之際,其中一名趙軍的劍鋒,停在王翦上臂位置,雙方距離不足三寸。
對方渾身發軟,長劍失去支撐,軟軟地跌落在地上。
王翦轉身抽出劍鋒,接連斬殺其他衝到身邊的趙軍。
幾乎是同一時間,他和李牧,同時解決掉了試圖加入兩人戰鬥的雙方士卒。
李牧回頭望去,還想繼續交戰王翦。
卻發現王翦滑頭地鑽進了人群中,溜到了其他地方。
麵對李牧,王翦出手處處掣肘。
但是,失去了李牧的牽製,他親自率領一支秦軍,猶如弩箭的箭頭,鋒利地刺穿趙軍,帶動著身後的秦軍,勇而無畏地向前衝去。
李牧洞悉王翦的意圖,為時已晚。
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去阻止王翦。
無奈之下,李牧也隻能采取王翦的法子,親自帶領趙軍殺向秦軍陣營。
而在騎兵戰場的不遠處。
秦軍步卒的陣型,數次努力,都沒有匯聚成型。
總是,在即將成型的瞬間,被衝過來的趙國騎兵,撕開巨大的口子,根本無法凝聚成力。
更別說,支援王翦的騎兵作戰。
能夠拖延住分離戰場之外的這支趙國騎兵,不被其擊潰,從而減輕王翦的壓力。
已經是能夠做到的極限。
王翦身處戰之上,親冒敵矢,仍然不忘關注步卒的情況。
他們所遭遇的一切,王翦全都記在心裏。
這些都會成為,將來秦軍對付趙國騎兵的經驗。
今天吃過的虧,陣亡的士卒,都會轉嫁到其他人身上,在未來擊敗趙國騎兵,洗刷今日之恥。
唯一讓他覺得,還繼續能打下去的原因。
就是步卒的人數,占絕對優勢。
盡管無法匯聚成完整的陣型,但是幾個分散的小型隊列,還是匯聚起來了。
他們不能正麵硬扛趙軍的騎兵,卻也能夠從側麵迎擊趙軍,給敵人帶來一定的傷害和挫折。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夠慢慢地消磨掉趙軍的兵力。
騎兵數量減少後,對己方陣型的衝擊力也會減弱。
規模不大的陣型,秦軍能夠匯聚更多,直到最後,趙軍疲憊,秦軍終於凝聚陣型。
然而,這樣的結果,就是秦軍死傷無數,隻是換來一個防禦的機會,並不值得。
而且,趙軍也可以憑借戰馬的機動性,在形勢不利的情況,立刻抽離戰場,步卒根本追不上他們。
“趙軍走了,快列陣!”
...
“趙軍來了,快頂住,不要慌!”
...
“弓弩兵放箭,所有人不許後退!”
...
戰場上,回蕩著秦軍將領的指揮口令。
往往是一處剛剛結陣,另一處便被趙軍破開。
被趙軍折騰來折騰去,一直都處於潰散的邊緣。
若不是王翦率領騎兵,擋住了李牧,給他們帶來希望。
秦軍就算是號稱天下無敵,也早就被擊潰落敗,不可能撐到此刻。
此戰,從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方才停止。
秦趙雙方暫時休戰。
活著的士卒,舉著火把,或跟在火把後麵,摸瞎去尋找戰場上存活的同袍。
白天殺的不可開交,此時在戰場上擦肩而過。
卻都是同一類人。
為死去的同袍收殮屍體,找出還活著的同袍,把他們抬回去接受治療。
李牧親自舉著火把出現在戰場上,他既不參與搬運屍體,也不參與尋找存活的士兵,更沒有巡視戰場,為鏖戰一天的士兵鼓氣。
而是目標明確地朝著秦軍方向走去。
其身後跟著兩名親隨,就這麽幾個人,走向秦軍營地。
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的害怕,完全不擔心就這麽走過去,會不會惹怒秦軍,再度引發戰事。
他們是李牧的親隨,跟在李牧身後,仿佛便有了無窮無盡的勇氣,沒有任何地方是他們不敢去的。
一路上走來,收到無數秦軍士卒的白眼。
也全然被他們忽視不見。
“今日戰事已畢,貴軍應該打掃戰場,而不是闖入我軍營地。”
“我要見秦軍主將王翦,有要事相商。”
“你是何人?”
“趙軍主將,李牧!”
李牧等人被巡邏的秦軍攔下後,他直接點明來意,暴露身份。
引起巡邏士兵的重視後,對方分出一半的人,帶領他們朝著王翦的營帳走去。
眾人停在一處大帳前麵,引路的士兵上前,與值守的士兵交頭接耳片刻。
巡邏士兵原路返回,值守士兵則是看向李牧等人,見其空手而來,腰間沒有攜帶兵器,便轉身進了大帳。
不多時,士兵走了出來,掀開門簾。
“將軍有請!”
李牧前腳剛抬起來,就被同行的士兵拉住,後者解下腰間的兵器,遞到李牧手裏:“將軍,秦營龍潭虎穴,小心為上。”
“你們在這裏等著,不要與秦軍有任何接觸,我問王翦幾句話,片刻便回。”
李牧推掌拒絕,自信滿滿地朝著營帳走去。
營帳內,王翦卸下甲衣,穿著一身樸素的黑色勁裝,安靜地坐著。
其中,也為李牧準備好了位置。
一等李牧進入,王翦身為東道主,便伸手指向旁邊的位置:“李將軍,請坐!”
“不知將軍深夜來此,可是有何要事?”
“本將意欲罷兵,兩國士卒征戰多日,是時候該卸甲歸田,休養生息了。”
李牧從容不迫地走在準備的坐墊處,屈膝跪坐下去。
王翦淡淡一笑。
李牧的話,他不會信,他相信李牧也不會信。
大爭之世,哪國敢卸甲歸田?
取死之道耳!
但,罷兵休戰,倒是可以。
今日一戰,王翦已經得到想要的,沒必要繼續與趙國騎兵硬磕。
不然,到頭來,就算是憑借強大的國力,贏下戰爭,也會傷亡無數,並不值得。
王翦回應道:“本將也正有此意,是時候該罷兵停戰了,秦軍離秦數月,士卒早就想念家中親眷,是時候讓他們回家看看了。”
本該到此結束,王翦忽然起了念頭。
想要陰陽一下李牧,同時試探一下對方。
他露出一抹看熱鬧的笑意,繼續道:“趙軍離家更久,想必家中的親眷,早就翹首以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