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芷回到院子的時候,阮綿正在用晚膳。
她便沒開口,隻站在一旁服侍。
她家姑娘本是極貪口腹之欲的,往年這個時節,臘肉、火腿、熏雞、醃魚等頓頓都不能少。
如今卻每日隻有豆腐、白菜、麵筋、菌菇、醃菜之類。
待服侍阮綿洗過手,漱完口後,青芷才將那玉墜子拿出,並講了原委。
瞧見那玉墜子,阮綿立刻滿臉震驚,待接過來仔細看後,更加難以置信了。
她有些恍惚,手緊緊攥著玉墜,指尖發白,幾乎嵌到了掌心的肉裏,竟也毫無知覺。
青芷很是疑惑:“姑娘當真識得此人?”
阮綿穩了穩心神,垂首略思忖了片刻道:
“將他帶來後院的花廳。”
“是。”
青芷轉身要出去,便又聽阮綿道:
“避著人。”
青芷點了點頭,出去了。
紫芸很有眼色,趕緊為主子打點衣裳。
臨出門前,阮綿道:
“你提燈籠陪我去即可。”
紫芸點頭,從一旁的小丫鬟手裏接過羊角燈,吩咐她們看著屋子裏的碳爐和茶水,便走到前麵去照路了。
花廳位於阮綿院子的西側,並不遠,其前臨有一片池塘,冬日賞雪,夏日觀荷,還可以釣魚或捕魚。
素日阮綿和外院管事們議事也是在這裏。
一路上阮綿思緒萬千,這個玉墜子她當然識得,這原本是她所有,後來被一個人騙了去。
那人自幼性情乖張,飛揚跋扈,整日不學無術,縱馬觀花,打架生事,幾乎將東宮的好名聲都敗光了!
有次為了爭奪一名小戲子,他帶著一眾紈絝與另一方紈絝大打出手,將好幾個世家勳貴子弟打傷打殘,最後甚至鬧上了朝堂。
參他肆意妄為,行止不端,暴力凶殘,德行敗壞的折子如雪花一般堆到了東宮。
太子氣得愈加病重,卻不得不強撐著身子去到大殿,向文武百官保證日後定會對他嚴加管教。
之後又拖著病體去那幾個被他打傷打殘的紈絝家裏登門道歉,給予補償。
那之後,他一改紈絝做派,去了順天府當差,整日遍走大街小巷,巡視和維護京中治安。
這期間抓了許多惹是生非的紈絝,絕大多數都是之前參奏他的那些官員的家中子弟。
令當初那些義正詞嚴、理直氣壯指責他的朝臣顏麵掃地。
他便是故去的太子和太子妃之子——齊民瞻。
民瞻二字出自《詩·大雅·桑柔》:“維此惠君,民人所瞻。”,乃先帝欽賜。
可惜這廝將先帝的期盼辜負了個徹底!
但先帝著實疼愛這個嫡孫,一年前硬是頂著文武百官的反對和阻撓,立了他為皇太孫。
關於這個玉墜子,她記憶猶深。
那是三年前,她第二次去東宮。
路過一處假山時,突然從空中落下一物,直直朝她的麵門處襲來,她趕忙揮扇拍落。
忽然從假山後走出一位少年,很是氣憤的責怪她害死了他的威震大將軍,據說曾為他立功無數,一定要她賠償。
她朝地上看去,才發現,方才被她打落的是隻蛐蛐兒,彼時一動不動躺在那裏,顯然是死掉了。
她知道他是東宮的七皇孫,也知道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對蛐蛐兒的看重,她剛剛情急之下確實用力大了些,便真誠道歉並答應了賠償。
她正要從荷包裏掏銀子時,他卻說:
“不必麻煩了,拿你的扇子墜兒抵即可。”
她輕輕一笑:“這枚扇子墜兒並不值幾個錢。”
“無妨,剛剛也確實驚擾了阮姑娘,不全是你的錯,一枚玉墜兒足矣。”
他爽朗擺手道。
不過一枚普通的玉墜子,她並沒有放在心上,於是解下來給了他。
過了許久後,她偶然聽東宮的內侍們私下閑聊,才知曉,原來那隻蛐蛐兒早就死掉了,當時是七皇孫在假山後故意朝她丟過來的!
她那時很氣憤,但並無它法,隻得忍了。
後來又在東宮遇到過他幾次,他幾乎每次都捉弄她或故意找茬。
他朝她身上丟過蜘蛛,在她的兜帽裏放過毛毛蟲,還將酷似毒蛇的彩繩甩到她的腳邊。
幸好她並不怕這些。
她當著他的麵將蜘蛛拿起來,直接放進了嘴裏,咀嚼了幾下後,咽下去了,還一臉回味:
“味道不錯,多謝七皇孫。”
她現在仍記得他當時怪異又扭曲的表情。
她那時吃下去的當然不是真的蜘蛛,而是府中廚娘用紅糖加木薯粉做的軟糖,她拿起蜘蛛時趁機將袖籠裏的軟糖取了出來,蜘蛛則被她包進帕子裏了。
毛毛蟲被她波瀾不驚的捉起來,又放回到花架上了。
後來,她特意戴了一條珍珠手串,在他經過時偷偷將手串斷開,滾圓的珠子頓時灑落一地,看他踩上珠子摔了個狗啃屎,她隻覺全體通暢無比!
她極力憋著笑,滿臉真誠的道歉,自責手串不結實,誤傷了皇孫,請其恕罪。
他當時呆呆愣愣的,一句也不言語,丫鬟們將珠子都撿起來了,他還坐在地上,怕他訛上她,她趕緊帶著人離開了。
不過,她這兩年去東宮,卻幾乎沒有再見到過他了。
她有些欣喜,雖然她很感念太子妃娘娘與太子殿下的恩情,但並不想與此人有太多來往。
聽說一年前,他曾離家出走過,在外麵晃蕩了兩個月才回來。
這件事東宮上下瞞得很緊,朝中鮮有人知曉,她也是聽太子妃身邊伺候的一個宮人不小心說漏了嘴才知道的。
現在,她有許多疑問。
持這枚玉墜的人真的是他嗎?
他還活著嗎?
那當初運回來的屍身又是何人?
既然他活著,為何現在才回京?
又為何會來到她的莊子裏?
見她又有何事?
……
她也有些隱隱的期待,期待真的是他。
若他還活著,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在天有靈應當很高興吧!
這樣想著她不由加快腳步,前麵的紫芸見此也快了步伐。
不過片刻,便來到了花廳。
進門後,阮綿一眼就看到了一張完全陌生的麵孔。
此人個子很高,瞧著二十歲上下,皮膚黝黑粗糙,五官隻能算周正。
穿著一件舊棉袍,上麵縫著許多補丁,沾滿了泥土和瞧不出的汙漬亂團,頭發也亂糟糟的,隻用幾根麻繩粗粗在頭頂紮了個發髻。
一雙眸子瞳深如夜,此時正微挑著眉居高臨下的睨著她。
阮綿蹙了蹙眉,雖然她這兩年幾乎沒見過那人,記不太清他長什麽樣子,但她確定那人不長眼前這副模樣。
太子妃娘娘膚白似雪,眉若遠山,瓊鼻櫻唇,是如天仙般的人物。
太子殿下,她僅見過兩次,他雖麵色蠟黃,枯槁瘦弱,但眉眼卻秀美精致,端的是朗月清風。
他二人之子怎麽都不會長得這麽粗製濫造。
但從她進門到現在,這人沒有任何恭敬之舉,一副討人嫌的欠揍之感倒是分外熟悉。
記得爹爹曾說過,世上有一種易容術,可將一個人的容貌改變。
她知道,東宮有些奇人異士,便是那人自己也好結交各種江湖中人,養了一身江湖豪情匪氣。
眼前之人真的是那人嗎?
她便沒開口,隻站在一旁服侍。
她家姑娘本是極貪口腹之欲的,往年這個時節,臘肉、火腿、熏雞、醃魚等頓頓都不能少。
如今卻每日隻有豆腐、白菜、麵筋、菌菇、醃菜之類。
待服侍阮綿洗過手,漱完口後,青芷才將那玉墜子拿出,並講了原委。
瞧見那玉墜子,阮綿立刻滿臉震驚,待接過來仔細看後,更加難以置信了。
她有些恍惚,手緊緊攥著玉墜,指尖發白,幾乎嵌到了掌心的肉裏,竟也毫無知覺。
青芷很是疑惑:“姑娘當真識得此人?”
阮綿穩了穩心神,垂首略思忖了片刻道:
“將他帶來後院的花廳。”
“是。”
青芷轉身要出去,便又聽阮綿道:
“避著人。”
青芷點了點頭,出去了。
紫芸很有眼色,趕緊為主子打點衣裳。
臨出門前,阮綿道:
“你提燈籠陪我去即可。”
紫芸點頭,從一旁的小丫鬟手裏接過羊角燈,吩咐她們看著屋子裏的碳爐和茶水,便走到前麵去照路了。
花廳位於阮綿院子的西側,並不遠,其前臨有一片池塘,冬日賞雪,夏日觀荷,還可以釣魚或捕魚。
素日阮綿和外院管事們議事也是在這裏。
一路上阮綿思緒萬千,這個玉墜子她當然識得,這原本是她所有,後來被一個人騙了去。
那人自幼性情乖張,飛揚跋扈,整日不學無術,縱馬觀花,打架生事,幾乎將東宮的好名聲都敗光了!
有次為了爭奪一名小戲子,他帶著一眾紈絝與另一方紈絝大打出手,將好幾個世家勳貴子弟打傷打殘,最後甚至鬧上了朝堂。
參他肆意妄為,行止不端,暴力凶殘,德行敗壞的折子如雪花一般堆到了東宮。
太子氣得愈加病重,卻不得不強撐著身子去到大殿,向文武百官保證日後定會對他嚴加管教。
之後又拖著病體去那幾個被他打傷打殘的紈絝家裏登門道歉,給予補償。
那之後,他一改紈絝做派,去了順天府當差,整日遍走大街小巷,巡視和維護京中治安。
這期間抓了許多惹是生非的紈絝,絕大多數都是之前參奏他的那些官員的家中子弟。
令當初那些義正詞嚴、理直氣壯指責他的朝臣顏麵掃地。
他便是故去的太子和太子妃之子——齊民瞻。
民瞻二字出自《詩·大雅·桑柔》:“維此惠君,民人所瞻。”,乃先帝欽賜。
可惜這廝將先帝的期盼辜負了個徹底!
但先帝著實疼愛這個嫡孫,一年前硬是頂著文武百官的反對和阻撓,立了他為皇太孫。
關於這個玉墜子,她記憶猶深。
那是三年前,她第二次去東宮。
路過一處假山時,突然從空中落下一物,直直朝她的麵門處襲來,她趕忙揮扇拍落。
忽然從假山後走出一位少年,很是氣憤的責怪她害死了他的威震大將軍,據說曾為他立功無數,一定要她賠償。
她朝地上看去,才發現,方才被她打落的是隻蛐蛐兒,彼時一動不動躺在那裏,顯然是死掉了。
她知道他是東宮的七皇孫,也知道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對蛐蛐兒的看重,她剛剛情急之下確實用力大了些,便真誠道歉並答應了賠償。
她正要從荷包裏掏銀子時,他卻說:
“不必麻煩了,拿你的扇子墜兒抵即可。”
她輕輕一笑:“這枚扇子墜兒並不值幾個錢。”
“無妨,剛剛也確實驚擾了阮姑娘,不全是你的錯,一枚玉墜兒足矣。”
他爽朗擺手道。
不過一枚普通的玉墜子,她並沒有放在心上,於是解下來給了他。
過了許久後,她偶然聽東宮的內侍們私下閑聊,才知曉,原來那隻蛐蛐兒早就死掉了,當時是七皇孫在假山後故意朝她丟過來的!
她那時很氣憤,但並無它法,隻得忍了。
後來又在東宮遇到過他幾次,他幾乎每次都捉弄她或故意找茬。
他朝她身上丟過蜘蛛,在她的兜帽裏放過毛毛蟲,還將酷似毒蛇的彩繩甩到她的腳邊。
幸好她並不怕這些。
她當著他的麵將蜘蛛拿起來,直接放進了嘴裏,咀嚼了幾下後,咽下去了,還一臉回味:
“味道不錯,多謝七皇孫。”
她現在仍記得他當時怪異又扭曲的表情。
她那時吃下去的當然不是真的蜘蛛,而是府中廚娘用紅糖加木薯粉做的軟糖,她拿起蜘蛛時趁機將袖籠裏的軟糖取了出來,蜘蛛則被她包進帕子裏了。
毛毛蟲被她波瀾不驚的捉起來,又放回到花架上了。
後來,她特意戴了一條珍珠手串,在他經過時偷偷將手串斷開,滾圓的珠子頓時灑落一地,看他踩上珠子摔了個狗啃屎,她隻覺全體通暢無比!
她極力憋著笑,滿臉真誠的道歉,自責手串不結實,誤傷了皇孫,請其恕罪。
他當時呆呆愣愣的,一句也不言語,丫鬟們將珠子都撿起來了,他還坐在地上,怕他訛上她,她趕緊帶著人離開了。
不過,她這兩年去東宮,卻幾乎沒有再見到過他了。
她有些欣喜,雖然她很感念太子妃娘娘與太子殿下的恩情,但並不想與此人有太多來往。
聽說一年前,他曾離家出走過,在外麵晃蕩了兩個月才回來。
這件事東宮上下瞞得很緊,朝中鮮有人知曉,她也是聽太子妃身邊伺候的一個宮人不小心說漏了嘴才知道的。
現在,她有許多疑問。
持這枚玉墜的人真的是他嗎?
他還活著嗎?
那當初運回來的屍身又是何人?
既然他活著,為何現在才回京?
又為何會來到她的莊子裏?
見她又有何事?
……
她也有些隱隱的期待,期待真的是他。
若他還活著,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在天有靈應當很高興吧!
這樣想著她不由加快腳步,前麵的紫芸見此也快了步伐。
不過片刻,便來到了花廳。
進門後,阮綿一眼就看到了一張完全陌生的麵孔。
此人個子很高,瞧著二十歲上下,皮膚黝黑粗糙,五官隻能算周正。
穿著一件舊棉袍,上麵縫著許多補丁,沾滿了泥土和瞧不出的汙漬亂團,頭發也亂糟糟的,隻用幾根麻繩粗粗在頭頂紮了個發髻。
一雙眸子瞳深如夜,此時正微挑著眉居高臨下的睨著她。
阮綿蹙了蹙眉,雖然她這兩年幾乎沒見過那人,記不太清他長什麽樣子,但她確定那人不長眼前這副模樣。
太子妃娘娘膚白似雪,眉若遠山,瓊鼻櫻唇,是如天仙般的人物。
太子殿下,她僅見過兩次,他雖麵色蠟黃,枯槁瘦弱,但眉眼卻秀美精致,端的是朗月清風。
他二人之子怎麽都不會長得這麽粗製濫造。
但從她進門到現在,這人沒有任何恭敬之舉,一副討人嫌的欠揍之感倒是分外熟悉。
記得爹爹曾說過,世上有一種易容術,可將一個人的容貌改變。
她知道,東宮有些奇人異士,便是那人自己也好結交各種江湖中人,養了一身江湖豪情匪氣。
眼前之人真的是那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