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教精髓
印廣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全集 作者:深圳讀客行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圓教精髓
以上六關全部通過,你當下成就(成分真即佛)。今天呢,大家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認為自己現在已經開悟、已經成就的同修把手舉起來,這是自我印證的莊嚴時刻(當時到會452人,舉手者434位)!好,還有些同修沒有把握往生,我下麵還要引經據典,幫助大家加深理解。沒有佛法基礎的同修可能理解下麵內容有些困難,因為涉及到很多名相概念。但道理是非常簡單的,隻要真正把前麵的內容看懂了,理解下麵的內容也是勢如破竹。
打開《楞嚴經·卷四》:菩提涅盤,尚在遙遠,非汝曆劫辛勤修證。雖複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隻益戲論。什麽意思呢?在前麵第三卷,阿難明白了四科(即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五蘊即色受想行識,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十二處即六根加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種意識)、七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不曆僧隻獲法身」。阿難倒想雖銷,但細惑全在,所以佛講:無上菩提、無餘涅盤,不是你苦修苦證無量劫可以成就的,因為你還在執著一些講因緣和自然的戲論法,就算能夠背誦、記憶、受持十方諸佛所講的十二部經(即佛經的十二種體裁:長行、重頌、授記、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也隻不過是增加了你阿難的戲論之資而已。
那麽什麽才不是戲論法呢?接著上段經文:是故,阿難,汝雖曆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大家知道,阿難跟釋迦牟尼佛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在空王佛座下發菩提心出家修道的,可是釋迦牟尼成佛已無量無量百千萬億劫,僅僅到娑婆世界來示現成佛就已經有八千次了,在其它無量佛土那就更多;可阿難在佛這一期應化示跡時還個初果羅漢。「汝雖曆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阿難生生世世都認真修行無量法門,辯才無礙,既能背誦又能受持;雖多聞第一,不過是博得虛名,不得大用,遭摩登伽難,險毀戒體。「不如一日修無漏業」,無量劫的苦修、勇猛精進,不如一天修無漏業。
那到底什麽是「無漏業」呢?《楞嚴經·卷六》中有明確的論述,文殊菩薩講: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一念信解如來藏,就是「修無漏業」。隻有如來藏是最圓滿的無漏智慧,而且悟的當下即可了生死,成解脫。所以修圓頓大法,與修方便法來比,成就的大小、快慢是日劫之倍啊!
「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文殊菩薩向諸佛請願,加被未來眾生修行耳根圓通法門,證入圓通法門,無有疑惑。
「方便易成就」,唯有如來藏法門最方便,最容易成就,方便到什麽程度?會講法的人幾句話、幾分鍾、一個小時、幾個小時就能把它講得清楚明白,聽者當下就能開智慧。怎麽易成就呢?你聽懂了就成就了。你可以當下證得羅漢乃至圓教菩薩位,乃至十地、等覺位菩薩。
「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從阿難到末劫眾生,都是當機。文殊菩薩並沒有說加被未來那些大菩薩、那些上等根機,而是說加被末世一切顛倒的眾生,尤其是根機差的和初機的修行人。這句法體現了佛的意旨,他沒有講正法時代,也沒有講像法時代,隻講末法時代,因為末法時代離佛滅度的年代久遠,修行人非常容易迷惑顛倒而不自知。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如來藏法門圓融、圓滿、圓通,超過一切法門。在《楞嚴經》中,二十五聖各陳圓通法門(各自從根塵識十八界和七大中選擇一個入手之處而證得圓通),但是因為成就的難度不一樣,快慢有別,所以佛讓文殊菩薩選擇一個最適合此方眾生修行的法門。那文殊菩薩最後選的是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這是第一法門,是最容易修的法門,是最簡單的法門,是成就最快的法門,是無量法門中唯一的基礎法門。佛在《法華經》也講,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無量劫的功德的無量倍。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智慧來選擇修行的法門。
「真實心如是」,真實心就是真法,真法就是講如是,不要懷疑。
佛在《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也講: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這都是很經典的法語,每個人都要知道。再來看《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小法是不是八大次第中所謂的圓人前七種方便?
佛在前四十一年講法是步步引導。當年佛於菩提樹下悟道,獲得正覺後,首先講的是《華嚴經》這樣的別教、頓教大乘經典,能夠接受的大部分是法身菩薩大士,而對於凡夫位起修的行人而言,隻是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罷了。為了接地氣,佛開始講藏教這類的小乘、中乘經典,代表作就是四部《阿含經》等;待聲聞弟子逐漸證到「人我空」、證到「偏真涅盤」後,佛又開始講《方等經》《般若經》等等大乘通教經典。在《法華經·方便品第二》《法華經·信解品第四》《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中,佛都有講到,阿羅漢、辟支佛以及權教大乘的偏真涅盤不過是佛設下的「化城」,是不真實的,是不究竟的,而且極難修證;如果證得這種涅盤後,他還不能信解《法華經》,無有是處。諸佛出世的本懷就是為了講一部《法華經》,而且在《法華經》中八次出現「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法華經》《楞嚴經》就是圓教的代表作,包括人法、天法、菩薩法等所有小法大法,包括歪門邪道,包括有情、無情,統統萬法歸宗。它強調三個如來藏,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強調是「唯心所現」,而不是「唯心所造」,一個「現」和「變」就圓融了天地萬法,天地萬法乃「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心」即真心,亦說為「阿、如」,雖無任何形相,卻為性具本體。
「識」即妄心,亦說為「彌、是」,一味飛思旋念,成就智慧妙用。
「變」與「現」即萬相,亦說為「陀、我」,萬法盤根錯節,圓滿花花世界。既然是「變」就必然有無量,既然是「現」就必然是一,所以,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既然無量即是一,就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沒有能、沒有所,誰都是能,誰都是所。有沒有老子和兒子之別啊?不能講有,還不能講沒有。
這就是「一心三藏」之妙義,圓教之精髓。圓教也叫實教,叫了義大乘,是「一實相印」之法。《金剛經》《華嚴經》講的真心叫「真、如」,或者叫「真如」;而《楞嚴經》叫「真真如」,要明白。真真如和真如一樣不一樣啊?真真如就是三藏融為一心。《金剛經》叫「勝義法」,《楞嚴經》叫什麽?「勝義中真勝義」。這在《法華經》講得就更加斬釘截鐵,在《藥王菩薩本事品》中佛專門打了十個比喻,講《法華經》就是「經王」!希望大家認真體會!
以上六關全部通過,你當下成就(成分真即佛)。今天呢,大家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認為自己現在已經開悟、已經成就的同修把手舉起來,這是自我印證的莊嚴時刻(當時到會452人,舉手者434位)!好,還有些同修沒有把握往生,我下麵還要引經據典,幫助大家加深理解。沒有佛法基礎的同修可能理解下麵內容有些困難,因為涉及到很多名相概念。但道理是非常簡單的,隻要真正把前麵的內容看懂了,理解下麵的內容也是勢如破竹。
打開《楞嚴經·卷四》:菩提涅盤,尚在遙遠,非汝曆劫辛勤修證。雖複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隻益戲論。什麽意思呢?在前麵第三卷,阿難明白了四科(即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五蘊即色受想行識,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十二處即六根加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種意識)、七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不曆僧隻獲法身」。阿難倒想雖銷,但細惑全在,所以佛講:無上菩提、無餘涅盤,不是你苦修苦證無量劫可以成就的,因為你還在執著一些講因緣和自然的戲論法,就算能夠背誦、記憶、受持十方諸佛所講的十二部經(即佛經的十二種體裁:長行、重頌、授記、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也隻不過是增加了你阿難的戲論之資而已。
那麽什麽才不是戲論法呢?接著上段經文:是故,阿難,汝雖曆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大家知道,阿難跟釋迦牟尼佛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在空王佛座下發菩提心出家修道的,可是釋迦牟尼成佛已無量無量百千萬億劫,僅僅到娑婆世界來示現成佛就已經有八千次了,在其它無量佛土那就更多;可阿難在佛這一期應化示跡時還個初果羅漢。「汝雖曆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阿難生生世世都認真修行無量法門,辯才無礙,既能背誦又能受持;雖多聞第一,不過是博得虛名,不得大用,遭摩登伽難,險毀戒體。「不如一日修無漏業」,無量劫的苦修、勇猛精進,不如一天修無漏業。
那到底什麽是「無漏業」呢?《楞嚴經·卷六》中有明確的論述,文殊菩薩講: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一念信解如來藏,就是「修無漏業」。隻有如來藏是最圓滿的無漏智慧,而且悟的當下即可了生死,成解脫。所以修圓頓大法,與修方便法來比,成就的大小、快慢是日劫之倍啊!
「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文殊菩薩向諸佛請願,加被未來眾生修行耳根圓通法門,證入圓通法門,無有疑惑。
「方便易成就」,唯有如來藏法門最方便,最容易成就,方便到什麽程度?會講法的人幾句話、幾分鍾、一個小時、幾個小時就能把它講得清楚明白,聽者當下就能開智慧。怎麽易成就呢?你聽懂了就成就了。你可以當下證得羅漢乃至圓教菩薩位,乃至十地、等覺位菩薩。
「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從阿難到末劫眾生,都是當機。文殊菩薩並沒有說加被未來那些大菩薩、那些上等根機,而是說加被末世一切顛倒的眾生,尤其是根機差的和初機的修行人。這句法體現了佛的意旨,他沒有講正法時代,也沒有講像法時代,隻講末法時代,因為末法時代離佛滅度的年代久遠,修行人非常容易迷惑顛倒而不自知。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如來藏法門圓融、圓滿、圓通,超過一切法門。在《楞嚴經》中,二十五聖各陳圓通法門(各自從根塵識十八界和七大中選擇一個入手之處而證得圓通),但是因為成就的難度不一樣,快慢有別,所以佛讓文殊菩薩選擇一個最適合此方眾生修行的法門。那文殊菩薩最後選的是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這是第一法門,是最容易修的法門,是最簡單的法門,是成就最快的法門,是無量法門中唯一的基礎法門。佛在《法華經》也講,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無量劫的功德的無量倍。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智慧來選擇修行的法門。
「真實心如是」,真實心就是真法,真法就是講如是,不要懷疑。
佛在《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也講: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這都是很經典的法語,每個人都要知道。再來看《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小法是不是八大次第中所謂的圓人前七種方便?
佛在前四十一年講法是步步引導。當年佛於菩提樹下悟道,獲得正覺後,首先講的是《華嚴經》這樣的別教、頓教大乘經典,能夠接受的大部分是法身菩薩大士,而對於凡夫位起修的行人而言,隻是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罷了。為了接地氣,佛開始講藏教這類的小乘、中乘經典,代表作就是四部《阿含經》等;待聲聞弟子逐漸證到「人我空」、證到「偏真涅盤」後,佛又開始講《方等經》《般若經》等等大乘通教經典。在《法華經·方便品第二》《法華經·信解品第四》《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中,佛都有講到,阿羅漢、辟支佛以及權教大乘的偏真涅盤不過是佛設下的「化城」,是不真實的,是不究竟的,而且極難修證;如果證得這種涅盤後,他還不能信解《法華經》,無有是處。諸佛出世的本懷就是為了講一部《法華經》,而且在《法華經》中八次出現「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法華經》《楞嚴經》就是圓教的代表作,包括人法、天法、菩薩法等所有小法大法,包括歪門邪道,包括有情、無情,統統萬法歸宗。它強調三個如來藏,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強調是「唯心所現」,而不是「唯心所造」,一個「現」和「變」就圓融了天地萬法,天地萬法乃「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心」即真心,亦說為「阿、如」,雖無任何形相,卻為性具本體。
「識」即妄心,亦說為「彌、是」,一味飛思旋念,成就智慧妙用。
「變」與「現」即萬相,亦說為「陀、我」,萬法盤根錯節,圓滿花花世界。既然是「變」就必然有無量,既然是「現」就必然是一,所以,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既然無量即是一,就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沒有能、沒有所,誰都是能,誰都是所。有沒有老子和兒子之別啊?不能講有,還不能講沒有。
這就是「一心三藏」之妙義,圓教之精髓。圓教也叫實教,叫了義大乘,是「一實相印」之法。《金剛經》《華嚴經》講的真心叫「真、如」,或者叫「真如」;而《楞嚴經》叫「真真如」,要明白。真真如和真如一樣不一樣啊?真真如就是三藏融為一心。《金剛經》叫「勝義法」,《楞嚴經》叫什麽?「勝義中真勝義」。這在《法華經》講得就更加斬釘截鐵,在《藥王菩薩本事品》中佛專門打了十個比喻,講《法華經》就是「經王」!希望大家認真體會!